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南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掌握青藏高原东段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和碌曲县包虫病感染状况,为本地区包虫病传播动力学的研究及开展大规模包虫病防治做好前期工作.
-
复杂网络模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为探讨复杂网络模型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根据复杂网络的基本属性,利用网络模型和常用软件分析传染病传播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复杂网络的理论不仅能描述传染病动态传播过程,也能进行传染病预测.通过复杂网络的理论来研究疾病的传播,能深入理解到网络的拓扑结构对疾病传播有重要影响,从而找到控制疾病传播的更有效的方法.
-
天津市SARS疫情传播动力学及控制效果评价
2003年4月中旬,天津市出现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并发生流行.本文通过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应用数学模型分析,评价传染性疾病的公共卫生干预效果及预测达到消除传染病目的的可能性.着重探讨SARS在天津的传播过程、流行规律,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
影响细粒棘球绦虫病传播动力学的因素分析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包括两种宿主和一个自由牛存的卵期,其传播动力学取决于细粒棘球绦虫、两种宿主、生态环境等三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潜能、聚集性,宿主的免疫激活能力,虫卵的散播、分布、活力,环境温度、湿度、地理景观,肉类检疫、死亡动物及其内脏处理、犬驱虫和流浪宿主处理,人群生活卫生习惯和生产方式等.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传播动态的影响,对制定和评价防治措施至关重要.该文重点就细粒棘球绦虫的生物因素、两种宿主、生态环境和防治手段埘其传播动力学的影响进行讨论.
-
171班氏丝虫病的传播动力学:班氏丝虫感染性幼虫在致倦库蚊和冈比亚按蚊体内的分布及逸出
-
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成果简介
本项成果是在卫生部领导下,经40多年几代人努力完成。以淋巴丝虫病(以下称丝虫病)病原生物学特性为基础,通过对丝虫病传播动力学和传播阈值的研究,首先确立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首次阐明防治后期残存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在丝虫病传播上已无实际意义;首次提出我国丝虫病阻断传播指征,并据以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技术措施。1 确立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丝虫病防治策略20世纪60年代初,在对我国丝虫病进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丝虫病与其他虫媒传染病如疟疾等的病原生物学特点的不同,提出防治丝虫病应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重点突破的原则。经过现场比较研究和扩大防治实践,乙胺嗪单一消灭传染源与消灭传染源结合蚊媒防制的综合措施相比,防治效果相近,而前者经济易行,从而于70年代确立了我国防治丝虫病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而国外,长期以来对淋巴丝虫病防治策略多系根据虫媒传染病防治的一般原则,主张采取消灭传染源与防制蚊媒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直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马来西亚召开“防治淋巴丝虫病新策略研讨会”以后,才明确改为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策略。
-
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模型多维指标模拟效果评价体系
目的 采用多维度指标对基于细胞自动机的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模型(SjCA)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用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流行率距离等指标对SjCA模型的模拟输出进行分析,判断其对模拟有效性评价的效果.结果 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在对模型进行优化时,佳参数组合不同.在SjCA模型中,群体流行率距离大(99.97%)的参数组合,其个体准确率并非大(79.70%).结论 多维度指标评价体系有利于深入分析以细胞自动机模型为代表的离散随机模型的模拟效果,有望应用于其他流行病动力学模型的评价.
-
基本繁殖率及其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中的关键参数——基本繁殖率(R0)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中的相关公式,以及R0在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评价中的应用.提示对R0等血吸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将对我国制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SARS传播动力学及预测模型效果初评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SARS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其与预防控制措施的关系;方法利用数学和传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将人群分为6类,即易感人群、暴露人群、疑似人群、确诊人群、恢复人群与死亡人群.应用天津市的流行资料调整各参数方程并进行拟合和模拟.结果基于确定性微分方程,对重要的流行参数给出了估计方法,评估疾病流行过程中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论模拟天津市SARS的流行情况,并对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提示在保持相应控制措施的情况下,SARS的流行是可以防止和控制的.
-
蚊虫胃血血源鉴定方法
媒介控制是蚊媒传染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效的媒介控制依赖于准确的媒介调查,其中吸血习性调查是媒介调查的重要内容.尤其自Macdonald 1957年提出疟疾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后,吸血习性已成为决定按蚊传播疟疾能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1].通过鉴定蚊虫胃血来源于某种或某个动物(人),可以计算蚊虫的叮人率、人血指数等传播动力学的主要参数,此外,确定了蚊虫胃血来源还有助于了解蚊媒传染病可能的动物保虫宿主范围.
-
HBV的传播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
采用房室模型建立微分方程,以我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我国HBV感染传播动力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HBV流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反复或波动,疫苗有效率、疫苗接种率、HBV水平感染率和出生率对HBV的流行趋势有显著影响;而母婴垂直传播率对HBV流行的终趋势并无显著影响.
-
登革热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Ⅰ)——兼评Newton的登革热传播模型
80年代海南省曾两次发生大规模的登革热暴发流行.为了深入研究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和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我们在分析登革热疾病生态学、制定传播流程图和重新给出蚊虫出生率、死亡率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登革热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并以海南省两个登革热流行的现场资料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很好的吻合.表明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及各流行病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将我们的模型与Newton的登革热模型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比较.
-
疟疾数学模型和传播动力学
疾病传播力学(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diseases)主要是运用数学模型定量地研究疾病流行的动态过程的科学.疾病传播数学模型是传播动力学的主要工具,是疾病流行过程的数学表达式,是决定流行过程基本诸要素的量的关系式:它是疾病流行这一生物学过程的数学概括,它对复杂的流行过程作更典型、更精炼、更定量的描述,以便从理论上阐明、揭示疾病流行的本质并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SARS传播数学模型与流行趋势预测研究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SARS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其与防治措施的关系,并为此提供数学工具; 方法通过数学和传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与广东省和北京市部分实际资料进行拟合和模拟预测; 结果建立了适用于SARS模拟和预测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提出了SARS传播阈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在传播速率,传播阈值与两地流行过程及其与防治措施之间的关系上取得了较好的拟合; 结论预测广东省和北京市SARS的流行将于6月上旬或中旬基本结束,这是由于防治措施已使传播速率和基本繁殖率下降至临界值以下的必然结果,提示在保持一定的控制措施和使传播速率降至一定水平的情况下,SARS的流行是可以防止和控制的.
关键词: 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数学模型 传播动力学 基本繁殖率 -
疾病数学模型和传播动力学研究的流行病学意义
本文就我国多年来对疾病传播数学模型和疾病传播动力学研究和应用的经验,结合我国疾病防治的实践,简要地论述疾病传播数学模型和疾病传播动力学的功能,疾病传播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理论指标,如疾病传播速率、疾病的基本繁殖率和疾病的传播阈值、疾病传播的平衡状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以及数学模型和传播动力学对于设计和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指导作用,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理论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应用,以利于我国流行病学和防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
血吸虫病数学模型和传播动力学及其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血吸虫病传播数学模型,特别是适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Barbour双宿主模型,阐述了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理论;从基本繁殖率概念中提出了血吸虫病传播能量,即基本传播速率的概念和算式;通过现场实例的计算,揭示了血吸虫病传播流行的特征;介绍了应用数学模型评价和预测各项控制措施效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