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

    作者:刘萍

    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已在很多国家被发现,其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碳青霉烯酶,特别是产A类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或依赖锌离子的B类金属酶(MβL)的肠杆菌科细菌在全球许多地区已出现暴发流行.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CPE)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但目前治疗方案非常有限,因此及早发现并监控CPE的定植或感染对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至关重要.

  • 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瑾;李卿;蒋燕群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于多重耐药的细菌感染,随着临床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肠杆菌.至今为止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还比较少见,1998至2001年美国的network监测中没有发现此类细菌.调查了1996至2000年间24家美国医院分离的1 123株肺炎克雷伯菌,只找到了4株耐药菌株(在同一个中心)[1].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KPC酶)早在一株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被发现.从2000年以后,KPC酶家族陆续在美国的新英格兰和亚特兰大地区被发现,主要在克雷伯菌属中,也在其他菌株中被发现.由于肠杆菌是临床上重要的医院感染菌,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快速检测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余佳佳;刘婧娴;李媛睿;俞静;刘瑛

    目的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筛选并验证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特异峰,建立快速检测此型别肺炎克雷伯菌的方法.方法 收集前期已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118株肺炎克雷伯菌作为特异峰筛选组,其中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67株,非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51株,采用Clinpro Tools 3.0软件和Flex analysis 3.0图谱分析软件筛选出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特异峰;再收集前期已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和MLST的另外89株肺炎克雷伯菌作为特异峰验证组,严格按照试验条件获得质量图谱,对特异峰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并进行重复性试验;后随机收集95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及其临床鉴定图谱,利用特异峰直接判断菌株是否为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对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和MLST,以评估特异峰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利用分析软件筛选获得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佳特异峰为m/z 4 521;在试验条件下,以该峰作为检测此型别细菌的特异峰,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8.1%和97.3%,且该特异峰的重复性达97.4%;采用临床鉴定图谱对特异峰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2%和96.9%.结论 MALDI-TOF MS可检出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的特异峰m/z 4 521.可依据细菌鉴定图谱是否存在此特异峰来直接检测ST11型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该特异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快速、准确地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治疗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灭活试验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效能评价

    作者:余佳佳;刘瑛;俞静;李媛睿;刘婧娴

    目的 评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灭活试验(CIM)快速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碳青霉烯酶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结果为金标准,用CIM在154株肠杆菌科细菌(分离于临床样本)中筛查产碳青霉烯酶的细菌,并与改良Hodge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IM的符合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9.4%、96.6%和100.0%,改良Hodge试验的符合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8.7%、93.1%和100.0%.结论 与改良Hodge试验相比,CIM具有符合率和特异性高、结果易于观察等优势,适合在各级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中推广使用.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闫文娟;李轶;王山梅;孙明洁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送检合格样本分离到的细菌,采用BD Phoenix 100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采用改良Hodges和美罗培南(MEM)-乙二胺四乙酸(EDTA)-Na2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表型筛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VIM、blaIMP、blaOXA-48。对blaKPC阳性菌株进行接合转移试验。结果从1238株大肠埃希菌中筛选到8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7株对亚胺培南(IPM)、MEM均耐药,有1株仅对MEM耐药。8株改良Hodges试验均为阳性,6株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2株携带blaKPC-2,3株携带blaIMP-4。blaKPC-2可以发生接合转移。结论首次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发现产blaIMP-4的大肠埃希菌,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机制主要为携带blaKPC-2和blaIMP-4,blaKPC-2基因可以通过质粒水平传播。

  •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整合酶基因型研究

    作者:卜劲松;王勇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整合酶基因型情况。方法收集93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16株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改良Hodge实验检测碳青霉烯酶, 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和整合子基因。结果耐药株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阳性率为62.4%,金属酶表型检测均为阴性;PCR结果显示耐药菌中OXA-23、Int1检出率为100%,OXA-51检出率为96.8%,OXA-58检出率为1.1%,未检出OXA-24、VIM、IMP和Int2,敏感株除Int1检出率为37.5%外,其余基因均未检出。结论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OXA-23、OXA-51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并且均携带Ⅰ类整合酶基因。

  • 一株对3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解春宝;喻华;肖代雯;杨永长;姜伟;刘华;黄文芳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一株肺炎克雷伯菌(K3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K30对13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类碳青霉烯酶(KPC)、B类碳青霉烯酶(NDM、IMP、VIM、SIM)、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CTX、TEM、SHV)、头孢菌素酶(AmpC,FOX、EBC、ACC、DHA、CIT、MOX)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的mRNA表达;利用质粒接合试验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30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能力。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肺炎克雷伯菌K30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内的11种抗菌药物均耐药,仅对头孢西丁钠中介,对阿米卡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K30的改良Hodge试验为阳性。PCR扩增A类碳青霉烯酶基因KPC和2种ESBLs基因CTX、SHV为阳性,其PCR产物经测序后同GenBank数据库比对证实分别为KPC-2、CTX-M3和SHV-38。其余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扩增均为阴性。与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相比,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的表达没有降低。质粒接合试验未成功获取结合子。结论临床分离的一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与产A类碳青霉烯酶KPC-2合并产ESBLs有关,且KPC-2可能不由质粒介导。

  • 25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孙立颖;严岩;蒋洪;赵敏;夏铁安;徐国宾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的产生状况.方法:采用PHOENIX 100自动化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REP-PCR)法分析其基因同源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扩增出的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对整合子基因进行PCR检测.等电聚焦电泳测定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结果: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分离到30株碳青霉烯类中介或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儿科ICU病房9株,外科ICU病房12株.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但儿科ICU与其他病房分离株的耐药谱有差异.对存活的非重复的25株菌进行检测,REP-PCR图谱分为A、B、C、D 4个基因型,A型7株集中在儿科ICU,16株属于B型,C型和D型各1株.PCR检出10株菌携带OXA-23基因,其中包括7株儿科ICU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菌,而外科ICU分离的耐药菌株不具有OXA-23基因.所有菌株均未能检出OXA-24、IMP及VIM基因.有20株携带PER-1型酶基因.22株细菌检测出Ⅰ型整合子基因结构(大小约180~3 500bp).结论:本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主要为医院感染所致,儿科ICU分离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OXA-23型酶,外科ICU分离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则可能为膜通透性降低的原因.

  • 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邹翠美;马瑞林;胡付品;朱泳璋;任峥

    目的 研究住院儿童患者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流行特征及耐药机制,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16株来自儿科病房[普通儿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NICU)]的CRKP,采用自动化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和3'-氨基苯硼酸(APB)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分析,PCR扩增及DNA测序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确证,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菌株间基因相关性.结果 16株CRKP菌株对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均敏感,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菌素耐药率均为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是100%.PCR及DNA测序显示16株CRKP中1株产blaNDM-16,1株同时产blaNDM-16和blaNDM-5,2株产blaIPM-34,2株产blaIPM-4,其他10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仅产AmpC酶DHA-1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CTX-M-65、CTX-M-15、CTX-M-3;PFGE分型显示,其中部分菌株具有相关性.结论 该院儿科病房的CRKP主要是产ESBL酶CTX-M-65、CTX-M-15、CTX-M-3和AmpC酶DHA-1,仅部分产B类金属酶NDM-16和NDM-5.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特征

    作者:高倩倩;殷杏;祝俊英;秦娟秀;黄芊;夏强;李敏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上海地区两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的84株CRKP,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表型,黏液丝试验检测高黏液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分析常见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blaNDM、blaIMP、blaOXA、blaVIM)与毒力基因(rmpA、mrkD、entB、ybtS、magA、iutA、allS、kfu),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克隆分型,eBURST软件对克隆分型结果进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 84株CRKP除对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7.4%(65株)和82.1%(69株)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均在9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为100%.黏液丝试验阳性2株.PCR测序显示92.9%(78株)CRKP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其中blaKPC-2的阳性率为90.5%(76株),分别检出1株blaNDM、blaIMP阳性菌株,未检出blaOXA和blaVIM.毒力基因mrkD、ybtS和entB分别为97.6%(82株)、92.9%(78株)和100%(84株),其他毒力基因阳性率较低.MLST分为8个ST型,以ST11为主,占71株(84.5%),ST15为4株,ST323为4株,2株高黏液表型克隆株均为ST11型.eBURST分析发现84株CRKP中有2个ST群.每个ST群分别包括2个ST型(ST11和ST1869,ST15和ST709).其他4个ST型都是单个ST型,本研究中71株ST11、4株ST15、4株ST323和1株ST45分别属于CC258、CC15、CC163克隆复合体.结论 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状态,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主要与菌株携带blaKPC-2有关,CRKP中3种常见毒力基因mrkD、ybtS、entB阳性率高,ST11为该两所医院CRKP的主要ST型.

  • 2015年广州珠江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付亮;江凌晓;龙军;姜长宏;林丽娟;方艳平;曾念宜;余楠

    目的 了解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收集2015年1-12月临床分离菌共4 229株,革兰阳性菌1 541株(36.4%),革兰阴性菌2 688株(63.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47.2%和76.4%.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94.0%MRSA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哑)唑敏感;83.1%MRCNS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为52.6%和39.7%,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绝大多数菌株耐药率低于4.0%.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9.2%和71.2%.结论该医院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作者:吴娜;田素飞;褚云卓;陈佰义;刘丽文;张智洁;王晶;肖晓光;路娟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研究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为主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株CR-KPN,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受试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及DNA测序方法对受试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通过对受试菌株进行MLST,探讨其克隆相关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分析不同ST分型下CR-KPN的耐药特点、耐药机制及菌株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MLST分型显示61株CR-KPN共有18种ST分型,ST11为优势型别(53.3%),研究同时发现这部分ST11型菌株更容易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且MIC值较高,大部分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单因素分析提示ST1 1组患者在ICU接受治疗所占的比例及机械通气的使用率高于非ST1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ST型中ST2033、ST2135、ST2193、ST2194、ST2195、ST2196为世界范围内首次注册,其中ST2193、ST2194、ST2195与ST11有密切的亲缘性.临床资料提示同一所医院同一时期以相同克隆流行为主.结论 MLST显示CR-KPN共有18种ST型别,ST11为优势型别,结合临床资料发现同一所医院同一时期以相同克隆流行为主,提示CR-KPN有局部播散的风险.鉴于临床资料分析提示接受过ICU治疗和机械通气的患者容易发生CR-KPN菌株(特别是ST11型)感染的风险,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 2016年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潘恺;胡志军;潘晓龙;宋元明;吴道伟

    目的 了解2016年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临床所有分离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收集2016年所有临床分离细菌并作药敏试验,结果统一输入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收集细菌2 9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 134株(72.4%),革兰阳性菌815株(27.6%).革兰阴性菌数量居前5位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细菌;革兰阳性菌数量居前5位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链球菌属.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各自菌数量的42.3%和31.1%,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2%(8/640)和29.4%(108/367),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4.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4.3%和74.9%,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78.2%,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在70%左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32.0%(74/23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65.6%(170/259),没有发现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未检出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 该院各类细菌分离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的逐年增长趋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 评估VITEK 2-Compact GN13测定肺炎克雷伯菌体外亚胺培南药敏及高级专家系统修正的可靠性

    作者:刘盼盼;王莲慧;魏丹丹;万腊根;刘洋

    目的评估VITEK 2-Compact GN13测定肺炎克雷伯菌体外亚胺培南药敏及高级专家系统(AES)修正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2015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的157株肺炎克雷伯菌,分别采用纸片扩散法、VITEK 2-Compact GN13法及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参考方法测定该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分别评估纸片扩散法、VITEK 2-Compact GN13与参考方法的分类一致率(CA%).对经AES修正药敏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Hodge试验等表型确证试验及PCR、测序法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AES中提示的耐药机制进行验证,评估AES修正GN13测定肠杆菌科细菌体外亚胺培南药敏试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157株菌中64株经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为耐药株,8株为中介;纸片扩散法检测52株为耐药株,10株为中介;VITEK 2-Compact GN13检测54株为耐药株,13株为中介,而经AES修正后70株为耐药株,3株为中介.纸片扩散法和VITEK 2-Compact GN13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均>90%;但在使用VITEK 2-Compact GN13与纸片扩散法测定亚胺培南时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大错误(ME,3.8%)和极大错误(VME,0.6%).AES对16株菌株进行了亚胺培南药敏修正,虽然消除了0.6%的VME,但却增加1.3%的ME和1.9%的小错误(MIE)出现.表型验证显示75.0%(12/16)表现为产ESBL联合产碳青霉烯酶,与AES推测相符,PCR及测序显示62.5%(10/16)为IMP-4/KPC-2/NDM-1联合产ESBL.结论无论采用VITEK 2-Compact GN13还是纸片扩散法,对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体外药敏的测定均较可靠,但都应注意可能出现ME及VME,使用AES修正虽可避免VME的出现,但会增加ME和MIE的出现,这或与碳青霉烯酶表达降低有关.

  • 2009-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董方;王艳;刘锡青;甄景慧;郑红艳;常梅;甄杨;张清秀;宋文琪

    目的 了解2009-2015年儿科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所有标本初次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和Phoenix 100微生物分析仪检测,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的标准进行检测和结果报告.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细菌26630株,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率高,占25.7%.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50.2%.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平均检出率分别是各自菌种的20.6%和87.8%,MRSA检出率由2009年11.1%上升到2015年的29.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呈高度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3%,未检出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71.4%~78.1%;肺炎克雷伯菌为65.1%~76.9%.自2010年开始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至2014年上升到7%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已超过20%.2009-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上升到27.7%和25.7%,鲍曼不动杆菌对两者的耐药率均升到59.9%.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46.3%.结论监测期间,儿科分离多重耐药菌株MRSA、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高,均呈现增多趋势,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加强儿科临床耐药监测和及时采取有效感染控制措施.

  • 儿童患者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及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祝俊英;王春;孙燕;胡付品;张泓

    目的 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3年1-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分离的1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和3'-氨基苯硼酸(APB)协同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分析,PCR扩增及DNA测序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确证,接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是否位于质粒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菌株间基因相关性.结果 12株CRKP对多黏菌素E均敏感,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均为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1.7%、91.7%和100%.PCR及DNA测序显示12株CRKP中8株产KPC-2,1株产NDM-1,3株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将12株CRKP与大肠埃希菌J53进行接合,获得3株接合子.PFGE分型显示,12株CRKP可分为4个型3个亚型.MLST结果显示,8株blaKPC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均为ST11型,1株blaNDM-1阳性肺炎克雷伯菌为ST278,3株不产碳青霉烯酶菌分别为ST76、ST37、ST610.结论 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产NDM-1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已在该院出现.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KPC基因分布

    作者:杨朵;胡智颖;辛续丽

    目的 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KPC基因分布情况,为此类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改良Hodge试验检测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法检测KPC基因的携带率.结果 642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Hodge试验阳性率为96.6%.KPC基因的携带率为50.9%,均为KPC-2型.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KPC基因主要为KPC-2基因.

  • 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邹颖;徐晓刚;郭庆兰;李光辉

    目的 调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流行现状.方法 收集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该院血流感染分离获得的t32株非重复革兰阴性杆菌菌株,按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共筛选出33株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采用PCR方法检测KPC、NDM、VIM、IMP、GIM、SPM、OXA23、OXA24、OXA51、OXA58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克雷伯菌属(28.0%,37/132)、大肠埃希菌(26.5%,35/132)、不动杆菌属(13.6%,18/132)、铜绿假单胞菌(9.8%,13/132)和肠杆菌属(7.6%,10/132).33株碳青霉烯类不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中有75.8%(25/33)的菌株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KPC、OXA23、OXA51 、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2.4%(14/33)、30.3%(10/33)、30.3%(10/33)、3.0%(1/33),未检测到其他类型碳青霉烯酶基因.13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100%携带KPC型耐药基因,10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100%携带OXA23、OXA51型基因.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携带KPC、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 2005-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麦颖;管婧;苏丹虹;卓超

    目的 了解2005-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2014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对10年间的资料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5-2014年该院共收集非重复分离菌23 258株,革兰阴性菌为79.4%(18 461/23 258),革兰阳性菌20.6%(4 797/23 258).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各年分离率为16.8%~59.1%,总体在2011年之后上升明显,达50%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检出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1株(MIC=8 mg/L).未发现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占14.4%(29/201).从2005-2014年,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由23.5%升到54.9%,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从22.1%升至33.9%.产ESBL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株.共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 410株,各年度分离CRE占肠杆菌科细菌3%左右,但2011,2012年分离的CRE飙升至9.2%(117/1 271)、7.4%(122/1 638),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性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5-2014年耐左氧氟沙星从35.7%降至11.3%,耐庆大霉素从25.6%降至8.1%,耐头孢吡肟从29.3%降至10.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2005-2008年保持20%以下,2009年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升至40.1%和36.2%,至2014年达到64.2%和64.7%.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从2009年开始出现,至2014年分离率达到14.4%.结论 该院10年细菌耐药性变迁显示,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尤其CRE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更应引起关注.

  • 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林伯熹;李彬;刘秀琴;徐小红;曹颖平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筛查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利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VIM、NDM)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CTX-M-1组、CTX-M-2组、CTX-M-9组);利用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分析(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通过接合试验验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否能水平转移.结果 共收集29株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90%的有3种,分别为头孢他啶(93.1%)、头孢西丁(100%)和氨曲南(93.1%);多黏菌素B耐药率低为3.4%.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9.3%(23/29).29株实验菌共检出23株含有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IMP基因阳性17株、KPC基因阳性1株.29株阴沟肠杆菌可分为23个不同的型别,其中1株未能分型.接合试验成功率48.3%(14/29).结论 该院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以IMP基因较常见.

495 条记录 11/25 页 « 12...891011121314...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