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卧针”斜刺法浅谈

    作者:刘燚;许仕海

    “卧针”是斜刺针法的一种,虽早在《内》、《难》二经成书之时,即已有关于“卧针”斜刺针法的描述,但后世在众多针刺法中其关注度较低。卧针的治疗机理,在于增加了针体与结缔组织的接触面积,因而刺激量加大。“卧针”斜刺针法在现代所用针具,已不只局限于毫针、芒针等传统针刺工具。关于适应证,“卧针”斜刺针法对局限性疼痛疗效显著,如常见的急性扭伤、损伤、慢性软组织痛、脊柱相关疼痛、风湿痹痛等,而类似纤维肌痛综合征疼痛、骨质疏松疼痛等全身性疼痛疗效不佳。

  • 针刺外风府穴对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双向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阮强

    多年来, 针刺治疗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多集中于提高动脉血流速度方面,临床上发现很多颈椎病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脑血流速度并非减慢,在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下反呈一种高流速状态,针刺对此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近年来以针刺外风府穴为干预手段,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高血流速度和低血流速度的调节作用,现报告如下.

  • 神门穴针刺前、中、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甄尔传;陈俊琦;王娇;陈伟明;伍沃操;张佩;林仁勇;黄泳

    目的:比较健康人神门穴针刺前、针刺时和出针后以及与空白组(非针刺组)相同时间段心率变异性变化的差异,初步探讨神门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 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组,用Actiheart 心电记录仪记录针刺前10min、留针时10min、出针后10min 的心率变异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神门穴针刺前、留针时、出针后针刺组与空白组HRV 变化的差异.结果:(1)与针刺前比较,针刺组出针后LF/HF 升高幅度大;与留针时比较,针刺组出针后lnHF 降低幅度大,LF/HF 升高幅度大.(2)与空白组同时段比较,针刺组留针时SDNN、RMSSD、HRV 三角指数、lnLF、lnHF 升高幅度大,出针后的HRV 三角指数、lnVLF、lnLF、LF/HF 升高幅度大.结论:针刺神门穴可以良性调整自主神经的均衡性,从而推测针刺神门穴对自主神经的影响可能是治疗心血管和情志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 针刺左侧公孙穴对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作者:程为平;邹天雨;杨振和;龙英妮

    目的:探讨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大脑颈内动脉(ICA)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及其时效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6名,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颈内动脉(ICA),针刺受试者左侧公孙穴,在针刺前10min、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min分别检测并记录收缩期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等各参数值以及心率和血压值.结果:针刺左侧公孙穴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及出针后10min血流速度和PI、RI与针刺前10min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心率在行针时与针刺前相比较、出针时与进针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各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左侧公孙穴对大脑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无负性影响,具有安全性;在行针和出针时,使心率在生理范围之内较进针时减慢,提示该穴对心率无负性影响;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提示该穴对血压无负性影响.

  • 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敏感指数、TNF-α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兵;陆金平;王欣君

    目的:研究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敏感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影响,探讨针刺治疗作用机理.方法:观察针刺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和胰岛素敏感指数、TNF-α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并与基础对照组(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间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P<0.05)和血浆TNF-α(P<0.01)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针刺治疗可提高基础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进步率和降低无效率,能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和降低血浆TNF-α,从而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针刺特定穴位对单眼剥夺大鼠闪光视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魏伟;亓昊慧;魏春惠;赵越娟

    目的:采用单眼剥夺大鼠模型作为低视力模型,探讨针刺特定穴对其闪光视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14日龄大鼠36只分为3组:正常发育组、剥夺对照组和剥夺针刺组.两剥夺组大鼠缝合其单侧眼睑31d后,建立单眼视觉剥夺大鼠模型,其中剥夺针刺组用电针刺激大鼠双侧的太阳穴、臂臑穴,检测3组大鼠不同时期的F-VEP,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针刺太阳穴、臂臑穴对单眼剥夺大鼠的F-VEP有一定改善.结论:针刺特定穴位后单眼剥夺大鼠的F-VEP的各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以认为针刺对视力障碍的功能康复有一定客观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 针刺对心肺复苏后兔血浆SOD、MDA的影响

    作者:朴慧花;于涛;刘新桥;孟志宏;峁晶晶

    目的:研究针刺对心肺复苏后家兔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并探讨针刺减轻脑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夹闭气管窒息法制作心肺复苏模型,通过针刺人中穴、内关穴,以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分别进行SOD和MDA的检测,观察各组各时间段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复苏组与常规复苏组相比,SOD的活性增加,MDA的含量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针刺复苏组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能提高心肺复苏后家兔血浆SOD的活力并降低MDA的含量,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 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近心端、远心端切断对针刺痛阈的影响

    作者:周鸣鸣;孟凡迅;党瑞山;刘芳;陈尔瑜;王军;李娇;张苗苗

    目的:观察在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分别进行近心端、远心端切断后对针刺痛阈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近心端、远心端手术切除6mm脂肪条带结构,并在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针刺镇痛痛阈测定对比.结果:手术切断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前后,其针刺痛阈出现有意义的改变.结论:大鼠胃经及任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与针刺镇痛效应具有重要的相关性.

  • 大鼠胃经沿线特异组织结构与"循经取穴"关系的研究

    作者:孟凡迅;周鸣鸣;刘芳;党瑞山;陈尔瑜;周建锋;王怡兵;陈磊;权蓓;顾云

    目的:根据大鼠胃经沿线特异组织结构和针刺镇痛经络效应的相关性探讨其与"循经取穴"针刺作用的关系.方法:在大鼠胃经沿线特异组织结构上选择包括"后三里"在内的3个针刺位点.分别进行针刺前后痛阈测定.并与特异组织结构旁2个对照位点针刺前后的痛阈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针刺位点特异组织结构上镇痛效应物质含量进行放免检测对比.结果:在胃经沿线特异组织结构上3个位点针刺前后痛阈变化明显.在特异组织结构旁2个对照位点上针刺前后痛阈未见有意义改变.针刺"后三里"与针刺特异组织结构旁2个对照位点的胃经沿线特异组织结构上β-内啡肽(B-EP)、强啡肽(DynA)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正常大鼠胃经沿线特异组织结构具有激发针刺效应的特异性.

  • 针刺对成年雄性家兔弓状核神经放电的影响

    作者:田青乐;张朝晖;仲远明;贾悦;崔毓桂;冯婷;马骋;赵玫

    目的:探讨针刺成年雄性家兔肾俞、命门、百会、太溪穴对弓状核神经放电的即时效应.方法:根据Sawyer图谱,准确定位家兔弓状核,记录针刺前弓状核的神经电活动情况,然后采用针刺肾俞、命门、百会、太溪穴(均双取),针后加电针(连续波,频率300Hz),留针30min,记录针刺后家兔弓状核的神经放电变化情况.结果:针刺前后,成年雄性家兔弓状核的核团放电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成年雄性家兔弓状核神经的放电有抑制作用.

  • 针刺调神辨析

    作者:李缨;李忠仁

    针刺调神,可以改善患者五脏六腑组织器官功能,减轻病症,对针刺疗效的发挥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调神有别于治神者,多指调节患者之神,既调精神情志,又调生命之神.针刺调神应从针刺操作前即开始,贯穿整个针刺过程.针刺调神的主要方法有调摄患者的精神情志,取其督脉与心经腧穴,并补精血和脏腑等.

    关键词: 针刺效应 调神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评价研究

    作者:刘安国;严兴科;阚丽丽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特征性红外热谱改变,建立其辅助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纳入符合CP诊断标准的男性患者50例,招募同年龄段健康男性志愿者20例,采集健康男性和CP患者的下腹部红外热谱,对比分析CP患者红外热谱的异常温度改变特征,建立CP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和疗效评价手段. 结果:CP患者的下腹部红外热谱具有特征性的温度改变.与同年龄段健康男性相比,CP患者的下腹部平均温度值、H值(下腹部平均温度值-下腹部低温区温度值)、P值(下腹部平均温度值-耻骨联合区平均温度值)、S值(下腹部平均温度值-阴囊区平均温度值)、G值(下腹部平均温度值-双侧腹股沟平均温度值)改变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其下腹部平均温度值与自身CPSI积分值呈负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519,阴囊区平均温度值与自身CPS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6.另外,除H值外,P、S、G值与自身CPSI积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1),其中S值与自身CPSI积分相关性较高,Pearson相关系数为-0.898,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CP患者下腹部具有特征性红外热谱温度改变,将这些特异性红外温度指标作为应用于CP的辅助诊断、症状评估和疗效评价,不失为一种简单、直观、便捷、准确的手段.

  • 浅议调神(静息)状态下的针刺效应中枢整合效率

    作者:俞倩丽;施昌飘;焦俊玥;赵逸彬;林咸明

    治神与守神是针灸发挥佳疗效的要素之一,针刺临床对患者和医者要求做到治神和守神,但其如何影响针刺疗效的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基于针刺作用效应的各环节,特别是针刺效应中枢整合机制分析入手,从针刺治神、守神的理论渊源、针效中枢整合效应特点、调神(静息)状态下的中枢各单元运行特点等方面出发,提出针灸临床强调治神、守神,其关键环节可能是提高针刺效应中枢整合效率,从而提高针刺疗效的观点.

  • 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华德;殷光磊;蒋飚;何伟良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人脑不同区域BOLD信号的影响;探讨针刺百会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6例正常人,针刺百会穴的同时用1.5T磁共振仪扫描脑部,所得图像数据经AFNI软件相关系数法分析处理.[结果](1)6例正常人左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颞中回、背侧丘脑、尾状核激活(r>0.8).(2)信号升高区域r值范围为(0.7,0.98),其各体素信号-时间曲线大多呈"( )"样改变.[结论]针刺百会穴调节脑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针刺百会穴时不同脑区的信号改变有关;fMRI是一种可行的研究针刺作用机理的方法.

  • 试析穴位间的"协同效应"

    作者:薛晶晶;周美启

    从"协同效应"的原始定义出发,系统回顾针灸学中的"协同效应",分析和提出穴位"协同效应"的产生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即单个穴位具有确切的同一靶向效应、单个穴位处于"佳效应"以及两个穴位作用于靶向目标的途径各异.穴位间"协同效应"的研究将推进单个穴位"佳效应"和穴位作用途径方面的研究,从而促进不同作用途径穴位的配伍使用,进而发现针灸刺激量的应用规律.

  • 针刺的"感"与"应"

    作者:刘东明;刘英慧

    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观察总结,探讨经气感应对临床诊断、预后、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认为应从针刺所"感"和针刺所"应"两方面来认识针刺感应,从而建立医患互动模式,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经气变化,加深对经脉理论的认识.

  • 足太阳膀胱经阻滞现象机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庄垂加;胡翔龙;黄聪阳;武志鹏;阮传亮;张永树;苏稼夫

    目的 通过针刺结合压迫阻滞对经脉的循经性、可阻滞性、效应性进行观察,以阐明经络现象的机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对301例患者在分别针刺昆仑穴和委中穴的同时按实验要求依次压迫跗阳-飞扬等15个经线穴点及其对照组非经线穴点,采用TCD观察压迫前后及解除压迫后对椎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 针刺同时压迫经线穴点可明显阻断针效,而压迫非经线穴点则不能阻断针效,P均<0.01.结论 压迫膀胱经不同段的经线穴点均可阻断针刺的效应,且这种阻断效应只有施加在经线上才能表现出来.提示针刺过程中外周确实可能存在某种"循经行进的实质性过程".

  • 电针对不同机能状态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陈凌;兰彩莲;郑淑霞

    目的 探讨电针对不同机能状态家兔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通过20、25、30 μg/k3种不同剂量的乌头碱,将59只家兔诱发出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以心律失常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为指标,对比观察电针对不同机能状态家兔心律失常影响的差异.结果 3种剂量的乌头碱能诱发出家兔3种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电针对20 μg/kg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的减缓作用明显优于30 μg/kg组.结论 针刺效应与机体异常状态的程度有关,在本实验中,针刺对抗中等程度的家兔心律失常效果好.

  • 针刺胃经下肢段及非经非穴点对胃电的影响

    作者:陈凌;姚志芳

    目的 探讨足阳明胃经对胃功能调控的相对特异性.方法 静脉持续输入盐酸山莨菪碱制作胃电节律规整性下降的异常状态背景,针刺胃经穴位足三里、粱丘以及穴位旁开1.5 cm的非经非穴点,比较足三里、梁丘及其穴位旁开对照点对胃电节律的调整作用.结果 足三里、粱丘及其穴位旁开对照点均能对抗盐酸山莨菪碱引起的胃电节律规整性下降,足三里、梁丘穴较其旁开对照点对胃电节律的调整作用好.结论 足阳明胃经下肢段时胃功能调控具有相对特异性.

  • 针刺内关穴抗家兔心律失常作用的观察

    作者:陈凌;董亚琴;郑淑霞

    目的 探讨针刺对不同程度心律失常调节效力的差异.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50μg/kg(高剂量)和20μg/kg(低剂量)的盐酸肾上腺素造成家兔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以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为指标, 观察针刺"内关"穴对不同程度心律失常的调整作用.结果 针刺能对抗低剂量盐酸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律失常,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表现出较好的针刺效应;而对高剂量盐酸肾上腺素所致的心律失常无明显影响.结论 针刺效力与外加干预因素的强度有关.

106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