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引物对扩增SEN病毒的实验研究
为了解国内SENV的感染状况,根据SENV的5'非编码区和编码区ORF1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SENV,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
p16过表达可识别HPV阳性的外阴鳞状细胞癌(英)
根据与人乳头状病毒(HPV)的关系,外阴鳞状细胞癌可分为两类:HPV相关的基底细胞样癌或疣状癌和非HPV相关的分化性角化型癌.近来提出用p16和p53的免疫组化染色来区分这两类外阴鳞癌.为评价免疫组化在外阴鳞癌分类中的作用、阐明这两类外阴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本课题对92例外阴鳞癌进行了p16、p53的免疫组化染色,并用2组不同引物PCR对HPV进行检测和分型.92例中16例检测出HPV(17.4%),其中HPV16占阳性病例的75%.组织学与HPV检测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HPV阳性病例的37.5%表现为角化型,而HPV阴性病例的9.2%显示基底细胞样或疣状型.p16和p53阳性表达率在HPV阳性肿瘤中分别为100%和6.2%,而在HPV阴性肿瘤中分别为2.3%和64.5%.p16免疫组化检测HPV相关性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8.7%)优于组织学标准(分别为93.8%和35.5%)和p53阴性染色(分别为62.5%和93.4%).基底样/疣状型3级外阴上皮内肿瘤见于53.8%的HPV阳性肿瘤,其中包括3例角化型肿瘤.所有这些病例均为p16阳性和p53阴性.分化型3级外阴上皮内肿瘤见于45.6%的HPV阴性肿瘤,其中90.8%为p53阳性,而所有病例p16阴性.HPV阳性与阴性肿瘤在年龄、分期和复发上无差异.总之,目前的HPV阳性和阴性外阴鳞癌的形态学标准有很大的重叠.p16免疫组化染色是一个检测HPV阳性外阴鳞癌的可靠方法,对组织学分类判定有帮助.
-
幽门螺杆菌cagE基因在不同胃肠疾病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的cag致病岛(cag pathogenecity island, cag PAI)被认为是主要的疾病相关毒力因子,与胃上皮细胞IL-8的分泌相关.研究表明,cagE基因位于cag PAI的下游,是cag PAI存在的标志,与H.pylori感染后胃黏膜细胞因子IL-8的合成释放及严重的胃黏膜炎症相关[1].cagE基因在我国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我们应用两对不同引物扩增临床分离菌株cagE片段并观测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初步评价该基因与不同H.pylori相关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
基因芯片分型中荧光标记引物的多重扩增及试验优化
基因芯片技术以其平行高效多位点多态性分型的优势,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位点增多,扩增目的片段更繁琐,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就需要在同一反应体系内进行多重扩增[1].而多重扩增的关键问题是,同一体系内引物对的大化,并有效减少非特异扩增.目前,此环节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尝试不同引物对组合解决.
-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研究进展
自Mullis等于1985年创建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以来,该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完善,已在基础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根据PCR扩增策略和检测产物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定性PCR(qualitative PCR,以下简称PCR)和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 一、PCR在结核分支杆菌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1989年Hance等[1]将PCR用于结核分支杆菌的检测,1990年我国引进该项技术,从而在我国开辟了以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阶段。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扩增系统中的引物、模板DNA的提取及纯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扩增的引物,因此,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时各家采用过多种不同引物。PCR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一般可检测出1~100 fg纯化结核分支杆菌DNA[2,3],相当于1~20个结核分支杆菌。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PCR的敏感性,有些学者对PCR技术进行了发展,如将Southern blot与PCR结合起来的PCR-Southern blot、巢式PCR(nested PCR)技术等。
-
不同引物在血液PCR筛选HBV转基因小鼠中效果评价
本研究是利用本公司已构建的HBV adr亚型转基因小鼠,针对HBV S1、S和C抗原编码区基因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三对引物,通过对比其血清PCR结果,以探究快速、有效筛选该HBV adr亚型转基因小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