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黄制剂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皮层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魏玮;陈军梅;张赤志;徐汉林;陈军

    目的:探讨乳黄制剂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皮层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硫代乙酰胺0、24h灌胃建立大鼠A型肝性脑病模型,乳黄制剂分大、中、小三个剂量组,以乳果糖组为对照,干化学法检测血氨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脑组织GAB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皮层GABAA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氨、血清与脑组织GABA含量、大脑皮层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乳黄制剂三个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有所下降,其中,乳黄制剂中剂量组下降显著.结论:肝性脑病的发生与GABA及GABAA受体增加密切相关,乳黄制剂能明显降低A型肝性脑病大鼠GA-BA含量,减少GABAA受体的表达,从而有效防治肝性脑病.

  • CQ复方对癌侵袭镜像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中枢机制探讨

    作者:姜宇懋;孙丹丹;王志国;李涛;赵小亮;焦玥;刘洋;李玉娟;欧阳竟锋;王丹巧

    该研究旨在了解CQ复方对癌侵袭镜像痛(cancer invasion induced mirror image pain,CIIMIP)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中枢机制.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操作对照组(注射0.2mL灭活的S180肉瘤细胞液)、模型组(于右腿股骨大转子处注射0.2 mL S180肉瘤细胞液)、CQ复方低剂量组(模型+100 mg·kg-1,iP)、CQ复方中剂量组(模型+150 mg·kg-1,iP)、CQ复方高剂量组(模型+200 mg·kg-1,ip),造模前及术后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镜像侧后足的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检测脊髓L3~L5节段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牛磺酸(Tau)浓度;采用AimPlex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L3~L5节段脊髓组织内调节激活T细胞表达与分泌因子(RANTF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3)的含量;并观察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CQ复方镇痛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CQ复方能够显著提高模型小鼠的MWT(P<0.01,P<0.05),降低L3~L5节段脊髓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Glu的含量(P<0.01,P<0.05),提高抑制性氨基酸GABA,Gly,Tau的含量(P<0.01,P<0.05),降低Gh/GABA比值(P<0.01,P<0.05),降低RANTES,MCP-3水平(P<0.05).GABAa受体拮抗剂在2个时间点有意义地降低了CQ复方引起的MWT升高(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CQ复方对CHMIP模型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EAA)/抑制性氨基酸(I从)递质的平衡,部分激活GABAa受体,以及减少脊髓组织内促炎性细胞因子RANTES,MCP-3的释放有关.

  • 人参皂甙调节大鼠自发睡眠脑电结构的机制

    作者:洪芬芳;王新;杨树龙;张大雷;杨蓓;吴磊

    目的 初步探索人参皂甙(GS)调节自发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GS低和高(10和100 mg/kg)剂量组.在大鼠体内植入无线发射器,术后每日1次灌胃给药,共6 d.第1(急性)和6天(慢性)给药后记录自由活动大鼠脑电活动12 h.于第1和6天取下丘脑组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GABAAergic系统蛋白表达.结果GS灌胃给药第1天,高剂量GS显著增加非快动眼睡眠(NREM)[(8.002±0.427)hvs (6.363±0.542)h,P<0.05]和总睡眠时间[(9.397±0.313)h vs (7.548±0.562)h,P<0.01],减少觉醒[(2.463±0.288)h vs (4.376±0.572)h,P<0.01];GS低和高剂量都增强了下丘脑GABAA受体a、β亚型表达(P<0.05).第6天,低、高剂量GS均显著提高NREM睡眠[(7.587±0.174)h,(7.610±0.204)h vs (6.799±0.302)h,P<0.05]和总睡眠时间[(8.974±0.191)h,(8.967±0.249)h vs (8.008±0.359)h,P<0.05],减少觉醒[(3.130±0.211 )h,(3.294±0.330)h vs(3.984±0.389)h,P<0.05];高剂量GS显著增强下丘脑GAD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GS能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调节大鼠自发睡眠结构,其急性作用可能与下丘脑增加的GABAA受体α、β亚型蛋白表达有关,而慢性作用可能涉及经由上调GAD表达水平增加GABA产量.

  •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内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的定位分布

    作者:李金莲;庞有旺;董玉琳

    目的观察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GABAA受体(GABAAR)和GABAB受体(GABABR)的定位分布,为研究GABA受体在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传递和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染色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在Vme内可观察到大量GABAAR和GABABR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纤维和终末,其不同亚单位的分布具有一定差别:1.GABABR1亚单位主要分布于Vme神经元的胞体,呈强阳性反应,而GABABR2亚单位只见于Vme神经元胞体周围的纤维和终末内,呈弱阳性反应,Vme神经元为阴性;2.在Vme内亦可观察到大量GABAAR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纤维和终末,其主要亚单位有α1、α2、α3和β.其中GABAARα1和GABAARα3亚单位只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呈强阳性反应,GABAARα2和GABAARβ亚单位仅见于神经纤维和终末内,Vme神经元胞体为阴性;3.密集分布的GABABR2、GABAARα2和GABAARβ亚单位样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似包绕在Vme神经元胞体的周围,其中以GABAARα2的免疫染色强,分布也较为集中.结论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的不同亚单位在Vme内的定位分布有一定差异,提示GABA能神经终末对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的传递发挥抑制性调控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位于Vme神经元胞体内的GABAARα1和GABAARα3亚单位所介导.

  •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内GAD样阳性终末与PAG和GABAA受体α3亚单位阳性共存神经元的联系

    作者:李金莲;董玉琳;庞有旺

    目的观察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内谷氨酸脱羧酶(GAD)样阳性终末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GABAA受体α3亚单位(GABAA Rα3)和小白蛋白(PV)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方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结果在Vme内可观察到大量的GABAA Rα3样、PAG样和PV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吻尾方向几乎在其全长出现,多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直径为25~50μm).大约90%左右的PAG样阳性神经元同时呈GABAARα3样和PV样免疫阳性.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密集分布的GAD样阳性终扣聚集在PAG样和GABAARα3样双重标记的Vme神经元胞体周围,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GA-BA能神经元投射至Vme的神经终末可能通过位于Vme神经元胞体内的GABAARα3亚单位对谷氨酸介导的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的传递发挥抑制性调控作用.

  • 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GABAA受体、甘氨酸受体和阿片μ受体的定位分布

    作者:高蓉;李云庆;施际武

    目的观察大鼠中枢运动核团内谷氨酸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甘氨酸受体(GlyR)和阿片μ受体(MOR)的定位分布,搞清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内的作用部位.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结果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E-W核、上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内均可见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胞体,但NMDAR1样和GluR2/3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仅见于动眼神经核、E-W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和迷走神经背核,除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和脊髓前角能见到少量GABAAR β亚单位样阳性胞体外,上述各核团也可见GABAAR β亚单位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而GABAARα亚单位样阳性胞体主要见于疑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脊髓前角;中枢运动核团内均可见GlyR和MOR样阳性的纤维和终末. 结论谷氨酸、GABA、甘氨酸和脑啡肽在中枢运动核团可能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对中枢运动神经元发挥调控作用.

  • 苯二氮革类化合物的促食欲过盛作用

    作者:赵志欣;李腊梅;蒋恩社

    摄食是生命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生理活动,研究表明苯二氮革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增强食物的美味感而促进动物摄食.苯二氮革受体是GABAA受体复合物的一部分,苯二氮革类激动剂能在GABAA受体激活反应中,促进C1-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内流,从而调节脑内的抑制性神经传递.本文介绍了苯二氮革类化合物的分类、促食欲过盛的药理学作用和脑内作用位点,了解苯二氮革类化合物促食欲过盛的作用机制将为各种疾病引起的食欲减退病人提供治疗的理论依据.

  • 神经活性甾体对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黄莺;朱依纯;姚泰

    神经活性甾体是指神经组织中具有活性的甾体激素.根据甾体激素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三类:(1)通过细胞表面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产生效应,这些受体包括GABAA受体、NMDA受体等; (2)通过G蛋白偶联的膜受体指导第二信使反应,再通过DNA结合蛋白,调节基因表达产生效应; (3)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调控基因的表达产生效应.甾体激素的这些效应尤其是对离子通道型受体和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调节作用,已引起重视.

  • X线照射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皮层GABA和GABAA受体的影响

    作者:梁树立;李安民;周定标;黎君友;刘茜;杨义;张敏;刘爱军

    目的:探讨癫痫大鼠放射治疗中GABA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并选择合理放射剂量.方法:利用慢性点燃癫痫大鼠对照组、1组、3组进进行0、24、6Gy的X线放射,对2组、4组和5组12Gy的X线放射,每组10只,对照组和1~3组于放射后1h断头取脑,4组于放射后1d、5组于放射后1周进行断头取脑,并观察5组其放射后癫痫发作情况,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各组癫痫大鼠额叶皮层内的GABA含量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抗GABAA受体阳性率. 结果:5组于照射后1周内癫痫在鼠未出现诱发癫痫发作.1组的GABA含量为254.16±44.68ng,GABAA受体阳性率为39.56%±7.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Gy照射后1h、24h、1周后均较对照组间GABA含量高,其中以24h为明显,分别为252.09±33.89ng, 348.73±56.00ng 和258.02±62.95ng.抗GABAA受体阳性率在照射后1周内基本稳定于较高水平. 结论:放射治疗癫痫主要是通过发生快速而持续的GABA与GABAA受体变化发生作用,癫痫大鼠接受12Gy的放射治疗较为合理.

  • GABAA受体亚基变异与癫痫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敏;王菊莉;张虎

    癫痫(epilepsy,EP)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短暂性失调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利用PCR、直接测序等多种方法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受体)亚基基因变异与癫痫密切相关,很多变异通过改变氨基酸残基、影响GABAA受体复合物功能性组装而致使受体滞留在内质网或被降解,从而降低细胞表面表达,导致抑制性配体门控通道功能的丧失而引起癫痫的发生。该文就GABAA受体亚基基因变异与癫痫的关系研究进展作综述。

  • 水杨酸钠可逆性抑制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GABAa受体电流

    作者:蔡正;姚晨;陈慧英;黄志辉;覃继新;苏纪平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对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SGN)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离体培养大鼠SGN的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特性及水杨酸钠对其作用特点。结果在SGN上可记录到GABAa受体激动剂GABA诱发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呈浓度依赖性且可被荷包牡丹碱所阻断;水杨酸钠作用在SGN上未诱出电流,100μM、500μM的GABA与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500μM、1000μM、5000μM)分别联合作用时,GABA诱发的电流可被不同程度地抑制,且该抑制作用呈可逆性。结论大鼠SGN上可记录到GABAa受体电流,且水杨酸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可逆性抑制GABAa受体电流,抑制作用与GABA浓度有关。

  • 与慢性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中枢神经GABAA受体和NMDA受体的交互作用

    作者:栗洪师;刘洪臣

    各种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疼痛信息传递和痛觉神经系统中的相关神经递质密切相关,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nartate,NMDA)受体和γ-氨基丁酸A型(γ-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受体,通过和其在痛觉神经元突触胞膜上的特异性神经递质相结合传递,调制相关痛觉信息.新近有学者通过电生理和形态学等方法研究发现,神经元突触胞膜上NMDA受体和GABAA受体在慢性痛觉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两种受体之间有着广泛的分子生物化学等信息交流,在传递痛觉信息过程中有明显的交互作用,通过总结上述两种受体在痛觉信息传递过程中相互调控机制,能够为进一步临床上治疗慢性病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GABAA受体药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秀坤;Nielsen M

    GABAA受体为配体闸门离子通道超家族成员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GABA受体的提出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GABAA受体的药理学研究情况,包括GABAA受体的结构,作用于GABAA受体GABA识别位点、安定类识别位点、氯离子通道的药物等.

    关键词: GABAA受体 药理学
  • 治疗失眠症的一种GABAA受体激动剂indiplon

    作者:李元敏

    失眠症有很高的发病率,能使人生活质量下降并可能发生事故.传统用于治疗的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因而仍在不断研发新型药物.目前,一种有应用前景的人工合成新药in-diplon(NBI-34060)为GABA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能与此受体的α1亚单位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药理学实验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它的ED50值较小、吸收快、作用时间长、生物半衰期短、易被耐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已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考察了不同释出速度的剂型.

  • GABAA受体的亚型以及药理学作用

    作者:崔浩

    增强GABA介导的突触传递是各种神经精神失常疾病的药物治疗基础.GABAA受体作为一种多能性的药物靶点表现出了不寻常的结构差异性:由至少18个亚单位装配而成.然而,从功能上区分GABAA受体还有待对体内受体基因深入的了解.各种GABAA受体变构调节剂作用的证据,特别是苯二氮(艹卓)类化合物,都可以归因于将要讨论的特殊GABAA受体亚型.这些发现开辟了这类药物发展的新途径.

  • α1-肾上腺素受体参与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的作用机制

    作者:袁维秀;郭英;徐娟;张宏

    目的 研究α1-肾上腺素受体(α1- AR)调控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急性切取的腰段脊髓切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α1- AR激动剂苯肾上腺素对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抑制性和兴奋性突触后电流(IPSCs和eEPSCs)的影响.结果 苯肾上腺素对IPSCs频率产生剂量依赖性兴奋作用,此作用可被α1- AR特异性拮抗剂WB4101完全拮抗.苯肾上腺素对eEPSCs振幅的抑制作用可以部分被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TX)拮抗.结论 位于脊髓背角神经元的α1-AR,促进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背角释放γ-氨基丁酸(GABA),进而主要通过GABAA受体抑制初级传入纤维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冲动的传入.下行肾上腺素能系统可能通过GABAA受体机制参与突触前对谷氨酸递质释放的调节作用.

  • 中央丘脑GABAA受体在全身麻醉意识消失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益;田文婷;丁波;杨茂娟;罗竺欣

    目的 探讨中央丘脑内GABAA受体在全身麻醉药导致意识消失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脑区微注射技术分别在丙泊酚麻醉前和麻醉中于中央丘脑给予GABAzine和相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恢复时间,以及翻正反射消失率和微注射给药后体动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中央丘脑内注射GABAzine可显著延长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P<0.05),并缩短翻正反射恢复时间(P<0.05);丙泊酚麻醉中于中央丘脑给予GABAzine可发生明显的体动反应(P<0.05).结论 于中央丘脑内微注射GABAA受体拮抗剂可逆转丙泊酚所导致的意识消失作用,说明中央丘脑内的GABAA受体是全身麻醉导致意识消失的重要靶点.

  • 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对发育期神经元的电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以林

    临床常用吸入性全身麻醉药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等均能增强机体对外源性氨酪酸(GABA)的电反应,通过GABAA发挥生物学效应.而在发育期神经元电生理功能具有阶段特异性:GABAA受体介导的氯离子外流引起神经元去极化;α氨基羟甲基唑丙酸受体尚无完整功能,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激活依赖GABAA受体,在神经元突触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氯离子引导的除极还可以激活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引起钙内流.发育期神经元电生理特点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的影响.

  • γ-氨基丁酸A受体对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的介导作用

    作者:范坤;张敏;侯一平

    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起重要的抑制作用,参与调控睡眠和镇静等作用.全麻药的作用机制被认为与增强GABA受体功能,抑制兴奋性神经信号传导有关.本文主要对静脉用全麻药丙泊酚、依托咪酯依GABAA受体介导的脑电生理、药理及行为学的新研究进展综述,进一步了解全麻药丙泊酚、依托咪酯的作用机制,及指导临床应用.

  • 海马低频电刺激对KA点燃大鼠GABAA受体α1和β2亚基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光明;王峰;李杨;申法政;杨武;李子标;张震;孙涛

    目的 观察海马低频电刺激(LFS)对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突触内GABAA受体α1和β2亚基表达的影响,了解LFS对癫痫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只:(1)癫痫组:立体定向下将海人酸(KA)注射至左侧海马建立KA点燃模型;(2)假手术组:KA点燃后只在右侧海马植入电极而不进行LFS;(3)LFS治疗组:KA点燃后在右侧海马植入电极并进行LFS;(4)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尼氏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对α1和β2亚基相关蛋白进行半定量、定量和表达脑区的检测.q-PCR检测海马α1和β2亚基mRNA.结果 尼式染色显示LFS治疗不能逆转受损伤的神经元.q-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癫痫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α1和β2亚基mRNA及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并持续下降,LFS治疗组持续上升,但均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KA致痫大鼠海马中GABAA受体α1和β2亚基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LFS可上调α1和β2亚基;LFS对治疗颞叶癫痫安全有效.

106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