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合并甲、丙、丁、戊肝炎病毒感染及转归探讨

    作者:郁国强;农天雷

    我科于1996年开始对8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了解混合感染情况,追踪观察2年,对其转归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感染 转归
  • 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护理

    作者:胡桂娟

    持续性异位妊娠是指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治疗后β-HCG滴度不下降或反而上升.其特点是术后仍有滋养细胞存活,β-HCG保持一定水平.它是因宫外孕行保守性手术者明显增加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并发症[1].临床表现为手术后下腹疼痛,偶见腹腔内继续出血.β-HCG监测对本病诊断有帮助.

    关键词: 异位妊娠 护理 转归
  • 277例梅毒患者规范驱梅后血清TRUST转阴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罗珍胄;丁一;吴秋红;周国茂;田丽闪;袁军

    目的 探索梅毒患者血清TRUST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4月-2014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首次确诊及治疗并随访24个月的277例梅毒患者进行调查,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患者血清TRUST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和是否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患者血清TRUST转阴情况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诊断分期和初始TRUST滴度梅毒患者转阴情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一期梅毒患者比隐性梅毒患者血清TRUST更易转阴(RR=3.04,95%CI:1.95~4.73;P<0.05),初始TRUST滴度≤1:8患者比滴度>1:8患者血清TRUST更易转阴(RR=2.34,95%CI:1.40~3.91;P<0.05).结论 梅毒的诊断分期和初始血清TRUST滴度是影响梅毒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转归分析

    作者:吕德良;杨应周;谭卫国;张乐平;朱赛楠;李蓉安;车晓玲

    目的 掌握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治疗转归情况,分析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耐多药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6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确诊的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经专家组评估后,实施个体化治疗和全程督导服药管理.患者治疗转归由专家组根据判定标准讨论确定.对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和治疗未成功的原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项目治疗的MDR-TB患者165例,治愈99例(60.0%),完成治疗10例(6.1%),治疗未成功56例(33.9%),治疗成功率为66.1%.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主观因素(丢失、拒治、拒绝复查、迁出、自杀死亡)导致的停止继续治疗,分别占到25.0%(14/56)和62.5%(35/56).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主观因素是导致深圳市MDR-TB患者治疗未成功的主要原因,应针对性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影响初治肺结核转归的因素

    作者:赖静文;雷佩珊;何超文;劳洛彬

    目的 探讨影响初治肺结核患者转归的因素.方法 广州市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结核科2013年1月~9月登记治疗的597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包括280例涂阳、317例涂阴患者.评价初治肺结核转归的指标是2月痰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变情况(是否有空洞、病变范围),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糖尿病,营养状况(BMI、是否贫血、低蛋白血症),一般情况(临床症状≥3项、有否住院、就诊延迟、体重变化、CRP、TBAb、PPD检查).数据均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初治肺结核转归的因素.结果 影响初治肺结核患者转归、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糖尿病(x2=14.666,P=0.000)、、体重变化(x2=7.039,P=0.008),,病变范围(x2=82.906,P=0.000),CRP(x2=138.472,P=-0.000),TBAb(x2=10.052,P=0.002).而营养状况(BMI、是否贫血、低蛋白血症)、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性别、年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3项、有否住院、就诊延迟、PPD检查)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重减轻5kg以上、病变范围4肺野及以上、糖尿病患者、CRP大于5mg/L,TBAb阳性等因素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转归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 结核 转归 影响因素
  • 海南省2965例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分析

    作者:翁勇;汤小兰

    目的 了解海南省农垦某综合医院结核病患者治疗与转归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海南省农垦某综合医院治疗的2 965例结核病患者的病案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2 965例结核病患者,其中肺结核2 592例(87.42%),肺外结核373例(12.58%),平均住院30d(大值399d),每例平均费用14 183元.有合并症的853例(28.76%),其中肺部感染多536例(占合并症62.84%).患者平均年龄(53.88±18.53)岁,其中60岁及以上1 171例,占患者总数的39.49%.男女性别比为2.65∶1.患者中农民占33.49%.共治愈234例(7.89%),好转2585例(87.18%),未愈101例(3.41%),死亡13例(0.44%),其他(主要为患者自动出院)32例(1.0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05).不同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8.91,P<0.05),低年龄组治愈率高些.不同职业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2.22,P> 0.05).有无并发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4.37,P<0.01).结论 年龄与合并症等是影响结核病治疗转归的主要因素,应关注老年伴有合并症的结核病患者的治疗.

  • 顺德区龙江地区2013年25例登革热患者临床分析

    作者:卢妙心

    目的 探讨2013年佛山市顺德龙江地区登革热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龙江地区2013年新发25例登革热患者临床与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登革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76%)、肌痛(76%)、皮疹或出血点(60%).分别有48%和24%的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减少与血小板计数下降.20%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64%的患者出现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同时,有48%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和20%的患者出现肌酸磷酸肌酶升高.结论 佛山龙江地区本次登革热为多点散发的本地疫情,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部分患者出现肝脏损害及心肌损伤,经积极治疗临床恢复较好.

  • 北京朝阳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张建;王培玉;史宇晖;陈佳伟;马建新;崔树峰;李丽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转归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相关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转归和各种因素的关系.结果 2009年朝阳区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共150例,罹患率为5.53/10万,男性略高于女性(X2=5.494,P<0.05);5岁及以下年龄组的罹患率高,为26.67/10万,其次为60岁以上年龄组;城市居民所占比例略高(58%);危重症病例就诊间隔在1~2d的居多,占70%,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占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慢性肺部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可能提高死亡风险.OR值分别为10.628和8.063.结论 男性、5岁以下婴幼儿及60岁以上老年人为罹患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高风险人群;伴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可能提高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死亡风险.

  • 198例SARS转归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孙海龙;冯丹;范国英;刘玮;曹务春

    目的通过对198例转归SARS病例的分析,了解SARS病例的流行特征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调查和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SARS病例的资料,运用SPSS、Excel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转归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98例SARS患者中治愈179例,死亡19例,病死率为9.60%,患者年龄为9~79岁,男性占56.67%,女性占43.43%,医务人员占37.88%,所有病例中,平均转归时间为30.59d(痊愈病例为31.92d,死亡病例为18.21d),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转归的因素,模型为:Y=[1+e(4.958-0.107X1+0.065X2)]-1(X1-年龄、X2-住院时间),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短,死亡的危险越高.结论密切接触是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发病以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多见,影响转归的因素主要有年龄、住院时间等.

  • 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林文嫦

    目的: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6月入住我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5项:三碘甲状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进行比较,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进行观察.结果:两组TT3、FT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T3和FT4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TT3、FT4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具有密切相关性;随着病情好转甲状腺激素逐渐恢复正常,因此TT3、FT4可以考虑作为精神分裂症疾病转归的重要指标.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

    作者:王俊萍;邹兵;杜意平;杨莉丽;叶红军;尹为华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对6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48/64,75.0 %),女性多见(男:女约为1:2);伴有相关基础疾病者53例(82.8%),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风湿免疫病或腹腔手术史;主要表现为腹痛(61/64,95.3%)及便血(55/64,85.9%);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转归良好.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 无宫颈病变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妇女的2年随访研究

    作者:周姝;仲建新

    目的 探讨无宫颈病变而有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R-HPV)妇女的病毒自然清除时间及两年内转归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来南通市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有单一HR-HPV感染但并无宫颈病变的妇女67例,平均年龄(41.58±4.94)岁,定期对受试对象进行随访,检查妇女不同亚型病毒的病毒清除时间,观察两年内转归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段妇女的不同亚型病毒感染均不同,其中16亚型占38.81%,其次是18、39及42亚型;不同年龄段妇女不同亚型的清除时间也均有差异,16亚型病毒在20~29岁组的清除时间低于其他年龄段组,其中20~29岁组清除时间与40~49岁及≥50岁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单一亚型病毒亦呈现相同的趋势;20~29岁组妇女所有亚型的平均清除时间为(7.26±1.07)个月,30~39岁、40~49岁及≥50岁年龄段组的清除时间分别为(8.56±2.21)个月、(10.44±2.21)个月及(14.56±3.98)个月;两年内随访中,高危人乳头瘤病毒转阴性者为60例,转阴率为89.56%,有7例妇女仍保持阳性.结论 本组所有妇女在两年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大部分可以自然清除,其中年龄与清除时间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对单一感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且无宫颈病变的女性采用姑息处置,以减少药物的使用.

  • 成骨细胞特异因子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阿梅;白红艳;王艳;刘晓荣

    目的 研究成骨细胞特异因子(Periostin)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进行研究(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3)和中-重度组(n=27),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所有受检者的Periostin、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分析仪对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进行测定,采用肺功能仪器对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的Periostin、IgE、EOS%及FEV1pred%水平,并将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轻度组患者的Periostin、IgE、EOS%和FEV1pred%水平分别为(9.83±4.54)ng/mL、(534.46±98.32)IU/mL、(0.067±0.041)和(0.54±0.18),均明显低于中-重度组的(22.81±10.22)ng/mL、(393.23±103.43)IU/mL、(0.035±0.021)、(0.83±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eriostin、IgE及EOS%水平[治疗前(15.58±4.34)ng/mL、(454.28±43.23)IU/mL、(0.049±0.021);治疗后(11.25±5.27)ng/mL、(431.23±46.19)IU/mL、(0.041±0.016)]明显高于对照组[(6.46±3.23)ng/mL、(183.83±28.24)IU/mL、(0.032±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eriostin、IgE及EOS%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eriostin与IgE、EOS%呈正相关(r=0.512、0.384,P<0.01),与FEV1pred%呈负相关(r=-0.734,P<0.01).结论 Periostin血清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病情程度及治疗后转归状况密切相关,其可用于临床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判定.

  •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锦全;李贞艳;张跃亮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90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神经功能,将评分0~2分的患者作为转归良好者,将评分3~6分的患者作为转归不良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标准评定血管再通程度,观察治疗后7d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利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动脉溶栓远期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患者中,75例完成终研究,转归良好者36例(48.0%),转归不良者39例(52.0%);血管再通良好者48例(64.0%),23例(30.7%)7 d内出现颅内出血.单变量分析:基线血糖值(P=0.001),NIHSS评分(P=0.847),血管再通情况(P=0.002),有症状颅内出血均可影响远期转归(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血糖水平较低(P=0.033)和血管再通良好(P=0.006)是远期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基线血糖值和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是影响其远期转归的预测因素.

  •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赵静;谭晓燕;张颖;郭海燕

    目的探讨对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及追踪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检测,对检测的HPV-DNA阳性患者(阳性组)和HPV-DNA阴性患者(阴性组)的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并对HPV-DNA阳性患者一年后的转归情况进行追踪.结果(1)22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阳性)159例,感染率69.7%.(2)细胞学检查诊断:HPV-DNA阳性组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发生率17.6%(28/159),显著高于HPV-DNA阴性组1.45%(1/69)(P<0.01).(3)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阳性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28.3%(45/159),显著高于HPV-DNA阴性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2.9%(2/69)(P<0.01).(4)HPV-DNA阳性患者一年后转阴率88.4%(130/147),11.6%(17/147)的患者持续感染,宫颈炎患者HPV-DNA转阴率高92.2%.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感染者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检测和追踪高危型HPV感染对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有重要的价值.

  • 16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转归及预后分析

    作者:邵新华;吴洁;鲍克容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FC)的转归及预后.方法对168例FC随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8/168例)在3岁以下;男多于女;26.19%(122/168例)患儿有惊厥家族史;复发率为%(122例FC患儿首发中有72.62/168例),FC的复发与初发年龄、体温、FC类型及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癫痫发生率为2.38%(4/168例);%(5230.95/168例).结论FC的远期预后良好,若无特殊情况下不需药物预防,但对FC转为癫痫的危%(2智力低下为1.19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与转归

    作者:王道红;李异明;黄辉文;张露

    目的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危重新生儿转送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治疗,包括现场抢救、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共转运危重新生几303例,转运病种前三例分别是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早产儿(共占72.9%)其中274例治愈出院占90.4%,死亡7例,占2.31%.结论先稳定病情是转运成功的关键,新生儿科专业医务人员全程参与,途中及时救治,与基层医院良好的业务合作必不可少.

  • 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对2年糖尿病转归的影响

    作者:谢辉;孟斌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相关因素对非糖尿病教师人群2年后糖尿病(DM)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688名非糖尿病教师测量血糖、血脂、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MS相关因素,观察2年后DM的转归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2年后仍为正常糖调节者(NGR)和糖调节受损(IGR)人群,原BMI、WC、SBP、DBP、FPG、2hPG、TG、TC、HDL-C均低于2年后转为DM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患者2年后的DM转化率为5.4%,其中MS组的糖尿病转化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NMS)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的糖尿病转化率高于N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相关因素明显增加患糖尿病风险,体重和血糖是影响MS转归的重要因素.

  • 自制灭荨汤对急性荨麻疹转归的影响

    作者:马国安;王宝娟

    目的 观察自制灭荨汤对急性荨麻疹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给予泼尼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50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灭荨汤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治疗结束4周后治疗组痊愈率为95.33%,高于对照组之72.00%(P< 0.01).治疗组中风寒束表证效果佳,风热袭肺证次之,湿热内蕴证效果差,治疗组4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灭荨汤在治疗急性荨麻疹过程中对急性荨麻疹转归有明显影响,在治疗急性荨麻疹过程中加用灭荨汤是大大减少急性荨麻疹转为慢性荨麻疹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内科危重症患者中医“虚实”特点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筝筝;刘清泉;吴彦青;范圣凯;姚卫海;徐向东;郭玉红

    目的 从中医“虚实”辨证观点,结合客观指标研究内科危重症患者特点,以期发现中医虚实病机在危重症患者诊治中的内在规律.方法 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ICU收治的内科危重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符合标准入选60例,评价中医虚实辨证、患者危重程度和转归等.结果 危重症患者虚证组和实证组60 d死亡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ICU治疗7d后APACHEⅡ评分下降(P<0.05);虚证组和实证组的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虚证组的平均分较实证组高,提示虚证组患者危重程度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反映患者疾病危重程度并预测其转归(P<0.05),但虚证组和实证组之间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启示笔者建立以中医“虚实”为“纲”,具体客观指标(如APACHEⅡ评分、血清前白蛋白)为“目”的危重症评分体系更能全面准确把握病情演变和评价治疗效果.虚实证候和血清前白蛋白的测定相结合可能给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探索客观量化指标反映“虚实”动态演变过程是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 危重症 虚实 转归
771 条记录 32/39 页 « 12...29303132333435...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