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痉挛推背有特效
胃肠痉挛属中医的胃脘痛、腹痛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常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腹部受凉等而诱发。主要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疼痛,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多可自行缓解,亦可反复发作。患者腹软,偶可触及痉挛肠管——条索状物。遇此病症,施用推背疗法,可获立竿见影之效。此法简单易行,非医务工作者亦可操作。简介如下,不妨一试。
-
"仙人推背"让你飘飘欲仙
编者注:按摩推拿,看似平常简单,实为养生之宝.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亲身实践后盛赞"其效胜药力百倍".因为它可"直达病灶",其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补阴助阳之效远胜于服药.摩擦可生热,可生电,"热"与"电"属阳,阳气旺则能量足,促动血液循环周流顺畅,祛病强身之效立显.其中的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好的方法.王一丁先生的"河图洛书保健按摩绝技"中的"仙人推背"法,经实践验证,功效甚佳,现推荐给大家.
-
思古醴酪话食粥
传说"黄帝始烹(煮)谷为粥".由此推算,我国食粥历史已有五千年了.我国食粥,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2 6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晋国重耳复国后,史称晋文公,他想犒赏当时他流亡时跟随自己左右的重臣介之推,便派人四处寻找.当晋文公知道介之推背着母亲躲避于绵山时,便前往绵山请介之推出山.可是介子推不愿受封赏避而不出,于是晋文公听信近臣之计,下令放火烧山,不幸把介之推母子烧死.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在其忌日严禁烧火,用"醴酪(粥)二盂"祭奠亡灵,后来演变成在寒食节"煮醴酪(粥)而食之"的风俗.<齐民要术>记载:"煮食醴酪名曰寒食,盖清明节前一日也."人们在清明节前一日的寒食节食粥的习俗直到隋唐两代仍然盛行.
-
轻松的"夫妻保健"
临睡前夫妻双方互为对方推推背、捏捏脊、触触腋、摩摩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息,滋养全身器官,是强健体魄、祛病延年的有效保健手段.推背:一方俯卧于床上,不要枕枕头,头侧向-方,上肢贴身放松.另-方立于床边,面向俯者头部,两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整于俯者背上部,然后将腰腿部的力量运于前臂和掌上,力量适中,向前爆发性推出,使背部皮肤肌肉在瞬间随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推至腰部.推10次后,再令俯者将头侧向另一方,仍按上法推10次.然后,操作方以手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适中,自上而下捶打数遍,即可停止.通过推背刺激,可以激活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
推背治疗小儿肠痉挛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有时会突然肚子痛,痛的时候表情呈痛苦状,甚至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可是过不了多时孩子肚子又不痛了,玩笑如常.有的家长甚至怀疑孩子是装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点穴推背法治疗胃脘痛
胃脘痛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多发,可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及其它消化道疾患,常以药物治疗为主.笔者在临床中每以点穴、推背法治之,而获立竿见影之效.此法操作简单易行,实用性强,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