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佛甲草中甾醇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牛晓峰;刘霞;潘兰;岐琳

    目的:对佛甲草Sedum,lineare Thunb.中的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佛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7-烯-3β-醇(1),豆甾-3β,5α,6β三醇(2),豆甾-5-烯-3β-醇-7-酮(3),豆甾-5-烯-3β,7α-二醇(4),豆甾-5-烯-3β,7β-二醇(5),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小球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玲;刘平怀;吴娇娜;杨国富;索洋洋;罗宁;陈晨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技术对小球藻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小球藻石油醚萃取部位获得脂溶性提取物M1,M2,M3,分离得到化合物S个,分别鉴定为(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4S)-麦角甾-7-烯-3β-醇(2),黑麦草内酯(3),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4)和3β-羟基-5α,6α-环氧-7-大柱香波龙烯-9-酮(5).小球藻脂溶性提取物以脂肪酸酯类、烷酸类和烯酸类为主,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双花华蟹甲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蓝晓聪;武海波;王文蜀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双花华蟹甲草Sinacalia davidii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双花华蟹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氧-2α,23-二羟基-齐敦果-12-烯-28-酸(2),28-羟基-齐敦果-12-烯-3,11-二酮(3),3α-甲氧基-齐敦果-11-酮-18-烯(4),木犀草素(5)和2α-羟基乌索酸(6).结论:以上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双花华蟹甲草中分离得到.

  • 霞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杨尚军;仲英;骆宏丰;丁杏苞;左春旭

    霞草为石竹科石头花属植物霞草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的干燥全草,民间多用其根部入药,用于治疗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等疾患[1].日本植物学家Noboru kutani 及作者曾从其根部分得了丝石竹皂苷元(gypsogenin)[2]及甾醇和脂肪酸等[3],在前报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该植物的甲醇可溶部分进行了分离,分得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Ⅰ)丝石竹皂苷元(gypsogenin);(Ⅱ)丝石竹皂苷元-3-O-葡萄糖醛酸糖苷(gypsogenin-3-O-glucuronide),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猪毛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赵云雪;丁杏苞;唐文照;王晓静

    猪毛菜是黎科猪毛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及周边国家地区,资源丰富.<中药辞海>记载猪毛菜,性味淡凉,主治高血压病,头痛[1].国外已有报道从猪毛菜中分离得到甾醇、黄酮、生物碱等多种成分[2,3].

  • 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任东春;谢宁;杨念云;钱士辉;段金廒

    川芎是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Hort的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以苯酞衍生物、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苯丙素、蒽醌、萜、甾醇等类化合物;其地上部分公有挥发油成分的报道.

  • 气-质联用研究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甾醇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洪涛;高平挥;曹永兵;徐铮;姜远英

    目的为抗真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白念珠菌经药物作用后提取未皂化脂(NSLs),其中的甾醇组分经衍生化后GC-MS分析,测定各组分的结构和含量.结果经氟康唑作用的真菌,CYP51酶受抑制,使细胞膜内羊毛甾醇和24(28)-亚甲基-24,25-二氢羊毛甾醇累积,后者更为明显,而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结论GC-MS分析获满意的效果,可对抗真菌药物阻断真菌麦角甾醇合成通路所引起各甾醇组分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

  • 红藻鸭毛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国伟杰;李国梁;侯玉雪;王蓉蓉;刘洋;刘小红;高华;王威

    研究红藻鸭毛藻的化学成分.采用溶剂提取和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质谱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鸭毛藻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醇(1),3β,5β-二羟基-B-胆甾烷-6β-甲醛(2),6β-羟基-胆甾-4-烯-3-酮(3),1-O-肉豆蔻酰基-3-O-(6'-硫代-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4),1-O-棕榈酰基-3-O-(6'-硫代-α-D-脱氧吡喃葡萄糖基)甘油(5),1-O-棕榈酰基-3-O-[α-D-吡喃半乳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6),1-O-棕榈酰基-3-O-β-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7),棕榈酸甲酯(8),硬脂酸甲酯(9),棕榈酸(10),顺式乌头酸-γ-正丁酯(11),顺式乌头酸-α-正丁酯(12),苯乙胺(13),3,5-二溴-L-酪氨酸(14),异戊胺(15),焦谷氨酸甲酯(16),焦谷氨酸正丁酯(17).化合物1~17均首次从鸭毛藻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具有一定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

  • 牛膝中新蜕皮甾酮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林大专;王广树;杨晓虹;徐景达

    目的 研究中药牛膝中蜕皮甾酮类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3种蜕皮甾酮类成分,其结构分别为:2β,3β,5β,14α,20β,22α,25-七羟基-7-烯-胆甾-6-酮(polypodine B,1);2β,3β,14α,20β,22α,25-六羟基-7-烯-胆甾-6-酮(β-蜕皮甾酮,2);2β,3β,20β,22α,25-五羟基-8,14-二烯-胆甾-6-酮(3).结论 化合物3是新化合物.

    关键词: 牛膝 甾醇
  • 稀硬木层孔菌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坤;胡华刚;王俊丽;贾艳菊;李会宣;李敬

    目的 研究稀硬木层孔菌(Phellinus robust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渡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几茶醛(1),原儿茶酸(2),香豆素(3),东莨菪苷(4),22E,24-麦角甾-7,22-二烯-3β-醇(5),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22E,24R)-麦角甾烷-5,7,22-三烯-3β醇(7),β-谷甾醇(8),麦角甾4,6,8(14) 22-四烯-3-酮(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a,6β三醇(10),胡萝卜苷(11),棕榈酸(12),D-阿洛醇(13)和桑黄素D(14).结论 化合物l~14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 紫芝中的一个新甾醇

    作者:刘超;陈若芸

    目的 研究紫芝Ganoderma sinens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2β,4α-二醇(ergosta-7,22-die-2β,4α-diol,1)、麦角甾-7,22-二烯-2β,3α,9α-三醇(ergosta-7,22-dien-2β,3α,9α-triol,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ergosta-7,22-dien-3β,5α,6β,9α-tetraol,3)、麦角甾-7,22-二烯-3β-棕榈酸酯(ergosta-7,22-dien-3β-yl palmitate,4)、5-羧基糠醛(5-formylfuran-2-carboxytic acid,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芝中分离得到.

  • 翻白草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薛培凤;尹婷;梁鸿;赵玉英

    目的研究翻白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R-A,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翻白草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酸(I)、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Ⅱ)、euscaphic acid(Ⅲ)、委陵菜酸(Ⅳ)、胡萝卜苷(Ⅴ)、β-谷甾醇(Ⅵ).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关键词: 翻白草 三萜 甾醇
  • 流苏金石斛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静;费娇冬;丁刚;李榕涛;喻长远;邹忠梅

    目的 研究流苏金石斛[Flickingeria fimbriata(B1.)Hawke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五烷醇(1)、7α-羟基谷甾醇(2)、豆甾-4-烯-3-酮(3)、6β-羟基-豆甾-4-烯-3-酮(4)、5α-豆甾-3-酮(5)、β-谷甾醇(6)、麦角甾-4,6,8(14),22E-四烯-3-酮(7)、β-香树脂醇(8)、豆甾-4-烯-3β,6β-二醇(9)、3-甲氧基-4-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四酯(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毛叶巴豆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作者:王媛;邹忠梅

    目的 研究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和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学技术(MS、 1H-NMR、 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毛叶巴豆茎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甾醇,分别为(24R)-5α-豆甾-3,6-二酮(1)、豆甾烷-22-烯-3,6-二酮(2)、β-豆甾烷(3)、(24S)-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醋酸酯(6)、3β-羟基-豆甾-5-烯-7-酮(7)、7-氧基豆甾醇(8)、7α-羟基谷甾醇(9)、7α-羟基豆甾醇(10)、7β-羟基谷甾醇(11)、7β-羟基豆甾醇(12).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6~12共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红藻海头红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作者:苑辉卿;阎明涛;韦兴光;姚庆强;时岩鹏

    目的研究海头红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纯化其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确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是四十三烷(Ⅰ)、三十四烷(Ⅱ)、对-羟基苯甲醛(Ⅲ)、尿嘧啶(Ⅳ)和△7-豆甾烯-3β-醇(Ⅴ).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海藻中分离得到.

  • 西藏产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郦皆秀;李进;徐丽珍;杨世林;邹忠梅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从西藏产冬虫夏草石油醚、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理化常数及与已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麦角甾醇(Ⅱ)、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胆甾醇(Ⅳ)、β-谷甾醇(Ⅴ)、咖啡因(Ⅵ)、啤酒甾醇(Ⅶ)、N-(2′-羟基-二十四酰基)-2-氨基-1,3,4-三羟基-十八-8E-烯(Ⅷ).结论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本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Ⅷ为首次以单体形式分离得到.

  • 墨旱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赵越平;汤海峰;蒋永培;王忠壮;易杨华;雷其云

    目的研究中药墨旱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进行分离,根据IR,MS,1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和水解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刺囊酸(Ⅰ)、刺囊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Ⅱ)、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和槲皮素(Ⅳ).结论Ⅱ为新化合物,命名为eclalbasaponinxⅢ.

  • 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与野生品基于甾醇特征图谱的比较研究

    作者:过立农;张美;刘杰;马双成;钱正明;李文佳;昝珂;郑健

    目的: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与野生品进行比较研究,建立基于甾醇类成分的特征图谱,并比较麦角甾醇含量的差异,为该药材的质量监管提供参考.方法:以10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17批野生品以及5批凉山虫草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麦角甾醇为对照品,选用XBridgeC18色谱柱(100 mm×2.1 mm,1.6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5∶5),检测波长282 nm,流速0.3 mL·min-1,柱温30℃,采用CHEMPATTERN化学计量学软件对野生品色谱图进行处理,生成特征图谱,并计算所有批次的相似度.结果:17批野生冬虫夏草、10批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与野生品对照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相似度良好;而5批凉山虫草相似度均未超过0.8,相似度较低.10批人工繁育品的平均含量为0.121%±0.031%;17批野生品的平均含量为0.115%±0.045%;5批凉山虫草的平均含量为0.468%±0.038%.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品和野生品基于甾醇的特征图谱以及麦角甾醇含量基本一致;与凉山虫草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有助于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同时为冬虫夏草人工繁育资源开发以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血脂康与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对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比较

    作者:李鹏;陈兰英

    血脂康的主要降脂成分为洛伐他汀,是体内胆固醇合成的主要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另外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甾醇及洛伐他汀类似物等其它调血脂成分.本研究旨在研究血脂康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动力学性质,并与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的抑制动力学相比较,不仅可为血脂康的性质提供科学的数据,也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血脂康的药理作用机制.

  • 松仁营养成分及松子油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分析

    作者:徐鑫;毛文东;刘国艳;赫君菲;张振芳;张田田

    松子油是取自松科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松仁,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1].我国松子资源丰富,大都以初加工作为休闲食品为主要利用方向,油料用途尚未深度开发.研究报道显示松仁有润肺、润肠、止咳、治便秘、减肥、调节血脂及抗癌等功效[2-3].松仁油中含特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皮诺林酸,可调节血脂、增强免疫、抑制癌症[4].本研究旨在分析松子油理化指标及组成成分,明确松子油中脂肪酸组成、VE及甾醇的种类和含量,为松子油深加工的利用提供参考.

155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