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夏季感冒按"湿阻"辨治的体会
病因病机湿邪为重浊黏腻之邪,性属阴,其致病特点有如下几点:①来去徐缓,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位较固定.②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而脾为阴土,脾气为湿邪所困,升降受阻,运化不健,形成水湿内停.③湿性黏腻重浊,临床症状以重、闷、呆、腻、濡为主.④湿邪多与夏令热邪协同致病,形成湿热中阻.无论是湿邪或是湿邪狭热致病,其病机主要在于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
-
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肠球菌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泌尿道、手术伤口、血液、呼吸道、胆道、腹腔、盆腔感染,有严重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粒细胞减少、慢性泌尿系统疾病、外伤、长期住院患者易并发肠球菌感染,在膀胱炎、腹膜炎、胆囊炎中可与其他泌尿系统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杆菌、类杆菌属)混合感染而协同致病.随着耐药肠球菌的逐渐增多且多重耐药,肠球菌感染给医院感染和治疗带来难题,肠球菌耐药性的研究也日趋引起重视.
-
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上消化道溃疡协同致病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对上消化道溃疡的协同致病作用,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消化科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就诊的200例非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 Hp感染和服用 NSAIDs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上消化道溃疡的协同致病作用。结果 Hp感染服用NSAIDs的患者患胃溃疡的 OR值明显比仅感染Hp者和仅服用NSAIDs者患胃溃疡之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服用NSAIDs对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 OR值均明显比仅感染 Hp者和仅服用NSAIDs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之和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和NSAIDs对胃溃疡具有协同致病作用;而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无协同致病作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服用NSAIDs的时长无关。
-
细菌外毒素在脓毒症发病中的意义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已成为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显示,G+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至九十年代已达脓毒症发病率的30%~50%,且常常与G-菌脓毒症同时发生、协同致病[1].业已明确,外毒素是G+菌和某些G-菌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几种重要细菌外毒素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针刺照海穴治疗夜磨牙症的理论探讨
磨牙症(bruxism)是指人在非生理状态下由于咀嚼肌收缩,导致上、下颌牙齿产生咬合,该现象多在患者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在睡眠状态或者白天清醒状态下也可以发生[1,2]。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发现的致病因素有社会心理因素、咬合因素、颅颌面形态学和咀嚼肌系统神经肌肉功能紊乱等因素,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多因素协同致病。由于磨牙症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能够完全治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3]。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现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及(或)造血循环受损,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系统疾病.目前多数学者公认(1),AA属一种异质性疾病.发病机理有:造血干细胞内增殖缺陷;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遗传因素等协同致病.因此,AA的治疗有输血、雄激素、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抑制剂、造血细胞生长因子、脐血及骨髓移植等.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有关AA治疗方面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