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外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重建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皓;孟庆杰;刘俞辛

    目的 探讨中药组方外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4条肢体),对照组18例(22条肢体).两组患者术前行MRA、CTA或DSA,选择合适的血管重建术,术后治疗组中药组方外敷;对照组应用碘伏湿敷.比较两组患者在缓解疼痛、溃疡愈合时间及经皮氧分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经皮氧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组方外治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缓减疼痛,提高局部组织氧分压,加快溃疡愈合.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康涛;李晓强;唐军建;钱爱民;孟庆友

    目的 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其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TASCⅡC型、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A开通长段闭塞管腔,同时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以踝/肱指数(ABI)、Fontaine分期、保肢率和通畅率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SIA技术成功率为85%,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0%,保肢率为95%,一期通畅率为83.3%,ABI从术前0.42±0.07提升至术后0.86±0.14,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2~24个月,18例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中有3例术后3~6个月症状复发,行第二次介入治疗,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 SIA在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方法安全有效,近期通畅率较好,远期通畅率尚需要进一步随访.

  •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短期疗效

    作者:邱涛;张欢;张福先

    目的 探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应用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19例患者的术前、术中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2例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患者经术前评估计划行紫杉醇DCB治疗,其中19例患者成功采用药物涂层球囊进行治疗,2例患者术中导丝经内膜下通过病变段,遂更改治疗方案行支架成形术,1例患者普通球囊扩张后出现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夹层,亦更改治疗方案为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通畅率为89.5%,6个月随访期间没有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干预,患者术后ABI较术前明显升高,平均升高0.36±0.20(P<0.05).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死亡、截肢等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D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长段病变可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 血管腔内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探讨

    作者:庄曦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缺血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整群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重症下肢缺血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18肢)临床资料。其中10肢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8肢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经过手术治疗,该次研究中16例患者(18肢)手术成功率为83.33%(15/18),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32±0.10),跂行距离为(32.65±16.38)m,术后12个月患者踝肱指数(ABI)为(0.79±0.15),跂行距离为(259.36±38.58)。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下肢缺血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耐受较好,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梁越;聂皓;任华亮;李方达;田翠;李汇华;郑月宏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 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 ±9.84) 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t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 13.67 μg/L诊断效果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重症下肢缺血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作者:蒋米尔;殷敏毅

    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极端严重状态,是指动脉硬化闭塞所引起的肢体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下肢的发生率远高于上肢.在未接受动脉重建的下肢CLI病人中,1年截肢率为25%,死亡率高达30%[1-2].尽管临床上有许多治疗CLI的方法和技术,但中、远期疗效均难以令人满意.近年,随着腔内血管外科的蓬勃发展以及对CLI治疗目的、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CLI病人得以缓解症状、保全肢体[3-4].

  • 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王洪剑;邓钢;秦永林;李国昭;柏志斌;何仕诚;郭金和;丁惠娟;沈志萍

    目的 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4.3%(54/64)、75.0%(48/64)、73.4%(47/64)和45.3% (29/64).按照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A型10支、B型20支、C型18支、D型16支.在A+B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C+D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13例.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治疗随访结果.进行保肢率和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实际随访47例(52支患肢),失访9例(12支患肢),随访率83.9%.随访期6~3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2、3年的一期通畅率:A+B型组中,行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分别为87.5%、85.7%、57.1%,PTA手术21例分别为83.3%、75.0%、46.6%;C+D型组中,行PTA及支架植入术13例分别为92.3%、80.0%、55.6%,PTA手术21例分别为61.5%、41.7%、25.0%.术后保肢率为94.7%.术后共有23条患肢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1个月内~3年),其中15支为TASC C+D组病例,8支为TASC A+B组病例;而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其中14支为PTA手术组病例,9支为PTA及支架植入术组病例.在23例下肢缺血复发的患者中,13例血糖未行规律控制,而在未复发患者中仅10例.结论 球囊扩张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可以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TASC A+B型优于TASC C+D型.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和TASC分型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 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热点问题——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硕菲;张岚

    重症下肢缺血(CLI)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度期表现,膝下动脉闭塞是导致CLI重要原因,保肢、提高生活质量是CLI治疗目标.随着技术和器械发展,腔内治疗成为膝下动脉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由于膝下动脉独特的解剖特点、治疗难度大、再狭窄发生率高,一系列争议性问题产生;首选腔内治疗还是传统旁路手术,膝下动脉治疗靶血管如何选择,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入路如何选择,腔内治疗术式如何优化等.本文结合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治疗经验,就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上述热点问题的实践与思考作一阐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