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刊2010年上半年“薪火传承”栏目文献回顾分析

    作者:范竹雯;杨建宇;李彦知;郑绍明;许继宗

    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及临床经验,是中医继承和发扬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刊“薪火传承”栏目开创以来,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给广大读者很多启发.现就该栏目2010年上半年的载文情况作一小结,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 我刊2010年下半年“薪火传承”栏目文献回顾分析

    作者:李彦知;杨建宇;范竹雯;郑绍明;许继宗

    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及临床经验,是中医继承和发扬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中医》杂志“薪火传承”栏目开创以来,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作用,给广大读者很多启发.现就该栏目2010年下半年的载文情况作一小结.1 内科相关文献袁君[1]总结李真教授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经验.其诊治特色为:①活血化瘀法.提出糖尿病前期当从瘀论治,瘀血贯穿于糖尿病的始终.

  • 中医辨证论治癫痫略述

    作者:张珍;杨旭红

    目的 总结多数医家对癫痫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搜集相关名医治疗癫痫的文章,总结其治法精要.结果 共搜集20篇相关文献,对其中相关6篇文献进行总结.结论 癫痫的中医辨治从病因论多为风、火、痰,从脏腑论治,风、火多责之于心、肝、肾,痰多责之于脾、肺.癫痫属本虚标实,本虚者责之于脏腑亏虚,标实者责之于风、火、痰.本虚者补脏腑之虚,多以补益肝肾、健脾,标实者祛风、涤痰、泻火.

  • 《岭南丛述》所载医学资料探析

    作者:甄雪燕;王利敏

    <岭南丛述>是清道光年间一部综述岭南地区风土事物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猎广泛,包罗万象.通过仔细查阅中科院图书馆所藏"养拙山房藏板"<岭南丛述>发现,该书详述各学科门类,尤其记载了许多医学资料,对全面了解古代岭南地区的常见流行病、药物特产、医疗风俗等提供了丰富资料,开拓了病因学的研究视角,对于深入发掘民间治疗方法与单方验方提供了文献依据.

  • 与肺心病症状相关的古籍文献整理思路

    作者:郑岚;瘐慧;王鹏

    本文从症状角度记录了"肺心病"相关中医古籍文献的检索过程,初步用文献证实了该病确实存在多个肺系以外的症状,可涉及到腹部、眼部、睡眠、饮食、二便、疼痛、浮肿、情绪、精神、活动能力等多个方面;并在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可望为进一步建构肺心病患者症状量表提供依据,更好的地体现中医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 《医宗金鉴》中《金匮要略》的学术编纂特色

    作者:江月斐

    <医宗金鉴>是清政府组织编纂的一部大型医学丛书,它的第一分册中的<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研究<金匮要略>不仅系统全面,而且很有特色.它对<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进行重新编次;对错漏条文,进行大胆的删补改移;对<金匮要略>的一些条文、名词、方证等,<医宗金鉴>有其独特的解释.

  • 驻景丸及其加减方考据与探析

    作者:陈虹;刘光辉;金威尔;柯小青

    驻景丸是中医眼科临床常用之传统名方,具有滋补肝肾之效,常用于肝肾亏虚之眼病的治疗.为了继承发扬的需要,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古籍并检索《中华医典》[1](该光盘收录历代中医古籍约1000余种),对该丸及加减方等进行考据,撰文如下.

    关键词: 驻景丸 考据 文献学
  • 《针灸易学》的临床实用性浅析

    作者:徐小滨;刘贯宇;孙海舒

    李守先(1736—1819年)字善述,清代针灸学家,著有《针灸易学》《针灸述古》。据《长葛县志?太学生李公墓志铭》考证[1],《针灸易学》分卷上、卷下,行文朴素流畅,内容偏重实际操作,适于初学者、针灸临床工作者习用,便于针灸知识的普及推广。本文结合文献学及临床经验,试分析《针灸易学》的临床实用性。

  • 从中医古籍体例沿革角度看学术发展

    作者:艾青华;王凤兰;柳长华

    体例作为著述的规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作为著作内容的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术上的更新与变化.系统研究中医古籍的体例是一种新的文献学研究方法,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中医学术发展的脉络.文章概述了体例的概念与功能,体例与学术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重新界定了体例的概念,并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中医学术思想在古籍体例上的呈现:一书一例,体例体现一类中医文献的特质,从多个层面反映成书时代的学术背景,也反映了医家的学术思想.

  • 基于现代文献的针灸适宜病症研究的质量监控环节及措施

    作者:熊俊;杜元灏

    基于现代文献的针灸适宜病症研究是一项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包括针灸适宜病症现代文献全文库,现代针灸适宜病症数据库两大部分.严格可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研究结果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所以文章从研究人员资质培训、文献流程序化控制、数据库质量监控3个环节进行论述,并逐一介绍采用的主要措施.

  • 欲识庐山真面目,走出中医看针灸——读《黄龙祥看针灸》

    作者:李永明

    <黄龙祥看针灸>(黄龙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是一本值得针灸医生、学者和学生精读的佳作.黄龙祥研究员(以下称作者)潜心研究传统针灸20余年,完成多部针灸史著作,是公认的针灸文献学权威.

  • 古代汤剂的文献学研究

    作者:张瑞贤;杨华;张卫;易红

    汤剂在古代又被称为汤液,自古以来就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该研究从历史文献入手,系统探讨了古人关于汤液发明的认识,对煎药人员的要求,关于煎药用水、用火、煎药时间和次数、某些煎药时的先煎、后煎、包煎及其他特殊煎法等的操作要求和技术规范等等,为今天的汤剂操作技术制定标准化管理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古代 汤剂 文献学
  • 中医古籍校勘与整理

    作者:王益军

    本文论述了中医古籍校勘与整理的若干问题,首先阐述了中医古籍整理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重点探讨了校勘学在中医古籍整理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如何筛选古籍版本、校勘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校勘出校与校语记述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讨论了古籍校勘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

  • 划时代的巨著——祝贺《儿科心鉴》出版

    作者:刘弼臣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朱锦善教授主编的<儿科心鉴>这部巨著,于2007年10月在厦门召开首发式正式发行,这是我们中医儿科界的一件大事,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我首先对这部巨著的出版,表示祝贺!本书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朱锦善教授主持,有全国10多家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博士等参加,经过3年的研究整理集体完成,呕心沥血,劳苦功高,全书约150万余字,分为儿科学术源流、中医儿科学术理论、中医儿科各家学说与历代儿科名医经验3卷,命名为<儿科心鉴>.本书的编写是建国后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对中医儿科学术理论与历代儿科名医经验的研究整理,是中医儿科学的重要学术专著,也是朱锦善教授等同道历尽辛苦为中医儿科学做出大一次的贡献,为我们中医儿科界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发扬光大传统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了中医儿科学术,谱写了一曲壮丽诗篇!非常佩服!

  • 浅谈中医"治末病"——学习经典医籍的体会

    作者:李捷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明确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养生保健及防治疾病理念.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 中药理论背后的隐性知识

    作者:步瑞兰

    历代本草著作均为博物之作,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文化中的鸟文化与禽类药物理论、饮食文化与滑类药物理论关系密切。药物在传统手工业、加工业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样影响到中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文献学知识及实地采集辨识药物也是理解学习中药理论的基础。

  • 中医证候文献学研究思路探析

    作者:薛飞飞;王利敏;陈家旭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知识的主要载体,研究中医文献是中医证候概念术语、证候分类及其诊断标准的规范化及证候生理基础研究的必要手段,是中医现代化的切入点.中医证候文献研究中应注意结合专业知识,同时利用多学科手段,使文献数字化,合理、准确、有效地利用文献,有助于证候研究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 国内外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及其分析

    作者:赵山明;吴汉荣;能昌华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心理疗法文献量的动态分布进行统计,从文献学角度展示上世纪未20年心理疗法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 《外科学报》部分编辑简介

    作者:

    编者按《外科学报》创办于1951年1月,是我国早的一本外科专业刊物,从酝酿到出版仅仅几个月时间。一开始文章都是由南京总院的外科以许殿乙、吴公良主任为首的11位外科大夫自己撰写,以后遂渐扩大到全国。1953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按上级规定接办这本刊物,把它转到北京来,组成全国性编委会,正式更名为《中华外科杂志》,所以《外科学报》是《中华外科杂志》的前身。创办《外科学报》目前仍建在的专家均已年逾古稀,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一生,很多人对他们还不太熟悉,但是他们确是我国外科文献学发展的基石。其中,至今仍活跃在外科舞台的黎介寿院士已在本刊2000年第4期人物述林栏目中进行介绍。在中华外科杂志创刊50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其余5位教授介绍给大家,让我们牢牢记在心间。

  • 藤类中药传统药性分析研究

    作者:樊晓霞;王晓清

    目的 对藤类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传统药性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为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藤类中药进行检索,采用归纳的统计方法对藤类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传统药性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0个科的255味藤类中药.以四气归类,性温和性平的藤类中药各占37.0%和25.5%,性寒、性凉者分别占18.0%和16.5%;以五味归类,并以"总味"计,味苦、味辛和味甘的藤类中药各占57.6%、43.9%和24.7%;以归经归类,并以"总经"计,归肝经的藤类中药占有归经记载的83.0%.结论 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四气分类,性温者多,以五味分类,味苦和味辛者多,在有归经记载的藤类中药中,归肝经者多.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