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关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娜;刘志勇;路娟;赵金英;宋熙瑶;陈淑兰(综述);常东(审校)

    1 KPC型酶的简介
      1996年,产KPC型酶的肺炎克雷伯菌首次在北卡罗来纳州发现[1]。属于分子分类的A类,功能分类的2 f组。命名为KPC-1,可以被克拉维酸和他唑巴坦所抑制,但不能被 EDTA所抑制。目前有11种亚型,分别命名为KPC-1/2-KPC-12[1]。

  • 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谷秀梅;杨敏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药物,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随着此类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且检出率逐年提高,给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带来新的挑战.既往临床上常见的耐药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为代表,但随着此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增加,对其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以是由产生过量AmpC酶同时伴外膜孔道蛋白大量缺失和(或)外排泵过量表达,或产生碳青霉烯酶引起.而产碳青霉烯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包括KPC酶、金属酶以及部分OXA酶,编码此类酶的基因大多位于可移动基因元件上,通过质粒或转座子在不同菌种间传播,从而导致耐药基因的迅速播散[1].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临床治疗重症感染的后选择,如果患者对其耐药,几乎无药可医.因此,对碳青霉烯酶的快速检测已迫在眉睫.然而,单独的药敏试验并不能筛查所有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因此预防和控制产酶菌株的播散就必须依赖实验室的诊断.

  • KPC碳青霉烯酶及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钟;刘利平

    KPC是2001年发现的一类具有碳青霉烯水解活性的A类丝氨酸β-内酰胺酶,至今,至少有5种变异酶组成(KPC-1~KPC-5),其编码基因位于可转移质粒.可有效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其活性可被克拉维酸和他唑巴坦所抑制.此外,KPC编码基因常与其他类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联合,这将终限制有效治疗药物的选择.若按CTX-M和质粒介导AmpC的传播速度推算,可以想象,KPC的广泛传播必将给医学界带来严峻挑战.

  • 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筛查

    作者:黄汉;郭鹏豪;陈怡丽;廖康

    目的:筛查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了解产碳青霉烯酶的细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临床分离的27株[厄他培南低抑菌浓度(MIC)≥2μg/mL]肠杆菌科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对细菌的MIC,改良Hodge试验作为表型确证试验。结果27株厄他培南耐药菌株中,包括15株阴沟肠杆菌、7株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和1株产酸克雷伯菌。经改良Hodge试验检测出3株阳性菌株,分别为2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产酸克雷伯菌。Hodge试验阳性菌株对美罗培南全部耐药,对亚胺培南2株耐药,1株中介。结论改良Hodge试验可以快速筛查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敏感性高、操作简单,可在临床实验室中常规开展。

  • 耐碳青霉烯肺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梁权辉;徐韫健

    目的:分析该院临床分离的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耐药机制。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其对2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采用改良 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筛选,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碳青霉烯酶KPC基因、外膜孔道蛋白(OmpK35和OmpK36)编码基因、转座子tnpA、tnpU基因。结果47株可疑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为35%以下;耐亚胺培南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敏感菌株,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 Hodge试验阳性6株,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基因4株,符合率为66.67%,均为KPC-2型;膜孔蛋白OmpK35、OmpK36基因缺失率分别为38.30%、65.96%;转座子tnpA、tnpU检出率分别为4.25%和38.30%。结论产碳青霉烯酶并非菌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原因,尚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 多重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研究

    作者:区云枝;刘春林;韩福郎;黄德兵;关幼华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耐药特点以及产碳青霉烯酶表型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该院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菌株及病例。采用纸片扩散法(K-B 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 Hodge 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初筛阳性菌株应用2-巯基丙酸协同法进一步检测金属酶。结果在研究期间,共纳入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50株,鲍曼不动杆菌132株。菌株标本类型以痰液(55.5%)为主,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20.9%)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测试药物敏感性较好,均大于70%以上,对 IPM 和 MEM 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5%、9.5%,然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药物耐药率较高达35.2%~77.4%,对 IPM 和 MEM 耐药率分别为35.2%、39.1%。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要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44.7%和24.0%;9.1%和2.8%。4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11株占27.5%,金属酶表型阳性2株占18.2%;4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37株占75.5%,金属酶表型阳性1株占2.7%。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产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主要机制之一。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低。

  • 76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B类碳青霉烯酶与耐药现状研究

    作者:王丽娟;李武平;史皆然;徐修礼;刘冰;孙慧英;马春丽

    目的 调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其B类碳青霉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情况,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结果 7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ICU、烧伤科,分别占36.8%、25.0%、13.2%;所检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50株携带VIM基因,17株携带IMP基因,2株携带SIM基因,膜孔蛋白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多耐药基因表达及膜孔蛋白缺失有关,耐药基因以VIM、IMP为主,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作者:宋晓萍;王静静;孙滨;王建

    目的 对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XA-23、OXA-24、OXA-58、IMP和VIM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6.9%,且亚胺培南耐药组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21株PCR扩增出OXA-23基因,2株扩增出VI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7.5%和8.3%,OXA-24、OXA-58、IMP基因均未检出;PCR产物测序表明与Genbank相关基因同源性为100%.结论 该院亚胺培南耐药鲍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的产生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 耐亚胺培南的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宋景秋;戴蕾;陶月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酶基因在耐亚胺培南的阴沟肠杆菌中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耐亚胺培南的阴沟肠杆菌4株,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实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ERIC-PCR扩增后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4株阴沟肠杆菌呈现泛耐药现象;改良Hodge试验阳性4株,金属酶表型试验全部阴性;4株菌均检出KPC-2酶基因,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4株菌株分为两型.结论 引起该院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首要原因为细菌产KPC-2酶.

  • 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筛选试验方法的研究

    作者:吕金娥;许云敏;杜艳

    目的 评价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纸片扩散初筛试验与改良Hodge试验的符合性,为基层实验室常规开展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检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3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 34株临床分离株经纸片扩散法检测对厄他培南为全部耐药;对美罗培南29株耐药,5株敏感;对亚胺培南25株耐药,1株中介,8株敏感.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34株菌中有21株阳性;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株与Hodge试验阳性株的符合率分别为61.8%、72.4%、80.8%.结论 以亚胺培南作为初筛底物对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特异度更高,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应高度怀疑是产碳青霉烯酶株.

  • 重症病房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KPC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林琳;王晶;肖晓光;刘爽

    目的 对该院4个重症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病房、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心脏内科重症病房)分离到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对耐药基因KPC基因进行检测和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该院重症病房中分离出来的非重复CRKP 40株,用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 Hodge试验进行A类碳青霉烯酶的表型实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KPC基因,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对所有菌株采用ERIC-Ⅱ为引物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40株CRKP均呈现了较高的耐药性;Hodge试验阳性率为100.0%,耐药基因KPC共检出29株,阳性检出率为72.5%,测序结果为KPC-2型;同源性分析40株CRKP可分为7种类型:其中A型28株,占70.0%;B型2株,占5.0%;C型1株,占2.5%;D型1株,占2.5%;E型2株,占5.0%;F型5株,占12.5%;G型1株,占2.5%.结论 该院各个重症病房分离的CRKP主要耐药基因型为KPC-2,共有7个型,以A型为主,并且在重症监护病房以及急诊病房之间有流行性传播的趋势.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徐静;阴晴;陶真

    目的:了解该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选择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7株,采用 K-B 法对其进行药敏实验。PCR 检测18种耐药基因,分析耐亚胺培南 KP 的耐药表型及其基因型。结果7株 KP 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较为敏感,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耐药基因 KPC、ant(3′′)-Ⅰ、SHV、CTX-M、ant(2′′)-Ⅰ的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 KP 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耐药机制主要与 KPC 有关,在此基础上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赵晓杰;邓丽华;施德仕;康海全;姜飞;马萍

    目的:探究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基因。方法收集并鉴定该院2013年2~12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55株。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共有序列(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改良 Hodge 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PCR 方法检测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ERIC‐PCR 将55株肺炎克雷伯菌分为4型,以Ⅰ型为主,共41株。5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除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外的其他抗菌药物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改良 Hodge 试验阳性43株,金属酶检测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PCR 结果显示,K PC‐2型44株,CTX‐M‐9型27株,S HV 型22株, TEM 型23株,其中有25株同时携带3种或3种以上的耐药基因。结论该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显示较高水平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是 K PC‐2碳青霉烯酶,CTX‐M‐9、S HV 和 TEM 型β‐内酰胺酶同时参与其多重耐药机制。

  • B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VIM-2的基因环境分析

    作者:袁敏;龚林;刘佳;徐建国;李娟

    目的:探讨blaVIM-2基因的基因环境。方法采用“Blast”比对分析GenBank 数据库中blaVIM-2基因所处的基因环境。分析blaVIM-2基因分布的种属、地域及基因环境特征。结果所有的blaVIM-2基因都以基因盒的形式定位于Ⅰ型整合子内部。blaVIM-2基因大多在假单胞菌属中检出,偶尔在肠杆菌中检出。结论不同国家、不同菌属报道的blaVIM-2的基因环境有极大的相似性。

  • Carba NP法用于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快速检测的研究

    作者:袁敏;龚林;陈霞;刘佳;禹惠兰;徐建国;李娟

    目的 探讨将Carba NP法用于产碳青酶烯酶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细菌的检测.方法 将8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rba NP法进行碳青霉烯酶检测,并将其与改良Hodge试验比较.结果 Carba NP 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Carba NP试验Ⅰ能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Carba NP试验Ⅱ能进一步判定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组别.其检测方法较改良的Hodge试验更简单、快速.结论 Carba NP法操作快速、简单,有助于提高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王丽娟;李巍;季萍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相关的耐药基因.方法 收集4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以及氨基糖苷类酶基因.结果 4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28.5%);4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有33株携带 OXA-23组基因,aac(3)-Ⅰ21株,aac(3)-Ⅱ1株,aac(6′)-Ⅰb15株,ant(3")-Ⅰ20株,ant(2")-Ⅰ38株,PER15株,TEM124株,未检测到其他耐药基因.结论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OXA-23型是主要的碳青霉烯酶,TEM、PER是主要的β-内酰胺酶,aac(3)-Ⅰ、aac(3)-Ⅱa、acc(6′)-Ⅰb 、ant(3")-Ⅰ、ant(2")-Ⅰ是主要的氨基糖苷类酶.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作者:李岷;赵苏瑛;曹慧玲

    目的 调查本院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5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以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检测药物,筛选出可能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120株,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进行确证.结果 在120株耐一种或多种三代头孢菌素,提示可能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中,通过表型确证试验确证为阳性的细菌有4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株.结论 表型确证试验阳性的细菌中,如需准确辨别亚型,好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基因序列.

  • 臭鼻克雷伯和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ND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

    作者:杨银梅;叶惠芬;张伟红;陈惠玲;周小棉

    目的 调查对碳青霉烯类抗菌剂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ND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应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对2007~2010年本院收集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剂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碳青霉烯酶筛选.PCR法扩增NDM-1基因,并对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对NDM-1基因阳性菌株用PCR方法检测armA和rmtB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VIM、SPM、IMP和KPC碳青霉烯酶基因以及Ⅰ类整合子.Etests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0株肠杆菌中10株Hodge Test和EDTA协同试验阳性,5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6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其中1株臭鼻克雷伯和3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扩增出ND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目的片段,经测序比对为NDM-1型基因.其中1株臭鼻克雷伯和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armA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1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2 000 bp左右的Ⅰ类整合子,未检出除NDM-1型外的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NDM-1基因阳性菌除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敏感外,对其他检测的抗菌剂均耐药.结论 臭鼻克雷伯和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ND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有的携带armA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Ⅰ类整合子,为该地区首次报道.

  • CarbAcineto NP快速检测耐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学评价

    作者:牛翠;黄红革;马芳;薛云;董月稳;时东彦

    目的 快速检测产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方法学评价.方法 选择邢台市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临床标本中连续收集的8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普通PCR方法对所有菌株进行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同时应用CarbAcineto NP方法检测菌株的碳青霉烯酶.结果 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9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中47株菌检测出OXA-23基因,43株菌CarbAcineto NP为阳性;31株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其中29株菌OXA-23阴性,30株菌CarbAcineto NP为阴性.CarbAcineto NP方法的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96.7%.结论 与普通PCR方法比较,CarbAcineto NP方法的试剂成本较低,易于操作,时间短,能快速有效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OXA-23型碳青霉烯酶.

  • 西司他汀在肠杆菌科细菌Carba NP试验中的影响评价

    作者:万林;李昀晖;胡锡池;胡仁静;金奕

    目的 评估西司他汀对肠杆菌科细菌Carba NP试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肠杆菌科细菌非重复菌株163株,分别以亚胺培南标准品、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为底物进行Carba NP试验.结果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选取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83株,以亚胺培南标准品、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分别为底物检测时Carba NP试验诊断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二者所有试验均在1 h内完成检测.结论 以亚胺培南标准品、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为底物时Carba NP试验均能快速、准确筛查出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以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为底物时成本低,西司他汀对Carba NP试验无影响.

495 条记录 21/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