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性质及其体外释放行为考察

    作者:赵宁;李伟泽;潘紫娟;张翔翔

    目的:制备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及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丙二醇为柔软剂的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并采用离心分光光度法考察其物理稳定性,采用体外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结果:与苦参碱普通脂质体相比,所制得的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更高;与苦参碱水溶液、苦参碱普通脂质体相比,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体外释放呈明显缓释.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外观良好,较稳定,且其体外释放明显缓释.

  • 药物配伍变化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丽红

    近年来临床用药的品种不断增加,以及一些治疗理论的不断更新,随之而来也出现了新的、不常见的药物配伍变化.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体外配伍变化,出现药液变色、浑浊、沉淀等现象.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药效学配伍的变化与物理学配伍变化.药效的配伍变化是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某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疗效显著加强.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是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化学下的改变,如物理状态,溶解性能、物理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这样也必然影响其作用和疗效.物理变化还可再分为物理的化学的配伍变化.

  • 中药单体对乳膏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探讨

    作者:尹辉府;聂鹤云;王森;朱卫丰;李荣苗

    该文分别以结构母核相近的黄酮类及生物碱类中药单体为乳膏所载药物,以稳定的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乳化体系为乳膏基质,采用近红外稳定性分析技术定量表征乳膏的物理稳定性,基于乳膏凝胶网状结构理论、溶度参数理论、双电层理论、界面膜理论,探寻中药单体对乳膏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苦参碱、柚皮素、氧化苦参碱中药单体与乳膏基质辅料具有接近的溶度参数,其制备的乳膏具有较高的Zeta电位值,较强的物理稳定性,且与基质乳膏具有较为接近的微观结构信息;而黄芩苷、小檗碱、黄藤素、黄芩素中药单体与乳膏基质辅料的溶度参数差异较大,其制备的乳膏具有较低的Zeta电位值,较差的物理稳定性,且与基质乳膏的微观结构信息差异较大.

  • 纳米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研究进展

    作者:谢向阳;陈晨;廖祥茹;韩亮

    纳米混悬剂具有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等特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纳米制剂研究的一个热点,美国FDA至今已批准多个相关产品上市.物理稳定性问题在纳米药物混悬液中比较突出,是制约纳米混悬液研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纳米混悬剂物理稳定性所面临的问题、理论机制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综述.

  • 脂质体粒径的分光光度法检测

    作者:牛国琴;潘俊;陆伟跃

    目的确立分光光度法判断脂质体相对大小,为评估脂质体物理稳定性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方法以Rayleigh-Gans-Debye理论为基础,固定脂质体膜材的种类、比例及其在溶液中的总量,分别用乙醇注入法和高压乳匀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空间稳定脂质体,以电镜法和热力学光散射法测得的粒径作为标准,找出不同方法制得脂质体在436 nm波长处的吸光度A与粒径D的关系.结果单位磷脂浓度的脂质体溶液在436 nm处log(A436 nm/Cp)与脂质体粒径的对数logD呈线性相关(r20.93,n=5).结论脂质体溶液的吸光度能反映脂质体相对大小,可作为一种评定脂质体物理稳定性的方法.

  • 他达拉非-达泊西汀共无定形物的形成及其溶出度与稳定性的评价

    作者:申亚静;覃蕾;衡伟利;张建军;钱帅;高缘

    他达拉非(TD)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极低的水溶性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较差.本研究将其与治疗早泄的药物达泊西汀通过减压旋转蒸发法制成摩尔比为1∶1的共无定形物,以提高TD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表明共旋蒸产物为共无定形物.与单纯TD晶体相比,共无定形物中TD在水、0.01 mol·L-1 HC1、pH 4.5磷酸盐缓冲液等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及溶出度均有显著提高(2~4倍).在25℃/60%相对湿度(RH)条件下放置90天后共无定形物无转晶现象;40℃/75% RH条件下放置30天无转晶,而放置90天后有转晶现象.

  • 脂质体物理稳定性和包封率的影响因素

    作者:郭海燕;莫穗林

    脂质体制备的难点在于改善物理稳定性和提高包封率.现从脂质体的常用制备方法、投料和投料比、制备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及贮存条件等方面考察其对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和包封率的影响.

  • 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混悬剂的制备及物理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刘宏飞;刘志东;潘卫三;魏玉海

    目的:制备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混悬剂并对其物理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考察树脂微囊自身性质(粒径,湿真密度,荷电性,润湿性)和助悬剂性质(密度、流变特性),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评价指标对制得的混悬剂进行评价.结果:树脂微囊自身性质适合制备混悬剂,聚丙烯酸树脂(carbopol)和微晶纤维素(avicel)助悬效果好.结论:选取合适的树脂微囊与助悬剂可制得物理稳定性良好的盐酸氨溴索药物树脂混悬剂.

  • 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评价

    作者:孙玉琦;尹美林;王硕;富力

    目的 考察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的香豆素6 (Cou6) 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确定不同稳定性评价方法对脂质体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Cou6普通脂质体、PEG修饰脂质体、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的脂质体,分别考察6种脂质体的稳定常数、膜稳定性、血清稳定性和泄漏率.结果 未经修饰的脂质体物理稳定性较差,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的脂质体,15min的稳定常数为5.37~7.32;半数脂质体膜被破坏,Triton X-100的浓度为0.207‰~0.380‰;在24 h内血清稳定性变化不大,可以较好地抵抗血清的影响;7与14 d泄漏率以及泄漏率增加量均较小.结论 物理稳定性是脂质体重要的制剂学性质,所采用的稳定常数、血清稳定性和泄漏率研究方法以及所建立的膜稳定性测定方法能够对甘草次酸衍生物介导的脂质体物理稳定性进行评价.

  • 非洛地平纳米混悬液固化方法的考察

    作者:杜郁茜;李艳;魏巍;付强;何仲贵;孙进

    目的 非洛地平纳米混悬液存在物理不稳定性,本实验旨在采用固化方法提高其物理稳定性.方法 分别采用絮凝法和冷冻干燥法对非洛地平纳米混悬液进行固化.结果 非洛地平纳米混悬液的平均粒径为151 nm,呈单峰分布.絮凝后仅有76.7%小于1μ,m,且呈三峰分布;以20%甘露醇-甘氨酸(1∶1,W/W)组对混悬剂的保护作用冻干效果好,平均粒径在375 nm左右的粒子占80%左右,其余粒径更小.结论 选择冷冻干燥法固化非洛地平纳米混悬液,并且采用20%的甘露醇-甘氨酸(1∶1,W/W)溶液为保护剂时,冻干效果好.

  • 表面活性剂亲水链及电荷对海豹油脂肪乳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崔国辉;Wang L;Davis P J;Kara M;Liu H

    以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海豹油为主要原料,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所制备脂肪乳的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表面活性剂的亲水链中PEG的比例不同,其稳定性有很大区别,以Croda系列产品为例,在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为2.5%,海豹油为10%,乳剂的粒径范围在240~270 nm时,Croda-RX40的效果好.2)乳粒表面带不同电荷、不同电量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同.加入带负电的sinic LS-30,质量分数在0.25%~0.5%范围内,对其表面所带电荷及电量影响不大,因此对其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加入带正电的Behenyl TMS,在同样含量范围内,对乳粒的带电及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乳粒表面所带正电值迅速下降,导致乳液破坏,电镜下观察可见乳粒聚合.其原因为脂肪不断水解释放脂肪酸,脂肪酸部分电离带有负电荷,作用于Behenyl TMS.pH值测定显示,乳液的pH的降低与乳粒电量的下降呈正相关,证实了上述结果.此外,无论乳粒带何种电荷,其Zeta-电位(表面所带电量)均要求在20 mV以上.低于此值,粒子间的排斥力将无法克服由粒子热运动引起的聚合作用,导致乳液破坏.

  • 紫杉醇脂质体药物助溶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东璐;林梅;郑凤宵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药物溶解时,在不同振荡模式下,其粒径、包封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合理配制成品输液提供依据,寻找佳的溶解方法。方法:将紫杉醇脂质体冻干粉剂药物小瓶(规格30 mg/支)60支随机等分为A,B两组,每支注入5%葡萄糖15 ml回抽空气5 ml;将A组小瓶置普通型药用电子振荡器,B组置漩涡电子振荡器上振摇助溶。观测各组在分别振摇5,10,15,20 min时混悬液中药物的平均粒径、包封率。结果:紫杉醇脂质体冻干粉剂药物使用漩涡电子振荡器在振摇15 min时,混悬液中药物粒径、包封率效果佳。结论:制备紫杉醇脂质体冻干粉剂药物成品输液时,使用漩涡电子振荡器在一定时间内振摇助溶,可保证药物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卫国;郭彦亮

    任何药物在投入临床使用前,均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这种形式称为药物的剂型.传统的剂型有片剂、丸剂、胶囊、注射剂、冲剂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这些传统的剂型已难以满足医疗的需求,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药剂学领域就开始偏重于给药系统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了一种新的纳米粒给药系统——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cles,SLN),其粒径在50~1 000nm.这种新型胶质载体使用生物相容的类脂作为载体基质,生物相容性好、可控制药物释放及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同时具备聚合纳米粒的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露慢的优势,又兼具了脂质体乳剂的毒性低、能大规模生产的优点,是一种极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给药系统载体.本文就SLN的制备、后处理、表征、毒性、药物动力(药动)学、给药途径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 介孔碳(CMK-3)载体用于提高非诺贝特溶出速率及物理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郭思瑞;张陈;万龙;周方圆;宋爱华;王思玲

    目的 以制备的介孔碳(CMK-3)为载体载入非诺贝特制备纳米药物分散体系,以期提高非诺贝特的溶出速率和纳米分散药物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吸附平衡法将模型药物非诺贝特载入到碳载体中,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表征制备载体的形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吸附曲线表征载体的内部孔道结构,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采取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所制备的载药体系的药物溶出速度,并测定其长期稳定性.结果 药物已载入碳载体的纳米孔道中,且药物粒子的高度分散和晶型的转变,显著提高了难溶性药物非诺贝特的溶出速率,并且碳载体的刚性结构有效阻止了分散药物粒子的再聚集,物理稳定性大大提高.结论 制备的非诺贝特-CMK-3载药体系,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解决纳米分散药物的物理稳定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 紫杉醇载药胶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曾剑夫;乔明曦;宏伟;胡海洋;赵秀丽;陈大为

    目的 以胆酸修饰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交酯-胆酸(mPEG-PDLLA-CA)聚合物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载药胶束,并对载药胶束的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芘荧光法测定mPEG-PDLLA-CA聚合物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载药胶束,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应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胶束的制备工艺.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载药胶束平均粒径为(54.35±1.80)nm,包封率为(92.74±0.64)%,载药量为(24.05±0.16)%,载药胶束在室温条件放置48 h,载药量无显著变化,制剂稳定性良好.结论 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载药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该载药胶束物理稳定性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管状介孔硅用于提高西洛他唑的溶出速率及对其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李文静;李佳;刘佳;邸东华

    目的 以合成不同于传统球形介孔硅的管状硅(mesoporous silica tube,MST)为载体,制备西洛他唑(cilostazol,CLT)固体分散体系(CLT-MST),提高难溶性药物CLT的溶出速率和物理稳定性.方法 采用多壁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为硬模板,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为辅助模板制备MST,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表征MST外在形貌和内部孔道特征.采用挥干载药的方法,将CLT载入制备的MST中,并测定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系的药物溶出度,以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X射线衍射仪(X ray diffraction,XRD)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后对介孔硅固体分散体系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 所制备CLT-MST在1h时累计溶出度达到82%,且储存6个月后CLT-MST的DSC和XRD表征图谱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MST可使难溶性药物CLT高度分散,能够改善CLT的溶出速率以及保持CLT的物理稳定性.

  • 健脑乳的工艺研究

    作者:李燕敏;闫静;唐慧莲

    健脑乳是以中药脂肪油为原料制成的乳浊型制剂,具有补脾益气、健脑增智之功能.为了制得优良的乳剂,本实验就其配方,制备工艺及物理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仪器1.1 材料脂肪油(自制);蒸馏单甘酯(广州食品添加技术开发公司);吐温-80(中国化学试剂三厂);明胶(上海明胶厂).1.2 仪器 QY-300型电动乳匀机(江苏江阴周庄科研器械厂);超级恒温水浴(重庆实验设备厂);DDS-ⅡC型电导率仪(上海雷磁仪器厂);80-2型离心沉淀器(上海手术器械厂);显微摄像装置、光学显微镜(中国光学仪器厂).2 实验方法 2.1 配方及工艺筛选2.1.1 工艺经预实验确定基本制备工艺为:原料先加入20倍量水,连续匀浆3次,每次10min,间歇3min,后过140目筛,加入乳化剂及其他添加剂,连续匀浆乳化3次,每次7min,间歇3min.匀浆机转速固定在10000r/min.

  • 脂膜修饰对阿糖胞苷脂质体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王继波;金景玉;刘继民;刘兆刚;姜晓丽

    目的:探讨经聚乙二醇包覆后阿糖胞苷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方法:以阿糖胞苷为装载药物,用经纯化的天然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包封材料,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1∶1,用反相蒸发法制备阿糖胞苷脂质体.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对脂质体包覆进行表面修饰,通过显微形态鉴定,装载药物的渗漏量及经37℃、48 h温育前后平均粒径的变化,对聚乙二醇包覆后阿糖胞苷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修饰后的阿糖胞苷脂质体具有较大的平均粒径和较低的药物渗漏量.当聚乙二醇浓度为2.0 mg/mL时,脂质体形态良好,药物的渗漏量比未修饰的脂质体低77.8%.温育后,脂质体平均粒径的增加值低为151nm.结论:阿糖胞苷脂质体经聚乙二醇的包覆提高了物理稳定性.

  • 胆固醇衍生物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和细胞相容性研究

    作者:杨斌;刘新铭;宫泽阳夫;王瑾晔

    目的:研究胆固醇衍生物(CTBBA)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细胞相容性以及药物输送.方法:CTBBA组入脂质体并测定不同pH下的zeta电位.对长期保存的脂质体进行粒径分析和含磷量分析,评价脂质体的物理稳定性.通过测定包封在脂质体内的阿霉素的体外释放,来评价CTBBA对脂质体释放药物的影响.用MTT法检测CTBBA本身以及CTBBA脂质体的细胞相容性.评估了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脂质体细胞内药物输送能力的可行性.结果:zeta电位数据表明CTBBA脂质体带有正电荷,可以改善脂质体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的物理稳定性;作为胆固醇衍生物的CTBBA能有效的降低药物的渗漏;相比某些正电荷载体,CTBBA的细胞毒性较低;流式细胞仪在反映阿霉素脂质体的细胞定位上有局限,固定液的使用会改变阿霉素荧光的细胞内分布.结论:正电荷CTBBA脂质体具有改善脂质体长期保存稳定性,且细胞毒性低的特点.流式细胞仪不能完全反映载药的CTBBA脂质体在细胞内的分布.

  • 烷基糖苷类乳化剂及其复配对乳膏微观结构与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李荣苗;管咏梅;王森;朱卫丰;胡丽霞

    目的 考察十六十八烷基葡糖苷(APG1618)与十二十四葡糖苷(APG1214)、辛癸基葡糖苷(APG0810)不同的复配比例对乳膏微观结构和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偏光显微镜、热重差热分析、电导率值、流变学表征乳膏微观结构,然后宏观稳定性方法考察乳膏的稳定性.结果 随着十六十八烷基糖苷比例的减少,乳膏中的球形层状液晶结构边缘变得不清晰,数量少,其亲脂凝胶相和宏观稳定性减弱,电导值增加.结论 在复配中,随着APG1618的减少,乳膏微观结构和物理稳定性均减弱.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