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方药组分配伍的药效学研究进展

    作者:郑宏;邹海艳;赵晖;王蕾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中药组分配伍的研究概况. 组分配伍主要分为方剂中中药组分配伍、不同中药有效成分及单味药有效成分的配伍. 实验通过正交、基线等比增减设计等方法对组分配伍的药效学进行了评价. 这些研究不但丰富了方剂配伍理论,还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方向.

    关键词: 方药 组分配伍 综述
  • 浅谈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张娜;郭霞珍

    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笔者认为中医学在形成自身基本理论体系时受象思维的影响很深,并将其运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四个方面举例探讨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并试从阐述其思维机制过程。

  • 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作者:仝小林;焦拥政;连凤梅;王跃生;傅延龄;徐国良;饶毅;余日跃;饶平凡;刘文科;郭允;彭智平;赵林华

    "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开展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的重要目标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量,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本文就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随证施量"及"剂量阈"进行初步阐释,并对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法学研究体系的构建及方药剂量理论基本框架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由于中医方药本身的复杂性,方药量效关系研究中也存在诸多难点和谜团,亟待学者们深入研究,共同探索.

  • "缓则治其本"——中医独特的冬病夏治

    作者:倪合一

    何为"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指对一些冬季发作较剧,夏季病情缓解的疾病,趁其缓解之时,适当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实践证明有较好效果.

  • 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表示方法的《伤寒论》方药按主方分类的知识发现

    作者:刘超男;李赛美;邓烨;刘敏

    本文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以《伤寒论》方药知识库中方剂、药物和方剂-药物关系为概念进行形式背景的生成,并根据清代徐灵胎《伤寒论类方》的分类方法(桂枝汤类、柴胡汤类、泻心汤类和杂法方类)进行形式背景的对象子块分割和优化,进而借用描述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层次的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构建《伤寒论》方按主方分类相应的方剂配伍子群结构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图,给出相应方剂(对象)和药物(属性)之间的关系结构可视化表示和解释。这是将信息科学与传统中医伤寒学结合的新尝试,有利于对传统分类方法的再学习和认识,进一步推动《伤寒论》学术的继承和创新。

  • 略论传统中医的肿瘤辨治观

    作者:韦堂军;程银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法、常用方药等方面阐述了传统中医理论对于肿瘤疾病的认识,认为传统中医从触冒外邪、饮食损伤、情志失调等诸复合因素认识肿瘤病因.在治疗方面,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驱邪对于肿瘤治疗有重要作用,但需区别不同疾病的病邪特点,邪正兼顾,同时重视养正则积自除的临床意义.在常用方药方面,古人常常大补大毒药同用,集益气养阴、破血消癥软坚于一炉,虚实兼顾,冀以全方位、多层次消除有形积块.文章后认为传统中医理论对于当前临床肿瘤医生治疗肿瘤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中药治疗发热性疾病的研究概况

    作者:张永科;韩庆荣;薛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药中寻找、探求有效方药,达到解热效果好,安全性能高,毒副作用小,适用范围广的新型解热方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称之为“辛凉平剂”的银翘散,《伤寒论》之白虎汤,《温病条辨》之清营汤、化斑汤,《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及中医誉为“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均是治疗温热病不同时期的有效方药,其中不少药物有良好的退热效果.这说明中医运用中药治疗发热性疾病有充分的临床基础和文献依据.

  • 杜怀棠教授辩证治疗胃痛的临床经验

    作者:麻慧

    国家级名老中医杜怀棠教授治疗胃痛有其独到的经验.以下典型胃痛案例,所用方药体现出其辨证的夹杂交叉和配伍的用药之严谨灵活,治疗法中有法,遵循古法而又不拘泥;用药方中有方,严谨而有序.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理气和胃止痛为治疗的基本原则[1].

  •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证型和方药临床研究的数据挖掘

    作者:司富春;宋雪杰

    目的:对1977年1月至2013年9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下肢静脉曲张的文献,通过频数分布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法挖掘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证型和组方用药规律,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规律。方法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症状、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分析和归类,总结出下肢静脉曲张及其常见并发症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证型、主要症状,分析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得出相关证候分布规律、治法和方药。结果共得下肢静脉曲张证型21个,其中气虚血瘀、湿热下注、寒湿凝结筋脉、气滞血瘀、热毒炽盛、气血两虚为主要证型,占72.14%;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证型8个,其中湿热下注、瘀血痹阻、气滞血瘀、寒湿凝结筋脉、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占76.46%。得5类下肢静脉曲张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瘀血痹阻证、气虚血瘀证、寒湿凝结筋脉证、湿热互结证、热毒炽盛证。证候病机均以实性居多,主要为血瘀、湿邪、热邪、气滞、寒邪。得下肢静脉曲张内服方剂89首,其中成方48首,以活血祛瘀剂、清热解毒剂、气血双补剂、祛暑剂、清热祛湿剂、温经散寒剂为主,自拟方41首;外用方剂27首,成方3首,分别为大黄附子汤、活血散瘀汤、六一散,自拟方24首。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内服方剂27首,其中成方7首,分别为萆薢渗湿汤、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四妙丸、增液汤,自拟方20首;外用方剂34首,均为自拟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内服和外用中药均以活血化瘀药、补虛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祛风湿药为主要用药类别,代表药物有牛膝、红花、川芎、当归、黄芪、甘草、金银花、蒲公英、赤芍、茯苓、桂枝、升麻、威灵仙、防己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内服和外用中药均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虛药为主要用药类别,代表药物有牛膝、金银花、蒲公英、茯苓、甘草、黄芪、赤芍、黄柏、紫草等。药物主要归经为肝、脾、心、肺、胃。通过聚类分析得出6个下肢静脉曲张聚类方,用于气滞血瘀、热毒炽盛、气虚血瘀、瘀血痹阻、湿热下注、寒湿凝结筋脉证型的下肢静脉曲张;得出4个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聚类方,用于瘀血痹阻、湿热下注、寒湿凝结筋脉、气血两虚证型的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病机的分析、辨证分型、遣方用药数据挖掘可为目前该病的临床研究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有力地参考和理论依据。

  • 中医古籍从痰证治月经病的方药特色

    作者:曲淑艳;吴效科

    文章通过大量查阅中医古籍中从痰证治月经病的处方,排除方名、药物组成、功效及所治疾病均相同的重复方,将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出治疗月经病方药的相关配伍,主要有补气养血化痰法、行气化痰调经法、健脾燥湿祛痰调经法、祛痰活血调经法、清热化痰理气调经法、消痰软坚调经法、补气化痰调经法,其中以行气补血活血祛痰调经法运用多.同时归纳配伍规律,从而探索中医古籍中从痰证治月经病的方药特色,从致病的机理、理法、方药等方面为临床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经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疑难病验案

    作者:田养年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其功效为温少阴之经,发太阳之表,引邪外透,温经散寒、扶正补气的方药.现代不局限于太少两感证,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病,疗效满意.今择验三则:一、难治性鼻炎患者,女,24岁,2011年6月11日初诊.

  • 《金匮要略》异病同治方药应用总结

    作者:林连美;李云海;刘建忠;田玉美

    异病同治是后人根据《黄帝内经》中的“同病异治”的精神和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仲景虽未明言此法,然在《金匮要略》的条文中却体现得淋漓尽致。笔者现不揣浅陋,对《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如防己黄芪汤、赤小豆当归散、大承气汤、肾气丸等,进行分析归纳。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国际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会议通知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委会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国际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会议通知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委会

  • 消渴糖尿病证治条辨

    作者:常克

    目的:发掘传统中医经典,结合现代临床实际,探讨中医药防治消渴糖尿病临证治法方药.方法:挖掘经典,结合临床,探讨消渴病命的全程演变,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与治法方药.结果:产生条辨11条,总结和创新了消渴病名含义、病因病机、证治心悟、老方新方、变证变法,形成古文式的现代中医条辨.结论:重返中医经典之道,熔铸辨证论治新意.适于临床,合于经典,利于传承,旨在创新.

  • 慢病方药合理用量理论探讨

    作者:仝小林;沈剑刚;王跃生;傅延龄;徐国良;连凤梅;饶毅;余日跃;刘安;宋军;刘文科;陈欣燕;徐立鹏;赵锡艳;周强;赵林华

    慢病的防治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防治慢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慢病多虚、慢病多痼、慢病致变分析中医药用量和治疗的特点,提出慢病方药用量理论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慢病中医用量规律和治疗模式的研究,对构建科学的慢病用量理论,指导慢病中医药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髂骨骨髓炎7例

    作者:李大银;卜明

    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7年10月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髂骨骨髓炎7例,效果较满意,现予以报告。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7~15岁。病程0.5h~7d。切开引流3例,病灶切除4例。治疗结果:6例痊愈,随访半年至2年无复发,1例好转(因经济困难中断治疗)。2 治疗方法2.1 中药治疗急性期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方药:公英、地丁、二花、连翘、黄连、黄柏、栀子、泽兰、丹参等。后期补益气血,托脓外出。方用八珍汤加减。方药:黄芪、白术、茯苓、当归、太子参、山药、白芍、牛膝、骨碎补、丹参等。

  • 骨伤用药歌药物作用新解

    作者:郭大平;赵丽华

    用药歌是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主方,是少林治伤方药的基础,出自异远真人的<跌损妙方>.<跌损妙方>是明代以前骨伤用药的经验总结,四百年来,用药歌是骨伤临床行之有效的用药,经久不衰.现将妙方组成的25味药的作用探讨如下:

  • 《伤科汇纂》述要

    作者:郭志江

    胡廷光,字晴川,号耀山,浙江萧山人.三世为医,尤精伤科.幼承家学,博览医书,以伤科名.有感于"接骨上之书,虽散见于各籍,而零星记述,绝少成篇".于是以<正骨心法要旨>为基础,节录伤科方药诸论,增附接骨入臼诸法,并家藏<陈氏接骨书>及祖传手法秘方,历时七年,于清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年)辑成<伤科汇纂>.

  • 经前期综合征(经前烦躁症)肝气郁证脑中枢方药机制

    作者:高明周;赵飞;毕德众;牟翔宇;孙文君;高冬梅;郭英慧

    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当今社会焦虑症、抑郁症等情志病症高发.育龄女性高发疾病之一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及其重型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躯体和心理困扰,干扰人际交往,降低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杀行为,疾病防治迫在眉睫.相关研究指证诸多生物化学因素参与到PMS(PMDD)的疾病进程之中,同时涉及人格、体质等诸多心理社会等因素,虽有揭示却不够深入,亦阐释不清.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疗效显著,获得学界认可.中医认为肝失疏泄是PMS(PMDD)的病机所在,而肝失疏泄所致肝气郁证,以患者抑郁情绪为主,表现为郁郁寡欢、情绪低落、态度消极,被证明与抑郁症等存在共病关联.伴随着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脑中枢被认为是其终机制所在,脑为人身之中枢,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必然发挥了及其重要的重用,精确化定位脑中枢的异常改变,探明确切的发病机制异常重要.同时,市场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药通过何种途径发挥作用,是否直达病灶尚不明朗,如何起效阐释不清.但在“精准医学”背景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精准对接脑中枢,对于理清方药机制及药效,精准靶点研发新药,彻底治愈疾病意义重大.

753 条记录 3/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