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脑心同治”探讨苦碟子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后心肌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刘雪梅;陶冶;王凤丽;傅晨;郑宏;闫妍;张允岭

    目的 研究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急性脑缺血后心肌组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脑心同治”的生物学基础.方法 电凝致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建立急性脑缺血诱发心肌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6h模型组、苦碟子注射液组各13只.记录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浆ET含量,生化法检测NO含量和NOS活力,HE和HBFP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组织、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6h模型组中频段(MF)、高频段(HF)功率明显降低;血清NE、E含量和血浆ET含量升高;心肌组织iNOS活性升高,eNOS活性降低;出现神经细胞肿胀、结构不清,部分胞核缩小并深染等脑组织缺血改变,心肌纤维出现广泛、弥漫的亲复红染色.与缺血6h模型组比较,苦碟子注射液组MF、HF功率升高;NE含量降低,E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浆ET含量降低;心肌组织iNOS活性降低;脑、心肌组织缺血改变明显改善.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可有效减轻急性脑缺血引发的心肌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失衡等有关.

  • 略论“脑心同治”

    作者:杨晖;陈四清

    “脑心同治”理论是指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治疗和同法治疗,其秉承了“异病同治”的基础理论。中医对心与脑的关系有着心脑相通的认识,西医也认为脑和心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以上可为“脑心同治”提供了可性行。

    关键词: 脑心同治
  • 从补阳还五汤到脑心通胶囊——脑心同治的思路探讨

    作者:赵涛;王一民;刘娜;赵步长;伍海勤

    文章从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和临床应用入手,通过对脑心通胶囊组方特点,立方之法,理论基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5个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赵步长教授提出的"脑心同治"理论的内涵.同时体现了"脑心同治"理论的代表方药--脑心通胶囊源于补阳还五汤又优于补阳还五汤的现代依据.为临床上使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翔实有力的证据.

  • 从中医气血理论探析“脑心同治”

    作者:贾蔷;唐仕欢;石作荣;赵步长;杨洪军

    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认为气血具有紧密联系,气血调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气血虚,气机不畅,血运受阻是“气血失和”的病理表现。以气血为基础,心与脑在生理与病理上紧密相连,心脑疾病往往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基于此,“脑心同治”的提出既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也是气血理论的具体应用,为心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指导和新思路。

  • 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

    作者:李元元

    动脉粥样硬化是目前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因而宜积极预防其发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活动等、服用中药(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血脂康胶囊,脂必泰胶囊,生三七粉等)或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非诺贝特片力平之,辛伐他汀舒降之,延长缓释型烟酸,依折麦布片,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等措施被循证医学证实100%有效;已发生的宜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宜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其寿命.正确的诊治至关重要,这是我们临床医生必须做到的.

  • "脑心同治"科技文献计量分析研究

    作者:逯莉;刘峰;彭修娟;杜霞;陈衍斌;杨长花;豆佳媛

    目的:通过文献,全面分析"脑心同治"理论发展状况.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2001至2018年"脑心同治"研究的文献,利用Bicomb2工具对文献年代、期刊、作者、科研机构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可视化工具Ucinet6和NetDraw2.084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特征.结果:"脑心同治"文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热点为基于脑心同治理论开发的中药大品种"丹红注射液"和"脑心通胶囊"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主要内容为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分子机理、物质基础等方面,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结论:"脑心同治"理论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脑心同治"理论更加系统和完善.

  • 脑心同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卫红;周明学;李思耐;任攀;刘红旭

    从中医理论对心、脑功能的认识以及心和脑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阐述了脑心同治理论提出的生理病理学基础.重点阐明脑心同治理论在双心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基础,指出炎性反应是脑心同治共同的病理基础,"气痰瘀同治"是"脑心同治"的主要治法.进一步明确了脑心同治理论的适用范围,评价了脑心同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脑心同治”中有关毒邪理论的思考

    作者:李俊哲;黎辉映

    “脑心同治”是应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现状而提出的具有治疗指导价值的学说观点,而“毒邪”理论与络病学说分别是深入研究该理论的两个要点.“毒邪”作为一个传统医学的名词容易被民众所接受,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毒邪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在临床操作中均尚存诸多疑虑,直接影响着理论的有效性及指导意义.笔者针对目前的不足,从如何规范和明晰毒邪学说的理论内涵及如何发挥毒邪理论的优势回归临床的两个方面提出拙见.

  • 脑缺血大鼠海马和心肌组织α-actinin蛋白表达及“脑心同治”方的干预作用

    作者:崔一然;李德凤;张毅;刘欣;杨洪军

    目的:探讨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在脑缺血大鼠海马及心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情况,并观察“脑心同治”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堵塞(MCAO)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组、金纳多组.分别对各组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水含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检测,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及心肌组织α-actinin蛋白表达.结果: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脑梗死率、脑水含量增加(P<0.01),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大(P<0.01),海马及心肌组织α-actinin含量降低(P<0.01);药物干预后,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梗死率、脑水含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有明显改善(P<0.01),并对海马组织α-actinin蛋白含量有显著调整作用(P<0.05,P<0.01),另外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状态下心肌组织中的α-actinin蛋白含量改变亦有纠正作用(P<0.01).结论:α-actinin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脑心同治”方可以上调MCAO大鼠脑及心肌组织α-actinin蛋白的表达,推测α-actinin蛋白很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及脑心同治应用研究方面的潜在靶点.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分析的“脑心同治”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陈迪;卢朋;张方博;唐仕欢;杨洪军

    研究从分子层面出发,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网络分析、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找到步长脑心通这一实现脑心同治的方剂中的化合物成分共同作用于人体内的主要靶标组合,并对比分析这些主要成分在基于冠心病和中风病相关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中作用的节点的异同.结果从分子层面上找出该方的主要成分对于2种疾病频繁作用的共同靶标及对于2种疾病分别作用到的不同靶标,同时确定了主要成分在作用于2种疾病共同靶标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到不同靶标,从而解释其脑心同治的分子作用机制.

  • 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旻昱;吴宏伟;许利平;杨洪军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成年人群首要致死病因,且发病率及致死率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运用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十分必要.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温,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心神失养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五味子的主要成分包括木脂素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该文对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研究结果表明,五味子及其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等机制发挥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主要通过提高能量代谢、调节自噬及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以及昼夜相关基因等机制发挥抗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以木脂素类成分活性为显著.该研究为五味子的临床研究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也为中医异病同治之"脑心同治"提供应用依据.

  • 基于数据科学的脑心同治机制研究

    作者:陈迪;唐仕欢;卢朋;杨洪军

    中医“脑心同治”理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意义重大.尽管“脑心同治”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但其潜在的机制尚未得到全面的阐释.为了科学揭示“脑心同治”的机制,该研究基于数据科学的思想以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2种疾病——脑中风和冠心病为例,对“脑心同治”机制进行深入挖掘.该研究从药物、靶标、通路、疾病多个角度出发,整合应用各类数据资源,采用文本挖掘、生物网络以及富集分析方法来识别心脑血管疾病间的潜在关联特征以及具有“同治”功能的药物特性,从而从多个水平揭示“脑心同治”的潜在机制.

  • 中医药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高佳明;吕明;解微微;刘昕彦;赵步长;朱彦

    为探究心脑血管疾病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以方剂用药为出发点,提取对于以脑卒中为代表的脑血管疾病和以冠状动脉疾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有共同治疗作用的核心药组,并分析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使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该研究搜集主治功效分别为治疗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同治的市售中成药共388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别进行“药频分析”“配伍分析”“网络分析”,发现临床使用成药中药味的显性和隐性规律.综合3部分数据发现,丹参、川芎、红花、黄芪4味中药在治疗脑病、治疗心病、同时治疗脑心疾病中均有高使用频率,且配伍出现频繁.通过数据挖掘确认治疗脑心同发的血管性疾病的核心药物组合,揭示中医药心脑血管疾病用药规律的异同,为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并且为今后开发针对不同适应证的脑心疾病方剂组合指出新的方向.

  • 中药脑心同治药理学研究平台构建及丹红注射液脑心同治机制研究

    作者:赵筱萍;余韫如;李雪;邵青;王益民;赵涛;赵超;赵步长;王跃飞;王毅

    脑心同治理论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发展而来,该文提出了在脑心同治理论基础上,构建中药脑心同治药理学研究平台的思路,包括脑心同治网络建模、药效物质发现、作用机制研究以及脑心同治方药体内过程研究等.该文以脑心同治网络建模为例,采用数据库以及文献搜索收集疾病相关基因,并通过网络构建与模块分析,终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关键生物过程包括氧化应激、代谢、炎症等,其中GSK3B,NOTCH1,CDK4等基因占据网络子簇中关键节点.运用该研究平台,获得了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调控的生物分子网络模型,从而发掘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共有靶点与作用途径.其中,GSK3B在网络中与丹红注射液成分相关性多,且其所在的子簇涉及到的生物功能有细胞氧化应激.根据分析结果,在氧化损伤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模型上验证了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氧化损伤后心肌细胞与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其保护机制与提高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且丹参与红花配伍具有协同效应.以上结果显示,采用网络建模等方法,可研究揭示丹红注射液等脑心同治方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该研究提出的中药脑心同治药理学研究平台框架,为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揭示“脑心同治”的机制提供了可行途径.

  • 深化脑心同治研究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作者:赵涛;伍海勤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经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由于疾病的重点靶器官(脑、心脏)特有的功能不同,临床治疗学发展成为以专科(心病科、脑病科)为主,而一个专科很难联系到心、脑同防同治.为此,根据心脑血管疾病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相关,相互影响,并充分领悟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赵步长教授提出"脑心同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创制了脑心通胶囊等"脑心同治"中药新药[1]."脑心同治"概念的提出,为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的新的治疗策略、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脑心同治"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

    作者:赵步长;赵明中

    "脑心同治"理论是在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则指导下,在心脑密切的生理关系及心脑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上提出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整体观思维的创新与发展[1].心脑血管疾病同源于动脉粥样硬化,同治于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学认为中风和胸痹大多属于气虚血瘀证,证同则治同,即异病同治,脑心同治.中医学强调整体观,未病先防.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3]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脑心同治"理论的提出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心脑血管疾病的整体防控思想,对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脑心同治”理论研究进展

    作者:赵涛;赵步长;贾力夫;何子龙

    “脑心同治”理论是基于中医整体观、异病同治、脑心同源、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发展而来,是经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研究证实的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创新理论。本文通过气血理论,心主血脉为指导,中医理论对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防治理论阐述,结合脑心同治方的分子机制和靶标网络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行气活血,疏瘀通络,多成分,多靶点联合调节来发挥药效作用,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实现该类疾病从治疗走向预防。随着中西医结合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该理论也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可为防治心脑血管类疾病提供更多的指导和解决方案。

  • 《动脉硬化性疾病现代诊疗学》简介

    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从动脉系统的解剖、生理及血流动力学三方面介绍了动脉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从动脉硬化的病因、病理、症状、检查、诊断、常用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主动脉、四肢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各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成因、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论述了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并对心理治疗、中医治疗、脑心同治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

  • 中药复方脑心通胶囊类他汀作用研究概述

    作者:赵步长;伍海勤;赵涛;刘娜;宋琳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单方及复方被报道具有类似他汀的作用,并且疗效肯定,且较他汀其副作用小,依从性高,安全性良好,易被患者接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在“脑心同治”和“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基础上根据现代人体质及发病特点研制而成脑心通胶囊,大量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调脂降脂、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等,能够多靶点、多途径、整体调节,有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脑心通胶囊类他汀作用明显,下一步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为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更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法.

  • 脑心同治原则在老年血管性认知损害中的应用

    作者:吴萍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多,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脑机能衰退,均可引起血管性认知损害(VCI).它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以及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有效疗法不多,笔者运用脑心同治原则,采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养血宁心、健脑安神法防治本病,临床上收到满意的效果.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