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干预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鹏;姜会梨;王瑜;卢峻;常磊;董莎;辛随成;图娅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 ric acid A receptor and B 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 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 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 慢性束缚应激及居住入侵法制备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观测与分析

    作者:魏盛;王海苹;乔明琦

    目的:通过与慢性束缚应激造模法比较,探讨居住入侵法制备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都证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慢性束缚应激造模法为对照,将国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居住入侵法用于制备PMS肝气郁证大鼠造模,并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等行为学方法系统评价造模效果,比较两种造模方法的优劣.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居住入侵法制备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能有效模拟人类由于情质异常引发的经前抑郁及经后抑郁症状消失状态,且克服了慢性束缚应激法躯体刺激明显的缺点,但其造模成功率低,模型稳定性方面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 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海马CA1区L-ENK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作者:徐洪雁;赵歆;陈家旭;马梦茵;王竹风;岳广欣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应激时大鼠海马CA1区L-ENK的变化以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用特制束缚架连续束缚7d与21d,每天3h的方法制作大鼠束缚应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中枢(海马CA1区、齿状回、大脑皮层)L-ENK的变化.结果:大鼠海马CA1区L-E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平均总面积、面密度和数密度等在造模7d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到造模21d时大鼠海马CA1区L-ENK有极显著性增强;7d与21d两模型组、四君子汤组及金匮肾气丸组大鼠CA1区L-ENK免疫反应积分光密度与逍遥散组比较显著增强,而逍遥散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没有明显差异;可见逍遥散组对大鼠海马CA1区L-ENK的积分光密度有显著的影响.结论:逍遥散、四君子汤和金匮肾气丸对慢性束缚应激时海马CA1区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而以逍遥散作用为优.

  •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模型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及cAMP、cGMP的影响

    作者:赵丹萍;张建军;王旭;王小花;王成龙;王玉杰;王林元

    目的:观察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环核苷酸(cAMP、cGMP)水平变化,探讨白芍有效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作用机制及其“柔肝解郁”功效物质基础.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肝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方法检测其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AMP、cGMP水平,观察模型组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NA)、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P<0.01),cAMP水平降低、cGMP水平升高(P<0.01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芍药苷高剂量组可提高模型组大鼠海马cAMP水平(P<0.05),芍药内酯苷高剂量、芍药苷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海马cGMP水平(P<0.05).结论: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作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环核苷酸的调节作用来抵抗肝郁状态,发挥其“柔肝解郁”作用.

  • 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不同时段血清ACTH、CORT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星辰;孙岚;王瑜;姜会梨;李晶;杨昕婧;赵冰骢;俞秋云;李想;冯世醒;卢峻;图娅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抑郁模型大鼠干预期及恢复期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肾上腺皮质酮(CORT)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抗抑郁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5周龄SD大鼠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处理;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穴在每日应激之前1h进行电针干预20 min,1次/d,共28 d.在实验day7、day28、day35(末次干预结束后第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清ACTH与CORT激素表达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实验day7,3组之间血清ACTH和CORT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CTH及CORT表达在实验day28和day35显著增加(P<0.01;P<0.01;P <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ACTH及CORT表达在实验day28和day35显著降低(P<0.05;P <0.05;P <0.01;P <0.01),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大鼠血清ACTH及CORT高表达水平表现出逆转效应.结论: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大鼠表现为应激状态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亢进,其血清ACTH和CORT呈高水平表达.电针干预可显著逆转这种效应,说明电针可对亢进的HPA轴进行调控.在停止干预后的第7天,电针组血清ACTH、CORT表达水平仍显著低于模型组,说明电针干预可对亢进的HPA轴进行持续且有效的调控,这可能是电针抗抑郁的长效机制之一.

  • 逍遥散对慢性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连利军;李晓红;冯雯倩;李熠毅;蒋筱;肖华业;杨力强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行为学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每天束缚3 h,连续21 d)制作大鼠模型并用逍遥散进行干预.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组,15只/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测量大鼠体重、摄食量、旷场实验行为学指标,并用Y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1)模型组大鼠在慢性束缚应激初期表现为强烈的反抗、嘶叫,后期表现为神态倦怠、情志抑郁及不再抵抗的行为绝望状态;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摄食量显著下降(P<0.01);旷场实验模型组大鼠5 min运动总距离减少(P<0.05),5 min平均移动速度减慢(P<0.05),中央区停留时间增加(P<0.05);Y迷宫测试,模型组大鼠正确反应率降低(P<0.01),全天总反应时间增加(P<0.01);3)逍遥散对模型组大鼠上述改变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体重、摄食量及行为学的异常变化具有改善作用,并能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表现出抗抑郁、焦虑作用.

  • 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0表达的影响

    作者:董莎;姜会梨;王瑜;卢峻;常磊;张鹏;辛随成;图娅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T)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血清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效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28 d CRS结合孤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印堂"和双侧"三阴交"穴20 min,氟西汀组予以氟西汀灌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8 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海马、前额叶皮层GFAP及血清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较空白组均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海马中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氟西汀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调节CRS抑郁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AST中GFAP的表达,改善海马、前额叶皮层AST的功能,并增加血清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 逍遥丸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行为学和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高珍;寇俊萍;柴程芝;余伯阳;严永清

    目的:考察逍遥丸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行为学和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每天束缚小鼠8h,连续10 d,制备慢性束缚应激小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药物组给予逍遥丸按人临床用量换算成小鼠等效剂量1.365 g·kg(-1)的混悬液,均在束缚前1 h ig给药,连续12d,于第11 d采用旷场实验测定小鼠的自发活动,第12 d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不同脑区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小鼠每天束缚 8h连续10 d后,穿格次数和直立次数显著减少(P<0.05),同时,海马5-羟色胺(5-HT)、前脑去甲肾上腺素(NE)、加压素(AVP)含量和下丘脑组胺含量非常显著增加(P<0.01).连续ig给予逍遥丸,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的穿格次数(P<0.05),显著减少模型小鼠脑内的5-HT,NE,AVP含量(P<0.01)及组胺含量(P<0.05).结论:逍遥丸明显改善慢性束缚引起的小鼠行为学异常,下调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和AVP含量变化.

  • 逍遥散治疗慢性束缚应激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评价

    作者:赵宏波;白晓晖;李晓娟;李娜;刘玥芸;张轶芳;金钟晔;刘群;李静

    目的:通过大鼠行为学评价慢性束缚应激致焦虑大鼠模型,观察逍遥散对焦虑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方法:36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均给予14d慢性束缚应激建立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去离子水灌胃,而逍遥散组和氟西汀组大鼠分别给予逍遥散(0.61g干粉/100g大鼠/d)以及氟西汀(0.2mg/100g大鼠/d)灌胃,每日1次,共14d.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及行为学指标,行为学包括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以及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结果:各组大鼠实验前进行体质量及行为学观察,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第15天,再次进行体质量及行为学观察,①大鼠体质量,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逍遥散组、氟西汀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糖水消耗实验,各组大鼠比较糖水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③旷场实验,各组大鼠运动总距离、中央区进入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运动总距离、双侧开放臂进入次数、双侧开放臂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而双侧封闭臂进入次数、双侧封闭臂停留时间、中央区运动距离无统计学差异;逍遥散组、氟西汀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⑤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进食时间明显较长(P<0.05),而逍遥散组、氟西汀组大鼠进食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束缚应激14d可致大鼠焦虑,逍遥散具有调节大鼠焦虑样行为作用.

  • 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ARC中Ob-R、AgRP及NPY的表达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霞;王少贤;方朝义;王杰鹏;旷湘楠;赵丹;王一旭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瘦素受体(Ob-R)、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gRP)、神经肽Y(NPY)变化及中药逍遥散的影响.方法:120只S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7d模型组、21d模型组、中药组.采用束缚制动法复制应激大鼠模型,中药组在每日束缚制动前灌服中药逍遥散21d.观察实验大鼠摄食量及体质量变化;ELISA方法检测大鼠外周血Leptin含量;Western Blot和q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ARC中Ob-R、AgRP和NPY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在应激第7、14、21天,21d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性少于正常组(P<0.01);而中药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明显优于21d模型组(尤其应激第7、21天)(P<0.05),摄食量在应激第14、21天较21d模型组增加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7d模型组和21d模型组大鼠血清Leptin含量、下丘脑ARC中Ob-R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P<0.01),而AgRP和NPY蛋白及基因表达则显著降低(P<O.05,P<0.01);中药组大鼠血清Leptin含量、下丘脑ARC中Ob-R蛋白及基因表达较21d模型组降低(P<0.05,P<0.01),而AgRP和NPY蛋白及基因表达则显著提高(P<0.01),中药组与7d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大鼠食欲下降、体质量增长缓慢等躯体不适症状可能与其下丘脑ARC中Ob-R表达增多,AgRP、NPY合成、分泌减少有关,中药逍遥散能通过调节ARC中Ob-R、AgRP和NPY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有效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上述躯体不适症状.

  •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外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的调节作用

    作者:丁杰;陈家旭;梁媛;饶红梅;岳广欣;张巧丽;赵歆;王大伟;李晶晶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酮(CORT)浓度变化及逍遥散对其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8只;B组,模型组10只;c组,逍遥散组10只.B、C组以慢性束缚方法制作肝郁脾虚证模型.自造模第1d开始,C组每日在束缚前1h灌服逍遥散有效组份悬液;A、B组灌服等量蒸馏水.造模21d结束后,各组动物麻醉后取血,ELISA法测血浆ACTH及CORT.结果:给予大鼠慢性束缚21d后,模型组血浆ACTH的值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CORT的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逍遥散组ACTH和CORT的值与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清CORT的含量升高,逍遥散可降低其含量,提示逍遥散疏肝健脾的功效可能对HPA轴具有负反馈调节的作用.

  •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边缘系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梁媛;陈家旭;郭晓玲;岳广欣;杨美娟;葛桂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所致肝郁脾虚证大鼠海马CA1区和杏仁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明确逍遥散和6-氰基-7-硝喹啉-2,3-双酮(CNQX)对慢性应激所致肝郁脾虚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逍遥散组(D组)、CNQX组(E组)和逍遥散+CNQX组(F组).C、D、E、F组大鼠通过连续21d慢性束缚应激建立肝郁脾虚证候模型,D、F组大鼠每天束缚前灌服逍遥散5.32g/kg,E、F组大鼠在第1、4、7、10、13、16、19、21d右侧杏仁核区微量注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CNQX 0.5μl.第22d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海马CA1区和左侧杏仁核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形态结构.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出现了细胞核变形、线粒体嵴模糊,突触结构不清等,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给药各组大鼠CA1区未见明显异常;各组大鼠杏仁核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逍遥散可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导致的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NQX一致.

  • 芍药内酯苷及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配合孤养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作者:王成龙;王林元;王景霞;朱映黎;赵丹萍;吴丽;王莎;张建军

    目的:观察芍药内酯苷(AF)、芍药苷(PF)对慢性束缚应激(CRS)配合孤养肝郁模型大鼠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探讨白芍柔肝解郁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将SD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及体质量随机分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均采用CRS配合孤养复制肝郁模型.观察体质量,行为学指标,并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造模第14天,与模型组比较,AF 30mg/kg组、PF 30mg/kg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P<0.01).造模第21天,与模型组比较,AF 30mg/kg组、PF 30mg/kg组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中穿行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而滞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OE和OT显著增加(P<0.05,P<0.01),而CT显著减少(P<0.01).AF 30mg/kg组、PF 30mg/kg组大鼠下丘脑CRH、血浆ACTH、CORT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F和PF作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CRS肝郁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而且使相关应激激素的含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提示二者均为白芍柔肝解郁作用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与抑制CRS肝郁模型大鼠HPA轴的激活有关.

  • 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变化及中药复方对其的影响

    作者:陈家旭;杨建新;赵歆;李伟;陈青红;马梦茵;李柳骥;汪南;薛飞飞;洪梅

    目的:研究慢性束缚应激时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β-endorpin, β-EP)的变化以及逍遥散、四君子汤、金匮肾气丸3种中药复方对其的影响.方法:用特制束缚架连续束缚7天与21天,每天3h的方法,制作大鼠束缚应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下丘脑β-内啡肽的变化.结果:21天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下丘脑β-EP免疫反应强度、阳性细胞数目及阳性细胞平均总面积均明显增强、增多、增大(P<0.05).与21天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及肾气丸组能显著降低下丘脑β-EP免疫反应阳性强度(P<0.05),减少下丘脑β-E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P<0.05),减小下丘脑β-E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平均总面积(P<0.05).

  • 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弓状核NPY及受体Y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霞;马金生;吴佳欣;王少贤;方朝义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弓状核中神经肽Y(NPY)及其受体Y1(NPY-Y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抗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及靶点.方法 1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25只)、模型组(50只)、逍遥散组(50只).采用每天3h,连续21日肢体束缚的方法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动态监测各组大鼠体重及摄食量,借助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并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RT-qPCR法,分别检测不同时段各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中神经肽Y(NPY)、神经肽Y受体Y1(NPY-Y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同时间点正常组比较,模型组7、14、21日大鼠体重及14、21日摄食量减少,21日5 min内总穿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减少,7、21日下丘脑ARC NPY、NPY-Y1表达阳性面积、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及NPY、NPY-Y1 mRNA表达降低(P <0.05,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14、21日大鼠体重及21日摄食量增加,7日5 min内总穿格数减少,21日5 min内总穿格数和修饰次数明显增加,7、21日NPY表达阳性面积、积分光密度增加,21日NPY-Y1表达阳性面积、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增加,7日NPY-Y1 mRNA表达降低,而7、21日NPY mRNA及21日NPY-Y1 mRNA表达升高(P <0.05,P<0.01).结论 逍遥散可通过上调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ARC中NPY、NPY-Y1受体蛋白及基因表达,调节机体能量代谢,改善肝郁样情绪、行为障碍,这可能是其疏肝健脾以拮抗慢性应激损伤的内在机制之一.

  • 慢性心理应激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大鼠的影响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相春;来静;吴相锋;贾振华;魏聪;袁国强;王宏涛;冯书文

    目的 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大鼠的影响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皮功能障碍组(HCY组)、心理应激组(模型组)、通心络组,每组10只;用3%高蛋氨酸饮食复制内皮功能障碍模型,利用重复束缚法对内皮功能障碍大鼠进行心理刺激,并用通心络(1.2 g/kg)灌胃给药.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血清皮质酮(CORT);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组织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 与HCY组血浆ET[(161.70±13.96)pg/mL],血清NO[(26.82±13.03)μmol/L]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ET[(178.25±21.85)pg/mL]明显升高(P<0.05),血清NO[(24.91±9.95)μmol/L]无明显下降(P>0.05);CORT、NE、E明显升高(P<0.05);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血浆ET[(154.74±13.27)pg/mL]、AngⅡ、CORT、NE、E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NO[(34.44±18.35)μmol/L]明显升高(P<0.05);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结论 慢性心理应激可明显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大鼠的内皮损伤,通心络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 逍遥散调节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代谢组学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和古;陈家旭;岳广欣;丁杰;颜贤忠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大鼠血浆和逍遥散干预引起的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确定与之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的小分子标志化合物,探讨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代谢网路改变和逍遥散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逍遥散治疗组,其中每组又分为7、21天组,每组6只.以慢性束缚方法制作应激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 h.自造模第1天开始,逍遥散治疗组每日在束缚前1 h灌服逍遥散,给药量为3.854 g/kg,灌胃容积为1 mL/100 g体重.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分别于第8、22天采集血浆后取上清300 μL,在27℃的条件下,在Varian UNITYINO-VA 600MHz超导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上分别调用弛豫编辑脉冲序列(CPMG)、扩散编辑脉冲序列(LED),采用预饱和方式抑制水峰,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经过32k点傅立叶变换得到一维NMR谱图.以TSP为化学位移参考峰的位置,调用VNMR软件中的程序将<'1>H谱中从4.5~0.5 ppm(CPMG)以及6.0~0 ppm(LED)范围内的谱峰,按每段为0.04 ppm,进行分段积分.将积分数据归一化之后,将积分值进行中心化和定标,用SIMCA-P 10.0软件包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必要时进行判别分析(PLS-DA).结果 (1)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代谢产物有明显的不同,两组比较,存在代谢网路的改变.模型组与治疗组各对照组间基本能分开,不同组别之间代谢产物存在差异、代谢网路有所不同,给予逍遥散后可以干预代谢物或代谢途径而致代谢终产物的改变.(2)慢性束缚应急大鼠血清中代谢产物乳酸(1.4、4.16)、胆碱(3.24)、N-乙酰半乳糖胺(NAC)、饱和脂肪酸(1-3)升高,而不饱和脂肪酸(1.99、4-5)、血糖(3-4)、HDL(0.83)等化合物含量降低.逍遥散可使乳酸、胆碱、NAC、饱和脂肪酸下降,血糖、不饱和脂肪酸、HDL、3.44 ppm等化合物含量升高,有明显的代谢终产物的调节效应.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代谢表型为乳酸、胆碱、NAC、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血糖、不饱和脂肪酸、HDL、3.44 ppm等化合物含量降低.其代谢产物标志物可能是乳酸、胆碱、NAC、饱和脂肪酸、血糖、不饱和脂肪酸、HDL、3.44 ppm等化合物.慢性束缚应激发生的代谢终产物的改变以脂类物质更明显.逍遥散对代谢终产物有明显的调节效应,但主要干扰何种代谢物或代谢途径而改变代谢终产物还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 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外侧区瘦素受体、食欲素A和食欲素受体1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杰鹏;王少贤;方朝义;旷湘楠;王一旭;赵丹

    目的 探讨逍遥散抗应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各2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两组以每天3h束缚制动方式连续21天建立慢性应激动物模型.在造模第1天,逍遥散组灌服道遥散混悬液3.85 g/(kg·d),其余两组灌服生理盐水1 ml/100g.记录实验第0、7、21天时大鼠体重、摄食量以及旷场实验行为学变化;实验第22天测定血清D-木糖及下丘脑外侧区中食欲素A (OXA)、瘦素含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下丘脑外侧区中瘦素受体(ob-R)、OXA与食欲素受体1 (OX1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b-R、前食欲素原与OX1R mRNA表达.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摄食量以及在旷场实验5 min移动总距离和中央区总穿格数明显减少,血清D-木糖含量下降,下丘脑外侧区中OXA、OX1R蛋白表达降低,ob-R蛋白及mRNA表达、瘦素含量升高,前食欲素原、OX1R mRNA表达下降(P<0.05或P<0.01).逍遥散组上述各指标均较模型组改善(P<0.05或P<0.01). 结论 逍遥散调节食欲抗应激的中枢机制可能与下丘脑外侧区中Leptin-ob-R-OXA/OX1R摄食通路有关.

  • 氟西汀通过上调海马内溴结构域蛋白4的表达改善慢性束缚应激所致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作者:王贞;黄怡佳;乃爱桃;牛磊;罗诗诗;万炜;刘政海;陈熙;徐杨;曹文宇

    目的 探讨氟西汀(FLX)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内溴结构域蛋白4(BRD4)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抑郁模型(CRS)组、氟西汀干预(CRS+FLX)组.慢性束缚应激3周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应激的第8天至第21天CRS+FLX组于应激前30 min腹腔注射氟西汀(10 mg/kg),NS组及CRS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喷糖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旧事物识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海马BRD4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S组相比,CRS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糖水偏好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喷糖实验舔糖时间缩短(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新事物辨别指数降低(P<0.0001),抗抑郁药FLX干预可逆转CRS所诱导的上述抑郁样行为表现(P<0.05);与NS组相比,CRS组小鼠海马BRD4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1.0000±0.04577比0.08337±0.01658;1.0000±0.04379比0.6672±0.03193,P<0.05),而FLX可上调抑郁小鼠海马BRD4蛋白及mRNA的表达(0.08337±0.01658比0.4983±0.08574;0.6672±0.03193比0.8572±0.03181,P<0.05).结论 氟西汀可能通过上调海马BRD4的表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 抑郁症小鼠模型的神经免疫改变

    作者:万仁玲;潘绮;安晓虹;乔彩丽;吴华丽;尚靖

    目的 建立慢性束缚应激(CRS) 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 模型,观察C57BL/6小鼠行为学指标,海马区及脾脏结构及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不同慢性应激造模手段对小鼠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为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初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6周的对照组、CRS及CUMS小鼠模型共45只,通过行为学评价测定小鼠行为学指标;运用HE染色观察小鼠大脑海马区及脾脏组织形态;运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受损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海马区抑郁相关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五羟色胺转运体(5-HTT) ,吲哚胺2,3加双氧酶1(IDO1) 及脾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表达情况.结果 慢性应激6周后, CRS组小鼠的水平穿格数及直立数无显著变化而CUMS组极显著下降;CRS组与CUMS组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试验累计不动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两种应激均能引起海马和脾脏结构的损伤,但CUMS组海马区的神经元损伤更严重;仅有CUMS组海马区相关基因显著改变;CUMS组脾脏IL-1β, IL-6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CRS组IL-6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应激6周后,CRS和CUMS均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抑郁样症状;从神经免疫学角度观察,CUMS模型的抑郁样症状明显.提示,与CRS模型相比,CUMS模型更能反映机体的抑郁症状.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