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基底节区梗塞

    作者:何俊平;王刚;吴玉新;贺利祯;耿昌平

    儿童基底节区梗塞多为头部外伤所致,有时仅靠临床症状很难作出正确诊断,自从CT、MRI问世以来,临床报告越来越多.我院自1995年1月~2002年10月共收治经CT证实为基底节区梗塞的患儿48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梗塞 基底神经节
  • 颞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的疗效对比

    作者:司金春;肖志强;许志杰;申明峰

    目的 探讨颞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合并脑疝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合并脑疝的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0例行颞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照组200例行常规额颞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脑疝回纳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24 h GCS评分、瞳孔恢复时间与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ESSS),分析两种术式治疗28 d后的近期疗效和半年后的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脑疝回纳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术后24 h GCS评分略高于对照组,瞳孔恢复时间与MESS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半年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颞都小骨窗开颅可考虑作为合并脑疝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丁胜鸿;黄建跃;陈相兵

    目的 观察应用经侧裂-岛叶人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h内头颅CT复查,血肿完全清除22例,大部清除(残余<10ml)9例,再出血1例。随访6个月,32例中生存30例,死亡2例,生存的30例患者中,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Ⅰ-Ⅱ级10例,Ⅲ级17例,Ⅳ3例。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清除血肿效果好、止血确切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045 基底神经节损害引起短暂的阵发性运动障碍

    作者:

  • 简易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脑出血

    作者:邹宇辉;陈状;王国良;王伟民

    目的 研究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自发性基底核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立体定向系统结合软通道穿刺引流30例(立体定向组),采用简易标记定位锥颅血肿引流术14例(标记定位组),比较两组的置管准确率、血肿清除率、尿激酶用量、Barthel评分等指标.结果 立体定向组引流管置管准确率为86.7%,平均尿激酶使用量为(7.07±4.92)×104U、单位体积残留血肿尿激酶用量为(0.27±0.19)×104U/ml,均明显优于标记定位组(P<0.05),但两组间血肿抽吸清除率、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易立体定向系统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定位准确、简便有效,优于简易标记定位穿刺引流.

  • 应用CT灌注评估少量基底核区脑出血手术指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库洪彬;张颜礼;王双豹;贾宝铭;张菲;闫建敏;汪丽珍;孟建红

    目的 探讨应用CT灌注(CTP)评估基底核区少量脑出血的手术指征.方法 选择少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236例,根据CTP监测的入院时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CBF)分为轻度低灌注组[(rCBF≥15 ml/(100g·min)] 142例和严重低灌注组[(rCBF<15ml/(100g·min)] 94例,两组再根据病人是否同意手术,分别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两手术组病人入院后予急诊微创血肿软通道引流术,两非手术组予内科保守治疗.采用Rankin分级评估病人的生存质量,并分别对比不同灌注组中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的有效率和rCBF情况.结果 轻度低灌注组中,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两组入院时与入院后7 d rCBF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严重低灌注组中,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手术组中入院时与入院后7 d rCBF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非手术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是评估少量基底核区脑出血手术指征的客观指标.对少量基底核区脑出血严重低灌注的病人,手术可明显改善预后.

  • 基底核区良性腺性神经鞘瘤1例

    作者:李旭;徐伟伟;杨承佑;万前全;王向宇

    目的:为诊治颅内良性腺性神经鞘瘤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基底核区良性腺性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显微镜下完整切除肿瘤,标本送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腺性神经鞘瘤。结果病人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基底核区良性腺性神经鞘瘤非常罕见,需提高诊治能力,单纯手术切除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 碎吸术治疗外伤性基底核区血肿(附16例分析)

    作者:冉德森;马劲光;刘广慧

    1 对象与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及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对16例外伤性基底核区血肿行微创碎吸治疗,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55~80岁,平均63.5岁.

  • 基底节病变时语言障碍的书写特点

    作者:刘晓加;戴蓉;邵明;吴卓华;金梅;谢秋幼;尹文刚

    目的 通过对基底节病变时患者语言障碍及汉字书写特点的研究,探讨其可能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方法 对103例基底神经节病变患者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法)和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法),从听、说、读、写4个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语言能力,筛选出语言障碍者40例,确定其书写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及其与其他语言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除书面理解和口语表达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口语和书面语语言障碍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口语表达与书面语表达各项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书面语理解与书面语表达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基底节病变书写障碍程度左侧重于右侧,双侧轻.结论 在基底神经节病变的口语和书面语损害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基底神经节参与言语和书写过程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是有所差异的.

  • 基底神经节区脑损害与汉语失写症关系的研究

    作者:金梅;刘晓加;陆兵勋;尹文刚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损害所致汉语失写症的特点.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及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测试基底神经节损害患者的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 38例患者中,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21例,其中失语18例,失写18例;右侧损害14例,其中失语1例,失写4例,左右两侧失语失写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侧损害3例,均伴失语,失写2例.汉语书写障碍类型主要为构字障碍、字词错写和语句篇章层级书写障碍.结论基底神经节损害可导致汉语失写症,其失写语言机制可能有低灌注机制、整合中枢、环路受损、字形在脑内结构的记忆提取受损等.

  •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梓良;查运红;杨红卫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病因未明、进展缓慢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生化病理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变性丢失,纹状体多巴胺浓度显著降低。在治疗 PD 的药物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左旋多巴(L -DOPA)能有效控制症状,但不能减缓疾病发展,随用药时间延长,治疗作用逐渐减弱[1]。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 en-dogenous cannabinoids,eCBs)在调节基底神经节生理和运动功能起着关键作用,与 PD 病程联系密切,活化的 eCBs 具有刺激多巴胺释放、调节突触可塑性、抑制基底神经节区γ-氨基丁酸(γ- 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释放等作用,终改善 PD 患者运动功能。本文综述 eCBs 对 PD 保护作用的几个方面,旨在为 PD 的治疗开辟新的策略与思路。

  • 丘脑底节区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探讨

    作者:钟书;张鸿祺;梁有明;庞刚;肖泉;叶劲;刘若平;蓝胜勇;唐秀文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丘脑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及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显微手术切除丘脑底节区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有颅内出血,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为Ⅲ级.术前全部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2例行术前畸形血管团部分栓塞.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神经功能缺损均无加重,复查脑血管造影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显微外科切除丘脑底节区AVM临床疗效较好.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作者:韦树德;韦廷求;蒙智恩;莫建华;梁世强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术后24 h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率>90%者42例,血肿清除率>80%者10例;再出血3例,1例再次开颅,2例保守治疗;死亡4例,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大出血;存活的48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恢复良好者40例,占83.33%(40/48).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暴露良好、血肿清除彻底、创伤小,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 多感觉整合与屏状核研究进展

    作者:王盼雨

    多感觉整合是神经系统将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整合成一个统一、连贯、稳定的单一多感觉事件的加工过程[1].多感觉整合能弥补单感觉信息的匮乏,有助于人们更有效地感知环境中有意义的信息,从而对人类的学习、记忆及意识的形成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多感觉整合的部位可以是细胞,有研究表明,不同感觉皮层交界区存在较高比例的整合性细胞;也可以是大脑中特定的脑区或结构,如纹状体[3]、岛叶[4]、上丘等部位.近年来,随着对屏状核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屏状核也具有多感觉整合的作用.现将多感觉整合与屏状核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小骨窗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分析

    作者:卞爱苗;金孝东;惠小波

    [目的]探讨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4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量30~60 ml;均未出现脑病征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结果]48例患者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 CT示:血肿清除率90%以上41例,占85.4%,80%以上100%;再出血2例,占4.2%,出血量均<10 ml;死亡3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死亡率为6.3%;存活者随访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ADLⅠ~Ⅲ级)37例,占82.2%%[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经侧裂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术中显露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致残率、致死率均较低,临床疗效肯定.

  •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阳;杨茵

    早产儿脑损伤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智力和运动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它包括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lular hemorrhage,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出血后脑积水以及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和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等,其中以IVH和PVL为常见.早产儿脑损伤不仅是因为胎儿过早出生造成的神经细胞发育不成熟,同时宫内感染、缺氧、出生后窒息、产伤、颅内出血以及出生体重和胎龄等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尽早、合理的治疗,对取得良好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 脑出血后患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

    作者:吴文华;韩国花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患者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5例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出血部位、发作时间与类型、脑电图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患者脑出血多位于脑叶,基底节及其他部位出血较少有癫痫发作 ;癫痫早期发作多为部分性发作,见于脑出血后2周内 ;癫痫晚期发作多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见于脑出血后2周~6个月 ;继发性癫痫患者脑电图可有轻、中或重度异常 ;早期发作易于控制,不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物(AED)治疗,晚期发作停药后易复发,需长期服AED系统规律治疗.结论: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的出血部位、发作时间与形式及治疗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 基底节区1H-MRS检查对早期诊断轻微肝性脑病的价值

    作者:李小宝;于广会;王唯成

    目的:分析轻微肝性脑病( mHE)基底节区1H-MRS改变对早期诊断mHE的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30例行数字连接实验A(NCT-A)、数字符号实验(DST),根据结果分为肝硬化组和mHE组,其中肝硬化组12例,mHE组18例,选择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健康志愿者12例为正常对照组;行MR基底节区相同感兴趣区1 H-MRS检查,测量双侧尾状核头和豆状核的Mi、Glx、Cho、NAA、Cr含量,计算Mi/Cr、Glx/Cr、Cho/Cr、NAA/Cr、Glx/Mi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和mHE组Mi/Cr、Cho/Cr比值较正常组降低,Glx/Cr、Glx/Mi比值较正常组升高;基底节区Mi/Cr、Glx/Cr、Cho/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化组和mHHE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底节区NAA/Cr比值在三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基底节区Glx/Mi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1H-MRS检查对临床早期诊断mHHE具有重要的价值.

  • 维生素B1治疗性试验在Leigh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勇;王昌义;杜涛

    Leigh综合征(LS)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subacutenecrolizing encephalomyelopathy),生前只能依靠临床诊断.其临床表现、生化及头颅CT检查结果有时和婴儿脚气病基底神经节损害相似.我们应用维生素B1治疗性试验鉴别LS与婴儿脚气病基底神经节损害,有效而简便,现报告如下.

  • 偏侧帕金森病大鼠基底神经节亚区GABA能神经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宋瑷宏;高溪;李冬冬;张万琴

    为探讨基底神经节各亚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在帕金森病时的变化.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技术对6-羟基多巴胺脑内注射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基底神经节亚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计数.结果发现,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侧基底神经节亚区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帕金森病时基底神经节直接回路和间接回路兴奋-抑制失衡,可能与γ-氨基丁酸表达减少有关.

174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