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黑色素瘤B16细胞肺转移小鼠模型的构建和比较

    作者:李佳悦;朱欣凯;王萍;钮利喜

    目的:采用尾静脉接种法建立C57BL/6小鼠和KM小鼠两种黑色素瘤B16细胞肺转移动物模型,观察小鼠肺部成瘤过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制作肿瘤切片,通过HE染色分析两种肿瘤模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培养B16黑色素瘤细胞至对数生长期时收集细胞,用生理盐水调整浓度为5×106/ml备用。将备好的B16细胞通过尾静脉接种小鼠,每只注射0.2 ml。接种后,两种小鼠每隔一定时间随机各取一只小鼠处死,解剖取肺,观察成瘤情况,计数肺表面的瘤结节数,测量瘤结节大小。以出现瘤结节开始计时,记录小鼠荷瘤时间。形成稳定的肿瘤模型后,制作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 B16细胞尾静脉接种C57BL/6小鼠和KM小鼠,均能形成肺转移模型,但两种小鼠成瘤情况差异较大。KM小鼠的荷瘤时间比C57BL/6小鼠荷瘤时间长。HE染色结果显示黑色素瘤B16细胞在两种小鼠的肺组织中均形成巢团状的转移瘤,且两种模型肺转移瘤均多分布在支气管周围。结论通过对C57BL/6小鼠和KM小鼠两种黑色素瘤B16细胞肺转移小鼠模型的成瘤特点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KM小鼠更适合用于研究新的肺肿瘤治疗药物,为研究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 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模型鼠的建立

    作者:孙成铭;寇新明;牟晓东;冯文莉;黄世峰;刘钉宾;田文君

    通过SCID小鼠与NOD/Lt品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缺陷,循环补体缺乏,抗原呈递细胞分化及功能不良)回交得到的NOD/Ltsz-SCID/SCID小鼠(简称NOD/SCID小鼠).目前,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多采用经尾静脉接种较大数量的白血病细胞[1-3],虽然可以保证成功植入,但对研究小鼠的机体免疫反应实验十分不利,主要原因在于植入的肿瘤细胞不再分裂繁殖且小鼠本身为免疫缺陷鼠.

  • 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多种移植途径

    作者:穆丽雅;韩明子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骨髓细胞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等,这些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为肝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供体来源.骨髓干细胞替代肝细胞进行移植具有来源丰富,费用相对低廉,对患者损伤小等优点,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完全避免移植排斥反应,同时,骨髓干细胞只有5-15 μm,移植后不会发生栓塞等并发症.因此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肝病以及解决供体肝脏来源短缺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骨髓干细胞的移植途径做一综述.

  • 黄芩甙对ConA致肝损伤小鼠肝组织MDA含量的影响

    作者:汪晓军;马赟;张奉学;朱宇同;郭兴伯;李秀惠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模型小鼠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除正常组灌服及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于首日上、下午和次日下午各灌胃给药1次0.2mL/只,联苯双酯为150 g/L,大、中、小及注射剂组分别为200、100、50、50 g/L.末次给药后4-6 h各组动物一次性尾静脉注射ConA 20 mg/kg,观察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除空白组外的各组小鼠血清ALT、AST值黄芩甙大(2321.3±406.2;1638.5±353.4)、中(1890.2±467.3;1550.3±437.3)、小剂量组(1584.7±399.6;1302.9±353.1)以及注射剂组(2570.0±406.7;2 186.4±443.9)较模型组(4499.9±334.2;3967.6±392.7)均显著降低(P<0.01),说明各治疗组均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在降低ALT作用方面,黄芩甙大剂量与注射剂组的ALT降低不及联苯双酯组(P<0.05),黄芩甙中、小剂量降低ALT的作用与联苯双酯组(1612.8±309.2)较为接近(P>0.05).在降低AST作用方面,黄芩甙大、中、小剂量的作用无明显差异并与联苯双酯较为接近(P>0.05),同时可以肯定的是,黄芩甙注射剂也有明显的降低AST的作用,但效果不如黄芩甙大、中、小剂量和联苯双酯组(P<0.05,P<0.05,P<0.05).肝组织匀浆中的MDA含量,以黄芩甙大(2.61±0.3)、中(2.11±0.4)、小剂量组(2.60±0.5)及注射剂(2.66±0.5)和联苯双酯组(2.81±0.3)均较模型组(4.66±0.5)显著降低(P<0.01),黄芩甙中剂量组的肝匀浆MDA含量低,而黄芩甙大、小剂量组及注射剂组的肝匀浆MDA含量低于联苯双酯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芩甙可降低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含量且优于联苯双酯,这可能是其抗ConA肝损伤机理的重要方面.

  • 低频聚焦超声联合sonovue靶向开放小鼠血脑屏障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文军;谢明星;杨亚利;丁尚伟

    目的:评价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声诺维(sonovue)靶向开放小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固定小鼠及探头,经小鼠尾静脉连续推注sonovue,随即推注伊文斯兰,采用低频聚焦超声探头经颅骨辐照小鼠一侧大脑半球,规律间歇使用高机械指数靶向破坏微泡。荧光显微镜观察脑组织中的伊文斯兰,荧光定量分析血脑屏障的开放范围及程度。

  •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大鼠蛋白尿的影响

    作者:王志敏;李志强;庞自锋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炎(HBV-MN)是儿童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病样蛋白尿.其蛋白尿形成机制尚未明确.我们测定了HBV-M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的细胞因子变化,并将其注入大鼠尾静脉,以观察对大鼠尿蛋白排泄的影响.

  • 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幼龄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祥宇;周娜;刘伟江;李苹;王洋;王鹏;樊月;刘元林;李雪;郑荣秀;张毅

    目的 探讨利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快速高效建立幼龄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T1DM)模型的方法.方法 选择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为受试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STZ,分别为30(V30)、50 mg/kg(V50),连续给药4 d;以腹腔注射70 mg/kg STZ(P70)连续给药5 d为阳性对照,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与血糖的变化,采用组织病理学法检测小鼠胰岛、肾及肺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体内炎症因子INF-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 尾静脉注射组V30、V50和腹腔注射组P70均出现体质量增加缓慢和血糖升高,其中以V50组和P70组表现显著,符合T1DM标准,成模率分别为87.5%和75.0%.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V50组和P70组胰岛组织减少,形态不规则,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肾纤维化病变明显,肺泡壁塌陷与炎性浸润显著.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体内炎症因子INF-γ和TNF-α的表达亦上调.结论 尾静脉注射STZ可快速高效建立幼龄小鼠T1DM模型,为深入研究儿童T1DM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法.

  • 不同取血方式及性别对成年Wistar大鼠11种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田蜜;蒋雪云;曹丽歌;罗葵;薛冰

    目的 探讨尾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取血对成年Wistar大鼠部分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34只成年Wistar大鼠按性别等分2组,各组麻醉后依次采集尾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血,血清用7180E型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11种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尿素氮(urea nitrogen, BUN)、血糖(glucose, GLU)、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血肌酐(creatinine, C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结果 在雌性Wistar大鼠中,尾静脉和下腔静脉血中GLU,TP和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和腹主动脉血中GLU、TP、ALB、Cr、TG、TC和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Wistar大鼠中,尾静脉和下腔静脉血中ALT、AST、GLU、TP和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和腹主动脉血中ALT、AST、GLU、TP、ALB、TG、TC、HDL-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尾静脉取血时AST、T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腔静脉取血时TP、ALB、Cr、TG、T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取血时TP、ALB、Cr、T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取血方式和性别会影响成年Wistar大鼠的血液生物化学指标.

  • 实验用Wistar 大鼠尾静脉穿刺技术

    作者:陈绍玉;吕焱;姜卫华;张敏

    大鼠是医学科研过程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由于其静脉细小,穿刺困难,故在对大鼠进行麻醉或实验性给药时往往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等方法.2002年9~10月,根据实验要求,我们对96例Wsitar大鼠进行了尾静脉穿刺,静脉推注药物液量在1.5~3.6 mL之间,穿刺成功率100%.一针成功率88%,实践证明,大鼠尾静脉穿刺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此项技术的开展,解决了大鼠静脉用药的难题,为实验取得可靠性效果提供了保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 清凉油外敷对延长大鼠尾静脉留置针固定时间的效果研究

    作者:段自坤;张益;喻田

    目的 探究清凉油外敷对延长Sprague-Dawley(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固定时间的作用.方法 将课题实验中的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改良组,两组大鼠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单侧尾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医用胶布传统方法固定即可;改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清凉油均匀的涂抹于医用胶布和留置针表面,分别观察记录两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05±6.34)h,改良组SD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90.36±27.42)h,两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的延长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动物实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提供了新方法.

  • 水浴浸泡法在大小鼠尾静脉注射中的应用

    作者:孙美芳;黄德武

    大小鼠因其体积小,尾部静脉细,给尾静脉注射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涂擦酒精和二甲苯均不能使尾静脉充分扩张.本实验室采用水浴浸泡法能使尾静脉血管充分扩张,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 一种简易的大鼠固定装置

    作者:刘文忠;孙同柱;付小兵

    报道一种简易的大鼠捕捉固定装置制作和使用方法.该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使用该装置捕捉固定大鼠较传统方法有许多优点,并且不需麻醉即可进行尾静脉注射.

    关键词: 大鼠 装置 尾静脉 注射
  • 大鼠尾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

    作者:杨敏;陈历健;王瑞敏;李佟玲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清醒大鼠尾静脉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相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尾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置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固定方法,即用3M透明敷贴固定;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用厚约0.1 mm的铝合金皮套管环形包裹在留置针外侧,分别记录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大鼠尾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166.86±9.03)h,对照组的留置时间为(20.24±5.04) h,两组留置时间相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改良的固定方法安全可靠,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 大鼠隐静脉注射方法探讨

    作者:李培建;果海红;王玉乾

    大小鼠静脉注射多采用尾静脉.小鼠采用此法较易,大鼠较困难,成功率较低,反复多次注射就更加困难.常常因为给药困难使实验陷于困境.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比较

    作者:景文莉;闫凤霞;左彦珍

    背景:在适当的生长环境下,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些受损的神经元轴突有少许再生,并能与靶细胞形成功能性的突触联系.目的:比较局部注射和尾静脉注射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组织学对照观察,于2007-03/2008-04在承德医学院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北京)提供.方法:取4只大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十细胞.传至第2代于临用前24 h行BrdU标记.余36只大鼠均建立T12脊髓损伤模型,1周后随机分为3组,局部注射组于损伤部位上下位点注射1×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损伤大鼠体内;尾静脉注射组通过尾静脉移植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损伤大鼠体内;模型对照组不行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BBB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检测,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细胞移植后2,4,6周,模型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局部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F=721.373,F=1 114.450,F=1 004.099,P均(0.01);局部注射组神经功能缺损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尾静脉注射组(t=55.261,t=71.385,t=78.135,P均<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损伤脊髓组织有较多空腔,横断处形成大量空泡;局部注射组无明显空腔,空泡小而少,间质水肿较轻.移植后4,6周,部分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微管相关蛋白2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表达.结论:局部注射和尾静脉注射两种途径移植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均可在脊髓损伤处存活、分化并改善神经功能,且局部注射的效果优于尾静脉注射.

  • 静脉移植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颅脑损伤

    作者:张天祥;杨波;关方霞;胡祥;杜英;乔晓俊;田毅;巴云涛;段小兵;邓晓辉;谷晨熙;郑文迪

    背景: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对创伤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行为学及损伤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的表达.方法:以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法制作SD大鼠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于脑损伤48 h时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作处理;生理盐水组于脑损伤48 h时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采用NSS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脑组织内的迁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受损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巢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移植组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 < 0.05).在受损伤脑组织周围可发现经Brdu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受损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 < 0.05),且下降速度较快;巢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P < 0.05).证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受损大鼠脑组织后,以上调巢蛋白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发育与再生的功能.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尾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

    作者:张培培;刘慧纯;阎晓玲;王世民;孔繁明;张文治

    背景:尾静脉移植干细胞穿过血脑屏障到达宿主脑损伤区域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尾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获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以BrdU标记.Sprague-Dawley大鼠以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移植A组在造模后第7天、移植B组在造模后第14天通过尾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不做处理.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7,14,28,35,42,49,56 d,2个移植组mNSS评分低于模型组(P < 0.05).移植后7,14,28,35,42,49 d,移植A组mNSS评分低于B组(P < 0.05).模型组在造模后第35天、移植A组在第42天、移植B组在第49天时mNSS评分进入平台期.②2个移植组大鼠脑组织未见到CD11b、MPO单染阳性细胞,可见Brdu+Nestin、Brdu+MAP-2、Brdu +GFAP、Brdu+FⅧ,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途径移植可以在宿主脑内存活,通过生成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样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并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且未发现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及异常分化细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尾静脉移植人脂肪干细胞在脑缺血大鼠脑内的存活

    作者:高旭;董韬;李志清;蒋为;魏学忠;曹鹏;梁国标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目的:观察尾静脉途径移植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造模后3 d尾静脉注射5×106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分随着细胞移植后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移植后第14,21天,实验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移植的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周边和缺血周边区聚集并存活.说明尾静脉移植的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宿主脑内存活,并改善神经功能.

  • 尾静脉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徐颖;凌伟华;陆士奇;方琪;李军根

    背景: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理想的再生医学领域的种子细胞来源.目的:探讨尾静脉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造模后24 h通过尾静脉移植1.0×105个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于造模后2,4周完成神经功能评分后取材.以未移植的模型大鼠为对照.结果与结论:脑损伤后,大鼠出现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高,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1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移植2,4周时,神经功能进一步改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鼠脑组织中可见较多发绿色荧光的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缺血区周围、皮质下和侧脑室.说明尾静脉移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大鼠脑缺血区,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汪皖君;管雅琳;王雅静;于长申;刘首峰;吕凤琼;王世民;王新平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经体外培养并纯化BMSCs,移植前以10 mg/L的BrdU进行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A组、B组及对照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尾静脉分别将3×106个BMSCs、1×106个BM-SCs移植入A、B组大鼠体内,C组不作处理。于移植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mNSS)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A组与移植B组、C组比较,行为学恢复更为明显,(P<0.01);B、C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A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较C组明显改善(P<0.05)。 A、B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 +MAP-2、Brdu+GFAP、Brdu+v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 BMSCs经尾静脉移植至MCAO大鼠体内后,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分化,并促进大鼠伸进功能恢复。疗效与移植细胞数量相关。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