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干预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鹏;姜会梨;王瑜;卢峻;常磊;董莎;辛随成;图娅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 ric acid A receptor and B 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 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 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 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情绪模型大鼠额区皮层γ-氨基丁酸B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蔡洪信;许莉莉;殷慧敏;张惠云

    目的:检测焦虑情绪模型大鼠额区皮层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对焦虑情绪的干预机制.方法:白香丹胶囊由芍药苷、香附挥发油和丹皮酚配伍组成.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香丹胶囊组(200 mg·kg-1)、巴氯芬组(8 mg·kg-1),采用“孤养加异种大鼠入侵”方法,大鼠孤养2周,然后异种大鼠居住入侵刺激2周,制备焦虑情绪大鼠模型.从居住入侵第2周开始,药物组按相应剂量ig给药7d,每日1次.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模型评价,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额区皮层GABABR1,CABABR2和AC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系数降低,旷场实验得分增高(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数(OT%)降低(P<0.05),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胶囊组和巴氯芬组旷场实验得分降低(P<0.05),OE%和OT%值升高(P<0.05),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大鼠额区皮层GABABR1,GABABR2,AC表达下凋可能与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关,白香丹胶囊抗焦虑作用的中枢机制可能与其恢复额区皮层的GABABR的表达和功能有关.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作者:魏天祺;冯珍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GABA)b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促醒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MNES组、GABA 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组,应用MNE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实验完成后6h、12h、24h每组每个时间点各处死10只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的表达.结果:大鼠经"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模后出现与临床昏迷状态相似的行为学变化,经MNES后表现出短暂的行为觉醒反应.空白对照组意识状态全部为Ⅰ级,假刺激组平均为(5.33±0.758)级,刺激组平均为(3.80±1.064)级,巴氯芬组平均为(4.63±0.964)级,4组的意识状态分级呈"空<刺<巴<假"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组3个时间点的前额叶皮质GABA b受体表达呈"6h< 12h< 24h"趋势,空白对照组及刺激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假刺激组及巴氯芬组3个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同一时间点4组的GABA b受体表达呈"刺<空<巴<假"递增趋势,6h、12h、24h空白对照组与刺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同一时间点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后大鼠出现短暂的兴奋性反应,意识状态等级提高,正中神经电刺激是治疗脑外伤后昏迷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前额叶抑制性递质GABA b受体表达有关.

  • γ-氨基丁酸B受体在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

    作者:樊文梅;石炳毅;马锡慧;魏红山;黎立;韩永;何秀云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在肝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50%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第6周开始,每周1次取大鼠肝组织,得到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肝脏标本.一部分标本40g/L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4 μm切片,做组织病理学染色(HE、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α-SMA),以确定不同肝纤维化水平.另一部分标本-80℃保存用于提取肝脏RNA,逆转录得到cDNA,设计GABA(B)受体、α-SMA、TGF-β、胶原Ⅰ、胶原Ⅲ的引物,做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GABA(B)受体的表达与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建模7 wk时,α-SMA、TGF-β、胶原Ⅰ和胶原Ⅲ较6 wk分别增加19.2倍、2.1倍、37.5倍和183.5倍.GABA(B)受体基因表达也明显升高,升高量达到116.2倍.6 wk对照组GABA(B)受体基因表达是模型组的2倍.到12wk初步形成假小叶时,只有α-SMA和胶原Ⅰ增加显著,分别为21.6倍和20.1倍.TGF-β和胶原Ⅲ变化不明显.其他时间点基因表达与6 wk模型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GABA(B)受体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在肝纤维化晚期,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主要以胶原Ⅰ为主,胶原Ⅲ次之.α-SM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水平呈正相关.

  • 脑梗死后癫痫与γ-氨基丁酸B受体及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王璇;王辰;秦丽微;秦丽红

    目的 探讨γ-氨基丁酸B受体基因亚单位(G1465A)及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52例(继发癫痫组),脑梗死无癫痫患者81例(无癫痫组);同期90例体检正常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三组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柱层析法提取基因组DNA,PCR-RFLP技术检测γ-氨基丁酸B受体基因(G1465A)多态性;PCR技术检测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结果 三组受试者γ-氨基丁酸B受体基因第7外显子1465位均为G等位基因,基因型均为G/G型,无A/A型、A/G型.继发癫痫组患者L/L型频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健康对照组,H/H型频率明显低于无癫痫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区基因型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癫痫组等位基因以L型频率为明显高于无癫痫组、健康对照组,无癫痫组、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以H型频率明显高于继发癫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区基因型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氨基丁酸B受体(G1465A)非脑梗死继发癫痫的易感基因;前强啡肽原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后癫痫发生有明显关系,其中L型等位基因是易感基因,H型等位基因是保护基因.

  • 白香丹胶囊对愤怒情绪模型大鼠海马GABABR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蔡洪信;许莉莉;田溪;张惠云

    目的 检测愤怒情绪模型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芍药苷、香附挥发油和丹皮酚)对肝气逆证的中枢干预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香丹胶囊组(0.2 g/kg)、巴氯芬组(0.008 g/kg),采用“社会隔离结合居住入侵”方法制备愤怒情绪大鼠模型,药物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7d,每日1次.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模型评价,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系数降低,旷场实验得分增高,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数(OT%)降低,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胶囊组和巴氯芬组旷场实验得分降低,OE%和OT%值升高,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大鼠海马GABABR1、GABABR2和腺苷酸环化酶表达降低可能与愤怒情绪的产生有关,白香丹胶囊平肝理气的中枢机制可能与其恢复海马的GABABR的表达和功能有关.

  • 激活γ-氨基丁酸B受体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谷氨酸递质释放的影响

    作者:王秀丽;吴川;郭跃先;王秋筠;刘飞飞;曹倩倩;张兆龙

    目的 探讨激活γ-氨基丁酸B(γ-aminobutyric acid B,GABAB)受体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能神经元递质释放中的影响.方法 30只(4周龄,150 g~170 g)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神经痛组(D组).D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制备糖尿病神经痛模型,N组腹腔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腹腔注射后第3~4周测定空腹血糖、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然后处死大鼠取腰1~5脊髓,制备脊髓薄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脊髓Ⅱ板层单突触神经元谷氨酸能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voke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EPSCs).细胞封接后稳定5 min开始记录,灌流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10、20、50μmol/L的Baclofen(GABAB受体特异性激动剂),于给药前对照、给予上述浓度药后各时点及洗脱后5 min,记录上述各时点eEPSCs的波幅变化,比较Baclofen对两组大鼠eEPSCs波幅的抑制率,并观察CGP55845 (GABAB 受体特异性阻断剂,1 μmol/L)对Baclofen(50 μmol/L)eEPSCs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N组比较,D组大鼠血糖显著增高,PWT明显降低(P<0.05).电生理共记录30个神经元(每组15个),1 μmol/L~50 μmol/L的Baclofen均以剂量依赖方式降低两组大鼠eEPSCs波幅(P<0.05),N、D两组在1、10、20、50 μmol/L Baclofen时点波幅抑制率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上述时点比较,D组显著低于N组(P<0.05),分别为:(47±7)vs(21±7),(55±6)vs(50±6),(92±6)vs(72±9),(95±8)vs(88±8),1μmol/LCGP55845可完全去除50 μmol/L Baclofen对两组神经元(每组12个)eEPSCs的作用.结论 激活GABAB受体可明显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谷氨酸递质释放,但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其抑制作用减弱.

  • 实验性癫痫大鼠发作后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及其激动剂的影响

    作者:汤继宏;包仕尧;张志琳

    目的 观察海人酸(KA)诱导的实验性癫疒间(EP)大鼠发作后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R)亚单位mRNA表达及其激动剂巴氯芬的影响.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EP发作后及巴氯芬干预后海马区GABABR亚单位GAR1a及GAR2 mRNA表达.结果 KA致疒间早期(6~12 h)2种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广泛下降,至1 d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齿状回(DG)区mRNA表达开始回升,3 d后表达水平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A1与CA3区表达仍维持低水平(均P<0.05),但其表达水平渐向对照组水平恢复.巴氯芬干预后亚单位表达明显下降的时间点延迟,且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干预的致疒间组(P<0.05~0.01).结论 致疒间鼠2种亚单位表达下降后又上调为颞叶EP的内源性自我保护机制;巴氯芬促进2种亚单位表达,增强GABA抑制作用,有利于控制EP,为筛选针对GABABR亚单位的抗疒间药提供新途径.

  • 穴位埋线对脑缺血后肢体痉挛大鼠GABAB、mGluR1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晓东;李瑞青;宋晓磊;刘承梅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脑缺血后肢体痉挛大鼠γ-氨基丁酸B受体(GABAB)、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各25只.治疗组和模型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肢体痉挛的大鼠入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的颈动脉.造模3d后,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穴位选取大椎、关元、中脘.选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标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以及离体组织灌流系统测量治疗前后大鼠神经缺损功能及肌张力的改善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干GABAB、mGluR1表达情况.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明显改善(P<0.05),与模型组比较改善显著(P<0.05);②MAS和离体肌张力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后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方面,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GABAB表达增高,mGluR1表达下降(P<0.01,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缓解脑缺血后出现的肢体痉挛,并提高GABAB及降低mGluR1的表达水平.

  • 耐药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A、B受体表达观察

    作者:陈姝璇;康杨婷;石海燕;伍国锋;王丽琨

    目的 观察耐药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 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γ-氨基丁酸B(GABAB)受体表达的变化,以探讨二者在颞叶癫痫大鼠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制作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模型,根据癫痫大鼠对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的反应分为耐药组、药物敏感组,选择8只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组.处死各组动物,取出大脑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GABAA、GABAB受体.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耐药组大鼠海马组织GABAA、GABAB受体平均积分光密度(MOD)值分别为0.157±0.016、0.158±0.026,药物敏感组分别为0.262±0.016、0.263±0.027,对照组分别为0.294±0.040、0.307±0.032;耐药组、药物敏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耐药组、药物敏感组相比,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耐药组GABAA、GABAB受体累积积分光密度(IOD)值(代表GABAA、GABAB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1±0.029、0.071±0.016,药物敏感组分别为0.223±0.036、0.149±0.012,对照组分别为0.261±0.034、0.180±0.011,耐药组、药物敏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耐药组、药物敏感组相比,P<0.05.结论 GABAA、GABAB受体在耐药性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表达降低,二者可能与癫痫耐药发生有关.

  • γ-氨基丁酸B受体与应激性防御反应研究现状

    作者:袁莲芳;陈果;侯丽;刘利萍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目前对GABA受体的研究是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GABA受体主要有GABAA、GABAB和GABAC3类,GABAB受体为代谢型受体,介导缓慢、持续较长的抑制性效应,在脑内参与较多重要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本文对近年有关GABAB受体的研究现状,包括GABAB受体的结构、作用机制、表达、分布、生理作用以及与应激性防御反应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 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γ-氨基丁酸受体和转运体的作用

    作者:李真;刘儒林;程秀臻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中枢GABA能突触传递改变与乙醇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本文着重介绍乙醇对GABA受体各亚型亚单位的表达、功能及GABA转运体功能的影响,以了解其在乙醇毒性作用中所起的作用,为预防及治疗乙醇中毒及乙醇依赖提供新思路.

  • 白香丹胶囊对愤怒情绪模型大鼠海马GABABR和KIR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莉莉;蔡洪信;高杰;薄蔷;张惠云

    目的 检测愤怒情绪模型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B受体两个亚基GABABR1、GABABR2和内向整流型钾通道( KIR)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白香丹胶囊对肝气逆证的中枢干预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香丹胶囊组(0.2 g·kg-1)、巴氯芬组(0.008 g·kg-1),采用“社会隔离结合居住入侵”方法制备愤怒情绪大鼠模型,药物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7d,每日1次.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行模型评价,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ABABR1、GABABR2和KIR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好系数降低,旷场实验得分增高,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数(OE%)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数(OT%)降低,海马GABABR1、GABABR2和KIR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香丹胶囊组和巴氯芬组旷场实验得分降低,OE%和OT%值升高,海马GABABR1、GABABR2和KIR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大鼠愤怒情绪的产生可能与海马GABABR1、GABABR2和KIR表达降低有关,白香丹胶囊平肝理气的中枢机制可能与其激活海马GABABR及其G蛋白偶联的KIR有关.

  • 外伤性癫痫患者癫痫灶中GABABR1和GluR1的表达

    作者:黄永华1;3;唐运林2;姜富学3;方超1;竞花兰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患者颞叶癫痫灶组织γ-氨基丁酸B受体亚单位(gamma-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 subunit,GABABR1)和谷氨酸受体亚单位(glutamic acid receptor subunit,GluR1)的表达变化,以期为阐释外伤性癫痫发生机制和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5例外伤性癫痫患者脑皮质(外伤性癫痫组)、15例非外性癫痫患者脑皮质(非外伤性癫痫组)、15例交通事故死亡者脑皮质(交通事故死亡对照组),运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和RT-PCR技术观察GABABR1和GluR1的表达水平.结果 外伤性癫痫组GABAB R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非外伤性癫痫组;外伤性癫痫组Glu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非外伤性癫痫组.结论 GABABR1和GluR1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在外伤性癫痫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以作为区分外伤性癫痫与非外伤性癫痫的病变化指标之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