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护士对注射乙肝疫苗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

    作者:余文;陈立红;秦红;关馨

    微量血传播是医院中感染乙肝病毒的途径之一,对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给予疫苗接种,可降低乙肝发病率.在工作中被使用过的针头刺伤,是常见的职业性伤害,60%~90%的意外针刺伤发生在护理人员.[1]所以对临床医务工作者进行有效免疫非常重要.为了解临床护士对乙肝疫苗的认知情况及接种情况,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的乙肝预防知识水平,对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服药的影响研究

    作者:尹水平

    目的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心内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方法 对实验组给予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进行患者数据统计,结果 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治疗能够较为有效的增加心内科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 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病人认知行为的临床影响

    作者:张莉娟;张文秀;何玉华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具体影响,总结临床经验,指导其日后护理的有效实施.方法 以2015年6月~2017年8月为病例纳入时间,从我院接诊的情感障碍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施行认知行为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因子评分(焦虑、强迫、恐惧、人际关系、抑郁、躯体化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情感障碍患者提供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使用.

  • 认知行为理论在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作者:刘蕾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理论在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一般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利于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负性情绪,值得推荐采纳.

  • 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产妇产时认知行为以及分娩结局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由玫瑰

    目的:探究产妇分娩全程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的认知行为和分娩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治疗的孕晚期的产妇患者7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给予实验组所有产妇患者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所有产妇患者基础性的常规护理。对2组产妇患者实施护理后产时的认知情况和分娩情况进行实时的观察和记录,对比分析2组产妇患者结果记录的数据。结果:2组患者在新生儿Apgar的评分结果、认知行为及顺产率方面的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产妇分娩过程的认知行为以及顺产的比例,促进产妇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 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化疗过程中认知行为治疗的干预作用

    作者:余玲玲;曾奇;欧雪清;龚小华

    目的 探讨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评价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02-01-2013-05-31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放疗科符合条件的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93例,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其焦虑和抑郁情况;将合并焦虑和抑郁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接受化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CBT,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末(W-3)、6周末(W-6)、9周末(W-9)和12周末(W-12)用HAMA和HAMD进行测评,观察两组化疗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前93例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96.8% (90/93),其中以焦虑为主型者14例(15.1%),抑郁为主型者20例(21.5%),焦虑合并抑郁者56例(60.2%).经CBT干预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HAMA(F=11.58,P=0.001)与HAMD(F=14.84,P<0.001)评分明显下降;随CBT干预次数的增加,研究组内患者HAMA(F=733.08,P<0.001)与HAMD(F=247.10,P<0.001)评分逐渐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73.3%和66.6%,P=0.490;Ⅱ~Ⅳ度骨髓抑制率分别为22.2%和57.8%,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5%和68.9%,P值均<0.01.结论 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CBT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化疗毒副作用,但对近期疗效无影响.

  • 口腔味觉感知的脑功能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杨秀文;刘洪臣

    味觉是口腔感知功能之一,与摄食等重要活动有关.了解味觉能为口腔感知功能及其障碍的研究和认识提供帮助.目前,脑功能测试技术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等,可用于研究脑功能及其与认知行为相关的变化.随着脑功能测试技术在神经科学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口腔感觉中枢的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1-6].利用脑功能测试技术探索口腔味觉感知与脑功能的关系,可为口腔感知功能研究开辟全新的领域.

  • 奖励性操作条件反射实时测试分析处理系统研制

    作者:陈铃铃;石哲;陈善广;李莹辉;曲丽娜;李海清;李翊华;刘新民;曾建国

    目的 为研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药物的防治提供一种功能完善、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动物认知行为分析方法.方法 集成图像分析处理和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建立奖励操作条件反射实时测试分析处理系统,系统软件采用Microsoft Visual C# 2008.net语言环境开发,利用Wistar大鼠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 本系统能对刺激信号种类、操作方式、奖励物质进行复杂组合,建立分阶段的认知行为检测模式,建立动物对复杂信号的认知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动物验证结果显示系统稳定可靠.结论 本系统可应用于航天环境下动物兴趣、注意力、反应力、决策力等认知行为的研究.

  • 作者:

    关键词:
  • 一次及多重脑震荡大鼠伤后1、3、6月空间认知变化动态观察

    作者:王家雄;王路;宋海;郑永江;张睿;张桓;杨力;郭泽云;于建云

    目的:观察单纯脑震荡及多重脑震荡对大鼠空间认知行为的远期影响.方法:7周龄SD雄性大鼠180只,体重280±30 g,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和脑震荡组,用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脑震荡模型.脑震荡组完成第一次打击后随机分为单纯脑震荡(PCC)组和多重脑震荡(MCC)组,多重损伤组完成第二次打击后再随机分为二重脑震荡组(2MCC)和三重脑震荡组(3MCC),重复脑震荡模型打击间隔时间为24 h,对伤后1月、3月、6月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评估其空间认知功能改变.结果:1.伤后1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7天,3M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与PCC组比较,2MCC组于第7天,3M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于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伤后3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5、6、7天,3MCC组于第4、5、6、7天延迟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2MCC组无统计学差异,3MCC组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与对照组比较,PCC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和3MCC组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仅3MC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伤后6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5、6、7天,3MCC组于第2、3、4、5、6、7天延迟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2MCC组于第6、7天,3MCC组于第4、5、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于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与对照组比较,PCC组、2MCC组和3MCC组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差异;与PCC组比较,2MCC组和3MC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脑震荡次数的增加,大鼠出现空间认知行为较早和较严重的损坏,并有明显的损伤累积效应,该模型可用于慢性创伤性脑病病理改变的研究.

  •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惊恐障碍

    作者:党雷;于曼;赵宁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惊恐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符合CCMD-Ⅱ-R诊断标准的28例惊恐障碍患者给每晨饭后20~40mg 的帕罗西汀连续治疗6个月,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按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定期评定.结果 1个月显效者占21.4%.好转占64.3%,无效占14.3%;3个月显效者占71.4%,好转占28.6%,半年时显效者占85.7%,好转者占14.3%.21.4%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轻微的副作用,随时间延长而消失.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医疗开支,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气管异物患儿家长的认知行为探讨

    作者:袁巧敏

    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1-4岁婴幼儿为该病的高发年龄,因其可造成呼吸道梗阻,引发急性窒息和死亡,严重地威胁着婴幼儿的健康和乍命的安全.笔者通过对78例0~4岁气管异物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目的了解患儿家长对气管异物的认知情况.

  •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认知行为分析及干预结果

    作者:杜杰;申维洪;张莉;朱宇新

    目的 探讨心理认知行为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价156CHF例患者,将其中83例并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心里认知行为干预,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疗程3个月.干预前后应用SDS进行评估及测定6 min步行运动试验距离,对比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及6min步行运动试验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结论 心理认知行为可有效地缓解CHF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桂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2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认知行为。结果研究组患者遵医行为、防治意识以及骨结核知识掌握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护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作者:关春园;李聪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结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结核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骨结核知识掌握、防治意识、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兆霞;王洪莲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及早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及早期社区健康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生活方式转变状况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生活方式转变状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护理及早期社区健康干预,对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改变患者的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 孕期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相关认知行为的分析

    作者:韩海英;马志荣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母乳喂养率均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1]中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母乳喂养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而孕期妇女对母乳喂养的认知行为直接影响着母乳喂养的实施.

  • 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

    作者:丁凤玲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5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应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文拉法辛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PDQ-39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知识认知和行为的探讨

    作者:郑国文;曾倩秀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对足病预防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程度,了解糖尿病患者对足病预防的欠缺点,以丰富临床经验及健康教育。方法选择收治并确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关于足病预防知识的问卷调查,所有问卷调查均为自行设计。结果经问卷调查分析,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缺乏常规的足部护理,其中仅有62%的患者偶尔检查双脚,且45%的患者洗脚后从不涂护肤霜;并且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对足病预防知识的认知程度显著低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结论糖尿病患者对足病预防的有关知识比较欠缺,缺少常规的足部护理知识以及正确的足部护理过程,因此,要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足部的预防知识,得到更加健康的生活。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难治性抑郁症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哲伟;张晓阳;刘芬玉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用药前后GQOLI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 观察组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达到62.5%,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后GQOLI评分为(71.29±4.03)分和HAMD评分为(9.74±1.39)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的GQOLI评分(53.86±4.17)分和HAMD评分(17.43±2.9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在大程度上控制患者情绪,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459 条记录 4/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