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病变的CT诊断价值

    作者:张卫生

    目的:探讨CT对腰椎病变的诊断价值.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已成为腰椎间盘病变的间盘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并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3月收治腰椎病变患者100例.结果:36例均显示腰椎向前滑脱,分布以L4、L5椎体为主;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36例,关节腔真空征14例;均表现为椎间孔变形变窄;恻隐窝狭窄,双侧狭窄60处,单侧10处;64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改变;黄韧带肥厚和钙化11例.结论:CT对于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而高度怀疑腰椎退变性滑脱或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后路综合性手术治疗

    作者:吴景明;白波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腰椎退变性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后路充分减压、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等综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平均随访26个月,根据临床恢复功能结合影像资料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疗效评价:优14例,良29例,可4例,优良率89.6%.植骨融合率97.9%.结论应用上述综合性手术方式,可同时解除神经卡压、矫正畸形和稳定脊柱,达到有效恢复神经功能、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和力学稳定的治疗目的.

  • 腰椎管狭窄症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主椎管或侧隐窝狭窄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一般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老年人,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7%~10.0%.男女患病机会均等,但女性患退变性滑脱的机会比男性多4倍[1].

  • 腰椎外科手术中Cage的临床应用

    作者:苏兰海

    自从1764年Cofugno[1]描述了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症状后,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今,以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结合影象学仍为诊断、决定实行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后路或前路椎间盘切除是祛除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切除突出或膨出的椎间盘加椎板切除或关节突关节部分切除,实现椎管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椎间关节固定与融合是治疗椎间关节不稳或退变性滑脱的有效方法.

  • 退变性腰椎滑脱French分型和CARDS分型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研究

    作者:盛亚超;孙旭;朱泽章;史本龙;孙伟翔;陈曦;袁鑫鑫;邱勇

    目的: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French分型及CARDS分型进行可重复性与可信度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分型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11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L4/5 91例、L5/S1 27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92例,平均年龄61.1±8.1岁.3名脊柱外科医师对患者术前X线片独自进行两次测量,分别使用French分型和临床与影像学分型(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CARDS分型)进行评估和分型,收集结果,作同一观察者间可重复性及不同观察者间可信度分析.应用Kappa值比较分析两种分型的差异性.结果:3位观察者使用French分型系统共进行708次(118例×3×2次)分型,包括1型261次,2型107次,3型83次,4型54次,5型203次,观察者内分型一致率80.5%~86.4%(Kappa值0.740~0.815),属于“基本可信”;观察者间分型一致率为79.7%~82.2%(Kappa值0.728~0.758),属于“基本可信”.测量并分型单个患者平均花费时间约138s.CARDS分型系统共708次分型中,包括A型(A1)19次,B型(B1 90次,B2 59次)149次,C型(C1 291次,C2 108次)399次,D型(D1 98次,D2 43次)141次,观察者内总体一致率90.7%~93.2%(Kappa值0.878~0.911),属于“完全可信”;观察者间总体一致率88.1%~94.1%(Kappa值0.844~0.921),属于“完全可信”.测量并分型单个患者平均花费时间约67s.结论:两种分型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CARDS分型可信度与可重复性优于French分型.

  • 腰椎退变性滑脱与终板Modic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晓艳;石媛媛;关春爽;李莉;秦宝琦;蔡玉;李学军

    目的:观察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腰椎终板的Modic改变情况,分析退变性滑脱与终板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MRI资料,观察腰椎滑脱节段与非滑脱节段终板Modic改变各型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分析终板Modic改变与腰椎滑脱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共540个椎体中,Ⅰ度滑脱149个,Ⅱ度滑脱17个;L1椎体滑脱10个,L2椎体26个,L3椎体41个,L4椎体46个,L5椎体43个.10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共计1080个腰椎终板,351个终板存在Modic改变,其中Modic Ⅰ型172个(15.93%),Ⅱ型144个(13.33%),Ⅲ型3个(0.28%),混合型32个(2.96%);L1/2节段34个(3.15%),L2/3节段61个(5.65%),L3/4节段65个(6.02%),L4/5节段77个(7.13%),L5/S1节段114个(10.56%).腰椎滑脱节段终板的Modic改变发生率为75.30%,非滑脱节段终板的Modic改变发生率为1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检验表明Modic改变和腰椎滑脱程度呈正相关(r=0.613,P<0.05).结论: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滑脱节段终板的Modic改变多见,各型中以Ⅰ型多发,Modic改变的发生与滑脱程度呈正相关.

  • 腰椎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系统研究新进展

    作者:朱小广;丁亮华;姜世涛;胡新宇;黄智慧;凌为其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节段性不稳、退变性滑脱等疾患的主要手段,虽然内固定的应用使融合率增加和临床效果改善,但临床满意率低于融合率,还存在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1,2].后路经椎弓根腰椎动态固定技术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限制脊柱过度活动的同时可保留固定节段的活动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目前后路经椎弓根动态固定装置主要有两大类椎弓根螺钉一韧带系统:Graf韧带系统、Dynesys系统、FASS系统等;半刚性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ISObar系统、Flex系统、DSS系统等),笔者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脊柱-骨盆矢状位曲度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影响

    作者:杨曦;宋跃明

    脊柱-骨盆矢状位曲度(下文简称矢状位曲度)是指人体为了维持直立行走的要求,脊柱和骨盆在生长发育时自然形成的矢状面的生理弧度和形态.理想的矢状位曲度,能够使个体在能量消耗低的情况下完成生理姿势及日常活动的需要[1].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个体所形成的矢状位曲度各不相同,而这种形态和方位上的差异,势必引起个体脊柱-骨盆生物力学的改变,进而对脊柱疾患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近来,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矢状位曲度参数与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间盘退变等疾病)紧密相关.因此,笔者就矢状位曲度的形成变化规律,及其与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生发展、手术治疗之间的联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 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定性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手术治疗

    作者:徐宏光;王以朋;邱贵兴;仉建国;杨新宇;于斌;费琦;赵其纯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伴不稳定性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腰椎管狭窄伴不稳定性腰椎退变滑脱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男30例,女56例,年龄30~77岁,平均55.8岁,腰痛合并双侧下肢痛63例,单侧下肢痛10例;单纯腰痛13例,其中72例主诉间歇性跛行,出现跛行的行走距离10~1 000 m,32例合并有足部感觉、运动及反射的改变.本组病例均并存病变节段的腰椎动力性腰椎不稳,滑脱Ⅰ° 79例,Ⅱ° 7例.术前CT检查56例,MRI检查24例,MRM检查6例,术前同时行脊髓造影61例, CTM检查12例.狭窄并滑脱的节段:L4-5 49例,L3-4 6例,L5-S1 25例,L3-4、L4-5 2例,L3-S1 4例.单纯侧隐窝狭窄10例,双侧侧隐窝狭窄22例,中央椎管狭窄54例;合并椎间盘突出12例.所有的患者均经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及不同的内固定治疗. 结果患者均经8个月~13年的随访,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81例(平均5.6年).本组优78例,良5例,可3例.滑脱完全复位Ⅰ° 70例(89.9%),Ⅱ° 6例(85.7%).随访过程中无滑脱加重患者,3个月内植骨融合者74例,6个月内植骨融合10例,出现假关节2例.术后发生内固定断裂1例,晚发感染1例.结论减压和脊柱固定可改善腰椎管狭窄伴不稳定性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的临床症状,术中的彻底减压及术后植骨的坚固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内固定的应用可复位滑脱的椎体,并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

  • 后路USS联合椎体间颗粒状植骨融合术治疗第5腰椎体滑脱

    作者:梁建斌;马璋辉;冯良恩;姚富华;黄国财

    成人第5腰椎体(L5)滑脱患者,多为峡部裂型及退变性滑脱,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目前多主张采用手术治疗.自2005年1月~ 2010年8月笔者对32例L5滑脱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L5~第1骶椎体(S1)脊柱通用固定系统(universal spine system,USS)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自体碎骨椎间植骨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经过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特点

    作者:马毅;赵合元

    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有其独特之处,而伴随疾患如腰椎管狭窄、退变性滑脱或失稳、骨质疏松,既可加重腰腿痛症状,又可影响手术疗效,笔者对86例60岁以上的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

  •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X线平片诊断

    作者:吴俊

    腰椎退行性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腰椎退行性变基础上引发的滑脱称为退变性滑脱,临床并不少见.

  • 腰椎退变性滑脱多排螺旋CT68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卫建;蒋鹏程;牟华军;桂忠诚;任秀荣

    腰椎退变性滑脱常因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引起,是诱发慢性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多排CT的广泛应用显示了在该病诊断方面的诸多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排CT对下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价值.

  • 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CT诊断价值

    作者:赵振清

    目的:探讨CT对于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年5月至2007年3月因腰腿疼痛而就诊的腰椎退变性滑脱病例36例,男14例,女22例,滑脱程度Ⅰ°30例,Ⅱ°6例.均无峡部裂.结果:36例均显示腰椎前滑脱,分布以L4、L5为主;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增生36例,关节腔真空症14例;均表现为椎间孔变形变窄;侧隐窝狭窄,双侧狭窄60处,单侧10处;36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改变;黄韧带肥厚和钙化11例.结论:CT对于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而高度怀疑腰椎退变性滑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退变性第4腰椎椎体滑脱治疗中精确预弯钛棒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楚戈;白靖平;锡林·宝勒日;项泽文;赵疆;方锐

    目的:用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时,术中反复折棒会降低钛棒抗疲劳性并延长手术时间.分析折棒的影响因素并依据术前影像学显示的腰前凸角、滑脱角和滑移百分比探讨精确预折弯钛棒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6-02/09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病房收治的31例Ⅰ度、Ⅱ度(Meyerding分度)退变性L4椎体滑脱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70岁,平均58.3岁.测量术前腰前凸角、滑脱角和滑移百分比,术中置入依据相应标准折弯的钛棒,将研究对象假想为刚体,建立应变量(折棒角)与自变量(腰前凸角、滑脱角、滑移百分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各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结果:3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折棒角度与腰前凸角、滑脱角及椎体滑移百分比有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折棒角)=0.139 0-0.327 56 logx1(术前腰前凸角)+0.463 689x2(术前滑脱角)+0.288 186x32(术前滑移百分比),经方差分析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7.708,P=0.001).常数0.1390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77),x1的回归系数-0.327 56有统计学意义(P=0.028 383),x2的回归系数0.463 689有统计学意义(P=0.003096),x3的回归系数0.288186有统计学意义(P=0.047435),决定系数R2=0.704 257.结论:折棒角与腰前凸角、滑脱角、滑移百分比有相关性,折棒角变化的70.43%可由术前腰前凸角、滑脱角和滑移百分比来解释.术前将钛棒预弯成较精确的弯度,从而减小钛棒损耗是可行的.

  • 仰卧位 MRI 测量小关节积液对腰椎退变性滑脱稳定性诊断意义的研究

    作者:刘大海;刘爽;牟建辉;孙东;程杰;秦廷正;刘鹏

    Kirkaldy-Willis [1]将腰椎小关节退变过程分成三期,第一期:功能障碍期;第二期:失稳期,间盘高度的丢失、间盘内容物消失、间盘周围的纤维环膨胀,后方两侧小关节韧带、关节囊松弛和关节软骨的退变,这些改变导致椎体间异常活动;第三期:通过骨赘和纤维化形成重建稳定。这三期之间没有明确界线。从稳定-不稳-重新稳定的退变过程中,将会有小关节积液量的变化。如果临床神经症状出现在不稳定的第二期,则需要进行固定融合,如果出现在稳定的第三期,则不需要融合手术。

  • 影像参数对老年患者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作者:唐保明

    目的 探讨影像参数对老年人群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方法 45例 L4 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及75例L4椎体退变性但未滑脱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均行腰椎影像学检查,X线上测量椎间盘高度、椎体大小、倾角、前凸角等,CT测量关节角.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 L4Ⅰ度滑脱39 例,占86.7%,Ⅱ度滑脱6 例,占13.3%,滑脱指数为( 0.18 ± 0.05). 观察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低于对照组,但椎间盘退变指数、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折射角、关节突关节角、L3~4及L4~5关节突头尾差角高于对照组( P<0.05 ).L4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是老年椎体退变性滑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老年患者L4 椎体退变性滑脱与骨质疏松相关, L4椎体滑脱的发生多受到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的影响.

  • 椎弓根螺钉落差复位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银冬;崔明宇;史峰军;李丹丹;李刚

    腰椎滑脱症公认的手术治疗原则是神经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和融合固定.2004年1月-2010年6月年本科应用椎弓根螺钉落差复位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4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腰椎滑脱症患者142例,男性83例,女性59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2.4岁;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持续的下腰痛,75例伴有下肢放射痛,61例有间歇性跛行病史;L4/L5滑脱95例,L5/S1滑脱47例;按Meyerding 分级:Ⅰ度滑脱56例,Ⅱ度滑脱83例,Ⅲ度滑脱3例;滑移程度为15%~67%,平均滑移程度为(36.2±11.3)%;退变性滑脱75例,峡部裂性滑脱67例.

  • 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臻;尹邦良;吕国华;李晶

    目的:研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手术减压和植骨融合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例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采用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行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获得连续随访者18例,随访时间9月~3年,平均24个月,优良率90%.结论:可靠的内固定、复位,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效果满意,充分的神经根松解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 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的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方剑锋;张云庆;周枫;邓雄伟

    腰椎多节段退变性滑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差,多数人需手术治疗.我们收治9例成人多节段腰椎峡部崩裂性滑脱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全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