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增生症、黄褐斑中医证型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研究

    作者:林宝珍;陈艺红;陈芳

    近年来黄褐斑、乳腺增生症对妇女美容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对女性肝郁证的研究逐渐深入,证实肝郁证可致生殖内分泌功能失调,表现为乳房胀痛、抑郁、烦躁失眠、黄褐斑等症状.如何防患于未然,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世人瞩目的课题.为探讨其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 肝郁证大鼠肝线粒体膜流动性血浆胃动素及血清胃泌素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毛海燕

    <素问*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指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对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则无力推动脾胃之运化功能,肝与脾胃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为揭示这种相关性的内在机制,本实验用"颈部带枷单笼喂养"改良法[1]复制了肝郁证大鼠模型,并分为1周组和4周组对肝线粒体膜流动性、线粒体过氧化脂质、血浆胃动素及血清胃泌素等进行了动态观测.

  • 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变化的观察

    作者:毛海燕;叶林;叶向荣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疏泄不及为肝气郁,太过为肝气逆,其中肝郁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一般由精神情志刺激引发.精神情志发于脑,因而肝郁致病必定有其中枢机制.本研究用给大鼠"颈部带枷单笼喂养法"[1]加以改进来复制肝郁证模型,通过测定不同脑区的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以探讨肝郁证的中枢致病机制.

  • 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生强;陈淑娇;梁文娜;丁姗姗;李灿东

    目的 研究柴胡疏肝散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肝郁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择13月龄大鼠,采用自然衰老和慢性束缚法制备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模型,以3月龄成年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经过3周的柴胡疏肝散干预后,对大鼠进行Open-field test行为学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促肾上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肽(CRH)的含量. 结果 PMS肝郁证治疗组大鼠Open-field水平积分、垂直积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血清CRH、COR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ACTH含量也有下降趋势. 结论 柴胡疏肝散能够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行为,并调节HPA轴功能.

  • 肝郁证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戴幸平;陈泽奇

    肝郁证是中医脏腑证候中常见证候之一,也是中医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近年来,为了探讨此证的实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其现代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管窥肝郁证的现代研究

    作者:徐元雯

    通过搜集有关微观指标与肝郁证相关性研究文献,探讨其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的关系,总结中医肝郁证的现代研究概况.

  • 论调脂当先调肝

    作者:卢笑晖;黄月英;孔立

    针对当前调脂必补脾肾的现状,通过对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肝脏的生理病理、肝郁证现代研究成果的分析论述,提出肝胆疏泄不利、气血不和是现代社会生活状态下血脂异常的病机关键,认为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对于调节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具有多环节的干预作用,调脂当先调肝.

  • 慢性胃炎肝郁模型大鼠P物质、胃动素表达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宇;任健;王晓燕

    目的:观测慢性胃炎肝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胃窦组织的P物质(SP)和胃动素(MLT)的表达,探讨肝郁型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复合法(氨水加夜间束缚、断食、冰水游泳等)复制肝郁型慢性胃炎大鼠模型(病证组),设正常组、胃炎组、肝郁组予以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SP、MLT在下丘脑、胃窦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病证组大鼠下丘脑、胃窦组织中的SP、MLT的阳性产物的表达均降低,与胃炎组及非胃炎组(正常组、肝郁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MLT的释放不足可能是造成肝郁型慢性胃炎发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也提示SP、MLT可作为评价慢性胃炎肝郁模型的参考指标。

  • 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与细胞增殖的变化研究

    作者:申应涛;任健;刘家义;任萌

    目的:观测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及细胞增殖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氨水加慢性束缚法复制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设正常组、胃炎组、肝郁组予以对照.动态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外在表征均有明显改变.病证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损害为严重,胃黏膜细胞呈过度增殖,与正常组、肝郁组、胃炎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情志因素可能是加重慢性胃炎病情、促使其向胃癌发展的重要因素.

  • 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外在表征及血清NO、ET指标观察

    作者:任健;陈宇

    目的:观测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大鼠的外在表征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氨水加慢性束缚法复制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设正常组、胃炎组、肝郁组予以对照.观察大鼠的外在表征的变化,测定NO含量(硝酸还原酶法)及ET含量(ETISA法).结果: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外在表征均有明显改变.病证组大鼠血清ET、NO逐渐升高,与正常组、肝郁组、胃炎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的外在表征、血清NO、ET指标可作为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评价的参考指标.

  • 关于建立肝郁证动物模型的思考

    作者:金光亮;王胜兰

    建立证候动物模型的意义主要在于摆脱证候研究的障碍,以方便深入探讨证候的发生发展机制.论证了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与评价标准,并从临床发病学特点、核心症状、逍遥散的对抗效应和动物品系等方面讨论了慢性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合理性.

  • 肝郁证常见体征述要

    作者:齐向华;闫兆君;刘更生

    肝郁证是中医临床的常见证候之一,目前中医界对该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较多,但该证的体征研究尚不充分.笔者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黄柄山[1]制定的肝郁气滞证及相关证候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结合临床实践,对肝郁证的常见体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对建立规范、客观的肝郁证诊断标准及临床辨证提供参考和帮助.

  • 肝郁雌模鼠和高雌模鼠血清性激素及下丘脑雌激素受体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陈淑涛;相宇;郝世凤;朱鸿秋;张庆文

    目的 探讨临床上肝郁证和高雌激素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肝郁组及高雌激素组各10只.空白组未做特殊处理,常规饲养.肝郁组及高雌激素组分别建立肝郁和高雌激素雌鼠模型,观察三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水平.结果 肝郁组及高雌激素组血清E2、P显著高于空白组,下丘脑ER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 肝郁证与高雌激素状态有相关性,两者血清性激素、下丘脑ER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可解释其临床症状的相似性.

  • 叶天士“治肝三法”治疗妇科肝郁证体会

    作者:毛常峰;王慧霞

    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治用、治体、治阳明”治肝三法,不仅广泛应用于肝病治疗,而且可推而广之应用于妇科临床,尤其是妇科肝郁证的治疗.笔者认为,应用治肝三法不应拘泥于“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的用药原则,“治阳明”的另一层含义为调理阳明大肠,将治肝三法变通应用于妇科临床,确有良效.

  • 从肝论治青春期崩漏

    作者:张为风;李国强;杨佃会

    青春期崩漏的病因病机复杂,尤其青春期女性感情细腻,敏感多疑,更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青春期崩漏以肝郁证较为常见.青少年肾气未充、发育未全,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不稳定,其崩漏的病变多与肾的封藏不固有关,治疗以补肾为主,但情窦初开,肝气易动,故酸敛养血柔肝之法不可忽略.因此平肝开郁、养血柔肝、清热凉肝等法是治疗青春期崩漏的常用方法,辅以健脾升阳、滋阴养血、补肾填精等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中医药对胃泌素的干预研究近况

    作者:宋洛川;张海燕;李国胜

    近年来中医药对胃泌素的干预研究表明:脾虚证和胃泌素关系密切;中药和中医外治法对胃泌素的调节具有双向性,可使偏高或偏低的胃泌素恢复正常水平,调节紊乱的胃肠功能;同一疾病不同证型之间胃泌素水平有差异,可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今后应把对胃泌素的研究扩大到消化系统以外的病证,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 肝郁证治

    作者:王惠英

    五郁是中医理论中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肝郁为五都之要,可贯穿于临床各科杂症之中,重视肝郁的治疗对提高疗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肝郁证可分为肝气郁滞、肝郁脾虚、肝郁血虚、肝郁肾虚、肝郁血瘀以及肝都湿热等证型,对肝郁证在其萌芽阶段进行中药辨证施治和合理的心理调治,对各科疾病均可起到积极预防的保健作用,并阻断其向疾病发展.对肝部证的早期干预和调治是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 分型论治慢性结肠炎128例

    作者:田永贞;杜洪涛

    目的:观察分型论治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128例.结果:128例中,痊愈72例,占56.2%,显效45例,占35.1%,无效11例,占8.6%,总有效率为91.3%.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良好.

  •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

    作者:赵彬元;李玉霞;明海霞;陈彦文;梁永林;李杨;吴玉宏

    目的:观察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侧迷走神经组、右侧迷走神经组、双侧迷走神经组5组.用夹尾法刺激大鼠打斗建立肝郁证大鼠模型,刺激迷走神经,观察各组大鼠脑内NE、DA、5-HT和5-HIA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脑内NE、DA、5-HT和5-HIAA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刺激迷走神经各组大鼠脑内NE、DA、5-HT和5-HIAA含量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电刺激有效;与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组对比,刺激左侧与双侧迷走神经组大鼠脑内NE、DA、5-HT和5-HIAA含量均高于右侧迷走神经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左侧与双侧迷走神经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左侧迷走神经能够明显改善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含量,能对抗肝郁证的病理损害,对肝郁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中药方剂配以音乐疗法对肝郁证大鼠的改善作用

    作者:赵献敏;李南;杜彩霞;王权;宋艳丽;朱艳琴

    目的:研究中药方剂配以音乐疗法对肝郁证大鼠的作用.方法:取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音乐组、中药方剂组和中药方剂+音乐组.除空白组外,各组接受21 d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造模结束后,中药方剂组和中药方剂+音乐组给予5.0g·(kg·d)-1药物,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与此同时,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其余各组在安静环境下播放α脑波音乐1h,3次·d-1.末次给药1h后,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体积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和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值,同时称取主要脏器质量并分析主要脏器系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方剂组和中药方剂+音乐组大鼠血清体积比、肝脏系数、脾脏系数、血浆ACTH值和血清CORT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音乐组大鼠肝脏、肾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体积比、血浆ACTH值和血清CORT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药方剂配以音乐疗法对肝郁证大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37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