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压不波动也得警惕

    作者:张海澄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来门诊调血压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一天内测量几次血压,每次数值都不一样?这种波动到底是好是坏?事实上,血压的波动是必然现象,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恰恰反映了你的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良好.如果波动幅度过小,反而是不好的预兆.一天血压有双峰和双谷.通过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我们会发现,正常人的24小时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现象,即上午6~10时上升,午后2~3时下降,下午4~6时又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2~3时到达低谷值,医学上形象地称之为“勺型血压”.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正是适应了机体活动的变化,可有效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

  • 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血压节律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涂玲;魏炜;舒柏华;朱欢丽;黄骁燕;陈莉莉;刘晓晴;余枢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压节律的相关性.方法:28例高血压患者和17例血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ET,NO测定.结果:高血压组ET增加,NO下降.28例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组,在非勺型组,ET明显增高(53.3±19.1vs37.8±10.0 ng/L),NO明显降低(33.4±12.7 vs 48.4±11.1mg/L);且夜间血压下降与ET负相关(r=-0.52,P<0.05),NO正相关(r=0.54,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

  • 动态血压监测在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姜萍;黄丽君;金奕;何云燕;王春梅

    [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德国MOBIL-O-GRATH动态血压监护仪,对265例脑卒中急性期入院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病人ABPM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为勺型、非勺型和反勺型血压病人分别为80例、90例和95例;3种血压类型病人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及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种血压类型病人的晨起收缩压、夜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及24h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其血压特点和夜变化规律,为进行科学有效血压管理提供依据.

  • 佳站姿--“直背型”

    作者: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期报道,英国脊椎治疗协会近日表明从“侧面站姿”就能判断你是否会在以后遭受背痛或者其他疾病折磨。根据英国脊椎治疗协会的调查显示,除了医生推荐的正常体位外,绝大多数人在站立的时候不外乎是4种站姿:勺型、斜塔型、桥型、直背型,而这4种站姿和你是否会引发头痛、颈痛、背痛,甚至和你的整个健康都密切相关。

  • 勺型与非勺型高血压痰瘀互结型患者的血栓弹力图研究80例

    作者:陈宇宁;严萍;唐凌东

    目的 分析勺型与非勺型高血压痰瘀互结型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并观察其凝血功能.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痰瘀互结型患者80例,按照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勺型组(n=50)和非勺型组(n=30),行常规检查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2组血栓弹力图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与勺型组比较,非勺型组的凝血反应时间?、血凝块成形时间(K)、LY30降低,而血凝块形成速率(Angle)、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勺型高血压痰瘀互结型患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凝血活性较勺型的增高,呈现出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发生栓塞事件.

  •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类型及降压治疗的影响

    作者:周国良;冯瑞儿;廖娅玲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评价治疗和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类型、各型发生率及其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方法:对本院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作24 h动态血压记录,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对记录结果进行昼夜血压变化分类,比较治疗与未治疗组间及各高血压级别间各类型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全组1 087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无夜间明显下降者分别达70%和66%,超勺型分别为3.5%和4.6%;治疗组反勺型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5),勺型发生率则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高血压3级患者反勺型血压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高血压晨峰发生率仅0.46%.结论:高血压患者多数为无明显夜间血压下降的非勺型或昼低夜高的反勺型,超勺型血压及高血压晨峰的发生率并不高.降压治疗后非勺型和反勺型增多而勺型减少,应更多地注意合理用药来控制夜间血压.

  • 原发性高血压"勺型"与"非勺型"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

    作者:罗园柳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勺型"与"非勺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8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勺型"组54例,"非勺型"组34例,42例正常个体为对照组.对三组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的d-SBP、d-DBP、n-SBP、n-DBP、24h-SBP、24-DBP、均高于对照组,"勺型"组与"非勺型"组的24h-SBP、24-DBP、d-SBP无显著差异,而夜间血压和日间舒张压有明显差异."勺型"组的24-ABPVd低于对照组,"非勺型"组的24-ABPVs、24-ABPVd、n-ABPVd低于"勺型"组及对照组.结论:ABPV可能与某些靶器官(心、肾)损害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ABPV差异,也为高血压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 老年高血压动态曲线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晓毅;谢志强;靳莉莉

    目的 研究老年勺型和非勺型高血压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78例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将动态图形分为勺型组与非勺型组,各39例,同时选取51例健康同龄人群对比.用动态血压与心脏超声检测3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勺型高血压组的左心室结构与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1),而勺型高血压组的LVDd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非勺型高血压组的24 h SBP、dSBP、nSBP、SBP负荷值和勺型高血压组以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而24 h DBP、dDBP以及DBP负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勺型高血压比勺型高血压患者更加容易发生舒张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关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