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MT大鼠模型VEGF、TNF-α水平变化及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轶凡;李培硕;李旭京

    目的 通过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VEGF、TNF-α水平的变化,以之为参照,评价内膜移植法所建立的大鼠模型与其相关性,并探讨病证结合动物的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EMT患者VEGF、TNF-α水平与正常健康女性对照组的比较,建立动物模型可以参照的标准.观察内膜移植法所建立大鼠模型相应微观指标的变化,结合中药治疗前后VEGF、TNF-α水平变化,评价此模型与EMT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 从VEGF、TNF-α两项微观指标来说,此方法建立的大鼠模型模拟EMT患者病理变化较为理想.结论 此大鼠模型与EMT血瘀证有一定相关性,但由于目前尚未建立公认的血瘀证证候标准,因此还需要结合宏观表征,以及其它微观指标,才能建立更加有说服力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 类风湿性关节炎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杜中平;赵宏艳;肖诚;刘梅洁;王燕;吕诚;吕爱平;王少君;滕静如;鞠大宏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选用6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脾虚动物模型,然后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关节炎模型,观察脾虚证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方法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作的脾虚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红肿程度和关节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并且脾虚证CIA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眯眼,被毛枯疏无光泽,弓背蜷缩,踝关节红肿,倦怠、懒动,喜聚堆,饮食减少,体重下降,稀便等与临床脾虚证相似的症状;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脾虚证小肠黏膜功能受损:绒毛排列紊乱,数量减少,长短、宽窄不一,被覆上皮可见有多量杯状细胞,肠腔内可见多量剥脱、退变、坏死的绒毛碎片;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脾虚证CIA大鼠抗Ⅱ型胶原抗体明显升高,且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脾虚在RA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利血平方法制作的脾虚证RA动物模型,既有明显的脾虚症状,又有明显的RA特征,说明这种脾虚证RA病证结合模型,能够部份反映脾虚证RA病人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利血平法制作的脾虚证CIA大鼠模型可以为RA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 冠心病复合高血脂状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卢令慧;王景;曹愿;张倩;李春;吴晏;曹景琳;夏恺;白睿峰

    目的:从疾病和证候两个层面对冠心病复合高血脂状态的大鼠模型进行证候属性的多时间点动态评价.方法:模拟临床冠心病发病特点,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左冠脉结扎术制备模型.术后7、14、28d,动态检测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等疾病指标,旷场实验、应激状态下呼吸频率、足底RGB值、体质量、体质量增量、BMI、24h进食量等宏观体征进行证候判定.结果:冠心病复合高血脂状态模型在术后7d心电图检测呈现6-8个病理性Q波纳入研究,术后7、14、28d,TC、TG、LDL-C均显著升高(P<0.05,P<0.01).超声心动显示EF值、FS值均显著降低,LVID:d、LVID;s显著升高(P<0.01),旷场3min自主运动距离显著下降(P<0.01),应激状态下呼吸频率显著升高(P<0.05,P<0.01);足底RGB均值和R值显著降低(P<0.05,P<0.01);体质量和进食量先降后升,至术后28d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P<0.01),自术后14d始出现体质量增量和BMI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冠心病复合高血脂状态大鼠模型在术后7-14d属于气虚血瘀证,14-28d过渡为气虚血瘀兼有痰浊证.

  •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于春月;刘婷;刘凯歌;苏泽琦;孟祥梅;李依聪;曹雅蕾;王玮鑫;丁霞

    目的: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利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研究的实施和推进.方法: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联合水杨酸钠、雷尼替丁饲料和饥饱失常四因素综合造模法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检测动物体质量、抓力,24h进食量、24h饮食量等宏观指标,观察动物表征进行证候判定,大鼠胃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分析胃组织病理结果.结果:模型第16周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证形成,造模成功.结论:四因素综合造模法可成功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值得推广和应用.

  • 豚鼠绝经后肾虚型原发性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袁普卫;杨威;康武林;李珣;王瑞成

    目的:探索3、5月龄Hartlev豚鼠去除卵巢能否建立病证结合的绝经后肾虚型原发性骨关节炎(POA)模型.方法:将59只7周龄Hartlev雌性豚鼠,抽取5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分为3、5月龄组,分别随机抽取5只作为对照组,然后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假手术组.通过观察豚鼠大体状况和检测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及其比值变化验证肾虚;通过连续观察阴道脱落细胞动情周期的变化和检测血清雌二醇(E2)的浓度验证绝经,通过豚鼠膝关节大体观和石蜡切片的组织学镜检及相应评分表半定量评分验证POA.结果:3、5月龄去势组都出现一系列肾虚表现,并且血清E2、cAMP降低,cGMP升高,cAMP/cGMP显著降低,且5月龄去势组更为突出;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显示,3、5月龄去势组动情周期消失且E2水平显著降低;大体观及镜检显示仅5月龄去势组表现出明显的早中期OA变化,且相应的评分也支持这一结果.结论:3、5月龄去势组均可建立绝经后肾虚型POA病证结合模型,但5月龄更佳.

  • 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梅洁;李鸿泓;王少君;刘红;于峥;潘静华;赵宏艳;李艳;付小卫;宋长恒;鞠大宏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动物模型,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卵巢切除法建立肾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在此基础上灌胃给予200%大黄浓煎液以建立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并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检测大鼠胫骨的骨量、骨形成及骨吸收情况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脾虚模型组和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均毛色不光、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行为迟缓、喜聚堆、弓背蜷缩、稀便等与临床脾虚证相似的证候特征.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TBV%显著降低,TRS%、TFS%、OSW、MAR和mAR显著增高,而脾虚模型组则无明显差异.与肾虚模型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TBV%的降低,TRS%和TFS%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去卵巢能够造成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而单纯给予大黄浓煎剂可造成大鼠脾虚但不能导致骨质疏松症.若将去卵巢和灌胃给予大黄2种方法合用,可造成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且发病程度较单纯去卵巢明显加重.该模型有明显的脾虚证候特征,且其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似,能反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

  •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梁爱华;丁晓霜;李文;薛宝云;王金华;杨洪军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两种因素联合造模,制备一种方法简便、稳定的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Ca造模组.造模组动物先每只给予Ca 5mgip,16 h后给予LPS 50μg·kg-1iv,以注射LPS时作为试验的0 h.于造模后24h观察血栓形成,于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分批观察微循环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稳定、重复性良好的血栓形成模型,不需剖杀动物在尾部即可肉眼观察和定量测量血栓.该模型还表现出微循环障碍以及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异常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还由于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表现出凝血指标延长.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明显的血瘀证客观指标的改变.模型早期动物血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明显增高,故该模型符合炎症诱导的热毒血瘀证特点.结论: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稳定的热毒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 老年性痴呆-血瘀证病证结合树鼩模型的初步建立及三七总皂苷干预的评价

    作者:陈奔;覃梅春;黄金兰;吴登攀;郭尔楚;刘志萍;许哲郝;郭茜茜;钟振国

    初步建立老年性痴呆-血瘀证病证结合树鼩动物模型并以三七 总皂苷进行药物干预,以该药物反证该病证结合模型的稳定性.以5种中医表征分析方法及凝血4项 指标、血浆NO含量、血浆SOD含量评价各组树鼩模型的血瘀证水平;以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树鼩大脑Aβ1-42蛋白、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磷酸化Tau蛋白(P-Tau)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树鼩大脑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树鼩大脑海马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与突触素(SYP)含量.通过实验得出病证结合组树鼩血瘀证中医表征 较AD组显著,给药组树鼩血瘀证表征较病证结合组减轻;与空白组相比,AD组树鼩大脑中Aβ 1-42,APP及P-Tau含量降低,ChAT及SYP的平均阳性截面积/A降低,病证结合造模使 这一降低加重,而三七总皂苷给药缓解了这一变化.说明AD-血瘀证病证结合树鼩模型具有稳定性.

  • 两种肾阳虚证支气管哮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嵇冰;寿旗扬;崔凯恒;张利棕;蔡月琴;张忠民;姚丽娟

    目的 评价两种肾阳虚证支气管哮喘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方法 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哮喘组、激素组、激素+哮喘组、手术组、手术+哮喘组,每组9只.激素组、激素+哮喘组大鼠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 mg/(kg·d)皮下注射,手术组、手术+哮喘组采用切除双侧全部肾上腺复制为肾阳虚证候模型.哮喘组、激素+哮喘组、手术+哮喘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诱发哮喘.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行为学、肺功能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分类,同时检测血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指标[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皮质醇(CORT)、干扰素-γ(INF-γ)、免疫球蛋白E(IgE)]及肺组织各项炎症因子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激素+哮喘组、手术+哮喘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细胞总数升高,CRH、ACTH、CORT分泌减少;血清总IgE、OVA特异性IgE含量升高;肺组织内INF-γ表达分泌减少,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分泌增多(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显示支气管出现大量炎症浸润、气道黏膜水肿.激素+哮喘组与手术+哮喘组比较,在肺泡灌洗液炎症细胞检测上无明显差异,后者HPA轴功能指标下降更加明显,前者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更加明显.结论 两种肾阳虚证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均能够反映肾阳虚证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但采用切除双侧全部肾上腺方法的动物模型对HPA轴功能影响更明显.

  • 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朱洁;申国明;汪远金;胡闻

    目的:探索肝郁证失眠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方法.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酸枣仁汤组,每组8只,采用慢性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复合因子造模法建立肝郁失眠大鼠模型,酸枣仁汤组大鼠于造模第7d开始给予酸枣仁汤7.5g/(kg·d)灌胃,对各组大鼠进行宏观体征观察、行为学评价、血液流变学分析、病理学检查和下丘脑、海马组织、5-羟色酶(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睡眠节律明显改变,体重增长缓慢,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血流变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均显著升高,下丘脑、海马组织的5-HT及NE含量存在紊乱(P<0.05或P<0.01),而酸枣仁汤组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P<0.01).结论:采用慢性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PCPA复合因子造模法建立的肝郁失眠证大鼠模型具有可行性.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中医证候的研究

    作者:屈会化;赵琰;曲荣波;汤尔群;周刚;谢婷;王庆国

    目的 探讨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般行为、易激惹程度、旋转耐受时间、痛阈、大小便状况、毛发色泽、毛发生长速度、体重、舌象、眼球突出度、眼结膜色度、血压、心率等指标的观察,并与正常鼠作对照,对早期SHR(14~18周龄)的中医证候属性进行了宏观表征及行为学的研究.结果 SHR早期的血压有随周龄增长而逐渐上升之势,心率也较正常组明显偏高(P<0.05或P<0.01),并且易激惹程度增加,精神紧张,痛阈提高,旋转耐受时间降低,眼球明显突出,眼结膜色淡,体重减轻,毛色发黄而无光泽,毛发脱落较多,小便颜色偏黄,大便颗粒较小、质地较干,舌红等现象.结论 SHR早期阶段(14~18周龄)的中医证候类似人类高血压肝火上炎证.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鞠大宏;赵宏艳;刘梅洁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中医应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NAFLD,取得了一定成绩,但NAFLD动物实验研究采用的模型,没有将中医"证"的因素考虑其中,这样的实验研究或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其机制的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对NAFLD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作一深入探讨.

  • 缺血性脑卒中火毒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王凤丽;刘雪梅;张允岭;王建伟;郑宏;张昕洋;王新祥;闫妍;唐旭

    目的 探索建立缺血性脑卒中火毒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和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角叉菜胶复合线栓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缺血性脑卒中火毒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3、6、24、72 h和7d的舌部、耳廓、爪甲、尾部的表征,检测体温、相关凝血指标、脑组织形态学等方面的变化,建立该模型的评价体系.结果 腹腔注射角叉菜胶后,模型大鼠出现舌色发暗、舌下络脉增粗增长、耳廓边缘发红、爪甲肿胀红紫、尾部颜色暗红等瘀热表征,复合MCAO法后模型大鼠瘀热表征较假手术组更明显,呈持续性加重;且体温在造模24h后有大幅度升高,至造模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接近于中医的火毒征象;凝血指标提示模型组在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增高的同时血液处于低凝状态,脑组织形态学符合缺血性改变.结论 角叉菜胶复合MCAO可以制备缺血性脑卒中火毒证大鼠模型;表征、体温、凝血指标、脑组织形态学的综合评价可构成该模型的评价体系.

  •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静;张亚楠;季旭明;任莹;赵惠淳;王世军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中医药研究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RA研究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为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现就类风湿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郎海燕;褚雨霆;马薇;张雅月;陈信义

    目的:探讨非附加条件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3批ITP模型小鼠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按照病证结合模型辨识标准,评估注射APS的被动性免疫造模法复制的小鼠模型是否能够模拟人类ITP发病过程与临床特征.结果:注射APS复制的ITP模型小鼠特征如下:1)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时间延长,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骨髓产板巨核细胞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0.001).3)模型小鼠注射APS部位或其他部位有自发性出血.4)造模1周后模型小鼠即有活动减少,行动迟缓,不思饮食,进食(水)量明显减少,大便溏稀,皮肤瘀斑、瘀点,皮肤或注射部位自发性出血,并随造模时间延长,上述表征日趋加重.结论:在非附加任何条件下,注射APS的被动免疫造模法复制的ITP动物模型符合病证结合模型特征,从而为开展中药药理学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工具.

  • 类风湿关节炎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燕;赵宏艳;刘梅洁;肖诚;吕诚;谭勇;查青林;李艳;刘红;吕爱平;鞠大宏

    目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选用6周龄无特殊病原体级Sprague-Dawley大鼠110只,雌雄各半.分别采用去势法和羟基脲法制作肾虚动物模型,然后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关节炎.通过对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关节炎指数计算和关节肿胀度测量对比两种RA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抗Ⅱ型胶原抗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Υ干扰素(interferon-Υ,IFN-Υ)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环腺苷酸(cyclic adenylic acid,cAMP)和环鸟苷酸(cyclic guanylic acid,cGMP)含量.结果: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对照组大鼠相比,结合去势法、羟基脲法制作的肾虚CIA大鼠关节红肿程度和关节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并且这两组大鼠出现倦怠、精神萎靡,弓背蜷缩,体毛枯疏,自主活动少,反应逐渐迟钝,喜扎堆,饮食减少,大便质稀,肛周污秽等与临床肾虚证相似的症状;肾虚CIA大鼠cAMP与cGMP比值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ORT含量升高,雌性大鼠的CORT水平下降,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明显升高.采用去势法制作的肾虚CIA大鼠与CIA对照组大鼠相比,IL-6、IL-10及IFN-Υ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用去势法和羟基脲法制作的肾虚证RA动物模型,既有明显的肾虚症状,又有明显的RA特征,说明这两种肾虚型RA病证结合模型能够部分地反映肾虚证RA病人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而去势法制作的肾虚CIA大鼠更适合RA肾虚证的实验研究.

  • 胃溃疡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卞海;王雅娟;李亚军;杨帆;何云娇

    动物模型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建立适应中医学特点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却较为困难.目前,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多是根据中医理论复制证候模型,再根据西医理论复制疾病模型,将结果认为是中医证候模型.中国古代对动物模型的早期认识是以解剖结构、治病本能及施加各种治疗手段后的结果观察为基础的,如《本草衍义》中记载了通过喂自然铜治疗大雁骨折模型,得出了铜具有接骨的功效[1].

  •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文雪;马跃荣

    现代医学研究多借助动物模型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也因此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考虑疾病本身的同时,更注重病证结合治疗,因此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匹配中医药实验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中医药对其治疗有着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对其基础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构建适合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本手段.对DK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了综述.

  • 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陈慧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临床疾病均是病证统一,“证”和“病”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探索临床诊治规律,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更能体现中医科研的特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笔者以脾虚证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概述了近年来不同脾虚类型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且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迪.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