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应;谭明生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 棘突间动态稳定性系统在保留脊柱运动功能中的作用与思考

    作者:伍骥;张新和

    脊柱融合(Fusion)是现代脊柱外科的通用技术,Albee首先将胫骨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已经有整整100年了[1],Hibbs首先把融合技术用于治疗脊柱畸形也有足足100年了[2].国外将融合技术用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已经50年有余,国内也有近30年的历史.因此人们习惯把脊柱融合技术几乎看成是解决所有脊柱疾病的"金标准".

  • 腰椎融合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李忠海;王诗媛;唐昊;马辉;张秋林;侯铁胜

    目的:总结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的1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为双节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男11例,女7例;年龄41~62岁,平均50.2岁.分析内容包括:ODI指数、腰痛和下肢痛的VAS评分,并通过腰椎动力位X线观察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DHI)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个月.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腰痛VAS评分术前(7.20±0.90)分.末次随访(1.50±0.90)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5.20±0.90)分,末次随访(1.10±0.80)分.ODI指数术前(52.50±5.90)%,未次随访(15.90±5.80)%.Coflex置入节段的DHI术前0.23±O.05,术后0.35±0.06,末次随访0.33±0.04,椎间隙高度未见明显丢失.Coflex置入节段的ROM术前(8.90±1.80)°,术后降至(8.30±1.90)°,末次随访(8.10±1.80)°.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Conex置入节段活动度未见明显改变.L2-S1 ROM术前为(20.20±5.60)°,术后(14.40±5.70)°,末次随访(15.50±5.20)°.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联合Coflex动态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这项技术优于多节段融合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 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都芳涛

    目的:比较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2岁,平均(46.5±8.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6个月.X线片或CT影像学显示42例患者均为L4.5单节段病变,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8例.42例患者分别采用Coi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非融合组,21例)和PLIF术(融合组,21例)进行治疗.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指数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至少10个月,非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8±3.7提高至24.6±4.6(P<0.01),ODI由术前65.8±7.5降低至25.6±5.1(P<0.01),L4.5节段活动度由术前4.2±0.7增加至5.3±0.6(P<0.01).而融合组1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3.2±3.2提高至24.5±4.3(P<0.01),ODI由65.5±8.2降低至26.5±6.1(P<0.01),L4.5节段活动度丧失.非融合组手术时间(71.2±12.8)min、出血量(56.6±25.5)ml、术后住院天数(4.4±1.3)d同融合组手术时间(121.0±23.2)min、出血量(135.8±19.8)ml及术后住院天数(12.6±2.4)d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期间未发现与Coilex装置本身的并发症.结论: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相比,Col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能够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在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面有一定作用.

  • 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并发症分析及相关对策

    作者:徐丁;徐华梓;吴立军;季烈峰;池永龙

    目的:分析Cotlex治疗腰椎闻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行Coflex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37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男20例,女17例;年龄33~70岁,平均52岁;痛史6~50个月.平均16.5个月.通过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价.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年,平均20个月.腰椎JOA评分从术前(9.09±1.10)分增加到了(25.40±1.20)分(末次随访).ODI从术前(24.70±4.80)分降至(4.80±1.0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从术前(7.86±0.80)分减少到(3.20±0.50)分(末次随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腰痛1例,对侧下肢痛1例,Coflex松动1例,Coflex断裂1例.结论:Coi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但也有其特殊的近期并发症.故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井严格手术探作规范.

  • 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超;何勍;阮狄克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连续诊治的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4~71岁,平均62.2岁.患者一临床表现包括慢性腰背痛、间歇性跛行及下肢麻木感.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中央椎管狭窄、无明显节段间不稳.其中L4.5 17例,L3.4 1例.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置入节段及相邻节段椎闻曲度.根据VAS和ODI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4个月.无内置物移位、断裂,影像学测量显示术后Coflex置入节段中立位Cobb角(12.1±2.6)°较术前(14.8±3.2)°明显减少(t=2.61,P=0.03),但至随访时发现置入节段中立住Cobb角(14.9±4.1)°较术后有明显增加,可接近甚至达到术前的角度(t=1.39,P=0.65).过伸过屈住测量显示Coflex置入可较好的限制置入节段的后伸运动范围(t=4.01,P=0.001),但可观察到置入节段过屈位运动范围较术前有所增加(t=2.57,P=0.02).相邻上一节段中立住Cobb角术前(12.1±2.3)°、术后(12.3±3.2)°、随访时(11.9±3.0)°,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VAS评分(2.2±0.7)分较术前(4.9±1.1)分明显改善(t=2.95.P=0.012).术前ODI评分为(56.5±14.2)%,随访时为(29.1±9.O)%,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3.02,P=0.02).结论:从临床疗效来说,结合椎板减压Coflex置入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Coflex并不能有效维持其置入后中立位下所获得的相对后凸状态.但可较好的限制置入节段的后伸活动.

  •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大伟;马远征;胡明;罗展鹏;罗小波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65.0岁.病变节段:L3.4、L4.5、L5S1 7例,L2.3、L4.5、L5S1 3例,L3.4、L4.5 1例,L4.5、L5S1 2例.手术方法:椎管减压、Bioflex系统固定、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选择椎体间融合或不融合.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椎间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经12~26个月随访,平均19.5个月.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83.4 min,术中出血量400~1 220ml,平均610.2 ml.术前VAS为(7.8±1.3)分,术后为(2.3±0.9)分,末次随访为(2.1±0.8)分;术前ODI为(60.50±4.40)%,术后为(17.80±2.10)%.末次随访为(16.20±2.40)%.与术前比较,术后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ROM:整个腰椎和非融合节段活动度明显减低,邻近节段略增加.融合节段融合率95.O%(19/20).结论:Bioflex系统固定结合椎体问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 Wallis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作者:张志敬;潘兵;卢一生;许文根;符楚迪

    目的:评价Wallis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接受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的4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0例,女18例;年龄40~68岁,平均54.2岁.单节段病变44例,双节段病变4例;其中L3,44例,L4,540例,L3,4和L4,5双节段4例.采用JOA、Oswestry评分标准进行疼痛及功能评价,采用Odom方法进行疗效评估,并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4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Odom评估标准:优20例,良24例,可4例.JOA评分由术前的(12.4±2.7)分增加到术后12个月的(26.1±2.0)分(P<0.01);Oswestry疼痛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的(14.1±2.9)分降至术后12个月的(5.5±1.8)分(P<0.01).腰椎侧位X线片显示神经根管高度和椎间隙后高度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动态稳定,扩大椎管容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动态固定位置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红芳;鲁世保;康霓;刘志成

    目的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是一种临床上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器械,在置入时其U形底部与硬脊膜之间的距离是手术的关键,Coflex置入不同深度后对手术节段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体外实验评估Coflex的U形底部与硬脊膜的距离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新鲜尸体腰椎(L1-L5)标本6具.每个标本按照实验过程分为6组模型:完整组(A组)、失稳组(B组)、10 mm安装组(C组)、5 mm安装组(D组)、0 mm安装组(E组)、融合组(F组).对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测试,通过观察手术节段的运动角度和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来分析其稳定性.结果 各实验组手术节段运动角度与完整组的相似性为E组>D组>C组>B组>F组;ROM的计算结果显示,E组的ROM值比其他组相对较小,刚度较大.结论 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方向运动时,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置入位置距脊柱较近时,术后手术节段性能更加接近正常腰椎.

  • 下腰椎L4/5棘突间撑开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蔡方舟;谷雪莲;韩寿彭;宋成利;陈博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在L4/5植入X-STOP类型产品时该节段的稳定性,以及对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影响.依据一名正常志愿者中立位下螺旋CT扫描资料,利用Mimics14、Geomagic Studio2012、Hypermesh12和Abaqus6.12-1等软件,构建L2~L5健康腰椎有限元模型和植入撑开器X-STOP的动态固定模型,并模拟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验证健康腰椎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和动态固定对照模型的生物力学特性.根据两组模型在椎间活动度、椎间盘应力等生物力学指标,证明X-STOP可减少该节段74.83%的后伸活动度,而相邻节段活动度基本不受影响.植入物和腰椎的大应力出现在后伸时两者的接触面上,大应力分别为33.3和13.56 MPa.X-STOP可以显著降低椎间盘压力和后伸活动度,对相邻阶段无明显影响.植入物和腰椎的大yon Mises应力出现在接触面上.对X-STOP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为下腰椎I4/5棘突间撑开器X-STOP临床手术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 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病变

    作者:蓝朝晖;卢廷胜;林鹏;孙永波;劳克城

    目的 探讨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管内肿瘤等复杂性腰椎管病变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腰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管内肿瘤患者68例,其中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51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17例.结果 随访6个月~4年,术后优53例,良10例,优良率92.6%.结论 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关节突关节、棘突间动态固定治疗腰椎管病变,既能保持脊柱的即时稳定性,又保持了持久稳定性,同时减少了腰椎生物力学改变,对预防医源性腰椎管狭窄具有积极作用,对复杂的多节段腰椎管病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 Waveflex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中的应用

    作者:谭国庆;甘东浩;陈德强;赵建全;李琰;徐展望

    目的 评价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治疗的25例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测量腰椎前凸角(LA)、动态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DSH)、椎间孔高度(HIF).结果 25例获得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末次随访时LA、DSH、HIF优于术前,但末次随访与术后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veflex内固定系统联合PLIF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维持脊柱稳定性,保留一定腰椎活动度,延缓融合相邻节段退变.

  • 腰椎退行性疾病ISOBAR动态固定早期临床观察

    作者:李忠海;王诗媛;付强;马辉;唐昊;张秋林

    目的 探讨后路ISOBAR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指征、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自2008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L4、5)28例,随机分为常规减压加ISOBAR动态固定组(治疗组14例)和传统椎间融合内固定组(对照组14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4.6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VAS评分及ODI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对照组术后L4、5及L2~S1节段的ROM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相邻节段L3、4、L5S1的(活动度)ROM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术后各节段和L2~S1的ROM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SOBAR动态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动态固定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融合技术,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

  • 后路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曹正霖;周守国;黄耀渠;付忠泉;王刚;陈志维

    目的 评价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将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A组(16例)和B组(20例),A组行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术,B组行单纯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术,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测量和比较手术前后患者ODI、VAS和椎体间高度、角度和MRI T1值.结果 所有患者获12个月以上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疗效优良率为93.8%,B组疗效优良率为90.0%.两组术后1年腰痛VAS、下肢放射痛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手术上下节段的椎间高度、运动范围、髓核MRI T1值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手术节段较术前:A组运动范围明显减少(P<0.05)、椎间高度增加(P<0.05)和髓核MRI T1值增加(P<0.05),B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较B组术后1年手术节段运动范围减少(P<0.05)、椎间高度增加(P<0.05)和髓核MRI T1值增加(P<0.05).结论 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弹性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满意疗效,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可能有利于手术节段髓核修复.

  • 动态与静态固定2种方式在治疗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徐刚;李小飞;史东平;邱旭升;张子韬;盛路新;谢文谨

    目的 比较动态与静态2种固定方式治疗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回顾分析自2012-01-2015-06采用动态与静态固定方式行手术治疗的35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其中动态固定组16例,静态固定组19例.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下胫腓联合复位满意程度、AOFAS评分和踝关节伸屈活动度.结果 动态固定组与静态固定组在手术并发症及下胫腓联合复位满意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动态固定组AOFAS评分优于静态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12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伸屈活动度方面,术后3个月随访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12个月随访时动态固定组优于静态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固定方法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中疗效可靠,与静态固定方法相比,可以早期负重活动,改善踝关节伸屈功能,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

  •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退变疾病的疗效对比

    作者:肖进飞;张阳;李放;赵广民;单建林;张兴胜

    目的:评估Dynesys内固定或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L4/5单节段退变疾病患者76例,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35例(Dynesys组),融合术41例(融合组),随访时间均大于2年.评价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及上端、下端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及活动度(ROM),邻近节段椎间盘Pfirmman分级,并应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融合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前上端邻近节段ROM在Dynesys组为8.3°±2.1°,融合组为8.4°±1.5°,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为10.2°±2.2°,融合组为12.9°±2.1°,均较术前增加(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下端邻近节段ROM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末次随访时融合组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Pfirrmann分级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变化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仅上端邻近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CLA系统评分标准,Dynesys组8个节段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融合术组为22个节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融合术组有1例患者出现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或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前者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方面更有优势.

  • 腰椎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研究新进展

    作者:朱小广;丁亮华;姜世涛;胡新宇;黄智慧;凌为其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节段性不稳、退变性滑脱等疾患的主要手段,虽然内固定的应用使融合率增加和临床效果改善,但临床满意率低于融合率,还存在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1,2].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动态固定技术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限制脊柱过度活动的同时可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目前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装置主要有两大类椎弓根螺钉一韧带系统:Graf韧带系统、Dynesys系统、FASS系统等;半刚性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ISObar系统、Flex系统、DSS系统等),笔者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

    作者:王会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腰椎融合术曾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但大量研究证明椎体融合后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会导致腰椎不稳和腰椎管狭窄的复发.因此,一种能大程度地保护脊柱的动态功能、维持腰椎正常的应力分布、预防继发性邻近节段退变的非融合技术开始受到重视.该文主要从基础研究、设计理念、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予以综述.

  • 三种开放手术方式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马树伟;吴继功

    目的:评估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融合内固定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腰4/5单一节段退变的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其中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26例(A组),融合内固定术32例(B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组24例(C组),随访时间2~3年,平均2.4年.应用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ROM)及头、尾侧邻近节段活动度评价术后临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C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显著少于其他二组(P<0.05),A组以上两个指标显著低于融合固定组(P<0.05).三组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动态固定组、融合组均较术前显著升高,C组较术前降低(P<0.05).末次随访手术节段ROMC组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A组、B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临近节段ROMA组、B组、C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B组ROM较术前升高(P<0.05),C组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种开放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疗效.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开窗髓核摘除术优于其他两种术式.融合固定和Dynesys在撑开病变椎间隙方面效果肯定.开窗髓核摘除、Dynesys都可以保留一部分病变节段活动度,但后者可在保留病变节段活动和维持稳定间达到更好的平衡,有效的防止病变节段继续退变.

  • 外固定架动态固定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李治国;娄宏亮;连霄飞;索木森;冯志伟;索海军

    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外固定架固定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取外固定架动态固定辅助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复杂粉碎性骨折36例.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周.结果 按Dienst 功能评估评估标准评估:优33例,良2例,一般 1例.优良率为91.6%.结论 动态外固定架固定联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在维持桡骨远端关节面平整,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的同时能够提供早期腕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办法.

6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