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环形疹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误诊1例
患者男,26岁.阴茎、阴囊环形皮损,表面扁平,上覆少许鳞屑,瘙痒2月.外院以“湿疹和皮炎”治疗,无好转.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上皮突延长,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RPR 1∶160(+),TPHA(+).诊断:二期梅毒.予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治疗,皮损消退.现在随访中.
-
误诊为阴囊湿疹的二期梅毒1例
患者男,26岁.阴囊湿疹样皮损伴瘙痒6月余,经组织病理检查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为二期梅毒.
-
智障的二期梅毒患者3例误诊分析
报告3例误诊的伴有智障的二期梅毒.例1 RPR 1:64(+),TPHA(+),例2 RPR 1:128(+),TPHA(+),例3 RPR 1:128(+),TPHA(+),均确诊为二期梅毒.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4周,3个月复查皮损无复发,后随访RPR、TPHA均转阴.提示对某些智障患者就诊时,疑有不确定的皮损,宜做相应的实验室及性病实验室检查,以免漏诊及误诊.
-
二期梅毒2例误诊分析
报告2例二期梅毒患者误诊情况.例1以阴囊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例2以头皮丘疹、结节破溃为主要表现,均伴痒感,院外分别多次误诊为阴囊湿疹和脓癣,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
-
二期梅毒误诊3例分析
对本院接诊3 例院外误诊的二期梅毒病人情况详细分析,以减少误诊.二期梅毒多以玫瑰疹、毛囊疹、丘疹鳞屑、脓疱疹、溃疡疹、肛周及外生殖器扁平湿疣、虫蚀样脱发、口腔粘膜损害等表现.而以多形性红斑、皮肤白斑为首发症状者少见.二期梅毒皮损具有多样性,医生对无明显诱因表现为各种皮损的患者,应及时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以防误诊.
-
二期梅毒3例误诊报告
二期梅毒的皮疹复杂多样,几年来,我科遇见多例临床表现不同的二期梅毒疹,其中3例皮疹颇具代表性,但在外院及我院其他科室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
二期梅毒误诊原因分析
我科于1999年6月~2000年6月发现二期梅毒误诊14例,其中12例在外院(县级)误诊,2例在我院误诊。所有病例在我院经查RPR滴度1:8~1:32,TPHA滴度1:8~1:160。男6例,女8例,年龄18~62岁,病程8~20周。工人4例,教师4例,农民3例,公务员2例,司机1例。误诊为玫瑰糠疹5例,湿疹样皮炎3例,足癣2例,药疹、银屑病、口腔溃疡、尖锐湿疣各1例。
-
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的研究
二期梅毒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均具有多样性,并且其诊断与临床体征、组织形态学又有密切联系[1].为进一步探讨梅毒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和损伤机制以及协助诊断,我们对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
二期梅毒误诊为银屑病1例
患者男,46岁.颌下、颈部、躯干、四肢铜钱样红斑伴瘙痒2月.有冶游史,曾被误诊为“环状肉芽肿”、“银屑病”.查血清RPR 1:16阳性,TPHA阳性.诊断: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治疗3次后,皮损消退,瘙痒症状消失.
-
二期梅毒误诊为手足癣1例
近年,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二期梅毒的皮损与多种皮肤病的皮损相似,使其不典型病例越来越多,临床误诊率也逐年上升.现将本作者遇到的一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
双鸭山市2006~2010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绝大多数是通过性传播途径引起的,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
-
先天性二期梅毒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肝炎1例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强,一些特殊的疾病也在逐年增多.本例新生儿为先天性二期梅毒伴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情况是较为少见的.对于梅毒的治疗应早诊断,早治疗,用药规则而足量,并要有足够的观察时间来判断治疗效果.
-
ELISA法检测梅毒方法影响因素探讨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发生胎儿传染,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给胎儿。目前,酶联免疫(ELISA)法作为新型的梅毒检查手段,以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适合大样本量的同时检测越来越受到临床检验的重视。
-
松原市2004--2008梅毒疫情分析
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全身性性病、病变多种多样,时隐时现,病程长。早期主要侵犯男女外生殖器、会阴皮肤及粘膜,晚期可侵犯心血管及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
-
二期梅毒误诊为皮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地方人员,双下肢及躯干出疹伴瘙痒半个月,加重伴出疹部位脱屑半个月.患者于2007年4月出现双下肢及躯干对称性微小红色斑疹,痒.
-
夫妻共患二期梅毒
病例1:某男,43岁,因阴囊红斑伴瘙痒3+月,于2017年11月29日就诊于我院门诊.3月前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左侧阴囊皮肤瘙痒,继而出现红色斑块,曾到中医院和地区医院就诊,诊断为"外阴湿疹、扁平苔藓",予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激素类药膏(枸地氯雷他定、五维甘草那敏、复方甘草酸苷、日舒安、卤米松、曲咪新)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皮损进一步增大,为进一步诊疗就诊于我科.患者回忆约半年前有2次婚外性生活史,但否认性病史和生殖器溃疡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左侧腹股沟可触及数枚花生粒大小淋巴结,质稍硬,无明显压痛.专科检查,左侧阴囊皮肤见淡红色斑片,边缘不甚清楚,其上可见暗紫红色鳞屑,不易剥脱,未见糜烂及渗液.梅毒血清检测:抗体(+)、滴度1:2,诊断:二期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 u,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1周后皮损明显好转,瘙痒明显减轻,2周后皮疹及症状基本消退,以后按梅毒随访方案定期复查.
关键词: 二期梅毒 -
二期梅毒患者36例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土茯苓、金银花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二期梅毒患者56例应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土茯苓、金银花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皮肤性病防治所收治的56例二期梅毒患者的资料,并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土茯苓、金银花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Foxp3、IL-6、IL-8、TNF-α和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土茯苓、金银花治疗二期梅毒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降低Foxp3、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有效地改善了T细胞亚群,预防复发.
-
二期梅毒16例误诊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二期梅毒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传染科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在其他医院误诊的16例二期梅毒确诊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结果:二期梅毒的皮疹表现呈现多样性,容易被误诊为湿疹、玫瑰糠疹、尖锐湿疣等,经过积极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获得痊愈,治愈后未见复发,预后良好.结论:为避免二期梅毒误诊,需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明确诊断,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采取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