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雯彬;张文杰;张晓瑛;郭蕊;张志虹;李静;陈芳芳;韩飞

    1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前世今生1.1 研究历史及全球研究现状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从首次在1974年由Prince等[1]报道的输血后引起的急性输血后肝炎,到目前完整清晰的病毒学结构,系统的诊断指南,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历经了40多年的风雨里程.新研究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全世界有超过1.85亿人感染HCV,大约占全球3%的人口,血清HCV抗体阳性率上升2.8%[2],而HCV相关疾病死亡率较1990年相比,增加了10倍,HCV成为全球死亡率第7的疾病,大约80%未经治疗的HCV病毒携带者将面临罹患严重肝脏疾病的高风险,包括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3].

  • 中药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48例

    作者:余启荣;史华新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5%时,称之为脂肪肝.临床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极易合并脂肪肝.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疗效,兹报道如下.#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再次肾移植后加速性排斥反应一例

    作者:陈瑜;张雷;王立明;朱有华;祝藩原

    加速性排斥反应常可导致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甚至功能丧失.临床常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但疗效差异大.我们使用IVIg治疗再次肾移植后的加速性排斥反应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52岁,1996年在我院行第1次肾移植.2008年3月开始,血肌酐逐渐升高,考虑为慢性排斥反应.2010年7月移植肾功能丧失,再次行血液透析.2010年11月在我院进行移植登记,其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 干扰素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孔杰

    目的:探讨采用干扰素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疗法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肝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干扰素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心理护理刍议

    作者:万青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呈现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它可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1]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并发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丙肝患者普遍对丙肝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出现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的患者普遍有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要对此类病人多关心、体贴,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 护理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冉维敏;李晓莉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母婴、医源性器械传染、性传播,根据WHO报告,全球每年至少300-500万人感染HCV,该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变性、坏死,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至今还没有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而丙肝治疗效果不佳,除与药物因素有关外,还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目前治疗丙肝主要是持续24至48周对病人混合使用干扰素和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本研究对我科从2010年9月-2011年12月进行干扰素加用利巴韦林治疗的46例丙肝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天津市医院丙型肝炎检测和诊断能力研究

    作者:陈静;王文权;何海艳;吴伟慎;赵莹;张颖;霍飞

    目的 了解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核酸(HCV-RNA)检测情况,结合临床医生诊断结果评估医院诊断能力. 方法 2015年从天津市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实验室检测记录中获得2014年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分析二级及以上医院抗-HCV检出阳性率、HCV-RNA检测率和阳性率;采用按比例系统抽样方法对住院病例进行调查,通过查阅病案资料获得住院病例的丙型肝炎诊断情况及相关病例诊断依据,对信息不详者经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电话随访,依据《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13-2008)对病例诊断逐一进行核查和判定,分析医院诊断正确率.从2014年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获得报告的丙型肝炎病例基本资料,将医院已诊断病例与报告病例进行信息匹配,分析医院病例报告率,计算丙型肝炎校正报告发病率. 结果 在2014年天津市共88家二级以上医院中,80家具备抗-HCV检测能力,占90.91%;其中22家医院具备检出或外送检测HCV-RNA能力.天津市二级以上医院丙型肝炎抗-HCV检出率为1.09%,传染病类医院抗-HCV阳性率(1.38%)要高于非传染病类医院(1.05%)(x2M-H summary=401.052,P<0.001).2014年天津市22家具备HCV-RNA检测能力医院有7 129例抗-HCV阳性者,HCV-RNA检测比例为15.72%(1 121/7 129),HCV-RNA阳性率为77.88%.根据1 031例抗-HCV阳性住院患者出院登记结果显示,丙型肝炎相关疾病诊断比例为58.29%.对住院病例核查诊断后,有953例可诊断为丙型肝炎(包括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已报告率为31.90% (304/953),计算2014年丙型肝炎校正报告发病率是实际报告发病率的3.13倍,丙型肝炎校正报告发病率为10.60/10万. 结论 2014年天津市医院HCV-RNA实验检测项目比例较低,大部分病例未经核酸检测病毒复制情况,未能得到实验室确诊.抗-HCV阳性者住院病例漏诊和漏报比例较高,严重影响疫情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因此需进一步研究疫情报告质量.

  • 2010-2014年深圳市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陈国翠;谢旭;陈伟红;吕秋莹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0-2014年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提出适宜本地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深圳市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病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本地区体检门诊2个,调查其HCV感染状况. 结果 深圳市2010-2014年乙型肝炎累计报告3 497例,报告发病率在6.31/10万~10.21/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7.58/10万;丙型肝炎累计报告613例,报告发病率在1.11/10万~1.68/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33/10万;乙肝、丙肝病例男女比例分别为11.45:1和2.70:1;丙肝慢性病例比例59.87%(367/613),乙肝慢性病例占95.08%(3 325/3 497);乙肝、丙肝本地户籍人口比例分别为81.73%(2 858/3 497)、89.07%(546/613);乙肝、丙肝报告病例中25 ~ 44岁五年累计报告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8.39%(2 042/3 497)和55.63%(341/613);2014年1-12月在体检门诊共发现HCV感染者6例,感染率0.30%(6/1 983). 结论 2010-2014年深圳市乙、丙型肝炎病例报告总体感染呈下降趋势,男性多于女性,本地人口、中青年、慢性病例为主.体检门诊丙肝感染率远高于历年平均报告水平.建议规范本地传染病上报工作,加大体检覆盖人群,对体检门诊诊断发现的HCV感染者建立档案并进行转介防控,将乙、丙型肝炎防控工作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漯河市2004-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赵桂让;刘卫光;齐亚辉;胡昕

    目的 分析2004-2013年漯河市病毒性丙型肝炎(丙肝)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因素,为科学制定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漯河市2004-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漯河市丙肝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发病率水平,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快,由2004年的13.14/10万上升至2011年的53.77/10万.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M=0.027);40~44岁病例数多,占总病例数的15.31%,各年龄段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64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为74.75/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4,P<0.005),各职业发病人群中,发病数多的是农民、工人和离退休人员,占总病例数的85.52%. 结论 规范丙肝报告,确实有效地降低了丙肝报告发病率;但2013年丙肝发病率仍居漯河市法定传染病第3位,所以仍应继续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查找危险因素,采取更多有效的防控措施.

  • 中西医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雅;李灼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CV)侵入患者肝细胞内,致使肝细胞组织病理学发生炎症、变性、坏死、再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发病过程隐匿.目前尚无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现将中西医对CHC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传播途径与流行状况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王成宝等[1]于2010年对国内丙型病毒感染性肝炎的流行状况与传播途径作出统计,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等,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12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输血及血制品感染者占61.2%,感染途径不详者占32.8%,吸毒者3.9%,与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占1.6%,性行为者占0.5%.

  • CIK免疫细胞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50例临床护理

    作者:许俊

    总结了5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CIK免疫细胞治疗的护理方法.包括采血前、采血中及采血后护理、心理护理,回榆护理等等.认为加强对CIK细胞免疫治疗全过程的观察及全面个性化护理,能使患者轻松并顺利地完成治疗,病毒水平得到控制,病情趋于稳定,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致甲状腺功能减低性肌病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罗开忠;张旻;彭锋;龚国忠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是当前我国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方案.治疗过程中出现甲状腺减低性肌病者少见.现报告2例女性慢性丙肝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36周左右出现食欲减退、手足肿胀感,伴双上肢乏力、肌肉酸痛,不能提重物.体检发现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四肢肌肉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示甲状腺功能低下,肌酸肌酶升高,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低性肌病.立即停用干扰素,同时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治疗,患者症状逐渐消失,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 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头发中部分微量元素的研究

    作者:崔剑峰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头发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HCV感染者和正常人头发中的微量元素Zn、Fe、Se含量.结果表明,抗-HCV阳性组及 HCV 患者组发Zn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丙肝患者组的 Fe 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丙肝患者组头发 Se 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微量元素Zn、Fe、Se 与病毒性肝炎存在密切关系.

  • 2006-2016年郑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乔丹;刘征;董志伟;郭婷

    目的 分析郑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2006-2016年丙肝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郑州市丙肝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x2趋势=8632.96,P<0.001),2012年报告病例数达到高峰,报告发病率高达72.10/10万;2012-2016年报告病例数及报告发病率逐年降低(x2趋势=711.86,P<0.001),2016年报告发病率为44.49/10万.郑州市各区2006-2016年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9.38/10万;城区2006-2016年每年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周边县(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波动为0.81∶1~0.95∶1,各年份女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州市丙肝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结论 郑州市属于丙肝高流行地区,应加强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规范医疗操作.

  • 2010-2015年重庆市某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邱占富;谭毅;彭小波

    目的 分析重庆市某区2010-2015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和流行因素,探讨当地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当地2010-2015年报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报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逐年增加(P=0.001),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0),占报告病毒性肝炎总数的比例逐年增加(P=0.002),无丙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无显著的季节性(P=0.263);城区和农村的报告发病率均逐年上升(P城区=0.001,P农村=0.017),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P=0.000);男女之比为1.55:1,男女发病高峰均在35~45岁年龄段;以农民、家务及待业等职业为主;诊断分类正确率为67.61%,急慢性分类正确率为65.91%.结论 重庆市某区近年来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防治.

  • 2007-2011年重庆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肖达勇;李勤;唐小清;马颖;喻莎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丙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各地丙肝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重庆市共报告丙肝8 956例,年均发病率为6.29/10万,死亡10例,年均死亡率为0.007/10万.发病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无明显的季节性;主城区和近郊区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高的年龄组为25~40岁组(64.53%),职业主要为家务及待业(35%)和农民(22%).结论 重庆市丙肝流行有扩大的趋势,流行原因复杂,应加强重点人群与高发地区的防控.

  • 2004-2013年恩平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作者:岑小莉;郭广文;甄毅燕

    目的 分析恩平市10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3年恩平市丙肝的发病特点.结果 2004-2013年恩平市丙肝发病率在0.61/10万~10.3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11/10万,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恩平市绝大部分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以东成镇发病率高,但乡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P=0.12).丙肝发病以30~39岁的青壮年人发病率高,为16.38/10万.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P=0.003).病例以农民居多,占总病例的24.32%.结论 恩平市的丙肝发病率2004年较低,后呈快速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以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疫情防控工作.

  • 安徽省涡阳县15岁以下儿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刘强林;黄守义

    目的 了解涡阳县15岁儿童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10个行政村,所有15岁以下儿童均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抽取5ml静脉血液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 在调查的3261名儿童中,女1490人,男1771人,平均年龄(7.09±3.55)岁.HCV感染率为0.90%,随着年龄组的升高感染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趋=9.81,P<O.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过肌肉注射史的人感染HCV的OR值为2.46,有过静脉推注史的人感染HCV的OR值为4.04(P<0.01).结论 涡阳县15岁以下儿童HCV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医源性感染.

  • 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毒载量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作者:罗艳萍;丁雪莲;熊琴

    目的 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病毒基因型与病毒载量及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慢性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芯片法对HCV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连反应法(RT-PCR)对HCV DNA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共100份标本,其中HCV基因型中1a型4份,1b型49份,2a型14份,3a型9份,3b型8份,6型15份,混合型1份(1b+2a).男性与女性患者的HCV基因型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类HCV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型、2型、3型、6型、混合型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20±3.50)、(45.20±3.10)、(38.84±3.20)、(36.06±3.30)、(39.20±3.60)岁.各类HCV基因型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高,不同基因型的HCV RNA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63,P=0.027).100例患者中11例患者伴存免疫缺陷病,8例患者为1型患者,89例患者无伴存缺陷免疫病,45例患者为1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 RNA水平低,终末期肝病、CHC、伴存免疫缺陷病三组患者HCV RNA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6型患者感染率高,临床上应当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检控.

  • 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丙型肝炎抗体检测

    作者:林金容;王晓怀;郑琼珍

    为探讨PHC与丙型肝炎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48例PHC及106例非肝病患者的扰HCV扰体及HBV-M.结果显示PHC组中抗HCV抗体阳性21例(43.8%),对照组14例(13.2%,P<0.01);HBV-M阳性45例(93.8%),对照组50例(47.2%,P<0.01).HBV-M阳性PHC病人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21例(46.7%),HBsAg、HBeAg及HBcAb三项阳性7例(15.6%),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5例(11.1%).HBV-M阴性PHC患者中,抗HCV抗体阳性2/3例(66.7%),HBV-M阳性PHC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19/45例(42.2%,P<0.05);HBsAg阳性PHC病人中,扰HCV抗体阳性14/38例(36.8%);HBsAg阴性病人中,抗HCV抗体阳性7/10例(70.0%,P<0.05).在扰HCV扰体阳性PHC患者中,3个月前有明确输血史8例(38.1%).以上结果提示在我国,PHC与丙型肝炎有关,在HBV-M阳性患者中,HBsAg、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患者发生PHC可能性大.

339 条记录 13/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