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庆市巫山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特征的变化
重庆市巫山县煤藏量十分丰富,由于人们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我们分别于1983年、2003年两次对全县地氟病及相关因素进行普查,包括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缺损率、16岁以上成人氟骨症患病率、病区主食、海拔高度等.地氟病致病因素调查包括监测饮用水、粮食及室内空气等含氟量,计算成人日均摄氟量.
-
氧化应激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大鼠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大鼠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分2组(每组11只,雌雄各半),设对照组、染氟组.染氟组以氟中毒病区煤烘玉米为主要饲料,复制氟中毒动物模型,检查氟斑牙、尿氟浓度及血清、肝、肾、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血清中反映肝、肾功能的指标.结果 染氟组大鼠血清、肝、肾、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和GR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同时大鼠肝、肾功能已有一定的改变.结论 氟中毒大鼠机体内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引起的氧化损伤作用在氟致大鼠肝、肾毒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工业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区控制效果分析
1993~1994年我们对朝阳电厂因使用高氟煤污染地下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首次发现燃煤造成氟中毒流行的特殊类型病区[1],并于1994~1995年采取了综合治理干预措施,2003年我们对8年来氟污染的治理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现报告如下.
-
青岗岭村200O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昭通市青岗乡青岗岭村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全国重点监测点.居民以自产玉米为主食,生活能源为当地产无烟煤(1986年改炉前抽样调查,氟斑牙患病率为96.93%),至1996年已有95%以上农户进行了降氟改炉.2000年12月对该点进行了监测工作,结果报道如下.
-
湖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现况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湖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燃煤地区的燃煤方式、食物干燥与保存方法和8 ~ 12岁儿童氟斑牙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9.89%;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的病区村51个,主要分布在恩施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竹山县和竹溪县;主食结构以大米为主,98%的调查户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干燥和保存玉米和辣椒.结论 湖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情危害程度已明显减轻,但仍应继续坚持以改炉降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持续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的目的.
-
1994-2000年三峡地区秭归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近7年来,我们对秭归县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磨坪乡天井坪村、轻病区梅家河乡梅家湾村进行连续追踪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袁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调查
滕州市袁庄是氟中毒重要病村.为查明氟中毒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对袁庄进行了综合调查.
-
镇雄县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
我县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病区,主要防氟措施是改炉改灶。通过10多年的改炉工作,至今已改炉5万余套,受益人口达20多万。为了更好地监督炉灶的合理使用,真正达到改炉降氟的目的。1998年根据《云南省燃煤污染型地氟病改炉降氟效果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 材料与方法1.1 选取芒部乡余青村和中屯乡中屯村为监测点。对其所在乡中心小学当地出 生的8~12岁学生用Dean法进行氟斑牙检查。并采集学生尿样,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尿氟(按改炉和未改炉分别进行统计)。1.2 于粮食收获季节采玉米、辣椒(用烤箱烤干)测本底氟。然后在烘烤期(烤干)和保存期3月时采样,用酸浸—超声电极法测氟含量,并将结果作统计分析。
-
燃煤型氟污染对儿童3种酶活性的影响
三峡区域系我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第4病区带[1]。国务 院为兴建三峡工程和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自1987年起,由农牧、卫生联合开展了为 期3年的以改灶降氟为主的试点防治工作。在此基点上,于1992年3月对秭归县磨坪乡内的燃煤型氟病区(实验组)、氟病区改灶村(改灶降氟组)和无氟中毒村(对照组)10 岁以下,且未出现氟中毒临床症状的儿童血中3种酶活性进行了检测,以期为儿童氟中毒早期评价提供科学依据。1 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选定三峡改灶降氟试点区秭归县的磨坪乡为调查对象,并在境内设立3个组,其中,实验组为居民以传统烧煤取暖生活,无排煤烟设施,产生煤烟氟污染的村组;改灶降氟组为居民正确坚持使用改灶降氟炉具,取得一定效果的村组;对照组为居民历来以烧 柴禾取暖,无煤烟氟污染源的村组。1.2 方法 采集各点内水源、居室空气、主食玉米等样测其含氟量,测定方法为氟离子选择电极法。1.3 儿童酶活性测定 采集儿童静脉血5ml分别注入2管中,其中一管加肝素抗凝,用于测定谷 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采用DTNB法和超氧化岐化酶(SOD),采用微量快速法,试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另一管分离血清,用于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采用磷酸苯二钠法。
-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灶降氟12年效果观察
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镇久泽坪村属1984年病情调查确定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中等病区.省、地、县于1985年对该村开展了防治试点工作,并于当年逐户进行了降氟改灶.为了解12年来该村居民降氟改灶防治效果,我们分别于1984年、1991年和1997年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湖南省燃煤污染型氟病区降氟炉灶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省降氟炉灶的使用情况,提供防制氟中毒的决策依据.方法对当前炉灶的全部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全部指标合格的炉灶占调查灶数的53.36%, 其中安化县高(57.77%),耒阳县次之(45.18%),而溆浦、保靖县合格数为零(均全部损坏而不能使用).在能使用的炉灶中,合格率低的指标为炉盖、炉膛、烟囱三部分,分别为58.60%、65.56%、56.98%.结论炉盖、炉膛、烟囱是降氟效果好坏的关键部件, 在改灶降氟防制地方性氟中毒时,对上述结构及部件要引起特别注意,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出良好的方案以及培训出较好的改灶人员,使改灶的成功率得到提高.炉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维修和保养,保证炉灶达到降氟效果.
-
三峡地区秭归县燃煤型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进一步查清燃煤型氟中毒(地氟病)在秭归县的流行现状及强度,客观评价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考核防治效果,科学指导防治实践.方法按<湖北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点调查方案>中规定的方法和标准在全县四层病区中随机抽取4个调查点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实施多年的改灶降氟工程,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尿氟值、食物氟含量等多项指标呈显著下降趋势,已低于病区划分标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以改灶降氟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是防治该病经济、科学、有效的措施,建立经费支持机制、加强科学规范管理、开展积极有效的监测是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发挥佳效益的根本保证.
-
改灶预防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实施改灶措施后的病情变化,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选定的观察点,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和成人症状、体征,采样分析食品、室内空气和8~12岁儿童尿氟含量.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氟斑牙指数呈下降趋势,成人病情稳定.室内空气氟浓度一次大允许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超标率均有降低,地炉造成的氟污染重于灶炉,地炉在旺火期释放的氟比焖火期和封火期多,燃用地炉是造成室内空气氟污染的主要原因.玉米氟含量上下波动,辣椒氟含量逐年降低,但2000年出现回升.儿童尿氟升降交替,未见明显下降.结论改良炉灶是燃煤污染型氟中毒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但应加强对病区居民正确使用炉灶的技术指导,并注意及时维修受损炉灶,以巩固其除氟效果.
-
鄂西山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点病区防治效果
目的 科学评价鄂西山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了解病区氟暴露情况以及氟中毒病情控制效果.方法 在19个病区村和4个非病区村,调查8637户改良炉灶使用情况和1084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测901份儿童尿氟,检测230份玉米、辣椒样品的含氟量.结果 炉灶合格率和正确使用率分别为97.28%和99.8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15.04%,轻、中、重病区与非病区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病区与非病区间儿童尿氟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玉米样品氟含量超标率11.74%,辣椒样品氟含量超标率99.13%.结论 调查病区基本落实防治措施,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低于30.00%,尿氟均值在正常范围内,内外环境含氟量与病情无明显相关性,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趋势已得到明显控制.
-
湖北竹山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大山区,1985年,氟斑牙患病率达42.42%,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病区.为确保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降氟项目的顺利实施,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健康教育[1],提高病区群众的健康意识,改变病区群众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使其积极参与到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当中[2],促进改炉降氟项目顺利实施.
-
2006~2011年建始县燃煤型氟中毒监测分析
为了准确地掌握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效果,了解影响防治效果的危险因素,及时修订防治策略,按照<湖北省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监测方案>,2006年~2011年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监测点内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尿氟和居民家中粮食氟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湖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制点基线调查
目的 分析耒阳市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可行性与传播策略.方法 对试点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8~12岁学生氟斑牙率71.92%;成人X线氟骨症检出率35.6%;8~12岁学生尿氟含量>1mg/L为76.69%;各住户均敞灶烧煤,80%居民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年人均收入1 000~2 500元;有线电视入户率大于80%;目标人群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1.88%.结论 试点村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发生主要与当地人群不文明生活习惯有关.当地人群对地氟病及防治知识缺乏.耒阳市具备健康教育干预的基本条件,具有可行性.
-
湖南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点病区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省近20年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规律及病区变化情况.方法抽查3个重病区县(市),分别对病区村和非病区村的尿、水、食物氟含量测定,并进行儿童氟斑牙调查.结果病区村8~12岁氟斑牙患病率6636%,非病区氟斑牙患病率37.39%,辣椒样氟含量均值30.22mg/kg,尿氟含量中位数1.11mg/L(大值为17.97mg/L).7个原非病区中5个已构成病区村.结论调查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病情流行较为严重,病区呈扩大之势,氟源除室内空气污染外,还与食物(特别是辣椒等)受污染有关.
-
重庆市武隆县三峡库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效果监测
武隆县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位于三峡库区重庆段188.5 m淹没线(吴淞高程)内,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1].我县从1990年开展三峡库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为评估我县三峡库区氟病区综合防治措施效果,1996-2001年我们对氟病区氟中毒进行防制监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区家猪非骨组织含氟量分析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我国西南诸省特有的一种地方病,其流行地域广,危害严重.对于该型氟中毒的防治从八十年代初已日益受到重视,且对骨组织损害的研究较为广泛深入.然而对于非骨组织损害虽也常被提及,但相对较少.为此,我们以流行区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家猪和非病区家猪的实验模拟动物模型,探讨肝肾的含氟量和生化的改变情况,现将结果报告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