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围绝经期是中年妇女进入老年期前必经的生理过渡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其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与社会关系,避免和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缩短围绝经期的时间以及安全渡过围绝经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研究探寻
目的 探讨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认识.方法 通过整理历代文献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分析其发病的病因,以推动研究的发展和进步.结果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多与感染、饮食、药物等因素相关,其中又以感染为主要因素;中医则将本病多归于邪毒侵袭,而体内脏腑、营血或经络功能失常所致.结论 通过对过敏性紫癜病因的研究,为针对性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再认识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期,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以及雌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全身各重要组织器官.当雌激素水平下降后,这些组织和器官就会发生退行性变及代谢上的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失调的症状,临床上可见:月经紊乱,潮热,出汗,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记忆力减退,性交困难,心悸,胸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
枕神经痛的中医认识和治疗现状
枕神经痛主要以枕部和颅后部疼痛、感觉异常及头颈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等特点。目前临床西医常用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但多存在种种不足,易导致病情绵延。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手法治疗等,但目前研究也存大一些不足,如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缺乏规范的标准等。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规范各种标准,开展大样本的研究。
-
汗证新议
出汗是一种人体生理现象,汗出过多则是种病理表现,老年人尤为常见.自古中医对汗证即有详细论述,根据其不同特点分别以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手足心汗等论治,现今多从自汗和盗汗辨治.我们基于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和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认识到汗证具自身独特概念、涉及到非常丰富的内涵,辨治路径和用药与古代中医所论均有异同,故而新议汗证,更新其病名及定义,并将汗证分为重症虚汗、慢病久汗和单纯性多汗论治,并浅述现代医学对多汗症的认识,以供临床诊治时病症相参、思路清晰、衷中参西、提高疗效,并为今后沟通交流、深入研究搭建平台.此仅属抛砖引玉,共同道参考指正.
-
从“邪伏肺络、因瘀致虚”析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完整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于已知认识,从中医理解为“邪伏肺络是病因,枢机不利启动血瘀、瘀血内结致新血不生是过程,肺、脾、肾气虚是结果,气血失和可加速疾病进展,引动伏邪易诱发急性加重”.脏非本虚,是“因瘀致虚、互为因果”,且“瘀”含两端,即气郁、血瘀,故瘀解则虚复,治疗攻瘀忌猛,重在枢转气机、养血活血、疏通肺络.
-
老年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认识刍议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防治增龄所致老年人群的疾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增龄引起的全身各系统功能减退中肾脏为突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增加死亡风险,缺乏特异西医干预手段.现代中医药文献对老年慢性肾脏病有散在报道,资料显示中医药干预老年慢性肾脏病治法与用药不同,对肾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老年慢性肾脏病与中医肾虚病机关系密切,肾虚是中医历来对虚损疾病的主要认识,补肾是干预虚损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治病求本,补肾法是老年慢性肾脏病根本治法.
-
中医FOLLOW ME
中医是怎样认识人体生命的生命是人生珍贵的所有物,对它的探索与研究是人类永恒的课题.作为致力于保障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学科--医学,只有认识人体生命、才能知常达变.人的生命是纯物质现象,它源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个体生命的一切特征来自基因的遗传和突变.西医对人体生命的阐释是人体的构成是以细胞为基本物质,由它组成器官、组织、系统等所有结构.生命的存在就是不断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新陈代谢,所有生命活动都是人体物质构成的功能体现.中医认识人体生命与西医比较,其理论古老而朴素,甚至有点粗糙和笼统,但它在承认生命物质性的同时,重视生命过程中的精神意识活动.在观察人体生命活动时,更注重从整体和功能上进行把握,它对人体生命的理解不仅有其科学性,更有独到之处.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的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代谢以及生理紊乱,又称为X综合征或IR综合征.
-
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中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糖调节受损是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空腹血糖<7.Ommol/L、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在7.8至11.Immol/L之间的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在6.1至6.9mmol/L之间、口服葡萄糖2h后血糖<7.8mmol/L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1].我国5个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成都)曾对5 000例未诊断过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餐后血糖调查,发现有48.25%高血压患者餐后(负荷后)2h血糖增高,我国IGT已逾6 000万.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较单纯高血压更易出现高血管外周阻力及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动脉壁损伤和内皮功能紊乱,当高血压、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可增力2-3倍[2].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是引起IGT/IFG的共同病因[3].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研究质量需要不断提高
以下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和本期3篇相应的论文对中西医结合提出一些浅见.1 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中西医是两种卫生保健体系,在历史上各自做出过卓越贡献.中医中药是一个伟大宝藏,经受过历史的洗礼.和西医相比,中医更重视整体,认识疾病发生的条件,强调防病、"治未病".中医认识到正虚是疾病的重要内因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比西医早千年;正虚学说已经为现代医学认识和承认.
-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迷路积水,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以致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头内胀痛症状的疾病.
-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一般认为糖尿病隶属于祖国医学中"消渴"范畴,认为"消渴"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后天失养、嗜食肥甘、感受外邪、情志内伤、劳逸失度、气滞血瘀等.治疗上强调控制饮食、调摄情志、运动锻炼、合适的药物等综合治疗,但在中医认识糖尿病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孙燕院士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虽然学的是西医,我对中西医结合情有独钟.中西医是两种卫生保健体系,在历史上各自做出过卓越贡献.中医中药是一伟大宝藏,经受过历史的洗礼.和西医相比,中医更重视整体,认识疾病发生的条件,强调防病、"治未病".阴阳、正邪论是唯物辩证的;中医认识到正虚是疾病的重要内因要比西医早千年;正虚学说业经现代医学认识和承认;而调控是21世纪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如何从中医角度认识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近10余年国内普遍关注的眼表疾病.本文概述西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处治原则;并根据本病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古代文献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特别强调了本病多种不同的外治法.
-
试论中医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中医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亚健康的概念,但是自古以来对与亚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的"未病"态有着深入的观察与认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思想、先进的"未病"学理念对研究亚健康状态有着理论指导作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在识别与诊断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优势.在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调摄方面,中医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和治疗手段也独具优势.
-
施今墨的学术思想
创新改革中医思想至死不渝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入侵,西方的文化和医学也逐步流入中国,在上千年中国封建统治闭塞沉闷的大湖里,立刻掀起了波澜.在中国医学界,一部分中医,既不懂西医,也不研究西方医学,他们打着发扬国粹的牌子,扮演着保守派的角色.而一部分西医则借机否定和打击中医,成为民族虚无主义的代表.这期间也有少数中医认识到西方医学的先进内涵,主张中西汇通.虽然他们有些是肤浅的把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互相对比,有些则在病人身上中西药合用,但毕竟开始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萌芽.
-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以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减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近年来,传统医学在治疗糖尿病的领域里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原则,论述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近年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西医的认识与研究是从1988年Reaven提出X综合征以后开始的,中医对该综合征的研究稍晚一些.本文旨在引起中医同道对该病的重视,进而加快中医研究的步伐.
-
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认识溯源
本文以血液的生理病理及再障的病因病机两方面为切入点,追溯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中医理论基础,以利于指导临床更好地遣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