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足十二经拍打健身法
经络是"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控制生命能量的总枢纽.经络通则身无病.所以拍打手足十二经络,可以收到显著的健身效果.1、十二经的分布特点(1)四肢:十二经在四肢的分布很有规律:凡阴经皆布于四肢的内侧,而阳经布于四肢的外、前、后侧.具体一点说,如将内侧分为前、中、后三部分的话,则都是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后.而四肢的前侧、外侧、后侧三部分中,阳明经居前侧,少阳经居外侧,而太阳经居后侧.
-
浅谈川芎治疗偏头痛
在治疗偏头痛的众多中药中,川芎为古今医家所推崇.<本草纲目>日川芎为"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之圣药也."若经适当配伍,可用于各证型头痛.笔者现对其机理和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以深化对川芎功效和临床应用的认识.
-
泽兰新论
泽兰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脾经.正如<本草品汇精要>所说:"味苦甘,性微温、泄.气厚味薄,阳中之阴.臭微香."<本草纲目>:"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
-
偏头痛从厥阴辨治的方法与技巧
偏头痛以头部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钝痛、搏动性疼痛为特点,严重时难以忍受,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手足发凉等症状.《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气逆则头痛".《临证指南》亦云:"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据,厥阴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根据偏头痛病程较长,其痛发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厥阴经气逆乱造成的.究其病因有浊阴内侵、血虚感寒、郁怒伤肝、五志化火、饮食偏嗜等数种.病在厥阴,如邪从寒化,浊阴上逆,可见头痛伴干呕、吐涎沫等肝胃虚寒证;或寒凝血滞,气血不畅,可见头痛伴手足厥冷、脉细欲厥的血虚寒凝证.如邪从热化,肝气郁而上逆,可见头痛伴胸胁闷胀,急躁易怒等肝气上逆证;或气郁化火,风阳内动,可见头痛伴面红目赤、头晕口苦等风火上冲证.亦有表现为头痛伴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呕吐便溏等经气逆乱、上热下寒证者.
-
仝小林教授治疗茎厥验案分析
仝小林教授治疗“茎厥”,调和厥阴,温经复营的思路,运用中医药治疗茎厥验案分析。
-
从《伤寒论》厥阴病篇初探尿毒症呕吐的辨证思路
尿毒症患者常有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患者体内高浓度尿素、肌酐代谢产物胍类等毒素潴留,以及蛋白质、磷、脂质代谢紊乱等,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患者呕吐[1]。中医学认为,尿毒症患者分清泌浊失司,溺污秽浊不得外泄,蓄积体内,久则酿为浊毒阻于中焦,脾胃升降无权则恶心呕吐,纳呆厌食,便秘或腹胀便溏[2]。
-
小柴胡颗粒的儿科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主要用于伤寒、中风后,邪入少阳半表半里证的治疗.主方由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7味药组成,在《伤寒论》中表述功用为:伤寒5~6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主要适应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4个主症,这4个症候是在伤寒5~6日,中风的基础上产生的.须知当伤寒至5~6日已进入半表半里之少阳阶段,《伤寒论》少阳之为病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也.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少阳之脉有手足经脉之分,与厥阴经互为表里,其经脉历三焦而布胸胁,外邻太阳经脉,内近阳明之脉,居太阳、阳明之间.
-
六经气津互化论
气与津皆生于水谷,气生于水,水化于气,津即为水.由于气津互化的密切关系,故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即所谓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生于水,亦能病水.因此,太阳经气可概括为两大功能,即卫外和气化,是由气津互化而体现的;阳明气津之间,表现为相互制约;少阳经的气津互化,关系到少阳气机的条达舒畅及三焦水道的通调运使;太阴脾气的健旺,可使津液化生有源;少阴心肾精血充沛,滋养有时,才可使心肾之气化生有源;而厥阴之气的条达顺畅,又可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状态.
-
53例乳痈的治疗分析
乳痈是乳腺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总的病机为厥阴经之气不行,阳明胃腑之热熏蒸,肝郁与胃热相互影响成乳痈.《诸病源候论》曰:"热结于乳,故令乳肿,其红肿不散,则成痈."临床上我们采用加强心理疏导,手法推拿,辅以逍遥散加减,此法具有疗效迅速简便,易行,副作用少,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唇形科植物,药用其干燥的根及根茎.丹参主产四川、山东、浙江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本草纲目>记载,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经.
-
从六经之厥阴试论热入血室的证治
从六经辨证角度对"热入"和"血室"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热入血室"是一种综合性的病机概括和证候名称.指出"热入"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侧重指"寒风郁热","寒风入里化热",此处之"热入"当为"邪入"之义,即"诸种邪气入里化热"之义."血室"为一范围较大较笼统的病所定位,按六经辨证当属血气不足邪入厥阴血分;若见男子有热入厥阴血分的临床表现时,效法治疗女子热入血室法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以后世的治法进一步反证以上观点的正确性和临床参考价值.
-
六经的解剖基础
人类在长期进化中为了抵抗疾病、自愈机体形成了一套祛邪外出、自洁人体的免疫规律.宏观上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路径选择或者小化邪气的损害有6个基本趋势.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解剖基础是相应的组织器官及与之对应的相关空间(正气祛邪外出--离开实体组织的趋向空间);组织器官的形质是疾病所罹部位,器官的相关空间是正气祛邪欲出之处.
-
中医经典名著白话解--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
头痛[原文]三阳头痛身皆热无热吐沫厥阴经不便尿红当议下尿白犹属表未清[提要]论头痛的临床特点及治法.[白话解]三阳头痛,指的是太阳、阳明、少阳的头痛而言.凡是头痛属于三阳病范围的,一定会伴有发热,可根据三阳病变的不同特点而进行治疗.如头痛而不见发热,反见呕吐涎沫、手足厥冷,则是属于厥阴寒邪上逆所致,应当用吴茱萸汤温阳散寒以降逆.三阳病头痛,如果见到大便不通、小便红赤,则为里热实证,应当考虑用攻下里热的治法,可以选用三承气汤.如果头痛而小便色白,即使有大便不通的情况,只是说明里热尚未成实,而表邪尚未得解,此时则应当先解其在表之邪.
-
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1例体会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厥阴寒热错杂和蛔厥的名方.喻昌<尚论篇·厥阴经全篇>指出:”乌梅丸中酸苦辛温并用,……久痢而便脓血亦主此者,能解阴阳错杂之故也.”导师采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1例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
寒邪直中厥阴的治验
寒邪直中厥阴,此类病例虽少,但在门诊中亦能遇到。我在翻阅我院已故金西林老中医临床医案时,发现有这方面记载,特供大家参考。病因病机为房事受寒以致直中厥阴经,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临床表现见带脉穴向会阴部吊筋疼痛,形寒、面色无华,患者常因腹痛而呈背屈,双手捧腹之痛苦状。
-
植物抗生素--芦荟
芦荟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纲目》记载:“芦荟乃厥阴经药也,其功专于杀虫清热”。中医学认为,芦荟味苦、性寒,归肝、心、胃、大肠经;质黏降泄;能清热凉肝,泻下通便,消疳杀虫;主治肝火头痛,目赤肿痛,烦热惊风,热结便秘,虫积腹痛,小儿疳积,湿疮疥癣,痔瘘。现代研究证明,鲜芦荟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杀灭霉菌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