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皮肤血管瘤综合征1例
患儿,刑××,女,56 d,住院号87334,足月剖宫产,其母妊娠期间被检测出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切除肌瘤.患儿生后即哭,但发现双侧耳周、面部皮肤青紫,压之退色,有脐疝.因近1周出现咳嗽、气喘来我院求诊.
-
针刺耳周穴为主治疗耳聋
治法:取穴角孙、听宫、耳内穴(位于外耳道口6点处,针刺此处直达病变部位、患者耳内有豁然之感)、风市,所取穴位均为患侧穴位.
-
带状疱疹少见及特殊类型三例
例1,女,48岁,1周前自感右耳廓及耳周阵发性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并感觉面部不适故而就诊。皮肤科检查见右耳周及颌面部轻度肿胀,局部敏感伴有压痛,外耳道及耳廓外侧耳垂下方可见水疱疹及黄色渗出液(图1),同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示齿口角偏向对侧,无耳鸣及听力障碍,临床诊断为右耳带状疱疹合并面神经瘫痪(Ramsay-Hunt 综合征),给予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200 mg每日5次口服,泼尼松10 mg每日3次口服,局部针灸理疗,治疗5 d后,患者述女儿患水痘,自行停止服药,到外院行针灸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右侧面瘫未能恢复,伴面肌萎缩,面肌不自主抽搐。
-
耳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目的 总结耳周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VM)的临床特点、分型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15例耳周VM患者并结合临床观察及其病理特点,总结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5例耳周VM根据其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囊肿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囊肿型9例,表现为包膜完整,界限分明,类似于囊肿表现.弥漫型6例,表现为耳周的囊肿型病变延伸入腮腺区,并转变成疏松的网状结构.囊肿型完全手术摘除;弥漫型采用手术辅以平阳霉素局部放置的方法治疗.14例耳周VM经2年以上随访完全治愈,失访1例.结论 耳廓周围VM是具有特殊表现的VM,临床上表现为囊肿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能够彻底治愈.
-
重度杯状耳的综合手术治疗
杯状耳又名垂耳或环缩耳,占各类先天性耳畸形的10%,其发病有遗传因素[1].我们于2005~2010年,采用综合手术治疗重度杯状耳畸形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32岁,单侧11例(99.0%),双侧1例.完全符合杯状耳诊断的4项特征[2],且程度较重,表现为:耳廓上部向下卷曲且下垂,对耳轮完全或基本消失,耳廓前倾明显,且其位置明显低于健侧或患侧眉弓水平,上部前移,耳轮脚位于经耳屏的垂线之前,耳廓大小与健侧相当或较小,但本组患者均无增大耳廓的愿望.二、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备皮剃除耳周毛发.耳窝、耳周、耳甲腔、耳甲艇、颅耳沟等低洼不易彻底消毒清洗部位用棉签清洗.
-
成功救治儿童紫色色杆菌脓毒症一例
患儿女,9岁,因右侧外耳道肿痛、流脓伴发热3 d于2006年9月10日入院.患儿起病当天上午曾在游泳池游泳,下午出现右耳内疼痛伴耳周红肿,体温39.3℃,当晚发现右耳流出黄色脓液,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中耳炎,以美洛西林静脉点滴3 d无效转入我院.既往无中耳炎病史,否认皮肤破损及昆虫叮咬史.
-
耳廓蔓状血管瘤1例
患者,女,19岁.因发现右耳廓、耳周紫红色搏动性肿物1年余入院.1年前肿物约花生大小,表面见曲张血管,无疼痛、破溃、出血,缓慢增大,渐呈鸡蛋大小.入院查体:右耳廓部见紫红色肿物,约6cm×4cm×3cm大小,以后内侧明显,前外侧侵犯稍少,耳廓后上的耳周已侵犯,肿物软,有搏动,无压痛.入
-
累及耳部及腮腺的颌面部嗜酸淋巴肉芽肿一例
患者男,56岁.右耳周出现肿块,渐进性发展25年.发病无明显诱因,肿块逐渐增大而无明显症状,故未经任何治疗.2006年2月患者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检查,见右侧耳周富含扩张血管的分叶状巨大肿块,侵及同侧耳轮角及耳屏,遮蔽耳廓外侧面凸凹结构及外耳道开口,但耳轮及对耳轮标志尚存.肿块20 cm×12 cm×10 cm,沿着被累耳垂呈悬挂状(图1).被覆肿块的皮肤表面粗糙,色泽微红,与皮下病变粘连甚紧,质地较硬,无压痛,边界较清楚.颈部淋巴结不肿大,将肿块向前推移可见病侧外耳道口宽敞,骨壁无塌陷,鼓膜形态正常.
-
颈部推拿治疗不当致枕小神经痛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赵某,女45岁,2006年1月7日诊.主诉:右侧枕部耳周及耳下颈肌持续性疼痛2日,加重1日.
-
耳带状疱疹并发多组脑神经受累的病例分析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0岁.因右耳痛、耳周疱疹7天,伴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2天,于2006年5月17日入院.患者于7日前因咽痛后开始出现右耳及颌下肿痛,耳廓及耳甲腔内出现小疱疹.曾抗炎、抗病毒治疗无好转,入院前2日开始出现声音嘶哑、眩晕、步态不稳,伴频繁恶心、呕吐.入院诊断:右耳带状疱疹、眩晕待查.治疗上给予抗病毒: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激素、抗炎、能量合剂等.住院第2天,耳痛加重,晨起右侧出现面瘫、右侧颜面及下颌角区疼痛剧烈,伴有耳聋、耳鸣,喝水呛咳、声音嘶哑加重,眩晕,不敢活动.检查:右耳道、耳廓、耳甲腔、耳周至下颌角处皮肤表面呈簇状大小不等疱疹,右侧咽黏膜、扁桃体、会厌、披裂黏膜点状小疱疹,梨状窝有积液.双眼震(+)、水平型、快相向左,有疲劳性.
-
星状神经节复合茎乳孔阻滞治疗Hunt综合征9例报告
Hunt综合征是一种因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部神经和听神经所致的疾病,表现为耳内或耳周急剧疼痛和同侧面瘫,伴重听,眩晕,也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据统计,其预后较贝尔氏面瘫差.通过近年来的临床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复合茎乳孔阻滞治疗Hunt综合征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操作方便,疼痛缓减快等优点.
-
原发性中耳脑膜瘤误诊5例分析
原发性中耳脑膜瘤是发生于中耳的一种异位脑膜瘤,本病发病率低,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多数表现为良性过程.由于临床表现极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手术后复发率较高,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本病常以耳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易被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且在中耳周围产生骨质破坏并穿破骨膜向颅内侵入.
-
七种“不疼”的癌变症状
无疼淋巴结肿大腹股沟、颌下、腋下、颈部、枕骨后部、耳周围等处淋巴结,如其中的一处或多处淋巴结呈无疼性肿大,并且质地较硬,应警惕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无疼乳房包块乳房出现的包块如果没有疼痛感,用手触摸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硬,则提示可能是乳腺癌
-
小切口切除耳周粉瘤38例临床观察
我科自2000年至2002年采用小切口摘除方法治疗耳周皮脂腺囊肿(粉瘤)38例,随访长2 a,短3个月,无一例复发,且术后切口无瘢痕,现报告如下.
-
远近配穴法治疗实火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循少阳经脉经远端取穴与耳周局部取穴针刺法相配合治疗实火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实火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远近配穴组、耳周局部组、远端取穴组各20例,比较三组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远近配穴组对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耳周取穴组和单纯远端取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义:证明此种远近配穴法的疗效优于单纯耳周或单独远端组,具有临床实用意义.且采取远近配穴法对实火性耳鸣的面赤口干,头晕便秘,烦躁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可缩短病程,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
丹红注射液耳周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33例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患者的听力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下降至低点,为耳科常见急症.西医常规采用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血栓形成剂、营养神经类药物等治疗方法,疗程长,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笔者2011-09~2012-05采用丹红注射液耳周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按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订标准(2005年,济南)[1],将确诊的6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均为单耳发病.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
耳解剖基础(下)[耳显微外科2007版(二)]
内耳藏在颞骨岩部内,以耳囊(otic capsule)为壁(见图7),可分为耳迷路(otic labyrinth)和耳周迷路(periotic labyrinth).耳迷路又称膜迷路,是1条连续的衬有上皮的管道和腔隙,内含名为内淋巴(endolymph)的耳液(otic fluid).耳周迷路为耳迷路外周的骨囊,又称耳囊或骨迷路,内含名为外淋巴(peri-lymph)的耳周液(periotic fluid).
-
颞骨及上颌骨慢性骨髓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左耳流脓伴耳周肿痛6月余住院.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有烟酒嗜好多年.查体:一般情况稍差,T:37.8℃,P:88次/分,R:20次/分,BP:140/100mmHg.心肺腹检查:(一),专科检查:左耳周红肿热痛明显,左耳呈乳突根治术后改变,术腔内有大量脓液聚积,清除脓液后,可见术腔有死骨形成.
-
地塞米松联合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68例疗效观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上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其主要以耳痛、耳漏、鼓膜充血、穿孔、听力下降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长期病变累及会使中耳传音机构受到破坏,同时还可破坏中耳周围骨质,导致颅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
电动剃须刀行耳周备皮60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电动剃须刀行耳周备皮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电动剃须刀行耳周备皮,对照组用一次性备皮刀行耳周备皮,两组均于术前1 d行耳周备皮.以麦吉尔疼痛问卷调查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电动剃须刀行耳周备皮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皮肤损伤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动剃须刀剃除耳周毛发干净、省时、节力,患者感觉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