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及其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分布特点

    作者:郑恬;徐修礼;陈潇

    目的 了解2015年度西京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12月西京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方法进行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统计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结果 2015年共检出病原菌4166株,肠杆菌科细菌1554株,分离率为37.30%,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及产气肠杆菌位列肠杆菌科细菌的前5位.787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581株,产酶率为73.82%;3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182株,产酶率为49.5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分别为93.14%、78.48%.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81株,分离率为5.2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1株,阴沟肠杆菌27株,大肠埃希菌13株;主要来自神经外科(42株),消化内科(9株),神经内科(8株).1.02%(8/787)的大肠埃希菌、3.27%(12/367)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所占比例较高,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较去年有所上升,尤以肺炎克雷伯菌显著.

  • 青岛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李茜;李庆淑;李智;曲彦;胡丹

    目的:了解青岛市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 )耐药情况、分布特征,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45株(A院78株,B院67株)AB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ERIC)-PCR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A 院AB对临床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3.85%),其次是米诺环素(16.6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3%。B院AB对常用的23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均不耐药,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3.88%、38.8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4%。两院所有菌株均携带OXA-51基因,A、B两院碳青霉烯耐药组OXA-23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86.76%(59/68),56.67%(3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01);A 院3株菌携带OXA-58基因,B 院未检出OXA-58基因。145菌株共分为8个基因型,其中A型71株和E型37株,为主要流行株;A院主要流行A型(46.15%)和E型(41.03%),B院主要流行A型(52.24%)和C型(17.91%)。结论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AB耐药情况严重,且存在医院流行,OXA型酶OXA-23、OXA-51基因在介导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谱动态观察

    作者:鲍群丽;汪宏良;柯俊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CRAB 感染的治疗及其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 CRAB 临床资料,应用 WHONET 5.5软件统计其标本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5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标本888株,检出 CRAB 421株,检出率为47.4%,其中2011、2012和2013年检出率均在50.0%左右;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占73.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占61.3%,其次是神经外科病房,为12.4%。CRAB 呈现高度耐药性,除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外,CRAB 对检测的其他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米诺环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均高于非 CR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5年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15%),其次是米诺环素,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多>80.0%。结论应继续加强 CRAB 监测,重点关注 ICU 及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董国伟;郭洁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 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K-B 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IMP 、VIM 、OXA、GES)及外膜蛋白基因 oprD2。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为8.33%;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耐药率>6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全部耐药。检测到1株 OXA-17阳性菌,阳性率2.78%;oprD2缺失率为38.89%;未检测到其余耐药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膜蛋白 OprD2缺失与碳青霉烯酶产生等机制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 肠杆菌科细菌KPC型碳青霉烯酶的研究

    作者:谢宁;郭斌;蔡燕;黄义山;廖涛

    目的 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情况及其基因型别.方法 收集该院2009-2010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1 801株,经药敏试验筛选出耐药性高的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细菌产KPC型碳青霉烯酶情况,并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别.结果 1 801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783株(43.48%)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其中4株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改良Hodge试验初筛出2株耐药菌株,经PCR扩增证实为碳青霉烯酶blaKPC-2基因.结论 该院已出现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肠杆菌科细菌,临床与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和控制.

  • 大肠埃希菌表型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素玲;王媚;何启勇;张莉滟;黄爱伟;陈柳勤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不同β-内酰胺酶株分布情况、表型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 收集某院2007年7月-2008年7月1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株,用VITEK 2 Compact对其进行鉴定和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以高级专家系统软件(AESTM)验证和解释药敏测试结果.结果 421株大肠埃希菌中,表型主要分为三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产获得性青霉素酶株和野生株.产ESBLs菌株共249株,占59.14%,其中67株为CTX-M型;产获得性青霉素酶菌株120株,占28.50%;产碳青霉烯酶菌株8株,占1.90%;野生株47株,占11.16%.产酶总阳性率为88.84%(374/421).主要标本来源为洁净中段尿,分离174株(41.33%),其次为痰标本101株(23.99%);而科室来源则比较分散,多为肾内科39株(9.26%).各型产酶株的耐药性有很大差异;产ESBLs仍是大肠埃希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其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产获得性青霉素酶株和野生株(P<0.05),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结论 大肠埃希菌产酶率非常高,并存在多种耐药表型,其中以产ESBLs为常见;产酶株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应高度重视对产酶株的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株的产生与扩散.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张保荣;毕茹茹;顾兵

    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多部位炎症,如肺炎、泌尿系统炎症、败血症、腹膜炎、医疗器械相关性感染等.由于几乎可水解所有头孢菌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作为有效的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

  • 长沙地区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梁伟;邹明祥;邬靖敏;邬国军;李军;豆清娅;刘文恩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及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监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其中哌拉西林耐药率高(8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2.5%).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115株,其金属酶表型及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其中64株OXA-23基因扩增阳性.115株菌株OXA-51均阳性,未检出OXA-24,OXA-58基因.115株菌株共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19株,B型72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结论: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吴多荣;彭健;黄增光

    目的 对海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院内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南地区四家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33株,用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MHT)和双纸片增效试验分别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认,对于阳性菌株,设计通用引物行PCR检测KPC、NDM-1、IMP、VIM、SME、OXA-23和NMC 7种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 33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MHT试验有22株阳性,双纸片增效试验有18株阳性,经PCR方法对阳性菌株进行基因检测,11株携带NDM-1基因,3株携带KPC-2基因,1株携带IMP-4基因;其中有一株产酸克雷伯菌同时携带KPC-2、NDM-1和IMP-4三种基因,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仅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高.未检测出VIM、SME、NMC和OXA-23基因.结论 海南地区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机制为产生NDM-1、KPC-2和IMP-4基因,临床上应引起重视,要严格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

  • 不同底物应用于CIM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可行性

    作者:牛翠;李致文;杨华;张凯;时东彦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MPN)、亚胺培南(IPN)和厄他培南(ETP)3种不同药敏纸片作为底物应用于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法(CIM)检测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邢台市第三医院2015年1-12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5-6月从临床标本分离所得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88株,经LB培养基复苏,在血培养基35℃,5%CO2过夜培养后,准备A、B、C三组EP管,用10μL接种环挑取满环细菌分别加入A、B、C 3管中,混匀后再分别加入10μg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药敏片,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并以经典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OXA?23为金标准,比较3种药敏片作为底物的CIM法检测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效果.结果 88株鲍曼不动杆菌有57株显示OXA?23基因阳性,IMP、VIM、KPC、OXA?48基因均为阴性.57株OXA?23基因阳性的菌株中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检出率分别为93.0%(53/57)、77.2%(44/57)、73.7%(42/57),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阴性菌株经过加入3倍菌量再次实验,检出率分别为89.5%(51/57)和87.7%(50/57).31株OXA?23基因阴性的菌株中,美罗培南CIM试验2株阳性,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检测均有1株阳性.3种药敏片的CIM试验和金标准OXA?23基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为底物的CIM法检测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都是很好的检测方法,但是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需要加大3倍菌量.

  •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凌勇;肖洪广;邱芳华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基因,为该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非重复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50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常规药敏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检测碳青霉烯酶,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法检测金属酶,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等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50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中,mCIM试验结果阳性37株,其中EDTA协同试验阳性有3株.PCR结果显示,37株mCIM试验阳性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出33株KPC-2型耐药基因,未检测出IMP、VIM、NDM-1、OXA-48等耐药基因.结论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高水平耐药,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主要以KPC-2型为主.

  • Carba NP试验检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效果分析

    作者:唐海玲;陈定强;黄丽燕;吴爱武

    目的 评估Carba NP试验检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0-2013年59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种属鉴定并检测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用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用PCR法确定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59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2.71%、61.02%和64.41%.Carba NP试验确定33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分别为A类酶12株、B类酶21株,PCR法检出多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KPC(12株)、IMP(7株)、NDM(12株)、VIM(3株).与PCR法比较,Carba NP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6%、100%.结论 Carba NP试验能简单快速地检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结果与金标准的PCR法有高度一致性,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使用.

  •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研究

    作者:黄小荣;梁昌盛;曹开源

    目的 了解本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特征以及D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广东省2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70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设计合成D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热不对称PCR法检测侧翼序列.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都在84.29%以上,共有3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OXA?58?like,60株检出OXA?51?like,23株检出OXA?23?like,4株检出OXA?24?like,另有1株检出了NDM?1基因;NDM?1上游存在ISAba125插入序列.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分布以OXA?23?like为主,同时检测出B类碳青霉烯酶NDM?1,需密切监测.

  • 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贾琴妹;孙乐;满宝华

    目的 分析1株分离自足部感染的产KPC-2酶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耐药性及其产酶类型.方法 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菌株;采用MIC及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通过改良Hodge实验和EDTA协同实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分析;应用PCR法进一步确定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结果 这株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对阿米卡星敏感.改良Hodge实验阳性,EDTA协同实验阴性,仅检出KPC-2型基因,未检出IMP、VIM、NDM-1、OXA-48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临床分离出的这株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警示我国需对产碳青霉烯酶的少见细菌进行严密监测,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以阻断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传播.

  •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机制分析

    作者:王婷婷;李冬冬;陶传敏;谢轶;康梅;陈知行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肠杆菌菌种分布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2010年分离到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非重复菌株共45株,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以及产酶表型和PCR检测产酶分子机制。结果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4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17株菌对亚胺培南中介或耐药,21株对美罗培南中介或耐药,36株对厄他培南中介或耐药,绝大多数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耐药。受试菌株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检出率高(77.8%),其次为EDTA纸片增效试验(57.8%)和PBA纸片增效试验(22.2%)。blaTEM、blaSHV和blaCTX-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0.0%,53.3%和15.6%,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基因的检出率为44.4%。blaIMP基因检出率为48.9%。4株菌(3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阴沟肠杆菌)为blaKPC基因阳性,检出率为8.9%,且位于质粒上。结论研究发现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主要机制,产碳青霉烯酶或合并多种β-内酰胺酶可引起非敏感或耐药的出现。本研究报道了在西南地区发现在质粒携带的KPC-2型酶,可能引起不同菌种间水平传播,需引起足够重视。

  • 珠海地区耐亚胺培南临床菌株耐药机制与耐药相关移动元件分析

    作者:王紫琦;喻云梅;蒋利利;杨维青;赵祖国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菌株耐药的表型特征和遗传特征,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临床菌株的耐药遗传机制,为控制细菌耐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珠海)送检标本中分离的临床耐亚胺培南菌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Carba NP-d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Ⅰ类整合子、插入序列共同区(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ISCR1),并以ERIC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肠杆菌基因间的重复共有序列)为基础的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对耐药菌株行ERIC-PCR分型.结果 共收集耐亚胺培南临床菌株72株,Carba NP-d试验检测有54株菌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PCR结果显示62株携带有碳青霉烯酶基因,其中48株携带D类碳青霉烯酶(包括blaoXA-23、blaoXA-51、blaoXA-48和blaoXA-58),4株携带bla VIM,3株携带blaKPC和9株携带blaNDM-1.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55.6%,其可变区携带有基因盒aadA1、aacA4、dfrA 12、aadA5、dfrA 17和未知功能的orfF.ISCR1检出率为22.2%.ERIC-PCR显示,相同菌种的耐药菌并非来源于同一基因型.结论 该地区耐亚胺培南临床菌株并非单克隆传播,其耐药基因具有稳定遗传和水平播散的能力,应密切关注.

  • 海南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现状

    作者:李天娇;王旭明;符生苗;周晓君;李成学;徐凯;黄涛;符惠群;吕叶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现状.方法 通过法国梅里埃API20E生化鉴定条和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配套CNS试剂筛选出临床上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并进行药敏统计;并对其进行改良Hodge试验和亚胺培南/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协同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对目的菌株进行KPC-2耐药基因PCR特异性扩增,扩增后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分离出30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体外药敏除阿米卡星23.3%和左氧氟沙星36.7%外,其他广谱青霉素类、头孢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庆大霉素呈现高水平耐药.30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肠杆菌科细菌有9株改良Hodge试验为阳性,有21株亚胺培南/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协同试验为阳性.对其9株改良Hodge试验为阳性菌株进行KPC-2基因PCR扩增,扩增后进行电泳没有发现携带KPC-2耐药基因的耐药菌株.结论 海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暂时没有发现携带KPC-2型基因耐碳青霉烯酶,但多见产金属酶的碳青霉烯酶.

  • 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碳青霉烯OXA-23基因

    作者:段樱;张健东;王军;冯永旺;杜卫杰;杜双双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耐碳青霉烯OXA-23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PCR对41株亚胺培南耐药的Ab菌进行OXA-23基因的检测及测序分析.结果 41株Ab菌中OXA-23基因阳性34株,阳性率为82.9%.结论 分离的耐碳青霉烯Ab菌OXA-23基因携带率较高,对常用抗菌药物有非常高的耐药率.

  •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IMP26_DQ49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作者:黄丽燕;陈定强;唐海玲;吴爱武

    目的 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DQ49耐药质粒pIMP26_DQ49的测序及分析,研究其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检测肺炎克雷伯菌DQ49的序列分型(ST),通过接合实验得到携带耐药基因blaIMP-26的质粒pIMP26_DQ49,利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该质粒进行测序,得到的数据用Edena 软件拼接,并利用RAST网上注释工具对得到的质粒全序列进行注释,同时使用网上序列比对工具BLAST进行分析.结果 MLST分析该菌的ST型为新的ST型ST2460(基因型42-22-26-96-233-38-51);接合实验证明该质粒能通过接合转移进行传播;测序结果表明,pIMP26_DQ49属于质粒不相容群(Inc)中的IncN群,是大小为55179 bp的环状质粒,携带3个耐药基因,G+C含量为50.4%,预测编码52个功能基因.BLAST发现pIMP26_DQ49与已报道的pIMP_HZ1序列相似度高达99%,且携带的可移动基因元件也高度相似,其耐药基因环境包含可导致转座事件发生的IS903D、IS2、Tn2、Tn3、tnp、tnpA,以及能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的1类整合子基因intl1.结论 质粒pIMP26_DQ49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1、喹诺酮耐药基因qnrS1和金属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blaIMP-26,其存在可能对相应的耐药基因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谢思;陈丽丹;李林海;杨永泉;黄晓燕;张莹莹;石玉玲

    目的:研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性以及菌株间的同源性.方法: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检测耐药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26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呋喃妥因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经PCR检测后25株携带KPC基因,1株携带IMP基因,未检测出VIM、NDM-1、OXA-48基因;PFGE电泳结果显示,26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4型.其中Ⅰ、Ⅱ为主要流行克隆型.结论:本院存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株的传播,携带的耐药基因以KPC-2为主,主要以ICU与MICU的2株耐药株流行,而且耐药菌株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495 条记录 19/25 页 « 12...1617181920212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