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部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致药物热六例分析

    作者:杨慧

    目的:通过对6例腹部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所致药物热的观察、诊治及其相关文献复习,进而对其发生因素、诊断依据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醒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热的发生.方法:对1991~2006年的6例腹部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所致药物热病人的发热时间、热型、腹部体征、停药反应等特点予以综合分析.结果:6例均有规律性的热型及发作时间,停药后当日体温迅速下降、且1周内未再出现高热.结论:药物热与滥用抗生素及患者自身状况因素有关,因腹部术后多种并发症均可引起术后高热,故其诊断需多方综合判断,同时合理用药是减少药物热的有效方法.

  • 胃癌术后患者症状群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旭;张卫红;陈长香;王莉亚

    目的 调查胃癌术后患者的症状,探讨症状群的种类.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调查量表对22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大致有3种类型症状群,分别为疲乏相关症状群,胃肠道相关症状群,情绪-食欲相关症状群.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存在多个症状,部分症状彼此关联,构成症状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在充分认识症状群特征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症状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清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作者:吴文秀;庞丽平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清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研究分析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15min和4h血清钾的情况,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例患者因补钾过程中只重视见尿补钾,忽略了大量输入机血的因素而造成血清钾过高,经及时纠正,有效地预防了心律失常的发生.76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应加强尿量及血清钾监测、关注机血回输情况,对影响血清钾的因素进行预见性处理,可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作者:李翎;吴丹;代翠琳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患者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7例,采用传统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护理方法;试验组73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行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护理.拔管后进行临床护理效果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降低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和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率,使 VA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患者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气管导管护理,预防VAP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工作的目标性和计划性.

  •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CT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俊庆;李景义

    目的 评价颅脑损伤患者术后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9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影像学资料,知血肿大小、水肿分级、水肿是否较术前加重、加重的程度、脑挫伤程度等,并对术后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8h内CT无异常,但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者31例(16.0%),为术中牵拉损伤脑神经引起的症状及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病情变化;术后8h内CT无异常,24h后才出现异常体征,复查CT表现异常者11例(5.7%);术后8h内CT有明显异常,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者39例(20.1%),36 h后病情变化者24例(12.4%).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及时复查CT能够较准确地认识脑组织术后的早期演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操的实施与效果

    作者:叶琴;夏凌云;郑丹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开展起搏器术后康复操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8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3例和对照组39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永久起搏器术后康复操的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和僵硬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率为12.59%(50/397),高于观察组的1.18%(5/423,χ2=42.626,P<0.05);对照组肩关节僵硬率为9.07%(36/397),高于观察组的0.95%(4/423,χ2=29.118,P<0.05).结论 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行康复操指导及训练避免了术后患者术侧肩关节活动障碍及术侧肩关节疼痛的现象,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利多卡因对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王东信;吴新民;李军;肖锋;刘晓颖;孟美金

    目的评价术中应用利多卡因能否减少冠脉分流手术后病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方法 118例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分流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n=57)在切开心包后静注利多卡因1.5mg/kg,继以4mg/min持续输注至术毕,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另加4mg/kg;对照组(n=61)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第9天对病人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各测验项目术后值与术前值相比功能降低等于或超过全部病人该项目术前值的1个标准差判断该项测验出现术后功能恶化;一个病人有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术后出现功能恶化判断该病人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 88例病人全部完成手术前后神经精神功能测验,其中对照组45例、利多卡因组43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照组为42.2%(19例)、利多卡因组为20.9%(9例),利多卡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给予利多卡因可明显降低体外循环下冠脉分流手术后病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 冠脉搭桥术后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作者:汪正平;沈浩;左苏宁;裘毅敏;李士通

    目的 了解冠脉搭桥术后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36例冠脉搭桥术病人,采用HXD-I型电脑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术前1d、麻醉前、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3d和6d的HRV.结果 术前1d的HRV总功率对数值为3.07±0.35,其中低频(LF)为2.38±0.47,高频(HF)为2.37±0.54,LF/HF比值为1.34±0.93.与术前比较,麻醉前HRV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结束时低、高频、总功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为2.18±0.45、2.22±0.60和2.90±0.37(P<0.05).术后第3d进一步下降,分别为1.70±0.65、1.86±0.65和2.63±0.41(P<0.05).术后第6d与术后第3d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P>0.05).结论 冠脉搭桥术后病人的HRV降低可持续6d以上,表明术后早期植物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较弱.

  • 开胸手术前后氧耗量和呼吸氧价的变化

    作者:刘功俭;蒋豪;曾因明

    目的研究麻醉手术前后病人的氧耗量和呼吸氧价(OCB)的变化以及常用各种辅助通气方式对OCB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胸科手术病人,术前没有慢性肺部疾病病人10例为非肺病组,有慢性肺部病史的病人10例为肺病组,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2h用代谢监测仪分别对病人进行代谢测定,比较病人术前术后VO2变化和手术后两组病人在自主呼吸、CPAP、SIMV和PSV等通气方式下的OCB.结果非肺病组和肺病组病人开胸手术前后VO2有明显的改变,术后EE明显高于术前,特别是肺病组;非肺病组病人手术后OCB为9.2%±3.5%,而肺病组病人手术后OCB为15.4%±7.7%.CPAP可使非肺病组和肺病组病人OCB分别下降1.3%±1.2%(P<0.05)和3.4%±2.9%(P<0.05),SIMV不能降低非肺病组和肺病组病人术后OCB(P>0.05),PSV不能使非肺病组病人OCB降低(P>0.05),但可使肺病组病人的OCB下降6.3%±4.6%(P<0.05).结论开胸手术术后病人VO2明显高于术前,肺病病人更明显;术后非肺病和肺病病人自主呼吸下OCB均增高,而PSV和CPAP可明显降低OCB,SIMV不能降低手术后病人OCB.

  • 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作者:肖颖;黄文起;赖仁纯;宇传华;萧亮灿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13例于2001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一区行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的病例,通过多因素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判断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结果输血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的患者(P<0.01).在校正了对输血及术后感染均有影响的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输血与不输血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优势比值为1.133(P<0.01).Logistic回归得出的回归预测方程为P(Ⅰ)=1/[1+e-(-2.756+0.125U].结论异体输血是导致受血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存在量效关系,但是这种因果联系较弱,提示输血是术后感染的助因.

  • 老年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鸿;薛张纲;蒋豪;孙大金;杭燕南;王祥瑞;庄心良;李士通;徐惠芳;江伟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按前瞻性随机临床队列研究设计,收集四个中心的582份合格病例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危险因素和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关系.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h以上或全麻拔管6h后再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共有51例患者发生术后呼吸衰竭(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种类、ASA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史和低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关.结论临床上可根据手术种类、ASA分级、COPD病史和低白蛋白水平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桂荣;郑春兰;戚晓敏;容艳茹;张轶南;赵金明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多属病情危重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往往加重病情,给患者造成更多的损害.本文对2000年1月~2001年3月期间神经外科实行择期手术患者348例进行术后医院感染的回顾性调查,以期找出与医院感染的有关因素,为减少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

  • 胰腺癌术后化疗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唐瑞峰;张风瑞;彭利;王顺祥;肖燕

    胰腺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为临床特点,1年生存率低于 20 %,5年生存率仅 3 % 左右.为了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现就其肿瘤切除术后化疗效果分析如下.

  • 护理干预对合并2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低血糖的影响

    作者:孔雁萍;刘文成;王利红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前列腺增生的高发阶段也是糖尿病的高发阶段[1],临床上合并2型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是逐年上升.此类患者由于年龄偏大,肾脏排泄功能有所下降,胰岛素降解减慢,药物蓄积而增强降糖作用;而术前必须的肠道准备及禁食,术后肠蠕动恢复前又不能进食,所以术后极易发生低血糖,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心、脑、肾功能.本研究通过随机临床对照的方法,观察护理干预对合并2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低血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十二指肠横断的术后护理

    作者:李秀莲

    由于位置深在且有肋弓保护,十二指肠外伤少见,多为上腹穿透伤引起.闭合伤引起者,多由于暴力直接作用,或由于暴力引起处于紧闭的幽门与屈氏韧带之间的十二指肠闭袢内压力骤升而发生胀裂[1].十二指肠横断属于腹内脏器的严重伤,死亡率和病死率都相当高.若同时伴有胰腺、大血管等相邻脏器损伤,死亡率更高.我院于2004至2006年收治了3例十二指肠横断且合并胰腺损伤患者,均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胸部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王云平;杜新艳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由于DVT引起肺栓塞可致患者死亡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术后发生DVT 9例,经综合护理,效果满意.

  • 自制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周春兰;李晓瑾;李文姬;马兰兰;吴艳妮

    目的 探讨自制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5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中心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住院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按照常规出院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制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于术后出院前和干预后1、2、3个月,患者每月返院化疗时,以患肢前位爬高、前位抬高、侧位爬高、侧位抬高为评价指标,记录患者患肢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1例患者脱落,患者创口出现皮下积液,可能与患肢过度锻炼有关.两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术式、职业、人均收入、医疗方式、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前位爬高、前位抬高、侧位爬高、侧位抬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出院前及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前位爬高、前位抬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两组患者侧位爬高、侧位抬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3个月干预组患者前位爬高、前位抬高、侧位爬高、侧位抬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前位爬高、前位抬高均高于出院前及干预后1、2个月(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侧位爬高、侧位抬高均高于干预后1、2个月(P<0.05).结论 自制手指爬墙运动指导表有助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

  • 简明围术期疲劳评测量表的汉化及其在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徐欣怡;许勤

    背景 术后疲劳(POF)在消化道肿瘤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尚无针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POF的简便评估工具,且现有评估量表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 汉化10条目简明围术期疲劳评测量表(ICFS-10),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并确定其诊断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POF的截断值.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80例为调查对象.遵循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循证医学委员会推荐的跨文化调适指南,通过前译、回译、专家咨询,形成中文版ICFS-10.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ICFS-10、中文版Piper癌因性疲乏修订量表(PFS-R)、中文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中文版ICFS-10信效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阈值效应分析确定中文版ICFS-10诊断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POF的截断值.结果 采用临界比值法将患者分为高分组(20例)和低分组(20例),高分组中文版ICFS-10各条目得分均高于低分组(P<0.05).中文版ICFS-10各条目得分与其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中文版ICFS-10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6~1.00,中文版ICFS-10的CVI为0.96.中文版ICFS-10的KMO值为0.868,Bartlett's球形检验χ2=780.99,P<0.001,表明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按特征值≥1.000的标准可提取2个公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6.191、1.543,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34%,各条目的载荷值为0.588~0.918.中文版ICFS-10总分与中文版PFS-R总分呈正相关(P<0.05).中文版ICFS-10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8,提取的2个公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7和0.877.中文版ICFS-10诊断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PO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3〔95%CI(0.729,0.910)〕,Youden指数大值为0.595,此时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79.0%,对应的截断值为22分;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折点K值为24〔95%CI(12,27)〕,对数似然比为0.074;结合两个截断值可得,中文版ICFS-10诊断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POF的截断值为24分.以中文版ICFS-10总分>24分为POF明显且影响患者生理、心理水平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49例(66.2%)患者得分>24分.结论 中文版ICFS-10信效度良好,可有效评估POF.中文版ICFS-10诊断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POF的截断值为24分,可作为POF对患者生理、心理均产生不利影响的警示值.

  • 术后两种镇痛方法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书平;马瑞兰

    目的观察比较术后持续镇痛与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20 例组ASA Ⅰ~Ⅱ级择期中下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硬膜外或静脉持续镇痛,对照组(60例)采用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持续镇痛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

  • 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的Meta分析

    作者:孙艳梅;肖静;张伟璇

    目的 系统评价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口服中药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检验水平为α=0.1.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能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Z=1.94,P=0.05)、首次肛门排气时间(Z=3.33,P<0.01)、首次排便时间(Z=2.41,P=0.02)、腹胀持续时间(Z=1.99,P=0.05)、恶心呕吐持续时间(Z=20.05,P<0.01).结论 口服中药可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659 条记录 9/33 页 « 12...6789101112...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