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海省牛羊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弓形虫病是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动物感染率可达10%~50%[1].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约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1/4的人感染弓形虫.在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病人合并感染弓形虫可导致脑炎发生[2].人类弓形虫病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弓形虫病多因与感染动物密切接触或食用生或半生的动物性食品而感染[3].青海牧区牧民有吃生肉的习惯,因此掌握牧区牛、羊感染弓形虫情况对人类的公共卫生及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我省当前农区牧区牛羊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我们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了牛羊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为 "江河之源".全州人口28.31万,其中藏族占95.3%.当地自然和气候条件恶劣高寒是该州气候的基本特点,平均海拔4 200m以上,全州气候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该州居民以游牧生产为主,是青海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产品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1/4.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螨类区系分布
目的 了解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螨类种群区系分布.方法 结合鼠疫疫源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对捕获的小型兽类进行体外检螨,采集螨类标本并分类鉴定.结果 发现青海省三江源境内的革螨68种,隶10科24属;恙螨16种,隶7属;其中三江源地区特有螨类21种.结论 进一步开展螨类区系和生物学调查,为了解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
-
青海省乌兰县绵羊感染犬新孢子虫的血清学检查
1984年在挪威的狗上报告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以来[1],人们又将之描述为新的新孢子属和种.N. caninum为世界性广泛分布,可致严重的牛和狗的疾病,而且可致羊、山羊、鹿、犀牛和马普遍感染,水牛、红和灰狐、北美草原小狼、骆驼和猫科动物中也发现N.caninum 血清抗体.
-
联合用药治疗3例重症肺鼠疫患者
链霉素应用以来,对鼠疫的治疗和控制起到了莫大的作用.迄今,链霉素仍为治疗鼠疫的首选特效药物,但由于在治疗中用量大,毒性反应重,过敏反应多,加之近年来国内外链霉素耐药菌株的发现,给鼠疫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004年在对青海省囊谦县3例重症肺鼠疫患者的治疗中,将头孢曲松钠、氧氟沙星与链霉素联合用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青海省班玛县泡型和囊型包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内蒙、宁夏、西藏、四川西部、甘肃等地.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省份,存在包虫病的高度流行[1],其中泡型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致死的寄生虫病,为了解果洛州的班玛县两型包虫病的流行分布状况,于2004年8~9月进行了调查.
-
青海省同德县1例由剥狐狸皮引起鼠疫的报告
同德县于1991年在北巴滩地区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出2株鼠疫菌,因此该县被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县.此次鼠疫患者感染地点乎角沟东和北面均为邻县喜马拉雅旱獭自然疫源地,此地区内旱獭分布面广,密度高,同时该地区内的其它啮齿类动物分布和密度也较高,近年来,当地牧民多次发现有自毙旱獭和其它动物病倒现象.因当地牧民受宗教的影响,不猎捕,不剥食旱獭或其它自毙动物.但也有一些外来人员见旱獭及狐狸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所以时有偷捕者进入该地区内用投药方法捕杀狐狸.
-
青海省2001年鼠疫监测与防治
1 人间鼠疫情处理1.1 人间鼠疫监测对重点地区农牧民、修路民工、狩猎人员、经商人员等以多种形式进行鼠防知识的宣传,加强捕獭人员的管理,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大限度地减少人间鼠疫的发生.
-
青海省海西地区鼠疫流行动态分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北邻甘肃,西接新疆,南与西藏为邻,东南与本省的海北、海南、果洛、玉树等地区接壤,总面积30.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2.7%,其主体是柴达木盆地.
-
青海省鼠疫菌耐链霉素菌株的监测
链霉素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鼠疫患者的首选药物,长期以来,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国外已有关于鼠疫菌耐药株的报告〔1〕,给链霉素在治疗鼠疫病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质疑。为此,我们就青海省80年代以后分离134株鼠疫菌进行了链霉素耐药性的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是否存在天然抗链霉素的菌株,以便为治疗鼠疫病人提供准确的情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青海省包虫病流行与防治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主体省份。全省行政区划辖省会西宁市、海东行署、黄南、果洛、玉树、海西、海北及海南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省总土地面积72万km2,六州占其96%以上面积,多属高原草甸草原,适于畜牧业发展,是我国五大畜牧业基地之一,载畜量两千多万头只,以养羊业为主。全省人口508万。西宁市和以农为主的海东行署位于东部,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4%左右,西宁市和东部农业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以上,以汉、回、土和撒拉族为主。牧业区为藏族和蒙古族聚居地,面积大、人口少,呈典型的地广人稀。青海境内群山重叠、草原连片,平均海拔高度3500m,高寒缺氧、日照强、气候干旱。青海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大量牧养的家畜群共同构成了棘球绦虫在我省存在与传播流行的有利条件。但对包虫病在我省的流行分布状况从未进行过全面调查了解,本文就近年来对部分地区调查防治情况汇总分析如下。1 人群流行状况青海省包虫病防治工作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建国以后主要是各级医疗部门开展手术治疗以解除和减缓患者病痛。调查防治工作起步于80年代,迄今对包虫病流行状况尚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据1993年初对全省州地级以上医院1980年至1992年间住院病例的不完全统计,接受外科治疗的包虫病病例数高达5714人,病例遍布全省六州一地一市,其中在西宁市各医院就诊的病例数多达1748例,病人主要来自各州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143例泡球蚴病人除3例来自海东地区湟源县日月乡外,余均来自牧业州县,呈散发态势…。近年来,我省陆续对部分县(市)人群包虫病患病情况应用免疫学方法和物理诊断技术进行了调查。如表1所示,1990~1998年各地确诊的包虫病患病率在0.45%~9.50%之间,平均为3.39%。可以看出人体包虫病在六个牧业州均有较重流行,以号称“黄果树”的青南高原各县较高,诸如表1所列的称多县、甘德县、玛沁县、河南县和泽库县其平均患病率高达6.81%.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受包虫病危害重的民族是藏族和蒙古族同胞。对共和县调查表明,藏族感染患病水平显著高于居住同一地区的汉族[2],这些汉族并非世居民族,多属东部农区的移民或机关工作者。共和、称多和玛沁资料显示,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2,3,5],主要是女性在从事牧业生产和家务劳动过程中,接触家犬的机会较男性为多。对不同年龄组人群患病率的分析认为,有随年龄增加感染与患病水平升高的趋势[3]。其因主要是包虫囊肿生长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和体征,加之农村、牧区医疗设施简陋,早期发现困难。从职业分布来看,以牧民感染患病水平为高[3],个别地区可达12.2%[3],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少年儿童的包虫病感染率处较高水平。据查称多县学生患病率为2.25%(6/267)〔3〕,共和县学生为2.16%(6/278),学前儿童也高达1.46%(3/206)〔2〕。另据张源等在海南和黄南州对3203名6个月~15岁儿童的调查显示,Casoni皮试的阳性率为13.74%,经对皮试阳性者施以B超和X线检查确诊患病率为1.28%[8]。充分说明了包虫病在我省牧区疫情活跃流行严重。以上调查中除1997年在称多县和1998年在泽库县同时使用x线和B超外[4],其余仅用B超作腹部检查,无法了解其它组织器官的带囊患病状况,由于漏检,其患病率肯定低于实际患病水平。
-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属(Marmotae)动物是松鼠科Sciuridae中的穴居种类,分布在亚欧北部及北美。目前世界上本属动物已知有14种(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草原旱獭Marmota bobak、阿拉斯加旱獭Marmota broweri、花白旱獭Marmota caligata、堪察加旱獭Marmota camtschatica、长尾旱獭Marmota caudata、黄腹旱獭Marmota flaviventr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阿尔卑斯旱獭Marmota marmota、明氏旱獭Marmota menzbieri、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奥林匹亚旱獭Marmota olympus、蒙古旱獭Marmota sibirica、温哥华旱獭Marmota vancouverensis)等,分布在我国的旱獭有4种(灰旱獭、长尾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蒙古旱獭),它们均为我国不同草原景观类型中鼠疫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喜马拉雅旱獭(Matmota himalayana)是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及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区的各类高寒(高山)草甸草原,1954年首次自该动物体内分离出鼠疫菌,并逐步确立了喜马拉雅旱獭在青藏高原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的地位。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的人群中有类似于鼠疫流行的记载,但无确切的科学依据。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院喇嘛经中记载,1754年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塔瓦部落因剥食旱獭引起肺鼠疫暴发流行,死亡多人,同时感染了甘肃夏河拉卜楞寺前来诵颂经的喇嘛,于是波及寺院引起肺鼠疫流行,死亡100余人。1903年又在该寺院的向日藏部尼(向日奇部尼)村有小流行,死亡17人。据地方老中医、喇嘛反映,青海省贵南、同仁、祁连、光九、元海、河南等县以及甘肃省夏河地区有类似鼠疫的流行。西藏佛经中对于啮齿动物及人类患此病亦有详明记载。谢彬在1917年著《新疆游记》所述,1912~1913年和田、于田、洛浦三县瘟疫流行情况与鼠疫相似。上述记载虽不十分确切,但已指出,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就可能有鼠疫流行。
-
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及其防治
青海省是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近年来,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的人间鼠疫的频次愈来愈高,已引起专业人员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整理青海省历年来鼠疫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就藏系绵羊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治对策分析报道如下。1 藏系绵羊鼠疫监测迄今为止,有蹄类能自然感染鼠疫的有骆驼、山羊、藏黄羊、岩羊、藏绵羊等,它们感染鼠疫都是二次性的,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藏系绵羊鼠疫的传染源来自旱獭鼠疫及其污染物,其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方式:经口感染:藏系绵羊具有舔吮旱獭遗骸的习性,可经口腔粘膜感染;媒介昆虫叮咬:当旱獭鼠疫流行较猛烈时,有大量的旱獭死亡,同时有大量的游离疫蚤散落地表,旱獭主要寄生蚤谢氏山蚤和斧形盖蚤处于饥饿状态时可以不择宿主吸血,无疑对藏羊也具有侵袭能力。1.1 流行病学地位青海省177起人间鼠疫中,由藏系绵羊引起的就有10起(5.65%),自藏系绵羊材料中分离出鼠疫菌11株,无论是从鼠疫菌的分离还是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在流行病学地位上仅次于旱獭而位于第二位。1.2 地区分布 1975年8月在青海省玉树县上拉秀地区,自2只病死藏系绵羊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证实藏系绵羊能自然感染鼠疫。继后,又在果洛、玛沁、称多、囊谦、都兰、乌兰、德令哈等地的绵羊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菌种多来自青海南部的玉树、果洛两州,5个县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
-
一起动物间鼠疫流行的调查报告
1996年7月18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宗务隆乡及郭里木乡接壤处以东,塔日格特地区本布太大沟牧业点内发生大批喜马拉雅旱獭( 以下简称旱獭)和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以下简称半细毛羊)等动物死亡现象.
-
青海省治多县1例人间鼠疫处理报告
治多县治渠乡位于青海省治多县东北部,平均海拔4 200m左右,距县城97km,全乡现有人口3 113人,共972户,是纯牧业藏族乡.2005年6月27日治多县治渠乡治加村发生1例人间鼠疫.报告如下.
-
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2004年9月至10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发生一起人间肺鼠疫的暴发流行,发病14人,死亡6人,这是我省21年来为猛煌肺鼠疫流行事件.
-
青藏高原新发现的自然感染鼠疫的4种野生动物
自1984年迄今,在青海省野外进行鼠疫疫源地调查和监测工作时,新发现了4种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鼠疫的野生动物,即:食肉目猫科猫属的荒漠猫(Felis bieti)、兔狲(Felis manul),隼形目鹰科胡兀鹫属的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啮齿目田鼠科田鼠属的青海田鼠(Mi-crotus fuscus)等。这四种动物自然感染鼠疫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和报道。同时,青藏高原鼠疫疫源地内的感染动物种类已达到21种。本文就上述4种动物的地理分布、生态、感染鼠疫的病原学检测依据分述如下。1 荒漠猫1.1 地理分布与生态荒漠猫在青海省内地域分布广泛,但数量稀少,是国家2类保护动物。省外见于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和四川等地。主要栖息在草甸草原、荒漠草原、丘陵和山地。多单独栖居,常在夜间活动、猎食,视、听、嗅觉非常发达,自动敏捷。食物主要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为主,在食物缺乏时,也常进入居家或帐篷中盗食家禽和其它肉类食物。
-
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及其防治对策
青海省是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近年来,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的人间鼠疫的频次愈来愈高,已引起专业人员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整理青海省历年来鼠疫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就藏系绵羊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治对策报道如下.
-
青海省不同鼠疫疫源地内7种媒介蚤前胃形态结构Ⅲ.扫描电镜研究
媒介蚤在鼠疫的传播和流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媒介蚤的菌栓形成又和蚤前胃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蚤的传病机理、分类等问题,本文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Maromota himalayana)和青海田鼠(Microtus fuscus)两块鼠疫疫源地内的7种媒介蚤前胃形态进行观察研究.
-
青海省人间鼠疫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青海省于1954年5月首次在贵德县常牧乡上岗察地区的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 alayana)体分离出鼠疫菌,证实了青藏高原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迄今已40余年. 40多年来 ,除1972、1984、1999年外,人类鼠疫连年发生,共发生人类鼠疫179起,确诊鼠疫患者416 人,分布在26个县(市)、98个乡.现分析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