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雌激素受体β、Fas 配体及热休克蛋白90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邢小芬;范秀华;魏晗;李晓

    目的 研究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β,Fas配体(FasL)及热休克蛋白(HSP)90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来检测正常增生期内膜和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息肉中ERβ、FasL与HSP90的转录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中ERβ、FasL与HSP90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09±0.094、1.053±0.201及0.625±0.126,分别与对照组的0.377±0.122、0.659±O.157及0.401±0.083比较,ERβ稍降低(P>0.05),FasL与HSP90表达升高(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FasL、HSP90与ERβ呈负相关(r=-0.552、-0.401,P均<0.05),FasL与HSP90呈正相关(r=0.631、P

  • 雌激素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海鸥;邱勇;邱旭升;陈志军;王斌;俞杨;朱泽章;朱锋;孙旭;刘臻

    目的 比较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与对照组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 β receptor,ER β)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ER β基因多态性与AIS患者易感性、异常生长模式及低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的288例(男17例,女271例)AIS患者进行人体形态学测量,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臂长、月经初潮情况、Cobb角、Risser征等指标,并收集其静脉血标本.经体检收集232名(男30名,女202名)健康青少年静脉血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分析AIS组及正常青少年组ER β基因型,比较两组间及AIS组内各亚组ER β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AIS组与对照组ER β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08,P>0.05).AIS组内比较,初潮年龄≥12岁组Rr型频率高于初潮年龄<12岁组(P<0.05),而根据身高、体重指数(BMI)、臂长、Cobb角、Risser征等分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 B基因两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间所对应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 β基因多态性与AIS患者易感性无关联.Rr型患者存在初潮延迟现象,可能在AIS的进展中起一定作用.ER β基因多态性与骨量无相关,可能在AIS的低骨量中不起作用.

  • 子宫肉瘤组织中SULT1E1、ERα、ERβ、PRA及PRB的表达

    作者:宋燕;闫大晶;王敏;周莹莹;冷旭

    目的:检测硫酸基转移酶(SULT1E1)及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孕激素受体(PRA和PRB)在子宫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肉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5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10例)及相应肌瘤组织包膜外正常肌层(10例)的SULT1E1及ERα和ERβ、PRA和PRB表达。结果:①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平滑肌肉瘤的SULT1E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子宫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②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子宫平滑肌肉瘤的ERα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子宫平滑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③子宫平滑肌肉瘤的PRA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子宫平滑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④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织中,SULT1E1与ERα、PRA、PRB蛋白之间均呈负相关(rs分别为-0.463,-0.389和-0.421,P分别为0.009,0.031和0.018),SULT1E1与ERβ蛋白之间无线性相关性(rs=0.018,P=0.925);⑤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织中,ERα与PRA、PRB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子宫肉瘤的发生、发展与子宫肉瘤组织SULT1E1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有关;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组织中SULT1E1的表达与ERα、PRA、PRB表达均呈负相关,提示它们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雌激素受体及其变异体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作者:华腾;吴婷婷;汪宏波

    经典雌激素受体(ER)及其变异体、雌激素膜受体(mER)参与介导雌激素不同生物效应。多项研究表明,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目前普遍接受的子宫内膜癌形成的原因是子宫内膜受到过度雌激素刺激并缺乏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发挥其效应主要依赖ER,研究ER对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ER及其变异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PPARγ 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侯新新;赵萌;王红霞;张贵宇

    目的:探讨PPARγ、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及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ARγ、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PPARγ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明显降低,且随病理分级的进展,呈递减趋势;ER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降低(P<0.05);ERβ表达量仅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降低,在正常子宫内膜及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ERα与PPARγ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而ERα与ERβ、ERβ与PPARγ间无相关性。结论:PPARγ及ERα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SLE患者雌激素受体α、β表达以及与SLE疾病活动指数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表达,并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SLE患者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ERα、β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对该40例SLE患者进行SLEDAI评分,以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ER α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ER[3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与SLEDAI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8912,P<0.05).不同性别的SLE患者ERα、ERβmRNA表达量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狼疮性肾炎患者的ERαmRNA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SLE患者ERαmRNA表达量增高,ERβmRNA的表达量降低,并且ERβm-RNA表达量与SLEDAI具有负相关性.有可能作为监测SLE疾病活动性变化的指标.

  • ER-β、MEK-2、p-ER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祥翠;朱颖军;林琬君;陈震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β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上游激活酶MEK-2和下游激活酶pERK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4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ER-13、MEK-2和p-ERK的蛋白表达.结果:ER-β、MEK-2和p-ERK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表达高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ER-β和MEK-2、p-ERK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 r=0.628,P<0.01;r=0.559,P<0.01).MEK-2和p-ERK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表达呈正相关(r=0.699,P<0.01).结论:ER-β、MEK-2和p-ERK在EMs组织中高表达并呈正相关,MAPK信号通路可能与ER-β相互作用,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葛根素对小鼠子宫ERα、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忠志;李宏伟;龚海英;金鑫;李建宇;李灵芝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小鼠子宫ERα、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小鼠腹腔注射给予葛根素500 mg/kg和50 mg/kg 7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手段检测子宫组织ERα、ERβ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及其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葛根素500 mg/kg组ERβ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Rα则无差异;葛根素50 mg/kg组ERα和ERβ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面积均无差异(P>0.05).己烯雌酚组ERα和ERβ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00 mg/kg葛根素明显增强子宫组织ERβ蛋白表达,而对ERα蛋白无明显影响,己烯雌酚则对两种ER亚型的表达均有显著上调作用,提示葛根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增殖作用远低于雌激素的原因可能与其对ERβ的选择性上调有关.

  • 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α、β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龚海英;张永亮;李灵芝;李建宇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骨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于骨组织的调控机制.[方法]取16d胎龄雌性小鼠前肢尺骨,置BGJb培养基中孵育,经不同浓度蛇床子素(1×10-4、1×10-5、1×10-6、1×10-7 mol/L)和雌酚酮(1×10-6mol/L)作用48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ERα、ERβ在小鼠尺骨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骺板各区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各浓度蛇床子素和雌酚酮组均能显著上调软骨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ERα、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在1×10-7~1×10-5 mol/L区间内,随着蛇床子素浓度的升高,各区ERα、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除1×10-5mol/L组外,其它各浓度蛇床子素对ERα、ERβ蛋白的调控作用明显弱于雌酚酮组(P<0.05),1×10-5mol/L蛇床子素组作用与雌酚酮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蛇床子素对骨组织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长骨骺板中ERα及ERβ表达有关.

  • 凋膜止崩液对无排卵性功血大鼠子宫内膜组织ER、ERα及ERβ表达的影响

    作者:贺丰杰;李小宁;张倩;白俊

    目的:探讨凋膜止崩液官腔靶向给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48只,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实验小剂量组和实验大剂量组,建立无排卵性功血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凋膜止崩液官腔内给药后3d处死,留取子宫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ERα及ERβ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ER、ERα、ERβ的表达高于空白组,实验大、小剂量组ER、ERα、ERβ的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大剂量组ER、ERα和ERβ水平低于实验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凋膜止崩液通过下调ER、ERα及ERβ阻断了雌激素发挥效应的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的持续性增生从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

    作者:白朝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与黄褐斑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56例眼袋处黄褐斑眼袋整形术患者(病例组)以及39例自愿接受眼袋整形术的健康女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ER表达,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2组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及ERβ基因RsaⅠ和AluⅠ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探讨ER与黄褐斑发病严重程度评分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例组部分真皮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Rα和ERβ呈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则表达较弱。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 ERα和ERβ与黄褐斑评分均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62和0.512,P<0.05)。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xx基因型为参照,暴露于X等位基因(Xx+XX)的OR值为2.23(95%CI:1.41~3.89, P<0.05),ERβ基因AluⅠ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a基因型为参照,暴露于A等位基因(AA+Aa)的OR值为1.58(95%CI:1.21~4.29,P<0.05),RsaⅠ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rr基因型为参照,暴露于R等位基因(RR+Rr)的OR值为2.37(95%CI:1.19~6.33,P<0.05)。结论黄褐斑的发病与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ERβ基因AluⅠ、RsaⅠ基因型多态性有关,突变基因增加了黄褐斑发病的风险,其中Xx、Aa和RR基因型易患病。

  • ER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分析

    作者:王贺;许东哲

    目的 探讨ER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女性乳腺癌手术患者乳腺标本共80例,对ERβ表达和临场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ERβ阳性表达率为60%.ERβ的表达和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与病理分型相关,组织分化低则ERβ表达减少;与Ki67表达呈负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β与乳腺癌细胞分行和增值密切相关.

  • 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与雌激素及其受体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怡;岑洁;顾向晨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与慢性肾孟肾炎肾间质纤维化的有相关性.方法:应用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去势)后和/或大肠杆菌由膀胱经不完全梗阻输尿管逆行感染制作慢性肾孟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正常或去势后、或合并慢性肾孟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及用氟哌酸或/和倍美力治疗后的大鼠雌激素受体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α-SMA及TGF-β在肾脏组织中表达的改变,探讨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慢性肾孟肾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结果:去势后慢性肾孟肾炎组大鼠尿蛋白定量有所升高.去势、慢性肾盂肾炎均遣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氟哌酸、倍关力、氟哌酸加倍美力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肾脏ER-β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集合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单纯去势组、去势后慢性肾孟肾炎大鼠肾脏ER-β较正常组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肾孟肾炎组、去势后慢性肾盂肾炎组大鼠肾脏表达间质纤维化标志蛋白α-SMA及TGF-β1明显增高,肾间质纤维化明显,氟哌酸加倍美力组可降低α-SMA的表达,缓解肾间质纤维化.血清E2与肾脏ER-β呈负相关,与肾间质纤维化指标α-SMA、TGF-β1负相关,肾脏ER-β与TGF-β1有一定的正相关,而与α-SMA无明显关系.结论:雌激素及其受体与慢性肾孟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具有相关性.

  • 雌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胸主动脉CD40/CD40L的影响

    作者:陈瑛;赵焕英;杨颖;宋学英;郭伟;薛冰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去势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血管中CD40和CD40L表达的影响. 方法 24只去势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第一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第二组给予非特异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拮抗剂ICI和雌激素(estrogen,E2)(ICI+ E2组);第三组给予特异性雌激素β受体拮抗剂PHTTP和雌激素(PHTTP+ E2组).喂养8周后麻醉处死,获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组织标本,提取总RNA.应用反转录,定量PCR方法检测CD40/CD40L mRNA表达量.石蜡切片行Masson染色、CD40/CD40L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 结果 三组小鼠CD40/CD40L的表达量有显著不同(H=10.38,P=0.03).与对照组相比,PHTTP+ E2组CD40/CD40L表达量明显下降(q=12.46,P=0.021),ICI+ E2组CD40/CD40L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意义.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CI+ E2组和PHT-TP+ E2组胶原纤维降解少,斑块稳定. 结论 雌激素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α(ERα)发挥预防或治疗妇女AS的作用,ERα可能是妇女心血管疾病的保护性因素.

  • 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雌激素受体β基因表达的有效序列

    作者:郑红;李秀华;殷丽华;李静;丁寅

    背景:雌激素受体β是否参与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需进一步实验论证.目的:以RNAi技术寻找和验证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雌激素受体β基因表达抑制的有效序列.方法:根据GeneBank 数据库提供的SD大鼠雌激素受体β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能转录小发卡结构RNA (Small hairpin RNAs,shRNA)的DNA 序列.再在两条互补碱基序列的5'端分别加上BamH Ⅰ(GATCC)和Hind Ⅲ (AGCTT)酶的酶切位点,后形成两条互补的克隆入pSilencer 3.1-H1载体的发夹状siRNA模板序列,进行重组载体的碱基序列测定.结果与结论:重组质粒碱基序列鉴定后,证实真核表达载构建正确.雌激素受体β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雌激素受体β基因沉默对成骨样MG63细胞骨保护素和RANKL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昱翔;张宏其;郭超峰;唐明星;刘少华;邓盎;高琪乐;邓展生;陈静;刘金洋;吴建煌

    背景:目前对雌激素β受体基因如何参与骨代谢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β对人成骨样细胞骨保护素、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先前含有有效干扰序列及非特异性shRNA的反转录病毒分别感染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后,筛选稳定克隆并扩大培养,以空白及非特异性shRNA作为对照,检测稳定抑制雌激素受体β的效率。分别向3组细胞即MG63细胞、雌激素受体βshRNA反转录病毒感染的MG63细胞、阴性对照shRNAnc反转录病毒感染的MG63细胞加入17β-雌二醇(E2)干预,检测人成骨样细胞株MG63的骨保护素、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用pRNAT-H1.4/Retro-雌激素受体β-shRNA3进一步稳转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与空白及阴性病毒对照组相比,筛选出雌激素受体β表达稳定抑制的人成骨样细胞株,雌激素受体βmRNA 抑制率为(88.17±1.17)%(P<0.05),蛋白抑制率为(89.01±1.22)%(P<0.05),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人成骨样细胞ERβ亚型基因敲低细胞模型。雌激素干预48 h后,显示雌激素受体β稳定抑制的MG63细胞较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骨保护素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骨保护素RANKL表达上调(P<0.05),提示雌激素受体β可能通过调节骨保护素/RANKL在骨代谢中发挥作用。

  • 雌激素受体β基因沉默对人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

    作者:邓盎;张宏其;郭超峰;王昱翔;高琪乐;唐明星;刘少华;刘金洋

    背景:雌激素受体β基因参与骨代谢的研究较少,其对骨代谢的具体调节机制仍不清楚。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β基因沉默对人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即hFOB 1.19,未感染任何反转录病毒)、阴性对照组(即含无效干扰片断雌激素受体β-shRNA-nc)、佳RNAi组(即ERβ-shRNA-3)。将前期佳RNAi组的雌激素受体β-shRNA反转录病毒载体感染人成骨细胞,通过抗性筛选并扩大培养,利用MT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β稳定抑制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随后在雌激素干预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β蛋白表达的稳定抑制效率,并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β稳定抑制后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成功筛选出稳定感染ERβ-shRNA-3反转录病毒载体的人成骨细胞,MTT法检测显示雌激素受体β稳定抑制后对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P>0.05);②在雌激素干预下,雌激素受体β蛋白的抑制率为(93.11±0.57)%(P<0.05),且雌激素受体β稳定抑制后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的上调率分别为(26.65±3.81)%和(23.79±3.76)%,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和蛋白的上调率分别为(16.62±1.71)%和(18.08±3.20)%(均P<0.05);③结果提示雌激素受体β可能通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在骨代谢中发挥作用。

  • 葛根素体外影响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β表达的作用

    作者:李灵芝;张永亮;刘启兵;崔颖;龚海英

    目的:以体外培养小鼠胚胎长骨为靶器官,观察葛根素对骺板雌激素受体亚型雌激素受体β分布及含量的影响,并与内源雌激素比较,分析葛根素对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活性筛选室进行.以小鼠胚胎长骨为靶器官,以雌二醇1×10-6mol/L处理为阳性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葛根素干预组分为1×10-6,1×10-5,1×10-4 mol/L 3个浓度组.①小鼠怀孕16 d时取出胚胎,剔除雌性胎鼠前肢肌肉和软组织,剥离出尺骨,做为实验靶器官置于BGJb培养基中,葛根素和雌二醇作用48 h后,测量长骨总长和骨干长.每组培养长骨8根,重复3次.②长骨固定、脱钙后作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定位,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结果:雌性胎鼠长骨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长骨经葛根素和经雌二醇处理48 h后,葛根素1×10-4,1×10-5mol/L组及阳性对照组骨总长及骨干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3.97±0.12),(1.51±0.07);(3.79±0.06),(1.40±0.03);(4.05±0.1),(1.62±0.05);(3.43±0.05,1.24±0.04)mm;P<0.01],葛根素10-6mol/L组仅骨总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6±0.06)mm,P<0.05];葛根素1×10-4mol/L的作用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5,1×10-6mol/L组作用弱于阳性对照组(P<0.01).②空白对照组骺板静止区和肥大区雌激素受体β蛋白几乎不表达,仅增殖区有较弱表达.经葛根素和1×10-6mol/L雌二醇作用后,增殖区表达明显增强,肥大区和静止区软骨细胞也都出现雌激素受体β蛋白的阳性表达.葛根素1×10-6,1×10-5,1×10-4 mol/L组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均小于阳性对照组[29.8±2.9,43.5±5.1,63.3±5.8,83.3±6.9,(819.78±164.53),(1175.76±188.73),(1585.15±198.93),(2036.12±384.23)μm2,P<0.01~0.05],作用明显弱于雌二醇,并表现出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葛根素在体外可促进软骨内成骨.同雌激素一样,葛根素也能够上调骺板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提示葛根素对软骨内成骨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上调雌激素受体β在骺板的表达有关.

  • 子宫肌瘤组织硫酸基转移酶1A3与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张传琪;张怡舜;王敏

    目的 探讨硫酸基转移酶基因1A3(SULT1A3)、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收治的30例因子宫肌瘤(单发型)住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和10例因子宫脱垂且无其他子宫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SULT1A3与ERα、ERβ在30例子宫肌瘤组织以及相应肌瘤包膜外组织与10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差异性.结果 与肌瘤包膜外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相比较,子宫肌瘤组织中SULT1A3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在子宫肌瘤组织中,SULT1A3与ERβ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与ERα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SULT1A3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主要与雌激素受体ERβ有关.

  •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β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习举云;熊小勇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β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8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大肠癌手术的129例大肠癌患者的外周血雌激素水平及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β进行检测,另抽取35例混合痔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雌激素水平检测.结果 大肠癌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混合痔患者,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β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β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大肠癌的生物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197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