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植骨术在感染性开放性骨不连中的应用
感染性骨不连临床多见,处理原则是彻底去除导致创口不愈合的各项因素,采用多种方法使创面愈合,二期处理骨不连要待创口愈合3~6个月后进行[1].但治疗时间的延长造成患者经济与精神的很大痛苦,又影响肢体功能的康复.我科自1990年2月~1995年8月间共收治该类患者21例,经彻底扩创、一期植骨外固定架固定,结合闭式灌注冲洗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骨折不愈合的医源性因素分析
1994年6月1998年12月收治医源性因素导致的骨折不愈合病人74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74例,男55例,女19例,年龄19~73岁,平均34.3岁,受伤时间8~26个月,平均11个月.开放性骨折26例,闭合性骨折48例.治疗方法:石膏或支架固定4例,骨折间隙骨髓血注射14例,梯形加压钢板内固定6例,AO加压钢板内固定24例,矩形钉内固定13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3例,除感染性骨不连外,均行自体髂骨移植.结果:66例骨折愈合,8例不愈合.治愈率90%.
-
骨搬运和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老年胫骨开放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疗效
目的 对比骨搬运和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骨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vs(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vs(77.6±5.4)]提高,骨愈合指数[(42.0±2.0)vs(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vs 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vs 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9-04-2013-06诊治7例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不连,所有患者均首先清除病灶及取出髓内钉,视情况进行死骨或异物清除,随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及持续灌注引流术,待感染情况控制后行二期植骨、内固定更换和必要时皮瓣移植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61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20 ml.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无明显骨质缺损;植骨位置良好,无偏移.骨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7.1个月.结论 对于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不连,应早期发现并持续灌注引流控制感染,严格剔除死骨、积极植骨,并进行确实固定.
-
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结合钢板外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结合锁定钢板(LCP)外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03-2014-07诊治的13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取出内固定、清创、扩髓并置入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6~12周后改用LCP外固定+自体骨、Wright人工骨混合万古霉素植骨.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5.6个月.所有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在拆除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时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受伤至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置入的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3个月.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放置时间为6~12周,平均8.3周.骨折终均愈合,其中1例延迟愈合,LCP外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结论 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结合LCP外固定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简单实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胫骨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髓内钉 锁定钢板 外固定 -
骨搬运与LCP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比较
目的 比较Ilizarov骨搬运技术与锁定加压接骨板(LCP)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7-2015-04诊治的感染性骨不连22例,首先给予清创、VSD负压吸引及抗生素链珠置入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良好后,进行Ilizarov骨搬运技术(骨搬运组11例)或LCP结合植骨内固定(LCP组11例)治疗.比较2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次数、感染控制率、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及末次随访时AAO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35个月,平均24.2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搬运组4例完全愈合恢复,7例感染消除,骨搬运已结束,处于骨愈合期;1例发生针道感染,常规换药加抗生素治愈.LCP组8例已完全恢复,3例出现感染,再次行手术治疗.与LCP组比较,骨搬运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次数较少,感染控制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部分负重时间、AA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感染控制率高,且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促进其恢复,为肢体恢复长度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下肢 感染性骨不连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锁定加压接骨板 骨移植 -
大块病损骨切除与一期经皮截骨延长治疗感染性长骨骨不连
感染性骨不连的外科治疗较为困难,如何在彻底控制感染的的基础上达到骨愈合,一直是骨科医师探寻的方向[1].笔者自1997~2004年共收治感染性长骨骨不连8例,采用大块病损骨切除、应用"针锯"经皮一期截骨延长、多平面双轨多功能延长器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感染性骨不连是指骨折不愈合同时伴有持续性的感染达6个月以上者[1].造成感染性骨不连的因素很多,开放性骨折是常见的原因,此外,随着外科医生对手术治疗骨折或骨病热情的增长,经内固定术后发生的感染性骨不连比例正逐渐提高.在全身骨骼中,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发生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胫骨解剖结构特异,滋养血管少且易损伤,同时胫骨前内侧面肌肉组织薄弱,极易在创伤后发生较严重的骨折,并伴有感染.感染性胫骨骨不连伴发的病理损害包括:骨髓炎、多发性的窦道形成、骨质及软组织缺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复杂的肢体畸形、肢体的长度不等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等[1].这些损害通常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病残率,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对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患者,应早期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治疗,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促进骨折的愈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感染骨不连3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感染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下肢骨折术后感染骨不连的患者,彻底清创处理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记录患者愈合情况,随访6个月~3年了解并发症情况。结果:36例患者术后伤口均1期愈合,随访6个月~3年,骨折均1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7个月,无感染复发和再骨折发生。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术后感染骨不连,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肯定,并发症少,适合于临床应用。
-
股骨干骨折患者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分析
目的:探究股骨干骨折患者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生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及感染控制状况,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7月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生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到医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骨延长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植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固定支架骨延长术相比,植骨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术后的感染率更低。
-
骨痂延长术治疗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的护理
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是指开放性骨折粉碎严重,骨缺损、骨外露、局部软组织严重缺损,或在植皮处仍流脓、瘘道等感染症状的骨不连接.由于其同时存在感染,出现创伤感染性骨髓炎、骨缺损、软组织覆盖差和肢体短缩等四方面的问题.骨痂延长术为治疗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解决骨缺损,软组织覆盖差,肢体短缩的问题,有利于局部感染的控制.我院从2001年7月至12月共收治长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接病人行骨痂延长术35例,未发生一例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干骨折
我院自1991~1997年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股骨干骨折24例,取得较好疗效,无骨不连、针道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6~54岁,平均28岁。新鲜骨折18例,陈旧骨折6例,其中2例为牵引治疗失败,1例为钢板固定后出现钢板弯曲,3例为钢板内固定后出现感染性骨不连,伴皮肤窦道形成。骨折部位:近1/3者4例,中1/3者12例,远端8例。骨折类型:横行2例,斜行9例,粉碎骨折13例。手术于麻醉下初步整复骨折,于距骨折线7~10cm的远、近骨干上各穿一枚骨针,再于距骨折线3~5cm的远、近骨干上各穿一枚骨针。四枚骨针中远处用粗克氏针做股骨髁上牵引,余三枚用直径4.5mm的皮质螺纹针从外向内穿针做半针固定。手法复位,C型臂显示复位满意后装外固定器,后取长弧型固定杆将近端外侧针与远端粗克氏针内侧做对角连接。2例有软组织嵌入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10例开放骨折清创后直接缝合软组织,闭合穿针复位。3例感染性骨不连和1例钢板弯曲者外侧切口切开,取出原固定物,彻底清创,外固定后,缝合伤口。术后应用全身抗生素,针孔每日2次滴酒精,局部理疗,伤口换药。2~3天拍片复查对位、对线情况,2例不满意者于C型臂下重新调整。1周下地,避免负重,1个月后逐渐练习负重。定时拍片,骨折达临床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9例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因骨缺损、骨折粉碎,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易发生骨筋膜室高压、感染,以致感染性骨不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治疗创伤及感染所引起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新方法[1].我科于2008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对9 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和精心护理,均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
目的:探讨镶嵌式外固定器用于治疗胫骨创伤所造成的感染性骨不连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8例患者以两段式固定器治疗,归为I组,12例患者以三段式固定器治疗,归为Ⅱ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中患者骨性愈合的情况。结果:术后,为两组病患实施6~36个月的随访调查,20例病患全部于治疗后的7~24个月内实现骨性愈合,骨评定与功能评定优良率均较高。本组共5例患者发生20处钉道感染,I组中1例出现再发骨髓炎,经治疗痊愈。结论:临床医师采用镶嵌式的外固定器为胫骨创伤后发生感染性骨不连症状的患者施治,可以根据骨不连的实际情况,调整长度与角度,操作简单方便,便于为骨折端进行开放换药,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截骨延长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护理
-
《感染性骨不连》出版发行
由北京昌平圣济骨伤医院王兴义、王伟、王公奇主编的《感染性骨不连》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16年1月出版发行。
-
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性骨不连之心得
通过采用彻底清创、使用骨外固定器、持续式引流冲洗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方法,对 23例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患者在术后平均6个月就可达到骨性愈合的良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 感染性骨不连 彻底清创 闭式灌洗冲洗引流技术 -
外伤性骨感染的分期综合治疗
四肢外伤后骨感染是创伤骨科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一旦发生,后果比较严重,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治疗不当,易导致慢性骨髓炎、骨不连、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1].传统治疗方法为局部清创,抗生素液持续冲洗,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往往欠佳,或者反复发作,骨折及创口迁延不愈,有的发展为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治愈率不高.笔者自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感染部位经彻底扩创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分期治疗,术后加强营养、高压氧等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好治疗效果.
-
I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26例.结果:26例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微创牵拉治疗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具有良好临床疗效、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感染不易复发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感染性骨不连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
感染性骨不连的外固定器治疗体会
本文通过分析外固定器在感染性骨不连治疗中的成功应用,认为外固定器治疗感染性骨不连,具有简化并缩短疗程,减轻关节活动受限程度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