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病因及转归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国志;刘阳;赖永通;陈志勇;郭雪坤;黄先恩;林民专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转归.方法:对105例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其形成病因及其与转归的关系.结果:在105例肾移植尿蛋白患者中,由于排斥反应引起的占55.2%,由新发或复发性肾病引起的占34.3%,其余高血压、CNI肾毒性等原因的占10.5%.术后排斥反应和新发或复发性肾病导致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总治愈率分别为93.10%和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由高血压等其他原因所致蛋白尿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是排斥反应和新发或复发性肾病,应根据移植肾穿刺后病理学诊断,及早进行相应临床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性移植肾损伤.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436例临床特点及转归

    作者:张科;邱茜;袁诗雯;劳敏曦;梁柳琴

    目的: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资料完整的436例uSp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资料搜集并随访.结果:436例患者其中男284例,女152例,男女性别比为1.9:1.患者年龄13-54岁,平均25±7岁,平均病程为(31±10.7)月.首发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多见(55.2%),其次为附着点部位、臀部、膝关节、髋关节疼痛,阳性率分别为47.7%,36.2%,31.2%和27.1%.经治疗随诊发现有74例(17.0%)症状消失,129例(29.6%)仍为uSpA,余233例(53.4%)转归为其他疾病.分化为可分类的SpA 192例(44.0%),演变为其他风湿性疾病为41例(9.4%).结论: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临床表现多样,并容易向其他类型的脊柱关节病转化,需临床密切观察随访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

    作者:温庆辉;高元妹;黎凤英;万德胜;郭志勤;罗润弟

    目的:分析发生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三年来ICU重症患者送检血培养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共216例,其中经治疗后165例患者存活,51例患者死亡.检出排名前四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其中亚胺培南的小抑菌浓度(MIC)值为2 mg/L和4 mg/L的病死率有差异(病死率分别为17.4%与79.3%,P< 0.01).结论: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急性轻型卒中早期ABCD3-I评分与病情转归的关系

    作者:倪健强;赵红如;王辉;胡小伟;徐敏;方琪;董万利

    目的:观察 ABCD3-I 评分在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病情转归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 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标准对255例轻型卒中患者进行评分,记录性别、年龄、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脉狭窄、DWI异常信号等与各评分相关的因素,并观察患者预后和早期加重的情况。结果:255例患者中,90 d内转归不良的患者4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与转归良好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及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责任颈动脉狭窄、DWI 异常信号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ABCD、ABCD2、ABCD3、ABCD3-I与ESSEN评分预测轻型卒中转归不良的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0.7983、0.8279、0.9300和0.7359。不同严重程度 ABCD3-I 评分组转归不良和早期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CD3-I评分法可以预测急性轻型卒中的转归,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

  • 前置胎盘对疤痕子宫孕妇母婴转归的影响分析

    作者:杜少韵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对疤痕子宫孕妇母婴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疤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合并前置胎盘者为观察组,其余87例为对照组.采用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窒息程度,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围产期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产前、产后2h、产后24 h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娩时间,以及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发生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前置胎盘对疤痕子宫孕妇母婴结局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应做好及时的产科抢救准备,以避免不良转归的发生.

  • 术前影像检查及术后PSA值对BPH患者癌变转归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宏;赵振东;谢锡滨;涂文瑞

    目的 探讨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后PSA值对BPH患者癌变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PSA异常升高(4~20 ng/mL),但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BPH患者41例,患者均行TURP术治疗且术后成功随访3年以上.分析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或术后8周PSA值检测有异常者,在其术后随访观察中癌变数较正常者多.术后8周有13例患者测PSA>4 ng/mL.在成功随访患者中,共有7例先后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其中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异常,5例术后8周测PSA>4 ng/mL,2例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条件,而只有1例这两种条件均无.结论 术后8周PSA值对前列腺癌发生预判的价值大于术前值;术前影像学检查异常对发生癌变转归有重大意义.

  • 脉压高血压对围术期转归的不利影响

    作者:邓硕曾;储勤军;张继玲

    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手术逐渐增多,如何面对围术期高血压的挑战是医生不能回避的问题,如多高的血压要推迟手术?对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如何对待等.本文对多血压亚型,特别是脉压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术后转归的不利影响进行总结,以引起医生的注意.

  • 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病情进展及预防措施

    作者:霍枚玫;刘杰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病情进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60例,对其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病历资料及其对转归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260例患者中,治愈190例,治愈率为73.1%,其中女性、临床症状≤3种、肺部病灶无空洞、全程督导患者的治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临床症状>3种、肺部病灶有空洞、其他管理方式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包括治疗初发热、乏力、痰菌阳性、治疗2月末、3月末、5月末痰菌阳性、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P<0 05).结论: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包括治疗初发热、乏力、痰菌阳性、治疗2月末、3月未、5月未痰菌阳性、肺部病灶空洞、管理方式,临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非卧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转归

    作者:宋敏

    目的:门诊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开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门诊非卧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手术后患病率和成本影响,了解意外住院和出院后再住院率。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包括112例患者(2005年1月~2007年12月)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第二时段为2006年1月~2008年12月86例患者。结果:患者死亡率为0,总共有29例(15%)的患者意外住院,3例患者(1.5%)中转为开腹手术,住院其他原因为单纯性观察(7例)、伤口疼痛(6例)、恶心和呕吐(6例)、引流(2例)、尿潴留(2例)、下午手术(2例)、肩部疼痛(1例)。结论:门诊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低的中转手术率。良好的操作和护理技术可减少意外住院发生率。

  • 社区健康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的影响研究

    作者:薛丽莉;薛金;甄活龙;刘洁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分析社区健康干预对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 干预6个月后,患者FBG、OGTT 2hPG、HbA1c水平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个月后,12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正常血糖(NGT) 30例(25.00%)、糖尿病前期(IGR) 88例(73.33%)、糖尿病(DM)2例(1.67%);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制订详细的社区健康干预计划、采取适当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血脂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 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对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

    作者:李亮;张苑银;张锦玉;胡世华

    目的 分析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对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我院进行常规院外急救的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由我院采用优化的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进行院外急救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7d生存率及心率、血压情况;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成功复苏42例(70.0%),对照组院前成功复苏28例(46.7%),观察组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显著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7d生存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心率、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满意度(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转归分析

    作者:王成玉;李秋林;罗宇珍;廖蕴华

    目的 分析单中心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对2004~2014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APD治疗的513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有转血液透析、肾移植治疗和死亡;转血液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为腹膜炎、透析不充分、引流不畅等;年轻、身体基础条件好、基础并发症少、经济条件较好、有合适肾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治疗;腹膜透析治疗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重症肺炎等.结论 透析不充分和感染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转肾移植治疗的主要原因;年轻、身体基础条件好、基础并发症少、且经济条件较好、有合适肾源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肾移植治疗;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重症肺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及诱导缓解期治疗的转归分析

    作者:杨子江;蔡亲武

    目的 分析小儿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观察诱导缓解期治疗的临床转归.方法 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诱导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临床症状、疾病特点,观察经内科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转归,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粘液血便、腹泻及腹痛发生率分别为97%、93%及90%.维持治疗1年内,共发生中毒性巨结肠1例和急性肠穿孔 4例,癌变1例,中转手术17例,无死亡病例.经缓解期程序化干预治疗后,Mayo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低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需使用环孢素A及血中外周抗中心粒细胞浆抗体(P-ANCA)阳性率增加是患儿病情加重致中转手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血便、腹泻及腹痛,程序化干预治疗有助于维持缓解.低HGB、高CRP、需使用环孢素A及血中外周抗中心粒细胞浆抗体(P-ANCA)阳性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指标.

  • 79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特点及个体化治疗

    作者:郑晓丽;贺建华;向兴朝;周翔禹

    目的 探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特点及个体化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内镜等检查资料,观察药物治疗转归.结果 79例患者中,广泛结肠病变较为常见,占82.28%;发病期93.67%伴随腹痛症状,88.61%伴随血便,17.72%伴随肠外表现.体格检查显示以腹部压痛症状为主,占82.28%,贫血貌其次,占60.76%.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以白蛋白降低、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为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可见大部分患者伴随黏膜慢性炎.78.48%重型结肠患者行激素治疗,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82.28%,9例药物治疗无效改行手术,占11.39%.随访1年,存活率为97.33%,死亡率为2.74%.结论 重型溃疡性结肠病变以广泛结肠病变为主,发病期常以血便、腹部疼痛为主;治疗时应加强对疗效的观察,必要时可行结肠切除术.

  • 250例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韦秀英;胡世红;邹劲涛

    目的:观察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4年查出的250例IGT患者,5年后复查OGTT、BMI、血压及血脂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50例IGT中有49例(19.6%)转变为DM,年转变率为3.92%,103例(41.2%)仍为IGT,98例转为正常糖耐量.影响IGT向DM转变的主要因素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等.结论: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对降低DM转变率有重要意义.

  • 颅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转归分析

    作者:罗俊杰;戴永建;吕伟;田学成;曲新国

    目的:分析颅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ICI)的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532例行颅脑幕上手术患者,将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并发ICI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50例,男28例,女22例;非感染组482例,男292例,女190例.依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所规定的术后实质器官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手术次数、手术时间、VP分流术、红细胞输入情况、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情况、围术期激素使用情况、术后头颅CT检查结果(颅内出血、鼻窦炎、乳突炎、气颅)、细菌学培养结果,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出院结局(痊愈或死亡)、总治疗费用进行影响因素及转归分析.结果:(1)532例行颅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ICI的发生率为9.40%(50/532).(2)手术时间,VP分流术使用情况、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颅内出血情况、红细胞输入情况是感染组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性别、BMI、手术次数、围术期激素使用情况、鼻窦炎、乳突炎、气颅则对ICI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3)ICI患者的菌群阳性培养率较低,不超过ICI者的50%.且革兰阳性菌为ICI的主要菌群.(4)感染组的总住院天数以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长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总住院费用、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率也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红细胞输入情况、颅内出血、预防性抗生索的应用;ICI者脑脊液细菌培养学显示,ICI菌群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 桂西地区主动脉夹层诊治10年变迁

    作者:韦勤将;潘兴寿;黄妹丹;刘莉;何凤珍;黄健军;赖腾芳;李克拉;周柳芳;黎雪

    目的 探讨10年来桂西地区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治变化,总结诊治经验,以期提高本地区对AD的认识.方法 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AD分为两组,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病例为第1组(n=13),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病例为第2组(n=59).分析两组AD患者一般资料、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手段变化与疾病转归.结果 所有经CTA、DSA或UCG确诊的病例72例,男性58例(80.55%),女性14例(19.45%),男女之比4.14:1,平均年龄(55.00±15.13)岁.高血压(83.33%)、长期大量吸烟史(48.61%)是AD主要高危因素,第1组与第2组基础病与危险因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7~2016年间AD病例数有显著上升的趋势:第1组13例,第2组59例,在2个五年周期中增加了46例,增长了354.00%.三种治疗方案[内科保守治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外科杂交手术]使用率第1组(84.62%,7.69%,7.69%)与第2组(62.71%,35.59%,1.69%)分别对比发生了较大变化,TEVAR术使用率较前明显增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和第2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53.85%、93.75%,院内死亡率分别是46.15%、6.25%,两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年来桂西地区AD的住院患者在急剧增加,高血压、男性、长期大量吸烟史是桂西地区AD主要高危因素.TEVAR术的应用在桂西地区逐渐增加,AD的治疗有效率大幅度提升,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

  •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及转归关系的研究

    作者:曾云先;钟宇华;卢振环;秦卫红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病情及转归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64例,非糖尿病组66例,对照分析糖尿病合并脑硬塞与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血糖水平与临床表现,急性期脑缺血梗塞程度,好转率和死亡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高血糖水平对短期预后有不良影响,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重,病死率愈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关,而且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 糖皮质激素在2期及3期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徐江燕;颜云盈;邱宝强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2期及3期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46例,根据病情分为2期组(217例)和3期组(29例),每组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亚组,其中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对照组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比在不同分期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转归.结果 2期患儿中,观察组的入院第3天WBC计数、神经系统症状缓解时间高于或长于对照组,而病情进展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期患儿中,观察组神经系统症状缓解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发热持续时间、入院第3天WBC计数及病情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危重型转化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使用激素临床效果不佳.

  • 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3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小乐;郭伟;董汉权;宁静;任立歆;徐勇胜;万莉雅;刘福军

    目的 探讨儿童塑形性支气管炎(PB)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PB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呼吸道病原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特点,总结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30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X线均符合肺炎诊断,主要表现为肺实变、肺不张;病原菌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治疗,部分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术检查取出塑形样物,阻塞广泛患儿同时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灌注,病理分型均为Ⅰ型.21例行支气管镜术后48 h复查胸部影像好转,所有患儿出院前临床表现显示好转.结论 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塑形物,在抗感染的同时给予激素治疗,有利于PB患儿顸后.

771 条记录 31/39 页 « 12...28293031323334...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