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1例

    作者:高瑞岗;张雪松;方登华;杨浩雷;郑磊

    患者男,60岁.因进行性黄疸加重8个月余,上腹胀感6个月伴皮肤搔痒于1997年12月1日入院.体查:巩膜皮肤中度黄染,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血红蛋白11.3 g/L.

  • Maspin在原发性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逸君;袁伟杰;王志明;许可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原发性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53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胆管癌连同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胆管组织中Maspin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aspin蛋白与p53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均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而p53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但胆管癌中Maspin蛋白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329,P=0.144).Maspin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长于阴性表达患者(x2=4.440,P=0.035),而p53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期短于阴性表达患者(x 2=8.231,P=0.004).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aspin蛋白是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HR=0.094,95% CI=0.015~0.593,P=0.012).结论:Maspin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但其减少或缺失可能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蛋白无关联.

  • 胆管细胞癌术后替吉奥化疗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宁;史健;孙超;徐志宏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替吉奥化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87例根治术后的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42例接收术后替吉奥化疗(化疗组),45例不接受化疗(非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差异。
      结果:化疗组化疗后的血清KL-6蛋白、CA19-9、CA125水平较本组化疗前及非化疗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化疗过程中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35.71%)、贫血(14.29%)、色素沉着(14.29%),均为轻度;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化疗组术后3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非化疗组(28.57%vs.11.11%;42.86%vs.22.22%,均P<0.05);化疗组患者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3.7、21.5个月,均明显长于非化疗组(9.8、16.4个月)(均P<0.05)。
      结论: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采用替吉奥进化疗对于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作用。

  • 联合血管切除在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中作用的Meta分析

    作者:郁晓峰;龚先锋;张洋;李孟天;唐景霞;杨宏强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血管切除(VR)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多个文献数据库,收集手术联合VR对比未联合VR治疗HCCA的文献,评估联合VR的安全性及疗效,并根据联合切除血管的类型分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总计3 218例HCCA患者,其中联合VR治疗888例(联合VR组),未联合VR治疗2 330例(对照组).Meta分析的总体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联合VR组安全性方面降低(病死率:OR=2.83,95% CI=1.80~4.44;术后并发症:OR=2.48,95%CI=1.44~4.28)且疗效不佳(1、3、5年生存率:OR=0.60,95% CI=0.49~0.73、OR=0.57,95% CI=0.47~0.69、OR=0.61,95% CI=0.41~0.91)(均P<0.05).在门静脉切除亚组中,虽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但在其他有效性及安全性指标方面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肝动脉切除亚组中,所有的合并效应与总体的分析结果一致(均P<0.05).结论:对于仅有门静脉被侵犯的HCCA患者,手术联合VR是可行的,然而,一旦有肝动脉受累,则联合VR治疗需慎重施行.

  •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胆管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作者:郭伟;邹声泉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 39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GF,经酶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转染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NGF.转染QBC939细胞后,能稳定表达β-NGF蛋白,且表达强度随转染质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1).MTT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空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表现出量效依赖关系.结论 NGF具有促进胆管癌细胞株QBC9 39增殖的作用.

  • 以间歇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门部胆管癌1例

    作者:喻智勇;黄汉飞;蔡强;林杰

    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间歇性右上腹疼痛不适,伴全身黄染30个月于2010年10月29日入院.入院前30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数天后出现尿黄、皮肤黄染,自服"中药"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并出现皮肤瘙痒,在当地州医院就诊,CT检查提示"肝门部胆管癌",因考虑预后不良而放弃手术.

  •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

    作者:恽蓓;孙健

    患者 女,71岁.发现皮肤、巩膜黄染1周,并逐渐加深于2007年2月5日住入我院,人院时无腹痛,无发热,近期亦无明显体重减轻.患者10个月前曾经在体检时B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未引起重视.体查: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腹部平坦柔软,未触及压痛,未触及肿块及肿大之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

  •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文宇;李永国

    目的 介绍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进展动态。方法 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扩大根治切除、新辅助放疗化疗、原位肝移植、光动力学治疗和分子放化疗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 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清扫争议

    作者:王宏伟;邢宝才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第二常见原发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是治愈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唯一手段,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清扫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将就淋巴结清扫相关争议进行讨论。

  • 肝内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周少君;黄志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癌(I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8年5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125例I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全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以及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同时分析CA19-9水平与I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截至2013年5月,全组患者随访率为8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109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全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6%、27.2%、12.8%.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RR=3.990,95% CI=2.383~6.679,P<0.001),肿瘤直径>5 cm (RR=1.78,95% CI=1.190~2.663,P=0.005),CA19-9>200 U/mL (RR=1.734,95% CI=1.138~2.642,P=0.01)和多发肿瘤(RR=1.77,95% CI=1.114~2.812,P=0.016)是根治性切除术后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浓度与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OR=3.208,95% CI=1.276~8.067,P=0.013);CA19-9水平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6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63.0%.结论: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5 cm、CA19-9>200 U/mL和多发肿瘤是IHCC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不良预后因素,且术前高CA19-9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永成;李书红;双泽宇;陈建霖;李升平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行肝部分切除的I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5)和高NLR(NLR≥2.5)组,比较丽组总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时间;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35%、30%,其中高NLR组分别为37%、26%、22%;低NLR组分别为63%、49%、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6).全组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0.2个月,其中高NLR组为8.9个月,低NLR组为14.6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率与术前NLR以及术前CA19-9及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大径、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以及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大径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与术前NLR以及术前CA19-9及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肿瘤大径、远处转移、TNM分期、手术类型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数目、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ICC患者术后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 Timothy Pawlik教授访谈:过去10年间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研究进展

    作者:夏发达;李新营

    HBSN:您能就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进展,可能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吗?Pawlik教授: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是在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流行的重要肿瘤.大多数患者的致病因素并不清楚,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为发病高危因素,因此PSC患者应密切随访确保他们不会发展为胆道狭窄或潜在的胆管癌.不幸的是,大部分患者无明显风险因素,在发生胆管狭窄或怀疑为胆管癌时仅表现黄疸.因此,人群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当患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时,我们要求患者常规行MRI及MRCP检查.MRCP对评估疾病严重度,分辨肿瘤与周边组织,特别是与脉管系统如门静脉、肝动脉的关系帮助非常大.获得影像学资料后,我们常规对患者行胆道引流,这在肝脏切除术前非常重要.胆道引流通过内镜完成,内镜下失败时经皮穿刺引流.简单的讲,肝脏切除术前我们要求胆红素低于7μmol/L.

  • 分子靶向治疗胆道恶性肿瘤:靶点的确定

    作者:Sarah B.Fisher;Kevin E.Fisher;Shishir K.Maithel;冯铁成;李新营

    胆道恶性肿瘤是少见的疾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9 000人被诊断为此病[1],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小部分患者虽然可以切除治疗,但许多患者切除后仍会复发,所以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于虽局限但已属晚期肿瘤或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效果差.然而,近ABC-02试验显示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用药较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11.7个月vs.8.1个月,P<0.0001),并以此作为晚期胆道肿瘤的标准治疗[3].虽然这项试验向正确的研究方向迈出了一步,但我们必须承认仅依靠一两种药物不足以治疗这些肿瘤.随着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的不断研究,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也逐渐发展起来.

  • 如何改善靶向药物在胆管癌中的疗效?

    作者:Donatella Marino;Federica Colombi;Dario Ribero;Massimo Aglietta;Francesco Leone;王卓路;李新营

    10年中胆管癌(CC)的处理方法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仅仅在几年前,胆管癌晚期患者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案,只有支持治疗.并且在没有有效证据及随机研究结果的情况下,常给予患者姑息化疗.根据两个随机试验的结果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治疗标准:吉西他滨和铂化合物的联合化疗方案已被证明能显著延长胆道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的生存期[1-2].此外,新治疗方式的发展,包括具有开拓性的靶向性治疗也正开辟治疗CC的新途径[3].毫无疑问,考虑如何针对不同肿瘤类型使用新制剂治疗是个合乎时机的研究主题.一些Ⅱ期靶向药物研究,主要是抗-EGFR和VEGF药物,但是结果仍不明确.

  • microRNA let-7a对胆管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作者:周璐璐;李灼日

    目的:探讨microRNA(miRNA) let-7a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eal-time PCR检测let-7a在胆管癌与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将胆管癌HuCCT-1细胞分为let-7a过表达组(转染let-7a mimics),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空白对照组(无转染),分别用Real-time 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let-7a的表达,细胞凋亡和周期情况.结果:let-7a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胆管组织明显下调(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et-7a过表达组HuCCT-1细胞的let-7a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1),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间细胞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中let-7a表达下调,let-7a表达下调抑制了细胞凋亡,从而可能在促进胆管癌发生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 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婷婷;荚卫东;许戈良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进展期胆管细胞型肝癌(CCC)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15例进展期CCC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 mg,2次/d,3周为一个周期,持续用药,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观察服药12周时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治疗持续时间(DOT)和毒性反应.结果:15例患者中位DOT是3.2(1.5~30)个月;按照RECIST标准评价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7例,疾病进展4例;12周时RR为26.7%,DCR为73.3%;中位TTP,PFS及OS分别为3.2、5.5和5.7个月;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者9例,常见的毒副反应是1~2级皮疹(33.3%),出现3级手足综合征1例(6.7%).结论:索拉非尼对进展期CCC患者治疗有效,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肝内胆管癌中ErbB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谭永辉;吕品;聂盛丹;曾杰宏;蒋波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4在人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4例ICC患者癌组织(ICC组)、癌旁胆管组织(癌旁组)及1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管组织(结石组)中ErbB4的表达,并分析ErbB4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rbB4的强阳性表达率在ICC组中为75.0%,明显高于癌旁组(45.8%)和结石组(37.5%)(均P<0.05);且ICC组胞核ErbB4阳性表达率高于另两组(均P<0.05),而胞膜与胞质ErbB4阳性表达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bB4的高表达与IC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ErbB4的表达增高与核内移与ICC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 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临床特征的比较研究

    作者:杭轶;杨小勇;李文美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ICC组)及8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HCC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HCC组比较,ICC组组内无性别差异(HCC组男性多于女性);既往或现有合并胆石症的例数增加,且结石与瘤灶多位于同一侧肝脏;HBsAg与AFP阳性率及检测值均明显降低,但CA19-9阳性率与γ-GT增高比率及检测值均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更多显示有腹腔淋巴结肿大、胆管结石、肿瘤周围胆管扩张及肝包膜凹陷征或肝叶萎缩的特点;术前误诊率较高、组织学上细胞分化较差、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手术方式更多采用肝脏病灶切除加腹腔淋巴结清扫,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ICC具有一定的不同于HCC的临床特征,通过提高对ICC的认识,可减少其误诊、误治.

  • 肝内胆管黏液腺癌1例

    作者:许鹏;钱建军;柏斗胜;姚捷;李振南;王小东;赵龙

    患者 女性,48岁.因反复右上腹痛半年,加重伴黄疸3d入院,于2013年10月18日就诊,低热37.3℃,既往25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上腹部增强CT提示:左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并扩张;胆总管炎性改变,右肾多发囊肿(图1).术前检查:WBC 3.0×109/L,中性粒细胞0.69;DBIL 77.1 μmol/L,TBIL 105.4 μmol/L,IBIL 28.3 μmol/L;AST53U/L,ALT 52 U/L,ALP 260U/L,GGT 173 U/L;TBA37.5 μmol/L;肿瘤标记物提示:CA50 147.00 U/mL;CA199>1 000.0;CEA 24.03 ng/mL.

  •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附24例报告

    作者:陈汝福;李志花;苏红;周泉波;林青;王捷;陈积圣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发生的关系及提高早期诊断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收治的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肿瘤在所有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占2.8%(24/860),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部分切片中可见癌与不同程度的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同时存在.术前B超、CT和MRI/MPCP 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占位病变诊断率分别为40.9%(9/22),53.8%(7/13)和66.7%(4/6);手术切除率70.8%(17/24),根治性切除率为33.3%(8/24)例,姑息切除率为37.5%(9/24).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组为62.5%,25.0%,姑息性组为33.3%,11.1%,活检组为0%.结论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结石型肝内胆管癌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重视结石型肝胆管癌临床延误诊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

975 条记录 40/49 页 « 12...37383940414243...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