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葛环;徐昌芬;焦中秀;印红

    目的建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动物模型,为研究该病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选取清洁级孕11d(孕中期)和孕14d(孕晚期)SD大鼠,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苯甲酸雌二醇,连续5d,观察注射雌激素前后血清总胆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固醇(CHO)的变化,肝脏及胎盘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对胎鼠成活率的影响.另取清洁级孕14d(孕晚期)SD大鼠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苯甲酸雌二醇(剂量同前)5d后,再给予熊去氧胆酸灌胃,观察给药前后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及肝脏、胎盘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于不同孕期注射不同剂量雌激素后各实验组血TBA均升高,除低E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ALT(除孕中期低E组外)、CHO(除孕中、晚期高E组外)明显降低(P<0.05);TBIL略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孕鼠肝脏在光镜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肿胀,甚至脂肪样变性(高剂量雌激素组).孕中期注射雌激素各实验组胎鼠成活率极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孕晚期各实验组(除低E组外)胎鼠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各实验组血清生化指标改善,中、低剂量雌激素组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可逆转.结论孕晚期注射中剂量苯甲酸雌二醇是建立孕鼠肝内胆汁淤积的理想方法.

  • 肝内胆管细胞癌CT、MR表现与病理特征对照分析

    作者:温亚军;苏奇;苏玉光;温馨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MR表现与病理特征对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细胞癌66例,取肿瘤标本、边缘和实质部分做病理,并且与CT、MR表现进行对照.结果:CT与MR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有很多不同,66例患者观察102个病灶,不规则肿块占69%,结节状占31%,均边缘模糊,无包膜.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MR表现有一定特征,但在诊断中还需结合患者病史,必要时可穿刺活检.

  •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

    作者:冯云;艾瑛;赵国翠;刘臖;陆琼;徐艳

    目的:评估小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 ICP 患者用 LMWH 1250 U /d 静脉滴注,5 d 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以瘙痒症状、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作为观察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患者治疗后瘙痒评分[(1.1±0.4)分]、血清 TBA[(12.53±9.95)μmol/L]、ALT[(39.58±19.93)U /L]、AST[(86.28±12.48)U /L]、TB[(15.99±7.05)mg/L]及 DB [(18.80±1.67)mg/L]。较治疗前[(2.8±0.4)分、(33.39±8.55)μmol/L、(212.81±27.95)U /L、(151.55±17.97)U /L、(24.78±8.94)mg/L、(15.28±3.29)mg/L]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LMWH 是治疗 ICP 安全有效的药物。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8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华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182例IC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系统分析.结果 182例ICP患者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4.6周,孕中期发病14例,孕晚期发病168例;以皮肤瘙痒或胆汁酸升高为首发症状.182例ICP患者在本院分娩共136例,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发生羊水III度污染的比率分别为18%和50%.结论 ICP多数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对ICP若伴有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应引起高度警惕;ICP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 雌激素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

    作者:殷艳;朱启英;任思佳;王冬梅

    目的 比较雌激素β受体(ERβ)基因多态性在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孕妇中的分布及其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某医院分娩的维吾尔族ICP患者共105例作为维吾尔族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汉族ICP患者中抽取105例作为汉族病例组,取同期维吾尔族、汉族正常孕妇各10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PCR扩增、酶切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ERβ基因RsaⅠ、Alu Ⅰ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维吾尔族病例组rr、Rr、RR、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0%(41例)、50.5%(53例)、10.5%(11例)、62.7%(66例)、30.5%(32例)、6.8%(7例),对照组分别为21.0%(22名)、56.2%(59名)、22.8%(24名)、80.0%(84名)、18.1%(19名)、1.9%(2名);汉族病例组分别为40.0%(42例)、45.7%(48例)、14.3%(15例)、66.7%(70例)、29.5%(31例)、3.8%(4例),对照组分别为29.5%(31名)、57.2%(60名)、13.3%(14名)、74.2%(78名)、23.8%(25名)、2.0%(2名);两民族病例组之间、对照组之间,以及汉族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维吾尔族病例组RRaa型频率(4.76%,5例)低于对照组(13.33%,14名),rrAa型频率(14.29%,15例)高于对照组(2.86%,3名)(P值均<0.05).结论 ERβ基因多态性在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孕妇中分布无差异,可能与维吾尔族ICP发病有关,且rrAa可能是维吾尔族ICP患者的易感基因型.

  • 消黄方对异硫氰酸α-萘酯诱导胆汁淤积大鼠的肝保护作用

    作者:叶佩燕;杨宗国;陈晓蓉;陆云飞

    目的:观察消黄方对异硫氰酸α-萘酯(ANIT)诱导胆汁淤积大鼠的肝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黄方组、熊去氧胆酸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ANIT溶液6 ml/kg制备大鼠胆汁淤积性黄疸模型。ANIT灌胃48 h后,消黄方组大鼠灌胃消黄方药液1.73 g/kg,熊去氧胆酸组灌胃熊去氧胆酸胶囊溶液10 mg/kg,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7 d后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CD68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黄方组大鼠谷氨酸转氨酶(ALT)[(164.6±53.4)U/L 比(208.4±28.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47.6±76.1)U/L 比(341.8±32.8)U/L]、碱性磷酸酶(ALP)[(601.0±101.1)U/L 比(720.6±123.3)U/L]、总胆红素(TBiL)[(96.5±18.1)μmol/L 比(149.6±30.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73.7±16.6)μmol/L比(140.3±28.6)μmol/L]、总胆汁酸(TBA)[(93.4±13.0)μmol/L比(146.5±38.9)μ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消黄方组大鼠肝组织CD68蛋白[(7.08±0.19)比(17.42±0.48)]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消黄方可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CD68蛋白表达,发挥保肝退黄作用。

  • 202例妊娠期期肝内疸汁淤积症的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陈忠群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儿的危害.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分娩诊断为ICP 202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分娩2925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新生儿并发症及产妇难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早产(21.0%),胎儿宫内窘迫(36.63%)、围生儿死亡0.46%)、新生儿并发症(13.86%),与对照组早产(3.5%)、胎儿宫内窘迫(4.17%)、围生儿死亡(0.55%)、新生儿并发症(0 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P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围生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它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围生儿死亡,新生儿并发症及产后出血,增加难产及剖宫产率.

  • 浅谈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作者:徐吉良

    目的 寻找肝内胆管结石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使用肝段叶切除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收录我院17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病例,手术后惊醒胆管空腔吻合术,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73例患者经过肝段叶切除手术后,肝段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 en Y吻合97例(56%),肝段叶切除+胆道探查24例(13.9%),肝段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17例(9.8%),肝段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14例(8%),术后胆道常规留王T管.其中肝段叶切除手术包括左外叶76例,左半肝39例,右前肝23例,右后叶17例,不规则左或右肝切除术5例.病人均治愈,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13.3%),其中切口感染18例,切口袋开5例,均治愈.术后均经T管行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发现结石24例,残石率13.9%.173例肝段叶切除术中同时行胆管空肠吻合97例,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与空肠双口吻合24例,T管和U管引流分别为20例和1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2-6年之后术后残石率为4.98%,症状复发率为1.03%,没有再手术患者.结论 肝段叶切除时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肝内 胆管结石 治疗
  • 超声引导在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何炼图;汤庆;陈绮璐;廖海星;周大治;周兴华;王平;刘衍民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胆道镜(PTCS)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PTCS治疗的9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析超声引导下选择穿刺部位、方向,建立PTCS入路途径、引流窦道的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上述病例均经彩超引导穿刺建立PTCS入路途径并置入鞘管、形成瘘道,引流窦道建立时间15~50 min,平均35 min;结石取净率85.0%~88.9%;胆道出血并发症11.6%(11/95)。结论彩超引导结合超声造影能很好辩别胆管与血管,能便捷、准确、较为安全地建立PTCS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入路途径、形成引流窦道。

  • 新生儿citrin缺陷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

    作者:蒋光愉;程兆明;刘凯珊

    目的 通过观察新生儿citrin缺陷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的肝穿刺活检病理标本,探讨肝病变的组织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NICCD患儿的肝穿刺标本进行HE、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等染色,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常规筛查SLC25A13的2个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以确切诊断,在光镜下观察肝脏病变的特征.结果 10例NICCD均经基因检测予以确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PAS-D和铜的免疫组织化学与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NICCD肝脏的主要病理组织学改变有大泡和微泡混合型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坏死性炎性病变、胆汁淤积、胆栓形成和肝纤维化等并存而组成四联图像.其中,肝纤维化随病程的发展而加重,可终导致肝硬化.结论 肝穿刺活检对NICCD的临床诊断应依据四联图像,尤以大泡和微泡混合型肝细胞内脂肪沉积为特点,与伴有脂肪性肝炎病理改变的其他各种肝病鉴别;提示应进行基因检测以确诊NICCD;可根据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发展趋势推测NICCD的预后.

  • 黏液素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

    作者:赵时梅;朱雄增;纪元;侯君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黏液索蛋白(MUCI、MUC2、MUC5AC、MUC6)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并结合各种细胞角蛋白(CK7、CK19、CK20)的表达,寻求有效的免疫标记组合,与转移性结直肠癌相鉴别.方法 选取标本肝内胆管癌100例,肝转移性结直肠癌2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En Vision法,进行MUC1、MUC2、MUC5AC、MUC6、CK7、CK19和CK2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UC1、MUC2、MUCSAC、MUC6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0%、2.0%、22.0%、8.0%;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1%、47.6%、19.0%、23.8%.CK7、CK19和CK20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0%、53.0%、15.0%;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4.3%、90.5%、85.7%.其中MUC2、MUC6、CK7、CK2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黏液素和细胞角蛋白联合应用.在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MUC2-、MUC6-、CK7+、CK20-提示为肝内胆管癌,而MUC2+、MUC6+、CK7-、CK20+提示为转移性结直肠癌.

  • 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作者:常晓燕;李霁;任新瑜;周炜洵;陈杰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搜集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5例发生在肝内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病理形态特征。结果25例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60.6岁。腹部症状(15/25)为常见的主诉。多发生在肝左叶(18/25),其次是肝门部(6/25);肝右叶病变少见(1/25)。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囊性或囊实性占位11例;肝内胆管内占位,伴胆管扩张8例;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可伴有胆道结石,影像检查未见肿物4例;肝内实性占位,伴有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大体观察与影像学结果相符合。显微镜下,胆管内乳头状肿瘤可分为4型,胃型12例、肠型8例、胰胆管型4例、嗜酸细胞型1例。上皮细胞异型性不等,5例伴有轻-中度异型增生;10例伴有重度异型增生;10例发生浸润,浸润癌1例为胶样癌,9例为胆管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例MUC1阳性,均为胰胆管型;8例MUC2阳性,均为肠型;24例MUC5AC阳性,阴性的1例为胰胆管型;10例MUC6阳性,胃型、胰胆管型及嗜酸细胞型均可见。结论肝内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是肝脏少见的癌前病变,可发展为胆管腺癌。影像学表现多样,大部分都伴有胆管扩张;大体特点常见为多房或单房囊肿伴有囊内乳头;显微镜下分为四种类型,胃型、肠型、胰胆管型及嗜酸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MUC系列染色有助于分型。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1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廖瑞平;彭可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儿影响及对ICP孕妇进行无应激试验(N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5例ICP孕妇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胎儿电子监护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妇的胆酸、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与相应的孕周无线性关系;瘙痒出现的孕周与新生儿出生状况及羊水粪染呈明显相关性(P<0.01),与产后出血量、1 min Aparg评分及5 min Aparg评分无明显相关性;NST正常者与异常者围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瘙痒出现时间可作为观察ICP病情程度一项指标.严密监测,并综合评价胎儿宫内情况,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围生儿预后.

  • 超声引导下反复置管引流治疗肝内多发胆汁瘤伴肝脓肿1例

    作者:郭佳;张丽

    患者,男,51岁,胃泌素瘤两次术后2年,因肝内转移接受4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末次TACE术后2天发热,体温39℃伴寒战,CT提示肝脏多发脓肿,在CT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抽出脓液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复合感染,给予局部冲洗及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控制.

  • 彩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25例分析

    作者:夏洪波;李传林

    现将我院2002-01/2007-09 25例彩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2~74(平均58.4)岁.其中高位胆管癌6例,胰头癌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5例,胆石症及胆管狭窄6例.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

  • 成人先天性肝内胆管多发囊性扩张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晓艳;李晓宁;吕宜光;王炳元

    成人先天性肝内胆管多发囊性扩张临床较少见,本院2010-06收治1例,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消瘦7d入院,腹痛腹胀,厌食乏力,尿色加深,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大便颜色正常.既往有类似病史3次,均未经系统治疗而自行好转.门诊彩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扩张.疑诊梗阻性黄疸收入院,但是该患者血常规正常,肝功能:TBIL 156.9 μmol/L,DBIL 17.6μmol/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且转氨酶以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为151U/L,不符合梗阻性黄疸特点.故给予MRCP及上腹部增强CT检查,均提示肝内胆管呈串珠样扩张,肝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多发结石,符合先天性多发胆管囊肿改变.该患者终确诊为先天性肝内胆管多发囊性扩张,即Caroli病.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胆汁酸水平与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王永春;余进进;王锡梅;舒珊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酸淤积症(ICP)妊娠结局与血清胆汁酸水平的相关联系.方法 根据血清胆汁酸水平将88例ICP患者分为A组15~30 μmol/L;B组>30 μmol/L,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血清胆汁酸与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关系密切,两组中血清胆汁酸值越高,其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越高,而导致血清胆汁酸升高的不同疾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P患者实验室检查胆酸是重要敏感的指标,有胆酸明显升高的患者出现妊娠结局异常的概率明显增加,对胆酸升高明显的ICP患者,应注意加强监护并能适时终止妊娠.

  • 肝内胆管细胞癌CT分型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典学;李文华;姜传武;杨世锋;张明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形态学CT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ICC的CT表现,依据肿瘤的形态特征对ICC分型.结果 22例肿瘤患者中:肿块型9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肿瘤,不伴周围胆管扩张;管周浸润型4例,表现为沿胆管纵轴生长的树枝状肿瘤,伴周围胆管扩张;管内生长型2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肿瘤结节位于扩张的胆管内;肿块并管周浸润型7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肿瘤,伴周围胆管扩张.结论 不同形态类型ICC的CT表现不同.CT检查能够对ICC进行准确形态学分型,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脐动脉超声多普勒变化

    作者:梁青;邓学东;殷林亮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预测围产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超检测119例孕36~40周ICP孕妇及544例同孕周正常孕妇的胎儿脐动脉超声多普勒变化,测出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S)与舒张期末流速(D)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值,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ICP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S/D、PI和RI无统计学差异,而ICP并发胎儿宫内窘迫时与正常组比较,S/D有差异,PI和RI无差异;ICP脐动脉多普勒检查阻力升高者出现胎儿窘迫的敏感性为42.9%,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47.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ICP胎儿脐动脉多普勒测定为临床早期诊断胎儿窘迫提供可靠依据.

  • 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CT强化模式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裴新龙;苏静;刘剑羽

    目的 探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 CT动态增强扫描不同特点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IMCC的CT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表现,将肿瘤CT强化特点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5例中,22例单发病灶,23例多发病灶.动态强化表现为4种模式:①23例呈从周边向内部缓慢渐进性强化,病理上周边区肿瘤细胞丰富,中央区以纤维间质为主;②13例病灶整体均匀或不均匀缓慢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较少,与纤维间质均匀混杂分布;③8例边缘轻度强化,内部不强化或散在灶状轻度强化,病理上周边区肿瘤细胞丰富,内部坏死明显,坏死中散在小灶状肿瘤细胞;④1例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强化轻度减退,病理上病灶内肿瘤细胞丰富,纤维间质稀少,两者分布均匀.结论 IMCC强化模式多样,强化类型与病理组织学密切相关.

635 条记录 1/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