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外露
自1992年元月至1997年10月,我科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程度的胫骨外露8例,治疗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大45岁,小13岁。8例均为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7例为交通事故伤,1例跌伤。8例患者均于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急诊行清创,胫骨开放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2~6h。胫骨外露原因:6例因术后切口边缘坏死、液化而致胫骨外露,2例术后伤口感染致胫骨外露。胫骨外露面积大8cm×5cm,小3cm×2cm。术中胫骨内固定钢板均置于胫骨外侧,本组病历中均未出现钢板外露,皮瓣转移术中均未取出内固定钢板,距Ⅰ期手术时间15~21d。 2 治疗方法 8例患者胫骨外露后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清洁换药,逐渐清除坏死、液化组织,感染伤口用双氧水、盐水冲洗,待伤口周围坏死液化组织清除干净,局部炎症控制后进行皮瓣旋转手术。手术方法:在麻醉下对外露胫骨及边缘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根据外露胫骨的具体位置和面积大小及周围软组织条件情况,选择创口内侧或外侧皮瓣,决定切取皮瓣位置后用布样剪出创面大小及形状,移至皮瓣切取位置,决定皮瓣蒂部位置,旋转弧度,蒂部应位于肢体近侧,长宽比例一般应为1∶1.5,皮瓣厚度至深筋膜的浅层,大小大于布样1/3,在无张力下缝合覆盖胫骨外露创面,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术后给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5~7d,8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7例患者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例受区创面轻度感染经换药愈合。
-
婴幼儿头面部术后双上肢约束衣的设计与应用
婴幼儿年龄小,无自我保护意识,术后时常发生用手抓伤1:3的现象,造成术后伤口感染,影响手术效果.我院整形科2005-2007年共收治先天性唇裂、先天性腭裂患JD86例,头面部外伤153例,头面部烫伤32例,其中5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占90%以上,为解决患儿术后用手抓伤口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婴幼儿头面部术后双上肢约束衣,两年来应用于223例头面部术后婴幼儿,效果满意.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
乳腺手术中抗菌药物的非预防性应用对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乳腺手术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乳腺术后伤口感染关系,旨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120例,根据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与否分为甲乙两组,其中,70例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甲组,50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为乙组,比较住院时间、费用、切口感染等因素,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患者住院时间(12.30±3.4)天、住院费用(5982.3±1292)元,显著低于乙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体温逐渐增高,手术后48h达峰,72h恢复正常水平;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比例、术后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通常情况下无需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若需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需严格掌握手术预防用药指征,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手术操作、精心术后护理均可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情况和耐药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长条件低,繁殖力强,耐药机制复杂,对抗菌药物有天然抵抗力,可引起肺部感染、术后伤口感染等.随着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在临床普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发生了很大变化.总结我院2007-2008年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类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指导临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报告如下.
-
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分析
骨科术后伤口感染在外科感染中比较常见,骨外伤手术后,伤口和骨组织仍较容易发生感染,严重时可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时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探讨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状况,掌握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动态,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本文就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病例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化脓性阑尾炎128例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目的 观察阑尾炎切除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降低伤口感染率.方法 对128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采取伤口保护,吸尽和擦拭干净隙液和渗血,选择性地放置引流管,用生理盐水和抗厌氧菌性药物灭滴灵清洗伤口,必要时才冲洗腹腔,消除病灶,间断缝合腹膜等预防伤口感染措施.结果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率为6.25%,单纯性组感染率仅为1.79%.术后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3.75%,98.21%.结论 在阑尾炎手术中,术后对伤口进行必要的预防感染,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是一种有效的伤口感染预防方法.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体会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切口感染率较高,尤其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率高达30% [1].
-
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细菌谱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细菌谱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以我院骨科2012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160例行脊柱外科手术后并伤口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切口术后感染分离出的170株致病菌进行分析,并对术后感染切口脓液及分泌液的细菌培养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60例患者中,8例患者分离出2株致病菌,1例患者分离出3株致病菌.分离出的170株致病菌中,125株为革兰阴性菌(G-),占73.53%,其中构成比占前四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8株(30.4%)、肺炎克雷伯杆菌27株(21.6%)、鲍曼不动杆菌22株(17.6%)、阴沟肠杆菌15株(12.0%);革兰阳性菌(G+)45株,占26.47%,其中构成比占前四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40.0%)、表皮葡萄球菌14株(31.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各5株(11.1%).常见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均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强,对头孢哌酮敏感性次之,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不敏感;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其他菌株株数较少,未做药敏分析.结论 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致病菌中既有革兰阴性菌又有革兰阳性菌,且前者占比更高;对于早期感染者应及时进行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
阑尾切除术腹壁关闭方法的改进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术后伤口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化脓性阑尾炎,术后较易发生,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反复破溃,形成腹壁慢性窦道,迁延不愈.其中污染缝线是形成窦道的主要原因.作者自1999年6月~2001年4月选择24例,改进缝合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糖尿病患者内眼手术护理体会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眼内手术则是治疗这两种疾病有效、彻底的方法.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机体抵抗力差,很容易发生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感染和愈合不良.因此,正确护理对这类患者很重要.
-
爽身粉在手术病人会阴部皮肤准备中的妙用
腹部手术前的皮肤准备,需将病人腹部皮肤上的汗毛及会阴部阴毛全部剃干净,以符合手术的要求,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尝试3种剃毛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1.1普通剃毛刀架和肥皂液纱球先用肥皂液纱球擦洗腹部及会阴部皮肤,再用普通剃毛刀架装上刀片后剃毛,然后用温湿毛巾擦拭干净.
-
巧用液状石蜡除肚脐污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前备皮,需将病人肚脐皮肤污垢清除干净,以符合手术的要求,预防术后伤口感染.本人尝试过3种去除污垢的方法,结果比较如下.
-
人性化手术衣的设计与应用
外科病人手术前要更换清洁手术衣,这是术前常规.为了使病人舒适和避免术中、术后血迹、汗液污染手术衣,防止术后伤口感染,需要及时更换.但目前使用的手术衣款式陈旧,当危重手术病人、输液病人,特别是骨科上肢手术的病人需更换时,由于手术衣衣袖太窄,穿脱极为不便,有时不得不将衣袖剪开,这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针对上述不足,对原手术衣进行了改进,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外阴癌手术范围选择与预后
外阴癌手术方式多采用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清扫术,其术后伤口感染延期愈合,是一直困扰医患的难题.本文对自1990~2000年间,我院收治的外阴癌患者38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对其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进行分析,以了解患者预后与手术范围及分期等因素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恰当选择手术范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普外科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情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手术后伤口发生感染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患者在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及原因,旨在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这些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在这20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有20例,感染率为10%.据统计,感染率高的前4类手术分别是:胸外科手术、骨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和泌尿外科手术.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基础疾病、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室内外环境卫生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观念,重视手术创口的清洗消毒、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室内外环境及物体表面的卫生以及医疗废弃物管理是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有效的措施.
-
骨科术后伤口感染96例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造成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4386例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96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将感染的发生概率以及与感染相关的治疗用药、个人资料以及其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为2.19%,其中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大于3h、Ⅲ类切口、住院时间超过2周者、下肢骨折、年龄大于60岁者、并发基础疾病3种以上者、术前有其他感染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较多者,这些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与患者治疗用药、个人基本资料以及其他情况关系重大,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予以足够地重视,严格把控各环节质量,降低感染率.
-
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43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是令每位产科医师头痛的问题,一旦发生感染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影响病床周转等.因此,控制和预防伤口感染越来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关注.作者对两年中我院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43例报道如下.
-
腋臭术后伤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腋窝汗腺分泌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被分解而放出臭味称为腋臭.大汗腺所发生的臭味是由于该部位的各种细菌分解了大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所致,由于大汗腺在青春期受内分泌腺影响才开始活跃,故腋臭多发生在青春期,到老年时可减轻或消失,腋臭患者给自己及周围人群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腋窝特殊的解剖部位,使腋臭术后伤口感染机会增加,我科自1998年5月~2002年5月,共治疗患者158例,发生伤口感染13例,现将患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介绍如下.
-
甲硝唑液局部治疗32例腹部伤口感染的疗效观察
腹部术后的伤口感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并发症,以厌氧菌引起的感染较多,它给病人带来了身心痛苦,既延长了伤口愈合时间,又增加经济负担.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对腹部术后伤口感染的病人进行清创处理后,分别用0.1%雷佛奴尔液和0.5%甲硝唑液换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1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护理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通过腹壁或盆壁的缺损或薄弱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是外科常见病.应用网塞和平片或复合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足治疗腹外疝的新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已广为人知.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伤口感染的护理该如何进行却鲜有提及.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伤口感染共16例,给予不同的治疗和护理,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