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十个方面 平衡膳食
生活方式、膳食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健康受到了更大的威胁.有调查研究显示,个人健康和寿命的60%取决于以行为生活方式为主的自身因素,70%的疾病和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曾宣布维护健康的四大基石:平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预防所有形式的营养不良以及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
-
建立中国膳食平衡指数
目的建立中国的膳食平衡指数(DBI),综合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质量;为研究人员及食物营养政策制定者以及大众提供有效的膳食评价工具.方法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选择构成膳食平衡指数的食物组的单项指标.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确定每个单项指标的分值以及计分方法.结果DBI由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奶类和豆类、动物性食物、油脂、盐、酒精及食物种类组成,以总分,负端分,正端分,膳食质量距及平衡膳食模式构成的评价体系既能反映摄入不足又能反映摄入过量,可用于评价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营养状况
-
合肥市大学新生膳食模式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学新生的骨密度现状,并分析膳食模式与其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414名大学新生,终收集到有效问卷1319份.检测人群的超声骨密度值.采用因子分析法判断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采用协方差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比较不同膳食模式组间的骨SOS修正均数.结果 (1)4种膳食模式较为有意义:“西方食物”型(摄入较多的汉堡包及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坚果类、零食、可乐、雪碧、咖啡、糖类);“动物性食物”型(摄入较多的猪肉、羊肉、牛肉、禽肉、动物肝脏、鱼虾类、海带/海鱼/紫菜等海制品、坚果类);“钙类食物”型(摄入较多新鲜水果、鸡蛋、鱼虾类、海带/海鱼/紫菜等海制品、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坚果类);“传统中国”型(摄入较多的粮谷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猪肉).(2)高“动物性食物”型膳食模式的骨密度(SOS值)低于低“动物性食物”型(P<0.05);高“钙类食物”型膳食模式的骨密度(SOS值)高于低“钙类食物”型(P<0.05);高“传统中国”型膳食模式的骨密度(SOS值)高于低“传统中国”型膳食模式(P<0.05).结论 合肥市大学新生的膳食模式和骨密度关系密切.
-
烟台市老年人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烟台市老年人膳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烟台市芝罘区、牟平区、海阳市、招远市、龙口市和长岛县6个区市抽取的2626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一般调查、膳食调查和体格检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膳食模式,应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因子分析得出3种膳食模式,健康膳食模式(31.83%)、传统膳食模式(45.63%)和西方化膳食模式(22.54%).不吸烟的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男性多采用传统膳食模式,文化程度高的老年女性倾向于健康膳食模式,有慢性病家族史的人群宜采用西方化膳食模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家庭收入高水平(OR=1.53,95%CI 1.32~2.61)、有糖尿病家族史(OR=1.43,95% CI 1.21~1.98)和有冠心病家族史(OR=1.17,95% CI 1.08 ~ 1.84)的采用西方化膳食模式的人群高于健康膳食模式人群,采用传统膳食模式的老年男性(OR =2.87,95% CI 2.27 ~3.38)高于采用健康膳食模式的老年女性.结论 烟台市老年人中存在3种膳食模式,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慢性病家族史是膳食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
上海社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与膳食模式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上海社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535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膳食频率问卷调查.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诊断超重和肥胖.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主要的膳食模式,继而讨论对超重肥胖有潜在影响的膳食模式.结果 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是西方食物型膳食模式、高蛋白高钙型膳食模式、水果零食型膳食模式和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高4分位数组(Q4)相对于低4分位数组(Q1)都显示较高的肥胖患病风险(调整前OR=2.76,P<0.01;调整后,OR=2.67,P<0.01).碳水化合物在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中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主食蔬菜型Q4组远高于Q1组(43.9% vs.34.3%,P<0.01),主食蔬菜型Q4组能量的平均摄入水平是Q1组的1.96倍.结论 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有关.
-
2013-2015年北京市部分社区中老年人膳食质量状况及其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
目的 应用修订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价北京市部分社区中老年人膳食质量状况,分析膳食模式与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3年3月-2015年7月对北京市南苑社区及五里坨社区的1158名50~90岁中老年志愿者进行一般状况及膳食调查(FFQ法),同时收集空腹外周血生物样本用于血脂、血糖水平检测.应用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DBI-07)对中老年人群的膳食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中老年人群的膳食摄入状况低度失衡,且膳食结构中以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及动物性食物的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不同膳食模式人群的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5年北京市部分社区中老年人群存在膳食摄入总体不均衡的问题,应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和豆类及动物性食物的摄入.
-
膳食模式研究方法的进展
平衡膳食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膳食模式分析正逐渐成为传统单一营养素或食物研究的补充方法.目前在营养流行病学中使用的膳食模式研究方法主要是“评分法”和“数据驱动法”.了解营养流行病学中膳食模式研究方法的进展,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的理解膳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本文对膳食模式研究方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2014-2015年蚌埠市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高血压与膳食模式的关系
目的 探讨蚌埠市中老年居民不同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高血压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蚌埠市6个社区的860名45岁以上(45 ~ 76岁)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年龄、性别、慢性病患病情况)、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和膳食调查,检测其血脂及血压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对血脂异常、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1)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是主食蔬菜型模式、动物型模式、水果奶类型模式和饮酒型模式.(2)主食蔬菜型和动物型模式体质指数(BMI)的Q1与Q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25和F=7.169,P<0.01);主食蔬菜型、动物型和饮酒型模式腰围(WC)的Q1与Q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3、F=5.236和F=6.249,P<0.01);主食蔬菜型和饮酒型模式收缩压(SBP)的Q1与Q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8和F=7.941,P<0.01).(3)蛋白质在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中的贡献率,主食蔬菜型、动物型Q4组高于Q1组(17.44%vs.13.63%,20.52% vs.17.55%,P<0.05),主食蔬菜型Q4组能量的平均摄入水平是Q1组的1.75倍.(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控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力活动、BMI等混杂因素,“动物型”和“饮酒型”模式Q4相对于Q1都显示较高的血脂异常患病风险(调整前OR=2.665,OR=1.926,P<0.01;调整后OR=1.835,OR=1.447,P<0.05).结论 主食动物型和主食饮酒型模式是蚌埠市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减少膳食中肉类、酒精的摄入量,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
-
台湾地区成年人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相关关系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台湾地区成年人群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之间关系.方法 依照纳入标准,选取65140名于2006年参加台湾美兆健康体检,年龄20~ 75岁的对象作为研究人群,对其食物摄入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和评估.依据JNC-Ⅶ标准确定高血压.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该人群男性和女性主要膳食模式及其与高血压患病之间关联.结果 因子分析共得到4种不同的膳食模式,分别为“蛋白质”膳食模式、“鱼蛋奶素食”膳食模式、“西方”膳食模式、“蛋及乳制品”膳食模式.调整年龄、BMI、体育活动、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等因素后,与“西方”膳食模式相比,“鱼蛋奶”膳食模式、“蛋白质”膳食模式及“蛋及乳制品”膳食模式与男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降低有关,其OR(95% CI)分别为0.95(0.92~0.98)、0.97(0.94 ~0.99)和0.94(0.91 ~0.97);“蛋白质”膳食模式与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降低有关,其OR为0.96(95% CI0.92 ~0.99).结论 摄入较多的蛋白质、乳制品及蔬菜、水果与高血压患病风险降低有关,且在男性人群中更显著.
-
针对老年人群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尝试性调整与应用
目的 建立适合中国老年人群的膳食平衡指数(DBI),为综合评价该人群的膳食质量提供评价工具,并初步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要特点,调整2005年中国DBI的部分单项指标定义和计分取值而成,并利用建立的评分系统对177名住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的3天膳食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该 DBI评价系统总体上可反映绝大多数食物种类和营养成分摄入的实际状况,并可综合反映膳食中各营养素摄入不足、过量和不平衡状况的方向和程度.样本人群膳食总体摄入不足,性别、年龄和伙食费对膳食质量均有影响,影响该人群膳食质量的食物种类主要是奶类豆类、蔬菜水果、食用油和动物性食物.结论 采用该针对老年人群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基本能反映老年人群的膳食质量,并能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
新疆维吾尔族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分析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以及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5月-6月对喀什地区1市1县3个乡/街道内的18岁以上维吾尔族成年居民进行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询问法和食物称重法收集个体及家庭膳食摄入情况,应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并加以分析与MS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居民存在4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即粮谷蔬菜型膳食模式、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和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粮谷蔬菜型膳食模式是其中的主要膳食模式.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在协变量校正前后与腰臀比(WHR)和总胆固醇(TC)均呈负相关关系(rWHR=-0.361;rTC=-0.145);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与BMI、WHR和空腹血糖(FPG)呈正相关关系(rBMI=0.128;rwHR=0.149;rFPG=0.083);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与FPG呈负相关关系(rFPG=-0.112).粮谷蔬菜型膳食模式与MS及其各组分无相关关系;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与MS及高血压患病率呈负相关;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与高空腹血糖和肥胖呈正相关;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则与高空腹血糖呈负相关.结论 维吾尔族人群膳食模式与MS及其各组分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水果奶类型膳食模式可能是MS和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而肉类蛋类型膳食模式则可能是高空腹血糖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干果坚果型膳食模式可能是高空腹血糖的保护因素.
-
浙江省城市人群代谢综合征与膳食模式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浙江省城市人群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资料为基础,膳食模式分析采用因子分析;膳食模式与MS及其异常组分的危险度(OR)、95%可信区间(95% CI)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2116名研究对象提取3种膳食模式:动物性膳食模式(35.68%)、植物性膳食模式(31.00%)和沿海特色膳食模式(33.32%);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动物性膳食模式是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和MS的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8、1.24、1.87、4.01、2.60);植物性膳食模式是低高密度指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保护性因素(OR =0.53);沿海特色膳食模式则与腹型肥胖、低HDL-C血症、高血糖以及MS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3、0.49、0.75、0.72),但该模式与高血压的患病呈正相关(OR=1.46).结论 三种膳食模式与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之间关联复杂,强调某种膳食模式或某种食物的健康意义是有限的,多样化的食物选择才有助于减少MS发病风险或减少MS代谢异常组分.
-
中国不同“菜系”地区中老年人的膳食模式及食物摄入量研究
为了解不同"菜系"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膳食模式及食物摄入量情况,用频率法(覆盖时间为1年)对中国四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地区540名(269对夫妇)50~69岁农村居民的膳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菜系"地区居民在大多数食物摄入频率、摄入量及膳食模式上均有差别.
-
石家庄市居民膳食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居民的膳食模式.方法 以2010年中央转移地方“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中石家庄市调查资料中18岁及以上,具有完整连续3天24 h回顾膳食调查资料的363名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将16个食物组纳入模型建立膳食模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的相关关系;并以因子得分为应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变量对膳食模式的影响.结果 将16个食物组纳入模型共建立3种膳食模式.模式1以鱼虾、大米和水果等为主要食物;模式2以豆类、蔬菜和面粉等为主要食物;模式3以猪肉、禽肉和饮料等为主要食物.膳食模式与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显著相关.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均对膳食模式有影响.结论 “鱼虾稻米”模式是石家庄市居民主要的膳食模式.
-
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厦门市区成年居民膳食质量
目的 利用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综合评价厦门市城区18~65岁居民膳食质量,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0-12月对厦门市区6个社区居委会成年居民进行调查,采用连续3天24 h回顾法对其中的520人进行了膳食调查,采用DBI-07的评分方法评价厦门城区成年居民膳食质量水平.结果 被调查的厦门市城区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处于中度失衡状态,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并存;女性的摄入不足程度高于男性;各年龄段中,40 ~ 50岁人群摄入不足程度高,摄入过量程度低.结论 被调查的厦门市城区成年居民水果、奶类及豆类摄入不足,肉类、食用油及盐类摄入过量;成年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为A模式,且A模式反映了膳食中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的问题均较少,为优模式.
-
南京市居民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关系
目的 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07年6~9月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里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共调查3 376例.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 FFQ),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结果 南京市3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9.5%,其中男性为20.7%,女性为18.7%.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其中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酒饮料模式3种模式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传统健康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负关联( OR=0.778,95% CI 0.626~0.966),而甜食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正关联(OR=1.316,95% CI 1.064~1.627).结论 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南京市城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区居民膳食状况以及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6-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3376名3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利用膳食平衡指数(DBI)构建膳食模式.结果 超重肥胖患病率在性别(x2=14.983,P=0.000)、年龄组(x2=35.925,P=0.000)、受教育程度(x2=23.946,P=0.000)及家庭总收入(x2=16.979,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理想膳食模式相比,非理想膳食模式中超重肥胖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后,男性非理想模式中超重肥胖比例较高,是理想膳食模式的1.335倍(95% CI 1.003 ~1.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经多因素调整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R=1.339,95% CI1.004 ~1.786,P=0.047).结论 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相关,理想膳食模式对控制人群的超重肥胖有指导意义.
-
南京市城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腰围及血脂的关系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区居民的膳食模式与腰围(WC)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腰围及血脂的关系.结果 因子分析共得到5种膳食模式:调味品模式、动植物蛋白质模式、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品模式.经多因素调整后,越倾向动植物蛋白质模式的人群W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越高;越倾向于传统健康模式的人群WC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饮品模式的人群WC和TG水平越高.饮品模式人群的WC水平高于其他4种膳食模式人群;饮品模式和动植物蛋白质模式人群的TG高于其他3种膳食模式人群.结论 膳食模式与WC、TC及TG密切相关.
-
江苏省居民膳食模式的聚类分析
目的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居民膳食模式进行分类.方法 资料来源于江苏省2002年居民膳食调查中3938名研究对象连续3日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选取14类食物并对其消费量进行标准化,利用SAS软件中的fastclus过程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江苏省居民膳食模式主要为3类:Ⅰ中国传统膳食模式,Ⅱ西方膳食模式,Ⅲ均衡膳食模式.各类食物消费量经多变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521.34,P<0.0001).结论 聚类分析可以作为膳食模式研究的一种方法.
-
中美儿童餐盘说:孩子成长,不需要吃那么多肉
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算盘简单勾画了儿童一天膳食模式的合理组合搭配和食物摄入基本份数.平衡膳食算盘适用于所有儿童.算盘用色彩区分食物类别,用算珠个数来示意膳食中食物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