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茵陈汤治疗ABO母儿溶血症78例
目的 研究分析茵陈汤治疗ABO母儿溶血症临床效果,有效降低ABO母儿溶血症发生机率.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怀孕20周抗A或抗B抗体效价≥1:64的孕妇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进行口服茵陈汤治疗,对照组进行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ABO母儿溶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2.6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治疗ABO母儿溶血症,运用茵陈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疗效较为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
藿苏茵陈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仍缺乏疗效持久、副作用小的理想治疗方案.1991年5月~1998年5月,我们采用藿苏茵陈汤治疗RITP,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并从免疫学角度对其机理加以探讨.
-
孕妇服用茵陈汤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本文简述孕妇服用茵陈汤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包括茵陈汤用于新生儿黄疸、孕妇溶血反应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茵陈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对茵陈汤近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研究,为茵陈汤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分析归纳茵陈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结果茵陈汤药理作用广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肝炎、高脂血症、妊高症等疾病。结论茵陈汤在临床上彰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栀子茵陈汤治疗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其发病与胆囊管梗阻,胆囊局部缺血,胆汁淤积,细菌感染,代谢障碍,神经因素等有关.中医学认为与肝胆疏泄不畅,湿热蕴结有关.在此期如治疗不善则易转化成慢性.自1995年6月至2004年5月,笔者用自拟的栀子茵陈汤治疗急性胆囊炎38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母儿Rh血型不合综合治疗一例
患者女,31岁,停经28周,发现母儿Rh血型不合1个月.末次月经:2005年3月5日.早孕反应不明显,停经4+个月时有胎动,正常.于24周来我院产前检查,发现孕妇血型为B型,Rh(-),抗D效价1∶32,诊断为母儿Rh血型不合.带药茵栀黄,维生素C静滴,中药茵陈汤煎服治疗,孕27周复查抗D效价1∶64而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体健,2001年孕1+个月药物流产一次,2003年7月孕37周双胎胎死宫内,2004年10月孕31周因胎儿胸水、腹水、胎儿畸形引产.
-
茵陈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茵陈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2-01住院及门诊收治入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2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一般维生素类保肝药后再加中草药茵陈汤水煎服,2次/d,疗程4个月;对照组只用一般维生素类保肝药,疗程4个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6.0%,对照组有效率6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恢复肝功能,改善症状、体征方面及HbeAg、HBV-DNA转阴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茵陈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
思密达联合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及茵陈汤口服,治疗组在蓝光照射及茵陈汤口服基础上加思密达口服,5天后复查血清胆红素.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易接受,副作用少,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经济方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光疗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4例,根据随机的分配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光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光疗法联合妈咪爱、茵陈汤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茵陈汤加减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性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茵陈汤加减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炎性黄疸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予以茵陈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95%CI=81.60% ~ 99.90%),对照组为71.43%(95%CI=54.70% ~ 88.1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589 7,P=0.009 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复方甘草酸苷与茵陈汤加味联合应用治疗肝炎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其收益为OR=0.09(95%CI=0.01 ~ 0.80),NNT=4(95%CI=2.26 ~ 17.36).
-
茵陈蒿汤的应用
茵陈蒿汤又名茵陈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本方是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等三味药组成,方中用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之苦寒,清解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便,化瘀破结,共奏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黄疸病汉代张仲景从病因病机将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和女劳疸等.近代则多从临床表现、特别是黄疸的色泽将其分为阳黄和阴黄.凡阴黄者,多由寒湿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黄色晦暗、四肢逆冷等寒湿诸证,治用茵陈四逆汤等.而阳黄者,多由湿热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黄色显明、身热口干等湿热诸证,治疗根据其湿热之偏轻偏重方用茵陈五苓散或茵陈蒿汤等.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发黄、热重于湿之阳黄证,且被后世看作治疗阳黄证的代表方.但是,使用本方时务必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茵陈的用量一定要大,一般可用至30~60克,或者更多.第二,必须先煮茵陈20~30分钟,然后再纳入余药,以便更好地发挥茵陈褪黄的作用,否则难以取效.
-
茵陈汤加减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茵陈汤加减方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EMBASE、MEDLINE、CBM、CNKI等数据库.纳入茵陈汤加减治疗ICP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RCT 54篇.与对照组(单纯西药组)相比,茵陈汤加减方(加或不加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皮肤瘙痒好转率,TBA、ALT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羊水污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陈汤加减方(加或不加西药)对皮肤瘙痒改善较对照组好,羊水污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因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应慎重对待这一结论,期待更多高质量RCTs进行验证.
-
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治疗,治疗组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加双歧杆菌三联散剂(培菲康)及中药茵陈汤口服,5 d后复查血清胆红素.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患儿家长易接受,不良反应少,能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减轻加重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中西医结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慢性HBV感染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2].如果不加以干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单阳性母亲的婴儿约40%在半岁内出现HBsAg阳性,而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高达90%以上.目前国内外均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方案,HBV感染的保护率可达80%[3]以上,现行的免疫接种措施虽可阻断大部分HBV母婴传播,但仍有5~10%的新生儿存在免疫失败,鉴于这种情形,本研究拟通过临床观察,来探讨在被动免疫的基础上结合清肝利湿,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加减茵陈汤是否能作为增效剂,提高HBV在母婴间传播的阻断效果,减少免疫失败.
-
Spss13.0计算茵陈汤加减小鼠急性毒理LD50试验
茵白汤是在临床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由茵陈、白茅根、紫草等药材制成,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肝胆湿热症.但未经毒理实验检验.为了明确该方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对其进行了安全毒理学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新药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测定是临床前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类药品(化学、中药和生物制品)注册时必需申报的资料.
-
中草药茵陈汤治疗11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疗效评价
为探讨中药茵陈汤治疗慢乙肝重度的临床疗效,我们检测了20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重度患者TBil、PTA,以评价前者临床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0年10月,从我院感染科收治的病例中,按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和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按自愿及随机抽样分成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无糖尿病、冠心病、肝硬化等其他基础疾病,共收集CHB重度患者208例,其中治疗组115例,年龄(38±13)岁,男85例,女30例;对照组93例,年龄(40±15)岁,男65例,女28例.两组基础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组加中药:茵陈、栀子、大黄.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茵陈汤为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4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茵陈汤为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方法:77例血清抗A(B)IgG抗体≥1:128的孕产妇,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口服茵陈汤及西医治疗;对照组36例,仅行西医治疗.定期测定孕妇血清抗体效价及随访新生儿.结果:治疗组孕产妇中治愈24例,显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90.2%,未出现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无效14例,有效率61.1%,出现2例新生儿溶血病.结论:茵陈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病.
-
高危孕妇围产期应用茵陈汤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茵陈汤能否降低高危孕妇所生婴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方法 将孕期愿意服用茵陈汤至少1个月的177例孕妇列为研究组,拒绝孕期服用茵陈汤的293例高危孕妇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所生婴儿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情况.结果 去除围产期危险因素后,两组孕妇围产期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产前肝功能主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流产和(或)死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孕期予以茵陈汤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中医药在孕期的预防性用药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综合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选择收治的ICP孕妇68例,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2),治疗组孕妇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式,对照组孕妇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方式。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指标:AST、ALT、TBA,并观察妊娠结局。治疗后,两组孕妇AST、ALT、TBA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终止妊娠平均孕周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孕周,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熊去氧胆酸片 茵陈汤 肝功能 妊娠结局 -
中药茵陈汤治疗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临床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成为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成为儿科门诊的常见病种.自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50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患儿在喂养方式改变、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茵陈汤口服治疗,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