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遂反甘草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逸雨;佟继铭;张树峰

    中药“十八反”作为中医用药禁忌流传至今,为历代广大医家所严格遵循。但其中不乏有医家打破常规用药,反药配伍使用,且在临床中获得了较好疗效。然而“十八反”究竟反不反,是否为绝对的配伍禁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从甘遂、甘草这一对反药入手,整理归纳了近年来有关甘遂反甘草的相关文献,对这一相反药的研究进展做出了分析总结,为甘遂反甘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遂 甘草 毒性 配伍
  • "咳喘乐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及血清IgE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莉莉;沈春海;董秋田

    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广泛的前景,通过甘遂、僵蚕、白芥子等药物能穿透皮肤的性能制成"咳喘乐膏"贴在穴位上治疗哮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了观察该药对哮喘的长期疗效,我们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清IgE的测定,结果发现,治疗组IgE含量下降,哮喘复发率减低,对照组复发率高,说明"咳喘乐膏"对哮喘的较好的治疗作用,又有预防的功效,现报道如下:

  • 甘遂通结汤治疗胸腰椎损伤后腹胀(附60例分析)

    作者:刘建侠

    我院1997年7月~2001年7月,应用甘遂通结汤治疗胸腰椎损伤后腹胀,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大82岁,小30岁;胸椎损伤45例,腰椎损伤15例;椎体压缩性骨折46例,椎弓根骨折12例,脊髓损伤2例.

  • 肝硬化腹水治疗三法

    作者:朱孝轩;何俊英

    肝硬化腹水属于祖国医学"单腹胀"、"蜘蛛臌"、"?Y瘕胀"等病范畴.历代医学家对本病的治疗认识不一,有的主补,如喻嘉言说:"凡治胀病而用耗气散气泻肺泻膀胱诸药者,杀人之事也."有的主攻,如陈士铎说:"水肿之病,亦土不能克水者也,方用牵牛三钱,甘遂三钱,水煎一服,即大泻水斗余,臌胀尽消,此则直夺其水势而土得其平."从临床所见,此类病证虚实夹杂者甚多,纯虚纯实者少见,应当采用攻补兼施或消补兼施作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治疗本病多从调治肝脾肾三脏入手,在具体立法上重视养肝、健脾、活血、行水[1,2].

  • 醋制甘遂用醋量对其毒性及药效的影响

    作者:王克周;车红军

    目的:考察不同醋量炮制甘遂对其毒性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实验(测LD50)、祛痰实验,酚红排泌法,及利尿实验,滤纸法,.结果:甘遂醋制后毒性明显降低,利尿作用有所缓和,生品和30%(每100,kg甘遂用醋30kg)醋量甘遂醋制品祛痰效果较好,而50%(每100,kg甘遂用醋50kg)、100%(每100kg甘遂用醋100kg)醋量甘遂醋制品较生品差.结论:甘遂炮制以30%醋制.

    关键词: 甘遂 炮制 药理
  • 甘遂在不同配伍中大戟二烯醇的含量变化研究

    作者:钱金梅;阎改香

    目的:比较甘遂单煎、与甘草对煎及在甘遂半夏汤中群煎时大戟二烯醇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8柱(20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4:6),检测波长为210 nm,室温。结果:大戟二烯醇在1.2~12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2180x+2155.4, r=0.9991;单药、对药、群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7%、97.57%、97.34%。大戟二烯醇提取量的变化规律是对药﹥群药﹥单药。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甘遂的配伍变化研究,甘遂中大戟二烯醇的提取量随着配伍发生明显变化。

  • 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选穴及用药规律

    作者:丁冰;李冰;王富春

    目的 分析现代文献中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及维普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刊以来符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筛选、统计及分析.结果 终纳入有效文献123篇,其中包含37个穴位、43味中药.选穴以腰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穴位类型以背俞穴为主,肺俞穴居首位;用药多选取发泡药物,以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为多,多归于肺、脾经,药性多温,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改善症状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其选穴及用药的规律性可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悬饮病与十枣汤应用摭拾

    作者:陈晓

    悬饮首见于《金匮要略》,“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1].《伤寒论》载:“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2]使悬饮病的证候更加完整.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称其为癖饮.《东医宝鉴》对癖饮的病位和症状有类似记载:“水癖在胁下,动摇有声.”[3]我国现代医家陆渊雷和日本汤本求真明确提出,悬饮即渗出性胸膜炎.

  • 甘遂治疗膝关节肿胀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铁林;高凌鹤

    目的 观察甘遂粉外用促进膝关节肿胀消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比观察甘遂治疗组与对照组,(吲哚美辛直肠栓治疗)10日内膝关节肿胀消退的临床效果;结果 患者膝关节察体和CT显示,外用甘遂治疗组29例,10日内膝关节肿胀总消退率为65.52%,其中关节腔积液吸收率为100%,膝关节水肿消退率为100%,膝关节炎性肿胀消退率为62.50%,对膝关节骨病无修复作用;而对照组3l例,10日内膝关节肿胀总消退率为35.48%,其中关节腔积液吸收率为44.44%,膝关节水肿消退率为50.00%,膝关炎性肿胀消退率为40.00%,同样对膝关节骨病无修复作用.结论 甘遂治疗组膝关节肿胀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疗效显著.

  • "三伏贴"不可盲目跟贴

    作者:常怡勇

    近年来,不少中医院都开展了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然而,药师提醒,在"三伏贴"治疗一片火爆的情况下,患者不可盲目跟"贴".“三伏贴”疗法的由来“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后达到“冬病夏治”之目的。

  • 大戟类有毒中药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分析

    作者:叶亮;范欣生;段金廒;尚尔鑫;郭盛

    搜集了123首含有大戟、甘遂、芫花的方剂,通过研究其常用配伍及主治病症,发现三药在临床中常配伍行气活血和泻下类中药,主治疾病以积聚和水饮两大类为主,三药与大枣同用时以治疗水饮类疾病为主;三药与甘草同用时可能对积聚类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在应用于临床时常外用.

  • 丹参和甘遂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作者:张文宇;蒋萌;李树人;陈鸰

    目的:探讨丹参和甘遂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S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丹参和甘遂联合治疗)两组.比较两组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局部并发症;ARDS、休克、肾功能衰竭、胰性脑病等全身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中转手术数和死亡例数.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中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显著减少(P<0.05),但体温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中转手术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和甘遂对SAP具有缓解病情,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梁德森;王明君;代文杰;吴效军

    机械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探索用甘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3例体会

    作者:刘庆山;周景龙;田秀武

    现仅就中西医结合治疗63例粘连性肠梗阻谈谈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其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小2岁,大78岁.2 治疗方法在禁食、胃肠减压、灌肠,补液维持水电平衡和应用抗菌素的情况下,先抽空胃内容经胃管注入25%甘露醇250ml,2h后全量注入甘遂黄硝汤(甘遂5g,大黄15g芒硝15g)或辩证加减的复方大承气汤,4h后不见好转可重复1次,小儿和年老体弱者可减量应用.

  • 甘遂泻水散结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倩;韦衡秋;彭柳莹

    中药甘遂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为攻逐水饮、消肿散结之要药.现代研究表明甘遂具有泻下、利尿、抗肿瘤等作用,广泛应用于水液代谢失常等疾病,并且效果显著.现整理甘遂泻水散结的相关作用机制,从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为甘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遂 药理 泻水散结
  • 甘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修彦凤;曹艳花;张永太

    查阅近30年的甘遂文献资料,对其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为开展甘遂的活性成分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遂 药理作用 综述
  • 我用甘遂

    作者:彭培初;庄敏之

    编者按:病有专方专药,早见于《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延及各家方书,其长处在于药专力宏,效捷便廉.历代名医,用药遣方,讲究理法,积有心得.他们在峻利药的应用.处方的加减变化,经方时方的使用,剂量的增损,时见独到建树.本专栏的开设,旨在将当代名医专家处方及用药的独到经验介绍给读者,使您在临证中开拓思路,有所启迪和借鉴.

  • 甘遂醇提物抗流感病毒FM1有效部位的筛选

    作者:郑维发;陈才法;朱爱华;李梦秋

    目的:阐明甘遂醇提物体内抗病毒有效部位;方法:以柱层析对甘遂醇提物初步分离.流感病毒小鼠肺炎适应株(FM1)对小鼠造模,以醇提物初步分离组分灌胃,后计算各组分对感染病毒小鼠肺指数的抑制率.以3H-TdR渗入法测定醇提物初步分离组分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甘遂醇提物经初步分离得15个组分,体积从29500mL到95000mL,是甘遂醇提物中第8~15组分,这8个组分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抑制作用为显著,同时在低浓度下对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是对照组的2~3倍.结论:抗病毒有效部位主要集中在组分5和极性较大的组分8~15,这9个组分体内抗病毒活性可能是通过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能力来实现的.

  • 甘遂研究概况

    作者:范鑫;刘建利

    1甘遂的本草学研究甘遂(Euphorbia kansui L.)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原植物生于草坡、农田地埂及路旁.喜凉爽气候、耐寒,可在多种土壤中生长,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宜生长.甘遂是我国传统中药历代本草皆有收载,本品味苦性寒、具峻泻之功、专于行水,故有"泄水圣药"之誉称,用于治疗重症水肿,臌胀、胸水及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腹水,尤其长于泻胸腹间水积涨满的实证,但应攻决为用,不可过服,中病即止.甘遂属有毒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本草纲目>归入草部毒草类[1].

  • 醋炙对甘遂3种三萜类成分的影响及肠上皮细胞的毒性

    作者:王文晓;杨艳菁;曹亮亮;张丽;丁安伟

    目的 研究甘遂醋炙前后3种三萜类成分(大戟二烯醇、kansenone、11-oxo-kansenonol)含有量变化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的毒性.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在210、255、270 nm测定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该3种成分的量.采用MTT法检测3种成分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醋炙后大戟二烯醇、kansenone、11-oxo-kansenonol含有量均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3.43%、15.15%、14.79%.对IEC-6细胞的IC50分别为71.41、15.27和14.53 μmol/L.结论 甘遂醋炙后3种三萜类成分含有量的降低与醋炙减毒有一定的相关性.

172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