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状况分析

    作者:万琼;陈芸

    目的:了解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状况。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送检合格标本,采用西门子Micro Scan Walk Away40 Plus 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革兰阴性菌鉴定药敏板,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按照CLSI的标准,将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筛选,再筛选出CRKP。结果从检测到的76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到17株CRKP。 CRKP发生率2009年为0.0%,2013年上升到4.3%。CRKP对加替沙星耐药率低占33.3%,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啉、环丙沙星、替卡西林/棒酸、耐药率高达100.0%;头孢类除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50.0%以下,其余的均在50.0%~100.0%。美洛配能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80.0%以上。结论 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严重的耐药趋势,对重症患者、感染严重患者,不能单凭经验用药,应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变迁及 CRAB 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杨璐;康秀华;张垂斌;温桂兰

    目的: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变迁,并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分析2010年及2014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布;同时,选取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IMP、VIM、OXA-23、0XA-24、0XA-51、OXA-58、IsAba1-blaoxa-23基因,明确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中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及其与插入序列 IsAba1的关系。结果与2010年相比,2014年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除外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随机选取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70株和1株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敏感株参照株(car-bapenemase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SAB)共71株,用7对特异性引物对70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敏感对照株进行 PCR 扩增检测显示,70株 CRAB 及 1株敏感菌株中均携带有 OXA-51,而仅在 CRAB中检出 OXA-23、IsAba1-blaOXA-23基因,敏感对照株中未检出该两个基因表达;OXA-58基因在6株 CRAB 中有表达,均未检出 VIM,IMP,OXA-24基因。结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基因为 bla OXA-23和bla OXA-51,前者可能与 bla OXA-23上游存在插入序列 IsAba1有关,后者则可能与其上游存在强启动子导致高表达有关,而 CRAB 耐药与金属酶、OXA-24、OXA-58基因无明显相关性。

  • 携带bla KPC-2基因耐药菌在我院流行传播现状及耐药分析

    作者:文江雄;颜兴艳;向天新;刘洋;朱滢;胡大利;余涛;邬小萍

    目的 研究携带bla KPC-2基因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流行传播现状,对其作流行病学分析,为遏制该类耐药菌株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流行传播提供相关研究依据.方法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菌株进行菌株鉴定,提取菌株的DNA,采用PCR特异性扩增bla KPC-2基因,对阳性扩增产物作基因测序,将鉴定为bla KPC-2阳性的菌株作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实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对bla KPC-2阳性的菌株作碳青霉烯酶表型筛查;收集bla KPC-2阳性菌株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流行传播现状.结果 收集的568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中筛选出bla KPC-2阳性耐药菌株63株,总阳性率为11.09%;其中9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检测出bla KPC-2阳性菌株59株,阳性率为60.20%;18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bla KPC-2阳性菌株2株,阳性率为1.08%;72株大肠埃希菌中bla KPC-2阳性菌株2株,阳性率为2.78%;125株阴沟肠杆菌和87株铜绿假单胞菌未筛到bla KPC-2阳性菌株;所有bla KPC-2阳性的菌株mCIM实验均阳性;通过查询bla KPC-2阳性菌株标本的临床资料发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个临床科室均有bla KPC-2阳性耐药菌株流行分布,其中ICU科室是该类耐药菌株重点流行科室;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类耐药菌株对碳青霉烯类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喹诺酮类抗生素中的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表现高水平耐药,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多为中等水平耐药.结论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带blaK PC-2基因的耐药菌株在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分布,其中主要分布在肺炎克雷伯菌中;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其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高度耐药,该类耐药菌株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泛分布,ICU科室是其流行传播的重点区域,应当引起重视,做好防控措施.

  • 2014-2016年某医院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杨玉莹;李海峰

    目的 分析医院内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某医院分离的8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出碳青霉烯耐药菌株68株(81.0%),其余1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所有碳青霉烯耐药菌株均携带blaOXA-51-like基因,28株携带blaOXA-23-like基因,40株携带blaOXA-24-like基因,未检出blaOXA-58-like基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胃管及入住ICU为其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置胃管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留置胃管是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亚胺培南与万古霉素联用对NDM-1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作者:秦兴侠;林鹏;曹春艳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耐药细菌不断出现.碳青霉烯酶(NDM-1)1的耐药性主要表现为耐受多种抗菌药物.由于亚胺培南对许多细菌的敏感性远高于其他药物,因此,人们一直认为亚胺培南是抗菌药物中有效者之一.但是,由于NDM-1的泛耐药性[2],近年NDM-1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降低,有些细菌已出现亚胺培南耐药株,亚胺培南这一优势受到挑战二人们除了努力寻求更有效的新的治疗药物外,探讨合理的抗菌药物联用方案是必要的.为此,我们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情况,测定了亚胺培南与万古霉素联用对NDM-1的体外抗菌活性,以便为临床提供联合用药治疗的试验依据.同时,试验相同的抗菌药物联用方案对同种不同株细菌的联用效果,探讨实验室开展联合药敏试验的必要性.

  • 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艳华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菌。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使得其耐药率居高不下,因此,对其耐药机制(主要为β-内酰胺酶)的研究成为热点。细菌产生的一些酶可对抗生素进行修饰降解使其失活,是细菌耐药重要机制之一。产酶是细菌应对抗生素的高选择性压力的主要方式,肠杆菌科细菌主要的酶有以下三类: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碳青霉烯酶。产酶耐药株的出现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人员对其应有充分的认识,掌握其耐药特性,建立适当的检测和报告方式,及时、准确地检测出产酶菌株和其他具有临床意义的耐药菌株及其耐药机制,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制定感染控制的政策、措施和具体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这三种肠杆菌科细菌重要的酶的生物学特点、分类、基因调控、检测方法及其耐药特征综述如下。

  • 2009~2015年郑州市某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美罗培南耐药性变迁分析

    作者:郭小兵;田富云;贺小红;胡晓欣;任益慧

    目的 分析美罗培南对郑州市某院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变迁规律,旨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方法 收集2009~2015年郑州市某院分离的44 179株非重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对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变迁及其耐药机制.结果 2009~2015年该院美罗培南抗菌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各年总体耐药率分别为17.33%(655/3 779)、21.00%(817/3 877)、22.36%(1 841/8 234)、30.05%(2 365/7 870)、29.06%(2 270/7 812)、31.00%(2 307/7 443)、35.92%(1 855/5 164).美罗培南对该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一直保持较高敏感性,对该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目前尚高,但存在快速下降趋势.而对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明显升高,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与碳青霉烯酶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r=0.96,P<0.05).结论 2009~2015年郑州市某院美罗培南的抗菌活性呈下降趋势,产碳青霉烯酶是其耐药的主要机制,临床应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 江苏省昆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分析

    作者:姚庆完;何友华

    目的:调查江苏省昆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 CRAB)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防治此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山市中医医院患者分离的70株CRAB,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和改良Hodge试验进行金属酶及碳青霉烯酶表型初筛;用6种碳青霉烯酶特异性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的测序分析,并通过网上GenBank进行比对以确定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70株C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1.4%和70%,对其他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检出金属酶耐药表型10株、碳青霉烯酶耐药表型68株,PCR扩增出OXA-51基因型70株、IMP-1基因型8株、OXA-23基因型66株,OXA-24、OXA-58及VIM-1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地区CRAB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加强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OXA-51、OXA-23及金属酶基因IMP-1在介导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及传播机制探讨

    作者:俞凤;胡龙华;蒋沁炆;钟桥石;陈艳慧;方雪瑶

    目的 检测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并探讨其传播机制.方法 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3株,分别编码为DC10、DC44、DC52.用PCR法扩增筛查DC10、DC44、DC52的耐药基因,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别;通过接合实验得到DC10、DC44、DC52与耐叠氮钠的大肠埃希菌J53的接合子,对接合子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及测序;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确定DC10、DC44、DC52的基因序列型(ST型),并利用eBURST软件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 DC10、DC44、DC52中blaNDM基因均阳性,其它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均阴性.经测序确认DC10、DC52均携带blaNDM-1基因,其中DC52同时携带blaTEM-1基因;DC44携带blaNDM-3基因,同时携带blaTEM-1基因和blaCTX-M-15基因.DC10、DC44、DC52均与J53接合成功,接合子为大肠埃希菌.接合子除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敏感外,对β-内酰胺酶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耐药,接合子均含有与DC10、DC44、DC52相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DC10的MLST分型为ST744、DC44为ST7219、DC52为ST167.ST744和ST167同属于CC10克隆群,ST7219属于CC131克隆群.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为blaNDM基因,耐药基因blaNDM均能通过质粒水平传播.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杨勇文;李从荣

    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产碳青霉烯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要的耐药机制,编码这类酶的耐药基因包括A、B、D三类.A类酶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为主;B类酶主要是在印度泛滥的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可出现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D类酶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产苯唑西林酶-48(OXA-48)为主.大多数产KPC型酶菌株将造成院内感染,而产NDM、OXA-48酶菌株可造成医院和社区感染.虽然大部分CRE的耐药分子类型影响范围较为局限,但是其播散范围呈扩大趋势,且新近很多突变类型出现,值得广泛关注.

  • Carba NP实验用于筛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临床评价

    作者:杨勇文;李从荣

    目的 评价Carba NP实验在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 carbapenemases,KPC)基因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arba NP实验对26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初步筛查,采用PCR扩增其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 26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对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8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耐药率<10%;26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1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Carba NP实验筛查均为阳性,经PCR证实13株细菌均携带KPC基因.结论 Carba NP实验能快速、准确筛查出临床分离鉴定的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可为医院感染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 对亚胺培南不敏感菌株的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分析

    作者:张鞠玲;鲍春梅;陈素明;郭桐生;崔恩博;王欢;张成龙;曲芬;毛远丽

    目的:探讨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分布与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9年8月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用K-B法筛选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改良Hodge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核酸扩增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NDM-1、KPC、VIM、IMP、OXA-23、OXA-24、OXA-51、OXA-58.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主要病原菌,54株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中Hodge试验阳性5株,阳性率为9.3%.携带耐药基因包括IMP 2株,VIM 2株,OXA23 3株,OXA51 2株,OXA65 1株.其中有2株同时携带两种耐药基因.结论:我院亚胺培南不敏感分离株与产碳青霉烯酶IMP、VIM、OXA51、OXA23、OXA65耐药基因有关.

  • 弗氏柠檬酸杆菌耐药分析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作者:王芳

    目的 监测本院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耐药情况,研究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相关基因表达,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直接依据.方法 取本院2014年-2017年分离的弗氏柠檬酸杆菌菌株做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PCR扩增经改良Hodge试验验证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相关酶基因初步分型.结果 共分离出266株菌株,大多来自于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和肝胆外科;Hodge确证试验共得到21株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其对头孢类抗生素、氨曲南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8.46%、76.92%和30.77%;21株产酶菌株PCR扩增出20株KPC基因,1株NDM-1基因.结论 本院筛选出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主要为KPC基因型,为造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引起重视.

  •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石庆新;吕小萍;蔡莺莺;庞秋林;杨阳;於青峰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IMPRPAE) 肺炎耐药性和危险因素, 为防治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2月本院82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 (IMPRPAE) 住院感染肺炎患者资料和菌株为实验组、82例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 (IMPSPAE) 住院感染肺炎患者资料和菌株为对照组, 用Carba NP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 分析危险因素和耐药性.结果 实验组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ICU入住、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年龄因素、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住院天数 (≥14 d) 、ICU入住是IMPRPAE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PRPAE耐药严重, 因此,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呼吸机使用、减少气管插管、减少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是预防和控制IMPRPAE肺炎的关键.

  • 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研究进展

    作者:刘五高;丁友法;刘爱霞;黄黎俐;金晶;王伟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能够自我复制的DNA分子,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能对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1].其介导的耐药基因可随移动遗传元件(插入序列、转座子)在细菌间发生水平传播[2],是社区和住院病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机制.目前,从临床菌株分离的质粒大部分来自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而不动杆菌属分离的质粒大部分来自鲍曼不动杆菌(http://www.ncbi.nlm.nih.gov/nuccore/,Oct 2014).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析

    作者:丁士标;陈爱凤;潘亚萍;李召东

    目的 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Carba NP法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PCR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64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高,为58.8%;对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低,为19.2%~20.6%;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40.0%~51.1%.检出7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阳性率为11.3%.基因型检测3株为KPC-2型,占4.2%,26株为IMP型,占36.1%,43株为VIM型,占59.7%.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敏感性较好,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碳青霉烯酶主要以金属β-内酰胺酶为主.

  • 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常见耐药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陈明慧;霍茜瑜;李雪;鲍会静;刘运德

    目的 了解天津市南开医院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流行特征、耐药机制及基因同源性,为CRAB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8株临床非重复分离的CRAB,进行碳青霉烯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筛选,分析其耐药性、流行特征、耐药机制及基因同源性.结果 38株临床分离的CRAB主要来自痰液标本,ICU分离菌株数高;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未出现耐药株;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有33株阳性菌株,阳性率为86.8%;未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38株CRAB均携带blaOXA-23和blaOXA-51基因,未检出blaOXA-24、blaOXA-58、blaKPC、blaGEs、blaIMP、blaGIM、blaVIM和blaNDM-1基因,插入序列ISAba1检测均阳性,ISAba125扩增阳性2株,均未检出插入序列ISAba4;ERIC2-PCR基因分型提示为同一来源克隆株.结论 本院分离的CRAB为同一克隆株,且都携带耐药基因blaOXA-23和blaOXA-51及插入序列ISAba1,提示存在克隆传播.

  •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与耐药相关性研究

    作者:章如玲;卢玲玲;涂斐佩;吴海鸥

    目的 研究本院感染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布与耐药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状,收集26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依次进行ESBLs检测、改良Hodge实验、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EDTA协同试验),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应用PCR技术进行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与eBURST分析,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菌进行分型与进化关系分析.结果 本院耐碳青霉烯类耐药率逐年上升,2014年达8.2%.13株(50.0%)产碳青霉烯酶,8株(30.7%)产AmpC酶,2株(7.7%)产金属β-内酰胺酶;26株实验菌中PCR扩增结果示:KPC 12株,SHV 12株,TEM 5株,CTX2株;未检出B类、C类、D类β-内酰胺酶基因;26株实验菌分为10个ST型,以ST11、ST15和ST764为主(各5株).结论 本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性严重,以KPC-2为主,本地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基因多态性,主要克隆系为ST11、ST15、ST764.

  • 产NDM-1 、IMP-4和KPC-2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点

    作者:张盼;林祥芳;刘彩霞;林玲;余坚;李向阳

    目的 探讨本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VITEK Compac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收集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24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技术扩增耐药基因,包括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氟喹诺酮类和呋喃妥因等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但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丁胺卡那和妥布霉素的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100.0%和62.5%.24株耐药菌株中,有16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阳性率为66.7%;PCR扩增结果显示:12株检测出blaKPC-2基因,3株检测到blaIMP-4基因,2株bla NDM-1阳性,所有菌株都携带blaSHV基因,12株携带blaTEM基因,13株携带blaCTX-M基因,7株携带blaDHA基因.结论 本院CRKP以产KPC-2为主,但同时还出现了NDM-1和IMP-4金属酶.

  • 碳青霉烯酶在黏质沙雷菌中的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扈会整;任超杰;吴斌艳;文杏;张晔婷

    目的 研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黏质沙雷菌的基因分型.方法 收集咸阳地区2010年-2014年15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黏质沙雷菌株,应用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确认引起黏质沙雷菌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将黏质沙雷菌与大肠埃希菌进行结合,并测定结合后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值.结果 PCR检测结果9株(9/15)携带KPC-2基因,1株(1/15)携带IMP基因,l株(1/15)携带VIM基因,接合实验使大肠埃希菌与黏质沙雷菌有相似的耐药谱.结论 耐碳青霉烯酶的黏质沙雷菌的主要耐药基因为KPC-2、IMP-2、VIM,是引起黏质沙雷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接合实验阳性提示耐药基因通过接合转录的方式在不同种属细菌间进行传播,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495 条记录 17/25 页 « 12...14151617181920...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