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张锡纯冲脉思想研究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近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1],总计三十卷,书中记录了其平生的理论及经验.张锡纯临床注重冲脉应用,其在冲脉的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颇有心得,且临床辨证治疗常获奇效.现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冲脉的思想特点总结如下,望读者批评指正.
-
冲脉起始部位探析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有"五脏六腑之海""血海""十二经之海"之称,冲脉与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临床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冲脉的相关文献发现,历代文献对冲脉的起始部位说法不一,具体起始部位包括气街、肾下、关元、胞中等.该文通过综合历代相关论述,对冲脉不同起始部位进行分析,认为冲脉的起始部位当以"肾下胞中"为妥,既丰富发展了冲脉生理、病理理论,赋予冲脉更为广泛的内容,同时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指导.
-
从冲脉论治产后痹证验案1则
1 病历摘要李某,女,30岁,校工. 已婚,育有一女. 就诊日期:2014年4月20日.主诉:右下肢胀痛不适2年余. 病史:患者自述由于分娩后居住环境潮湿出现右下肢沉重不适,莫可名状,曾针药并用治疗数月罔效. 现症见:患者右下肢沉重,胀痛不适,以膝关节尤为明显,自觉右腿比左腿长,阴雨天患肢发凉,寒至骨髓,右小腿前外侧(足阳明胃经循行处)胀痛,伴皮肤瘙痒,每于夜间发作,烦躁,大便2日一行,眠差多梦,纳可. 既往体健,月经周期为35d,行经7d,呈黑褐色,白带素多. 查体:右膝关节比左侧粗,皮色正常,轻微肿胀,浮髌试验(±),研磨试验(-),其他骨科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舌淡苔白厚,有齿痕,脉沉细弱. 辅助检查:右膝关节X线示: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腰椎CT:未见明显异常.诊断:西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产后痹证. 中医辨证气血亏虚,寒湿凝滞于冲脉.
-
冲任督带在女性生殖调节中的作用探析
冲任督带理论在妇科具有重要意义,历代医家对冲任督带有不同见解,更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督脉为病,女子不孕"等言论.通过分析冲任督带四脉与脏腑经络及与女性生殖生理病理关系,试阐释冲任督带四脉在女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
不孕症从冲任督脉辨治初探
运用奇经理论,初步探讨奇经冲任督脉辨治在女性不孕症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冲任督脉在女性生殖机能中的生理、病理,在不孕症中的证候特征及其证治法则与用药特点.
-
冲任与男科关系浅探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
浅论《难经》"冲脉并足阳明之经"
关于冲脉的循行,<难经·二十八难>提出了"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与<内经>论述冲脉在腹部"与少阴经夹脐上行"有异,学者对此历来存在争议,不少人认为<难经>观点有误.考察<内经>及<难经>关于冲脉的论述,结合后世医家的相关临床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难经>中关于冲脉和足阳明经在腹部并行的论述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治血以治冲为要"探析
遵古人"治血以治冲为要",结合有关文献,现从散寒降冲、理肝平冲、调胃平冲、安肾平冲四个方面来探讨治疗血证的方法.
-
"冲气上逆证"理论探讨及针灸治疗
"冲气上逆证"是冲脉之气上逆引起的一类病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些关于本证的散在记载,此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尤其是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论证了"冲气上逆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使"冲气上逆证"理论趋于完善.但是其治疗仅限于药物,并未涉及针灸治疗.考虑到本证属于冲脉为病,因此,笔者近年来在临床采用经络辨证的思路,选取公孙、气冲等穴位,运用针灸来治疗本病,收到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就冲气上逆证的病因、病机、辨证、针灸治疗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和探讨,祈同道指正.
-
从冲任论治乳腺增生的机理探讨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其发病居女性乳腺病的首位,晋雅仙[1]报道南平市妇女各种乳房疾病发病情况,其中乳腺增生病占93.20%.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理想方法,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较西医有极大的优势.上海的顾伯华教授率先倡导应用调和冲任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现已公认冲任失调是乳腺增生疾病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笔者就从冲任论治乳腺增生的机理进行探讨.
-
浅论冲脉与女科
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妇科论>云:"凡治妇人,必先明冲任之脉?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由系,明于冲任之故,则本原洞悉,而后其所生之病,千条万绪,可以知其所从起.
-
温经汤主证刍议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的温经汤为妇科调经常用方,但原文"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
-
冲脉证治举隅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其循行“上自头,下自足,后自背,无所不涉”,“受纳诸经之灌注,经血与此而蓄藏.”(《类经*卷九》)可“渗诸阳,灌诸精.”(《灵枢*逆顺肥瘦篇》) 故为总领诸经气血之要冲,主持血气濡养全身,称之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冲任督三脉同起“胞中”,共主孕育胎产,又称“血海”.冲脉对维持机体气血平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所生病亦为临床常见,但由于冲脉没有自身的腧穴,故其证治常常被忽视.现就冲脉证治举隅如下.
-
冲脉的胚胎发生学探讨
综合《黄帝内经》对冲脉的描述,对照人体胚胎的发育过程,本文发现冲脉的起源和结构与胚胎早期出现的尿囊密切相关,冲脉是以尿囊为源点的解剖结构,冲脉所属的结构包括血管结构和筋膜结构两个部分:血管结构是以脐循环为中心的循环系统的血管主干,是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间血液循环的交通支;冲脉的筋膜支以脐静脉和脐动脉闭锁后遗留的解剖痕迹为主干,承载和传递人体的原始生殖细胞.人体的原始生殖细胞沿着冲脉的"循背里"分支从卵黄囊传入人体的性腺,在"浮而外"的冲脉筋膜分支上体现人体的第二性征.气街是冲脉的附属结构,气街上的股动脉搏动是冲脉的血管结构在体表的起点,气街上的腹股沟管是冲脉掌控性功能的重要结构.
-
从气的角度认识冲脉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有"五脏六腑之海""血海""十二经之海"之称,与气血的关系密切.从中国古代哲学之"气"、中医学之"气"及冲脉与气的关系进行论述,并结合张锡纯冲脉病案,对冲脉的生理、病理、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人对冲脉"动"的因素归因于气的作用,"气动"为冲脉的外部特征,"气动"是认识冲脉实质的关键,即古人对冲脉的认识主要是从"动"上观察命名的,冲脉"气动"之气主要是元气.对更深刻地认识冲脉的循行、起源部位、病证,特别是在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
妇科冲脉为病浅析
冲任二脉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而冲为血海,与之关系尤为重要.从冲脉的循行、冲脉与脏腑的关系看,冲脉为病,与肾精的盈亏、脾胃的强弱、肝气的疏泄紧密相关,冲脉对胞宫的作用也是通过肝脾肾诸脏的功能来反映的.临床治疗当注重对肝、脾、肾三脏的调节,肝气舒、肾气盛、脾胃健,则精血化生有源,冲脉气通血盛,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
冲脉并足阳明经辨
《素问*骨空论》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难经·二十七难>曰:“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难经>秉承<内经>义旨,但关于冲脉循行的论述是并足少阴经还是并足阳明经则截然不同.从句式上看,绝非传抄之误,二者必有其一是错误的,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非此即彼的问题.后世医家多以<内经>为是,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有“(冲脉)并足阳明、少阴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夹脐左右各五分上行……至胸中而散”之论,采取了折衷的方法,本质上还是遵从<素问>的观点,“夹脐左右各五分”即并足少阴肾经,“并足阳明、少阴之间”就无从谈起,自相矛盾.那么,是<素问>的观点对,还是<难经>的观点对呢?
-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并主动脉瓣膜窦底破裂1例报告
患者男,3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2个月,于2005年10月16日入院.入院前曾发生2次晕厥及咯血,无蹲踞及静息发绀史.查体BP 140/55 mmHg,有股动脉枪击音及水冲脉.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Ⅳ/6级双期粗糙的连续性杂音,肺动脉听诊区第2心音(P2)亢强.
-
形成主动脉窦瘤破裂超声诊断室间隔夹层瘤1例
患者,男,41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前曾发生2次晕厥.入院专科查体: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4/Ⅵ级收缩期杂音,脉压差增大明显,未触及水冲脉.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左室肥大并劳累.
-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伴冠状窦底破裂手术治疗1例
患者男,3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2个月入院.入院前曾发生两次晕厥及咯血.无蹲踞及静息发绀史.入院查体:BP 140/55mmHg(1mmHg=0.133kPa),有股动脉枪击音及水冲脉.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3~4/Ⅵ级双期粗糙的连续性杂音,肺动脉听诊区第二心音(P2)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