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喜读中国数字人女性彩色图谱
1994年,美国科学家将一具男尸切成1878多片,每片厚度1mm;1995年,又将一具女尸切成5190多片,每片厚度0.33mm,并以这个数据集为平台,开发了大量相关的应用软件.这个项目成为可视人计划.是继1643年维萨里发表第一本医解剖学专著"人体构造"奠定现代医学发展基础以后人体解剖学的又一次源头创新.一个新的学科--数字解剖学正在比传统解剖学快得多的速度向医学教育和临床应用进军.数字解剖学成为方兴未艾的新学科--数字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可用于ESS培训的副鼻窦精确模型SurgReady
1世界上第一个可用于内窥镜鼻窦手术(ESS)培训的副鼻窦精确模型SyrgReady1.1背景随着数字人应用的深入,手术模拟成为一个重要领域.耳鼻喉内窥镜手术属于难度高的精密模拟.
-
DH临床应用新进展:ENT手术模拟器Voxel-Man TempoSurg
医疗器械设备已经被大家公认,任何医院或者医学院都不可缺少.其用途往往和直接的临床活动有关.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人(DH,Digital Human)技术以及材料技术的发展,各种手术模拟器也开始进入医疗器械设备的序列.
-
筋膜与经络研究进展
文章总结由古至今经络与筋膜的发展关系.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归纳经络与筋膜的相关论述.结果发现:从经络的产生,综观其几千年的发展,经络与筋膜只是同一部位(物质)的不同认识角度,两者密不可分.随着"筋膜学"的提出,固有结缔组织已成为现代经络实质研究的重要靶向.
-
人脑伏隔核的数字解剖
目的:探讨数字人脑中伏隔核的定位、参数测量及三维显示。方法运用数控铣床完成1例45岁男性标本头部原始数据的采集,断面间距0.5mm。选取包含脑组织的连续横断面图像300幅,利用Photoshop CS软件完成尾状核、壳、伏隔核的图像分割,在重建的连续冠状断面图像上按照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颅脑图像分割方法区分伏隔核,计算伏隔核体积及相关位置信息。利用Amira 3.1.1软件实现尾状核、壳、伏隔核的三维可视化。结果伏隔核及其毗邻结构、常用伏隔核损毁靶点清晰显示。伏隔核体积左侧为972.5mm3,右侧为830.6mm3,左侧大于右侧。伏隔核质心三维坐标,左侧(-11.0,24.4,1.3),右侧(9.3,23.9,1.7)。结论伏隔核的数字解剖能够清晰显示伏隔核的形态,明确伏隔核的体积、位置及毗邻关系。
-
数字人脑空间坐标转换方法
目的 介绍一种使用Excel软件实现数字人脑空间坐标转换的方法.方法 首先在头部数据集中建立初始坐标系,然后通过坐标系的1次平移和坐标轴的3次旋转,建立人脑标准空间坐标系.结果 建立了由初始坐标系到标准坐标系坐标转换的数据表.结论 通过坐标转换,能够实现数字人脑坐标系统的标准化,为建立中国数字人脑模型提供支持.
-
序列解剖层片的全局和局部色彩校正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全局和局部相结合的序列解剖层片的色彩校正算法.利用数字人层片(中国女婴一号)上提供的彩色灰度卡对相邻层片间各颜色通道的色彩差异进行全局校正,以消除解剖数据集沿垂直方向的光照变化;再利用线性校正模型和差值图像各通道(R、G、B)的灰度局部直方图,对解剖数据集进行局部色彩差异校正.重建结果表明,经过全局和局部色彩校正后,重建视图中的明暗条纹基本消失,说明层片间颜色的不连续现象得到了校正.
-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
数字医学是计算机科学及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渗透而产生的新兴学科.数字医学涵盖了临床医疗技术的数字化、区域医疗协同与信息资源共享、远程医疗会诊与远程医学教育等众多方面.在临床医学中,数字医学的应用则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科学数字化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精确可靠的诊断,帮助临床医师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我国数字医学研究起步于数字人的研究,由2001年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倡导开始[1].
-
一个古老学科的新发展--发展临床解剖学要找准新技术的结合点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科研选题步履维艰.我们密切结合临床发展的需要,开辟了一条生机盎然的新道路,建立了现代临床解剖学研究体系.回顾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技术往往超前于基础研究,成为理论突破的先导.一个传统学科的发展,必须选准与新技术的结合点.本文围绕临床解剖学的创新发展,分别叙述了与显微外科解剖学、临床解剖生物力学、断层影像解剖学、组织工程、微创外科解剖学、数字人和数字解剖学的有关见解.
-
基于首例中国女性数字人的经穴三维重建
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工具,以经穴断面解剖表述为依据,标记首例中国女性数字人的二维横断面组织切片图像,经表面重建后得到3条经脉在下肢循行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合针刺正常人足三里穴的PET脑功能成像的研究,建立基于该模型的多媒体演示系统,在更直观地反映有关经穴的知识体系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
-
数字人--计算机科技下的生命
-
数字人在妇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人在妇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选择三峡大学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78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术前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向实习学生讲解妇科手术;实验组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将zygote body、3D body等数字人软件应用于教学之中.手术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手术后对两组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于妇科手术学相关理论知识、解剖层次、手术方式选择的理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教学方法在增强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使教学内容生动具体化、使实习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利用数字人进行术前讲解,结合手术过程讲解有利于提高实习学生妇科手术学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从数字人到数字医学
一、特色标本的启示对我国数字人研究的起步,如果溯本探源,可以从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的人体标本陈列馆谈起.在那个陈列馆中,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特色标本,其中透剔玲珑、色彩斑斓,像珊瑚、似水晶的人体血管铸型标本,堪称是科学加艺术的精品.
-
数字医学研究与应用前景广阔——访南方医科大学钟世镇院士
李华才:钟院士,您是我国业界同仁久仰的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也是我国数字人研究的带头人."数字人"阿研究,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请您谈谈当初为什么要选择研究"数字人"好吗?
-
数字腰椎在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基于数字人图像建立的数字腰椎,模拟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指导临床手术的实际操作.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虚拟中国人数据集,建立腰4-5节段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三维数字模型,在Mimics软件下进行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并测量在佳钉道的位置下模拟椎弓根螺钉的钉长、直径、水平面置入角度(Transverse screw angle,TSA)及矢状面置入角度(Sigittal screw angle,SSA),完成术前规划,指导实际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操作.结果:建立了数字腰椎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模型,完成了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模拟过程,对椎弓根螺钉的钉长、直径、TSA角及SSA角进行了精确量化.结论:对数字腰椎进行模拟椎弓根螺钉的置入,能制定详细的置钉参数,比较精确的指导术中实际置钉,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安全.
-
数字虚拟人体研究迎来发展新阶段——"全国首届数字医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由中国解剖学会、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主办,第三军医大学和重庆市解剖学会承办的"全国首届数字医学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日-3日在重庆召开.
-
我国数字医学发展史概要
简要论述了数字医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形成要素与发展过程,从组织建设、学科发展、学术研究、应用实践等方面系统回顾了我国数字医学诞生以来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与开展的重大活动情况,特别指出了加强人才建设、搞好学术交流、拓宽学术园地对于促进数字医学又快又好健康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
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涉及医学、信息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是数字技术与医学科学相结合的新型前沿交叉学科.介绍了我国"数字人"研究的发展历程,阐述数字人研究与应用目的、作用及意义,描述数字医学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数字人与数字医学研究和发展前景.
-
对推动我国数字医学发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国开展数字医学研究和实践的现状、经历与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与探究数字医学在知识结构、学科内涵、研究内容、探索方法、体系构成、发展规律等多个方面的特点和现象,并分析了形成数字医学新型前沿学科的条件与因素,就构建相关学术组织、开展学术活动等方面,深刻认识了推动我国数字医学快速发展的作用、意义、方法及措施.
-
数字针灸人图像人工手动配准方法
通过对目前常用配准方法的分析,提出一种实用的手动配准方法,以提高数字针灸人三维重建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