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厂家的戊巴比妥钠对大鼠和家兔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何康;冯有辉;罗红梅

    目的 比较不同厂家的戊巴比妥钠对大鼠和家兔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佛山市化工实验厂、上海行知化工厂和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的戊巴比妥钠粉剂(分别简称Pfo、Pshang和Pzhong)配制成溶液,分别对大鼠腹腔注射(45 mg/kg)和家兔耳缘静脉注射(30 mg/kg)进行麻醉,其中每组药物大鼠20只,家兔20只,雌雄各半.记录实验中动物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动物麻醉一般情况.结果 Pfo、Pshang和Pzhong对大鼠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3.8、6.6和4.5 min;麻醉维持时间为152、107和126 min,麻醉一般情况,Pfo和Pzhong较Pshang理想.对家兔麻醉的起效时间分别为0、0~1和0 min;麻醉维持时间为148、89和138 min,麻醉一般情况,Pfo和Pzhong较Pshang理想.结论 戊巴比妥钠对大鼠和家兔的麻醉效果比较,Pfo优于Pzhong,Pzhong优于Pshang.

  • 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及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凝集时间的测定

    作者:王迎;闫峰;邓帅;霍学云;王春旭;陈冉;陈振文

    目的 测定并比较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方法 采用四通道血凝仪检测4种动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TT分别为31.72 s、47.35 s、106.34 s和35.96s;APTT分别为17.66 s、20.49 s、20.74 s和16.27 s;FIB分别为20.45 s、18.20 s、22.81 s和21.35 s;PT分别为21.00s、21.76 s、16.74 s和25.16 s;ICR小鼠的TT值与其他3种动物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PT有显著差异(P<0.05);ICR小鼠与Wistar大鼠和SD大鼠间、Wistar大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的APTT差异显著(P<0.05);ICR小鼠与SD大鼠和长爪沙鼠间、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Wistar大鼠与长爪沙鼠间的FIB差异显著(P<0.05).结论 SD大鼠、Wistar大鼠、ICR小鼠和长爪沙鼠的部分凝血因子的凝血时间有较大差异.

  • 三种大鼠移植性肝癌原位模型制作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书杰;韦艾凌;张永琴;陆海颂;林元佳;韩海涛

    目的 常用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存在诸多不足,通过对直接注射法的改良以解决其缺陷.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分别以直接注射法、瘤块种植法和改良注射法进行模型制作,观察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情况和动物模型的生存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对3组大鼠进行比较,改良注射法模型组(C组)的肿瘤大直径、体积和质量与直接注射法模型组(A组)、瘤块种植法模型组(B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行性,在肿瘤移植的成功率方面以改良注射法模型组高;在腹水和腹壁瘤发生率方面C组明显低于A、B两组(P<0.01);生存时间长于A、B两组(P<0.01).结论 基于易行性和重复性考虑而产生的改良注射法,优化了直接注射法的实验操作方法、弥补了直接注射法的缺陷,很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既拥有直接注射法的易行性,又提升了其可重复性,同时保证了动物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 "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NF-kB p65 mRNA的表达

    作者:陈民利;徐孝平;应华忠;吕建敏;王德军

    目的观察用油酸(OA)和脂多糖(LPS)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kB(NF-kB)p65 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转录调节因子NF-kB p65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用OA(0.2mL/kg)和LPS(2mg/kg)两次打击,建立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进行ALI大鼠血液白细胞(WBC)分类计数和肺指数测定、肺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原位杂交检测肺组织中NF-kB p65 mRNA的表达.结果两次打击后的ALI大鼠血液中WBC和肺指数显著升高,WBC分类呈现淋巴细胞比率降低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的变化,呈典型的急性炎症表现,肺脏病理改变严重.原位杂交检测显示,ALI大鼠肺组织细胞中NF-kB p65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ALI大鼠肺组织细胞中NF-kB p65 mRNA的表达量增强,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病作用.

  • 不同周龄SPF级Wistar大鼠血常规值、主要脏器重量系数及体重、体尺的测定

    作者:杨斐;顾祖曦;施映霞;胡樱;冷伟民

    将SPF级Wistar大鼠从3周龄断奶后饲养至10周龄,分别测定3周龄至10周龄各周龄大鼠的血常规值和主要脏器重量系数及体重、头长、体长、尾长.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长,该大鼠血液RBC、HGB及HCT值逐渐升高;除肝脏外,各主要脏器重量系数逐渐降低;体重、头长、体长、尾长逐渐增长.

  • 对大鼠泰泽病原体的检测试验

    作者:李胜利;卢静;王钜

    为了验证被泰泽病原体污染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是否彻底排除了该病原体,以新引种繁殖的离乳大鼠和成年大鼠为检测对象,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荧光法和长爪沙鼠辅助检测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各项检测结果全部阴性,证明该大鼠种群无泰泽病原体感染.

  • 实验用Wistar 大鼠尾静脉穿刺技术

    作者:陈绍玉;吕焱;姜卫华;张敏

    大鼠是医学科研过程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由于其静脉细小,穿刺困难,故在对大鼠进行麻醉或实验性给药时往往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等方法.2002年9~10月,根据实验要求,我们对96例Wsitar大鼠进行了尾静脉穿刺,静脉推注药物液量在1.5~3.6 mL之间,穿刺成功率100%.一针成功率88%,实践证明,大鼠尾静脉穿刺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此项技术的开展,解决了大鼠静脉用药的难题,为实验取得可靠性效果提供了保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一种复合型戊巴比妥钠麻醉药对大鼠的麻醉效果

    作者:杨悦;杨丹;安巍巍;张彦龙;姬宏飞

    目的 通过对现有戊巴比妥钠的配制方法进行改进,获得复合型戊巴比妥钠,比较并分析其与普通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对大鼠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用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应用普通戊巴比妥钠、复合型戊巴比妥钠及水合氯醛3种麻醉剂分别对相应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观察大鼠状态,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 3种麻醉剂对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合型戊巴比妥钠组内的大鼠之间的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小于其他两组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复合型戊巴比妥钠组中的大鼠首次麻醉成功的例数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研究表明复合型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的麻醉作用稳定,麻醉效果优于普通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

  • 27周龄Wistar大鼠饮用酸化水生物学特性的观察Ⅰ.血液学指标的测定

    作者:陈建康;艾必燕;樵星芳;黄家政

    目的 建立27周龄Wistar大鼠生物学特性数据资料库,同时判断实验动物饮用酸化水后对实验结果 是否有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0日龄的Wistar大鼠48只(♀♂各半),饲养在SPF级饲养设施内,饮用高压灭菌酸化水(pH值调节在2.0~3.0)27 w后处死,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从血液生理指标看出,雄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MCHC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性;雌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THC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性.从血液生化指标得出,雄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TP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性;雌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ALT、TG差异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不存在差异性.结论 从结果 中可以得出实验动物在饮用酸化水(PH=2.0~3.0)后对大多数血液学指标实验结果 没有明显影响,至于个别指标的差异性是否由酸化水引起,需要进一步论证.

  • L-精氨酸二肽对Wister大鼠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永波;孙奥丽;贾芳;孙艳玲

    目的探讨L-精氨酸二肽对Wister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Wister大鼠异丙肾上腺素(ISO)心肌缺血模型;放射免疫检测cGMP含量、心肌MDA含量、血浆LDH活性的变化;测定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ISO组血浆和心肌cGMP分别降低27.27%(P<0.05)和43.18%(P<0.01),血浆LDH和心肌MDA水平分别升高67.91%(P<0.01)和241.72%(P<0.01);②与ISO组比较,ISO+L-Arg二肽组使血浆LDH活性、心肌MDA水平分别降低32.70%(P<0.05)、61.69%(P<0.01),血浆cGMP和心肌cGMP分别上升112.50%(P<0.01)和56.00%(P<0.01);③乙酰胆碱(Ach)灌流,对照组、ISO组和ISO+L-Arg二肽组冠脉流量分别增加34.1%(P<0.05)、9.4%和21.1%(P<0.05),而硝普钠(NPS)灌流,则分别增加59.2%、74.1%和67.1%,均P<0.01;ISO+L-Arg二肽组Ach和NPS灌流,则冠脉血流量比ISO组分别增加31.42%(P<0.01)和15.84%;NPS灌流后,对照组、ISO+L-Arg二肽组与ISO组冠脉流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有显著地NO生成缺陷,给予L-Arg二肽可以补充NO前体,对缺血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3种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差异

    作者:朱振国;王新施;陈艳艳;张元涛;郑荣远

    目的 比较3种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豚鼠脊髓匀浆+完全福氏佐剂,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诱导制备SD大鼠、Wistar大鼠和Lewis大鼠EAE模型,比较3组大鼠EAE的神经症状及中枢神经不同部位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Lewis大鼠相比,SD大鼠和Wistar大鼠潜伏期均延长(P<0.05),达峰时间相应推迟(P<0.05),神经症状以Lewis大鼠严重,其次为SD大鼠(P<0.05);病理结果显示,3组大鼠CNS均以脑干病理改变为严重,其次颈髓,而大脑病变轻;CNS各部位的炎症改变,以Lewis大鼠明显,而Wistar大鼠轻.结论 SD大鼠与Lewis大鼠EAE比较,疾病发生率接近,中枢炎症病理改变相似,两者均以脑干炎症变化严重,故SD大鼠是国内适合制备EAE模型的实验动物.

  • 四妙丸对高脂饮食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血脂及关节的影响

    作者:陈哲;杨思思;王玉;刘亚飞;涂胜豪

    目的 比较四妙丸和甲氨蝶呤对高脂饲料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的影响,明确四妙丸对关节炎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建立高脂饲料的关节炎模型,观察四妙丸和甲氨蝶呤两种治疗4周后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滑膜HE染色以及检测血清中血脂和炎症因子的浓度.结果 CIA大鼠经甲氨蝶呤和四妙丸治疗后关节炎指数积分均明显下降,病理切片的滑膜增生层次和炎症细胞浸润均明显改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四妙丸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升高(P<0.01);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下降(P<0.05),而白介素-17浓度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 四妙丸可能兼具有抑制免疫和降低血脂的作用来阻止CIA的进展.

  • Wistar大鼠的自发性非肿瘤病变及其发生率

    作者:徐艳峰;侯粉霞;杨慧芳

    目的了解Wistar大鼠的各种自发性非肿瘤病变及其发生率.方法 慢性毒性与致癌合并试验中的对照组,采用4周龄SPF级Wistar大鼠,雌、雄性大鼠各60只,试验前观察1周,常规饲料喂饲104周后处死,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分析和报告了Wistar大鼠的各种自发性非肿瘤病变及其发生率.雄性大鼠发生率高的病变主要为肾脏、心脏、肝脏和睾丸等脏器病变;雌性大鼠发生率高的病变主要为肝脏、肾上腺和肾脏等脏器病变.结论 本文报告的Wistar大鼠的各种自发性非肿瘤病变及其发生率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 Wistar大鼠L-蛋氨酸灌胃后血脂变化观察

    作者:王禄增;张梅英;季勇;董婉维

    目的应用普通级Wistar雄性大鼠灌胃给药L-蛋氨酸(L-met)后对其血脂变化进行了研究.方法模型实验组给药(L-met)剂量分别为230 mg/只、450 mg/只,持续给药时间为8周,每隔7天对模型组动物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载脂蛋白B(apoB)检测.结果各给药组随着服用L-蛋氨酸时间的增加,TC、TG、LDL-C、apoB值基本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血清中各血脂检测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Wistar大鼠服用L-met后可引起血液内血脂的升高.

  • 两年喂饲试验中Wistar大鼠的摄食量

    作者:陈巍;侯粉霞;杨慧芳

    目的 了解Wistar大鼠不同发育时期的摄食量.方法 慢性毒性与致癌合并试验中的对照组,采用4周龄SPF级Wistar大鼠,雌、雄性大鼠各60只,试验前观察1周,常规饲料喂饲;试验期为104周,在试验的前13周内,每周测量一次摄食量,以后每4周测量一次摄食量.结果 报告了Wistar大鼠不同发育时期的摄食量.雄性大鼠在104周内的平均摄食量为26.3 g/d/只,雌性大鼠在104周内的平均摄食量为19.5 g/d/只.结论 本文报告的Wistar大鼠不同发育时期的摄食量可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Wistar大鼠 摄食量
  • 转录因子E2F-1与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大鼠PRL瘤中的表达

    作者:程海梅;徐春;杨雪梅;刘晓军

    目的 通过检测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与腺病毒E2启动子结合因子1(E2F-1)在大鼠催乳素(PRL)瘤中的表达来探讨两者在PRL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E组,n=20):皮下植入17β-雌二醇的方法诱发大鼠PRL瘤;对照组(C组,n=20):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雌激素诱导10周后处死大鼠,心脏穿刺取血,4%多聚甲醛体内灌流取出脑垂体,称重,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PRL水平,垂体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两组大鼠垂体组织中PTTG蛋白质、E2 F-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雌二醇作用10周后,据垂体重量、垂体组织学变化和血清PRL水平证实PRL瘤诱导成功.PRL瘤组中,PTTG蛋白质、E2F-1蛋白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PTTG蛋白质和E2F-1蛋白质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γ=0.764,P<0.01).结论 PTTG与 E2F-1在大鼠PRL瘤中共同过度表达,参与了大鼠PRL瘤的发生发展.

  • 大鼠自发性巨大肿瘤的病理分析

    作者:李婧;许世清;李鸿;娄晋宁;徐宝华

    目的:研究Wistar及GK大鼠巨大自发性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发生巨大自发性肿瘤的Wistar及GK大鼠的生长及生存状况,手术切除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两例巨大自发性肿瘤瘤体重分别为502 g和119 g,分别为大鼠体重的64%和24%,肿瘤表面具有完整的包膜,与正常组织边界清晰,没有发现肿瘤含有血管的蒂状结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确定为良性纤维瘤。结论大鼠自发性巨大肿瘤为良性纤维瘤,除瘤体过大对大鼠的活动产生影响外,对生存状况无显著影响。

  • 不同日龄SPF级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参考值的建立

    作者:吴晓燕;王冬平;贺栎;尚世臣;孙岩松;李桂军;凡秀

    目的 建立不同日龄SPF级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参考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对20、30、40、50日龄SPF级Wistar大鼠的血液27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建立了20、30、40、50日龄SPF级Wistar大鼠27项生化参考值,20、30日龄SPF级Wistar大鼠雌雄之间部分指标差异显著,40、50日龄SPF级Wistar大鼠雌雄之间差异显著占一半以上,不同日龄之间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变化规律不同.SPF级Wistar大鼠不同日龄的ALT、 ALB、 CREA、 AG、 TP、 GLB、 ALP、 TG、 MG随日龄升高而升高;PO<,4>、 AST/ALT、 BUN、 URIC、 BUN/CREA、 CK、 LD、 CHOL、 CL、 OSM随日龄升高而降低,AST、 CA差异不显著.结论 SPF级Wistar 40日龄以上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易受性别、年龄等的影响,SPF级Wistar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一致性较好.

  • Wistar大鼠胶原诱导的关节炎造模因素的分析

    作者:陈哲;胡永红;涂胜豪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的造模方法,分析影响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建立的因素.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造模,通过改变性别、剂量、年龄、注射部位及免疫方式,来比较造模成功率.结果 不同性别、剂量、年龄及免疫方式造模成功率不同.结论 4 ~ 5周龄Wistar雌性大鼠,初次免疫注射乳剂4点共0.20 mL,加强免疫在14 d之后3点共0.15 mL的造模成功率高.

  • 胶原诱导Wistar和Lewis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病理特点的比较

    作者:施佳君;陈方明;马全鑫;陈诚;陈姣姣;郁晨;陈民利

    目的 探讨牛II型胶原(CII)诱导Wistar和Lewis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的病症表现与病理特点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尾根部皮内注射与CFA混合液进行首次免疫,14 d时注射牛2型胶原(CII)与弗氏完全佐剂(IFA)混合液加强免疫,建立Wistar和Lewis大鼠RA模型,观察Wistar-RA组和Lewis-RA组发病情况,测定足肿胀度和血清抗CII抗体效价水平,在第12周进行足趾形态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测定踝关节滑膜VEGF、IL-6、IL-10和IL-17A的表达.结果 胶原诱导后,Wistar与Lewis大鼠分别在第10天和14天出现后足肿胀,第21天和24天达到高峰,血清抗CII抗体效价第3周后显著升高(P< 0.01),关节炎指数(AI)明显升高(P< 0.01);Wistar-RA组的成模率80%,第5周足肿胀消退并进入平缓期,Lewis-RA组的成模率100%,第7周足肿胀消退并进入平缓期;在12周时两模型组均发现关节严重软骨侵蚀、滑膜增生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关节滑膜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后肢股骨和胫骨骨密度明显降低(P< 0.01),关节滑膜中VEGF、IL-6、IL-17A表达显著增加(P< 0.05,P<0.01),IL-10表达明显下降(P< 0.01).与Wistar-RA组比较,Lewis-RA组足容积和足掌厚度增长持续时间较长, AI高于Wistar-RA组,滑膜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更明显,踝关节滑膜 VEGF表达显著高于 Wistar-RA 组(P <0.05),而IL-17A表达显著低于Wistar-RA组(P< 0.05).结论 Wistar-RA模型和Lewis-RA模型均出现关节肿胀、变形、活动减少等症状,关节炎指数升高,关节滑膜中VEGF、IL-6、IL-17A的表达增加,IL-10表达下降,与临床相符.但Wistar-RA模型肿胀持续时间短,而Lewis-RA模型肿胀持续时间长,关节损伤也更为严重,血管新生和血管翳形成更明显;Wistar-RA模型IL-17A表达高,而Lewis-RA模型则VEGF高表达,这可能与其病理特点有关.

421 条记录 4/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