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诺奖」说青蒿素

    作者:于滨力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研究院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高级大奖.那么,青蒿素究竟属于什么药物?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响?研制过程青蒿素又叫黄花蒿素、黄花素、黄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能够影响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

  • 微波辅助提取青蒿素的研究

    作者:韩伟;郝金玉;薛伯勇;叶飞;邓修

    目的:运用新型分离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法(MAE)来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方法:分别选用乙醇、三氯甲烷、环己烷、正己烷、30℃~60℃石油醚、60℃~90℃石油醚、120号溶剂油、6号抽提溶剂油作为萃取介质,在间歇微波辅助提取装置中,进行微波辅助提取实验.结果:从微波辐射时间、溶剂比、物料粉碎度等工艺条件对青蒿素得率的影响.评价佳溶剂是6号抽提溶剂油.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适合于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

  •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作用机制

    作者:翟自立;肖树华

    70年代,我国学者自中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抗疟药青蒿素之后,又陆续合成了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等有效衍生物.这类药物的问世,在抗疟药物研究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目前疟原虫对传统抗疟药普遍产生抗性情况下,青蒿素类抗疟药投入使用十余年,迄今尚未见抗药性出现,故其抗疟作用机制引起了学者的注意.青蒿素类药物具有独特的过氧桥结构,阐明其作用机制,对开发新一代高效低毒抗疟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青蒿素类抗疟药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一综述.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作者:杨耀芳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为临床清虚热的首选药物.自1971年首先发现其提取物对鼠疟、猴疟有显著的抗疟作用,次年命名该有效单体为青蒿素(artemisinie),198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至今,研究发现青蒿素除具有抗疟作用外,尚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 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微波辅助提取

    作者:郝金玉;韩伟;施超欧;邓修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对提取溶剂乙醇、三氯甲烷、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30~60°C和60~90°C两种)、120号溶剂油和6号抽提溶剂油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溶剂的介电常数对青蒿素得率的影响.并将微波辅助提取法同索氏提取、超临界CO2提取以及加热搅拌提取法进行了比较.

  • 青蒿素类药物抗寄生虫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茹炜炜;梁幼生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出的一种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结构的化学物质.其化学结构经改进,形成了蒿甲醚、青蒿琥酯和还原青蒿素等衍生物.青蒿素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具有吸收好、分布广、排泄和代谢快及高效、低毒等优点.但其抗寄生虫作用机制复杂,且对不同种寄生虫或同种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不尽相同.国内外学者对该类药物抗寄生虫作用做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青蒿素类药物对寄生虫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黄花蒿产量的影响

    作者:韦美丽;黄天卫;陈中坚;王朝梁;孙玉琴;李绍平

    目的 探讨氮磷钾肥用量时黄花蒿产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 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不同氮磷钾用量对黄花蒿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钾肥用量对叶蕾产量影响较大,适宜用量为每亩8 kg;氮肥用量对种子产量影响较大,适宜用量为每亩12Kg.

  • 播种期对黄花蒿产量的影响

    作者:韦美丽;王炳艳;黄天卫;孙玉琴;李杰;陈中坚

    目的 为黄花蒿播种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测定不同播种期的叶片及种子产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播种期对叶片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极显著.结论 以收获叶片为目的时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佳播种期为2月中旬以前.

    关键词: 黄花蒿 播种期 产量
  • 黄花蒿栽培研究进展

    作者:韦美丽;崔秀明;陈中坚;孙玉琴;冯光泉;朱艳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因含有青蒿素(Arte misinin)而在药用植物中占有重要地位.青蒿素类药治疟效果明显,不仅是我国目前唯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按西药标准研究开发的中药,也是我国仅有的两个被收入世界药典的中药之一.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对2004年的联合用药(ACTs)政策做了调整,确定了复方蒿甲醚等作为替代奎宁类的抗疟推荐用药,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对青蒿素的需求,就现阶段的技术而言,人工合成青蒿素尚不经济可行,仍然依靠从原植物中提取,蒿属几百种植物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其它种含有青蒿素,蒿属乃至菊科植物中数以千计的各类化学成分,尚未发现青蒿素以外的成分具有抗疟作用[1].全世界70%的黄化蒿资源集中在我国,我国历来是青蒿素原料药品的大供应者,随着青蒿素类药品用量的增加,野生黄花蒿植物资源已经极其匮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人工种植黄花蒿将成为近几年内中药材栽培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黄花蒿栽培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推进其栽培研究进程,为开展人工种植黄花蒿药材基地奠定基础.

  • 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传统栽培方法在黄花蒿种植中的应用

    作者:王梦琼;王满元;崔俊茹;贾富霞;李沫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培养及扩繁等现代生物技术将优良黄花蒿品种迅速扩大到露地大面积栽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黄花蒿的标准化、现代化栽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黄花蒿花序为外植体分别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和根的分化得黄花蒿组培苗;利用黄花蒿组培苗进行继代生根培养,并依次完成温室移栽和露地栽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培苗、温室苗及大田苗的青蒿素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与对照药材、野生药材相比较.结果:黄花蒿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芽分化率为100%,根分化率可达75%;黄花蒿组培苗生根率和成活率高,均在95%以上,且生长性状稳定;不同培养期的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均高于野生黄花蒿.结论:此方法成本低廉、简便易行,适合用于迅速扩大黄花蒿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标准化种植.

  • 闽南地区野生黄花蒿种子成熟与发芽研究

    作者:许莉莉;郑志福;吴增辉

    目的 研究泉州地区野生黄花蒿种子成熟与发芽过程.方法 黄花蒿以近野生状态生长,研究种子成熟时间,不同月份种子发芽情况.结果 泉州地区黄花蒿11月20日前后种子基本成熟,平均每颗花果含种子2.87颗,从11月至次年3月种子均可发芽,高发芽率1.62株/果.结论 泉州地区11月份平均气温20.1℃,种子有较长时间成熟,2~3月份气温11 ~23℃,适宜黄花蒿种子发芽.泉州地区适合作为黄花蒿种子繁育基地.

    关键词: 黄花蒿 种子 成熟 发芽
  • 泉州地区黄花蒿引种研究

    作者:郑志福;廖健林;孔得福;革盼盼

    目的:研究泉州地区黄花蒿生长的动态变化。方法黄花蒿种子大田播种,记录种子发芽情况、植株枯死前不同月份植株的高度及冠幅。结果泉州地区气候适宜种植黄花蒿,植株高大,青蒿素含量高。黄花蒿种子分别于11月及次年3月发芽,9月后植株几乎不再生长,高度1.6~2.8m,冠幅82×73~136×98cm。9月中旬出现花苞,11月结籽,12月中旬植株枯死。结论泉州地区黄花蒿佳种植条件为:10月或2月底密集播种,4月中旬株间距1.5 m “W”型移种,8月中旬采收。

  • 闽产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兰瑞芳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SE-54石英毛细管柱共分离出38个峰,鉴定出其中的2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45%.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黄花蒿是优良的药用植物,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 青蒿素类抗疟药研究进展

    作者:黄小燕

    青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在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它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在青蒿素的基础上,经过结构改造,又得到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衍生物.

  • 德州野生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董岩;刘洪玲;王新芳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黄花蒿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确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了59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97%.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

  • 青蒿素成为国外中药市场新宠

    作者:

    青蒿素(Artemisinin),存在于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叶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世界医药市场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疟新药,具有低毒、高效、速效的特点,对恶性疟、间日疟都有效,可用于凶险型疟疾的抢救和抗氯喹病例的治疗.青蒿素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使其膜系结构发生改变.青蒿素易通过血脑屏障,且起效快,适宜治疗脑型疟.

  • 山东引种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分析

    作者:张萍;张子忠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为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中药名青蒿,具清热凉血、解暑、截疟等功效,其截疟有效成分为青蒿素(arteannuian).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研制的抗疟新药,具有高效速效、无抗药性、不良反应小之特点,居世界领先水平.青蒿素系列药还可用于治疗肿瘤、黑热病、红斑性狼疮等病(中国中医药报,2000-113-13(1)).野生黄花蒿虽分布较广,但青蒿素含量极低,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四川酉阳中国青蒿素开发研究中心培育了多种品系黄花蒿优良品种,青蒿素含量高、质量好,广为用作工业原料.为扩大药源,我们将四川酉阳优良品种引种到山东,并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青蒿素含量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引种的可行性,为黄花蒿在山东大面积种植,以至在长江以北其他地区引种提供科学依据.

  • 山东黄花蒿采收期的探讨

    作者:卫云;丛伟红;孙稚颖;张子忠

    采用薄层扫描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scarmlng,TLCS)对山东引种黄花蒿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青蒿索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生长期的变化,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花蕾期植株中青蒿素含量高,为佳采收期.

  • 蒿属两种药用植物的形态学鉴别

    作者:孙会忠;宋月芹;赵春玲;贺学礼

    目的 澄清和积累黄花蒿和滨蒿的鉴别特征.方法 解剖镜下观察一般植物学性状;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果 黄花蒿和滨蒿的一般植物学性状极为相似;黄花蒿的果实的表面纹饰为皱褶状,滨蒿的为搓板状.结论 叶和花序类型是两者的关键鉴别性状;果实表面纹饰具有明显的分类学意义.

    关键词: 黄花蒿 滨蒿 果实 鉴别
  • 黄花蒿人工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蒋运生;漆小雪;陈宗游;柴胜峰;李虹;孙耀松;李峰

    青蒿素是抗疟的有效成分,黄花蒿是提取青蒿素的原料.文章总结了黄花蒿人工栽培出现的主要问题即种植地的选择不当、不当的种植方式、种苗混乱、播种期太迟和收获期过早、忽视水肥管理、连作栽培及病虫害严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黄花蒿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14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