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聚乳酸阿霉素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体内外释药的研究

    作者:殷香保;黎洪浩;陈汝福;叶华;任山;王捷;区庆嘉

    目的研究聚乳酸阿霉素纳米微粒(ADM-NP)的制备及其在体内外的释药特点.方法以聚乳酸为包封材料,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法制备ADM-NP.采用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考察纳米微粒的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及包封率,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纳米微粒的释药特点.结果ADM-NP在扫描电镜下呈球形,粒径为(163±52)nm,载药量为(28.4±4.5)%,包封率为(73.6±9.2)%.ADM-NP在体外释药缓慢,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t1/2)、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均明显大于游离阿霉素(F-ADM,P<0.01).结论ADM-NP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其化疗效果理论上可望优于F-ADM.

  • 5-氟尿嘧啶聚乳酸纳米微粒瘤内注射治疗SCID鼠食管癌

    作者:张惠忠;黄开红;王梅;魏益平;刘建化;刘金耿;吴澄

    目的 探讨食管癌瘤内注射生物可降解5-氟尿嘧啶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缓释剂所产生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6只SCID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瘤内注射5-Fu-NPs(包括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瘤内注射无载药NPs组、瘤内注射5-Fu组及腹腔内注射5-Fu组.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荷瘤鼠给药前、后血象及给药后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结果 瘤内注射5-Fu-NPs缓释剂组小鼠(20mg/kg体重,q3d×3)肿瘤生长缓慢,瘤体明显小于5-Fu腹腔注射给药组,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 瘤内注射5-Fu-NPs缓释剂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局部和全身单纯5-Fu给药,它具有较重要研发价值.

  • 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

    作者:黄开红;赵晓龙;朱兆华;刘建化;李东印;闵军;陈汝福;常津;刘晓燕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5-Fu-PLA-NP)对人胃癌和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超声乳化法制备5-Fu-PLA-NP载药纳米微粒;用噻唑蓝(MTT)比色法从1~10 d连续检测1×10-7、1×10-6、1×10-5、1×10-4mol/L浓度5-Fu-PLA-NP和5-Fu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和结肠癌细胞株SW620的体外杀伤效应,并计算出2种药物的半数抑制率浓度IC50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5-Fu-PLA-NP的体外累积药物释放率在7 d时为75.7%,10 d时达94.3%;5-Fu的杀伤效应在1~7 d时呈时间依赖关系,7 d后进入平台期;5-Fu-PLA-NP则在1~10 d均呈时间依赖关系;7 d时两者在不同剂量的杀伤效应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并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Fu-PLA-NP具有药物缓释效应,可延长药物对人胃癌与结肠癌细胞的有效作用时间;并且载药纳米微粒没有降低5-Fu成分的生物学活性.

  • 胶原/二氧化硅纳米微粒构建神经支架物理特性研究

    作者:景尚斐;温树正;蒋电明;王继宏;许鹏成;郭文;冀云涛;杨晨瑗

    目的 观察胶原复合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在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支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冻干技术掺入不同浓度分别为5、10、25、50、100 μg/ml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制作多孔胶原支架,相同方法制备单一的不含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胶原支架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湿度、表面化学、孔隙率、溶胀率、降解行为进行了评价,并且通过复合支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观察这种新型复合材料在生物学方面的特性.结果 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呈球形,平均直径分布在150 nm~190 nm,所有样品接触角排序为:单胶原支架<(5μg/ml)复合支架<(10μg/ml)复合支架<(25 μg/ml)复合支架≈(50、100 μg/ml)复合支架,FHR谱表明纳米微粒在胶原支架内成功添加;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胶原支架虽然添加纳米微粒仍然保持相似的多孔微结构,包括孔尺寸、形状和网状结构.将复合支架的纳米微粒浓度增加,孔隙率却呈减小趋势,溶胀率也随微粒的浓度增加而降低,纳米微粒可明显抑制单胶原支架的快速降解;支架内BMSCs的活性和增殖度先升高,后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5 μg/ml时细胞增殖活性好(P<0.05).结论 25 μg/ml二氧化硅纳米微粒的掺入可以提高支架疏水性,降低孔隙率、膨胀率和降解速率,细胞在此种浓度下生长较好.

  • 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制备及抗炎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娜;倪世磊;侯玉帛;刘歆婵;唐秋玲;潘佳慧;李格格;于维先

    目的:探讨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两步去溶剂法制备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SEM观察载药微粒的形态、粒径分布、分散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载药微粒包封率、载药量及缓释规律.体外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与牙龈素共培养模拟炎症环境,观察载药微粒抗炎效果,实验分阴性对照组、牙龈素组、牙龈素+PMX-53(1 mg/L)组及牙龈素+载药微粒(4.17 g/L)组,培养48 h,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介质IL-1β和IL-6水平.结果:SEM显示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形态圆整,分散度好,直径40~60 nm载药微粒占51.24%,载药量达0.24 mg/g,包封率46.2%,且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药物释放时间达7d.ELISA检测结果显示,体外细胞培养48 h后,牙龈素组的IL-1β和IL-6分泌量较阴性对照组增加,而牙龈素+PMX-53组和牙龈素+载药微粒组的IL-1β和IL-6分泌量均较牙龈素组减少,其中牙龈素+载药微粒组的IL-6分泌量明显减少.结论:制备的PMX-53明胶复合纳米微粒体外抗炎作用好.

  • 抗癌纳米微粒行口腔癌淋巴化疗的疗效观察和药物体内组织分布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凯;郑刚;温玉明;王昌美

    目的探讨平均粒径为85 nm的抗癌纳米微粒行口腔癌淋巴化疗的治疗疗效和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用高颈淋巴结转移癌株U14建立昆明小鼠颊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型,以平均粒径为85 nm的葫芦素BE聚乳酸抗癌纳米微粒(CuBE-PLA-NP)为实验组,以抗癌药物葫芦素BE(CuBE)为阳性对照,空白纳米微粒(PLA-NP)为阴性对照,分别行癌周黏膜下注射,注射后在1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心、肝、脾、肺、肾和颈淋巴结内在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以考察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并观察各组对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灶内药物相对百分比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灶的平均重量低于两对照组(P<0.05),在用药12 h后,实验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可见有明显坏死,随着时间延长,颈转移灶内坏死区域增大,而两对照组中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在各个时间点均未出现坏死.结论平均粒径为85 nm的CuBE-PLA-NP对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灶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确切的治疗疗效.

  • SPIO-PBCA-PEG纳米微粒的合成及MR成像

    作者:林炳权;许乙凯;冯婕

    目的:探讨制备长循环SPIO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SPIO-PBCA PEG)的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分析其肝脏成像效果,分析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SPIO-PBCA PEG;透射电镜下观察SPIO-PBCA-PEG的形态,采用Malvern- 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及其分布,采用邻二氮菲法测定上清液中Fe离子浓度,计算SPIO-PBCA PEG的包封率,采用红外光谱学仪器检测其结构.选择SPF级Wistar大鼠12只分为2组,分别使用SPIO和SPIO-PBCA PEG,于MRI平扫后分别于注药后10和30 min以及1、2、4和24 h行增强扫描,计算各时间点肝脏强化率.结果:①透射电镜观察SPIO-PBCA PEG呈类圆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②SPIO-PBCA- PEG平均粒径177 nm,粒径分布为0.20;③SPIO-PBCA PEG溶液中铁含量为2.27 mg/ml,SPIO-PBCA- PEG中SPIO包封率(ER)为86.9%;④红外光谱学可测出所得药物中同时含有PBCA及PEG特征峰谱,证明所得药物SPIO-PBCA- PEG中PEG连接到PBCA纳米壳上;SPIO-PBCA-PEG组峰值强化时间晚于SPIO组,但负性峰值强化率高于SPIO组,达到峰值后各时间点负性强化率均高于SPIO组.结论:SPIO- PBCA- PEG纳米粒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及长循环的特性,表面基团易进行修饰,为进一步实验提供思路.

  • 纳米药物制剂的研究现状

    作者:

    纳米技术已在药物制剂领域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应用,通过纳米技术制成载药纳米微粒和纳米药物制剂.目前纳米技术大部分处于设想和实验阶段,部分纳米药物制剂已达到靶向性控释用药、增加药物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 多柔比星葡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

    作者:李霞;周嘉嘉;周泉波;郭宁;李丹

    目的:制备载多柔比星葡聚糖纳米粒(DOX/DEX-PLA),观察其药物缓释规律,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双乳化剂蒸发法制备DOX/DEX-PLA载药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纳米粒对DOX的缓释作用.MTT法观察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其体内抑瘤效应.结果:DOX/DEX-g-PLA纳米微粒呈球形,粒径约83 nm,药物包封率约67.1%.体外释放实验提示,纳米制剂中约50%的药物持续缓慢释放,可持续达7 d;体内抑瘤实验显示,纳米缓释制剂间隔给药疗效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结论:DOX/DEX-PLA纳米粒可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 医用葡聚糖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作者:陶凯雄;夏泽锋;王国斌

    目的 制备磁响应性强、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磁性纳米微粒,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磁控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型载体.方法 利用超声波的粉碎空化作用,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葡聚糖磁性纳米微粒.通过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微粒的形态和大小,激光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检测微粒的粒径及分布,磁强计检测微粒的磁响应性.结果 该法制备的葡聚糖磁性微粒多呈球形或椭圆形,有效粒径为(93.1±2.2) nm,半峰宽为(26.7±1.3) nm,显示其粒径为纳米级,且大小均一.在外加场强为104 Oe、外部温度为18 ℃的条件下微粒的磁响应强度为(26.0±1.1) emu/g,撤除磁场时剩磁为零,提示微粒具有顺磁性.结论 用该法制备的葡聚糖磁性微粒,具有有效粒径小、粒径分布窄以及磁响应性好的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靶向磁性载体,进行恶性肿瘤的磁控靶向治疗.

  • 纳米级磁共振造影微粒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作者:桂维玲;姚建

    目的:制备出磁响应性强、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纳米磁性微粒,为磁共振造影提供一种新型材料.方法:利用微粉化处理、悬浮稳定制备出纳米磁性微粒,通过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微粒的形态和大小,磁强计检测微粒的磁响应性.结果:该法制备的磁性微粒多呈球形,其粒径为纳米级.在外加场强为104Oe、外部温度为18℃的条件下微粒的磁响应强度为(26.0±1.1)emu/g,撤除磁场时剩磁为零,显示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结论:用该法制备的磁性微粒,具有有效粒径小、磁响应性好的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磁共振造影剂.

  • 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构建及对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

    作者:姬尚义;季军;杨晓涵;何霞;王小雷;叶小青;郭建洲;令文萍;张艳辉

    目的 探讨应用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预防狗实验性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方法 建立狗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模型;构建重组tPA基因质粒,用壳聚糖为材料制备纳米微粒包裹基因质粒并制备成转基因药物,在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时注射心肌以转染心肌组织,观察动物存活时间及其抗凝效果;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心肌细胞tPA蛋白表达;检测凝血酶原时间、INR和纤溶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动物死亡和观察期结束后取心脏观察血栓形成状况. 结果 成功建立狗心脏三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模型;成功构建了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并成功转染心肌细胞;实验组动物健康存活均达到观察期12周,而对照组动物平均存活(40.33±9.67)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静脉血D-二聚体含量检测显示,实验组于术后1周增高并且持续增高至12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各期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无显著变化(P>0.05);心脏解剖显示实验组动物瓣膜周围及心腔内未见血栓形成,而对照组动物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构建的纳米重组tPA基因质粒可预防实验性机械瓣膜置换术血栓形成,这为应用基因药物防治人类疾病提供实验基础.

  • 磁性小干扰RNA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转染人膀胱癌细胞对沉默survivin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曹正国;孙友文;诸禹平;苏红;吴斌;刘继红;周四维

    目的 研究磁性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在外磁场协同作用下转染人膀胱癌细胞对膀胱癌细胞凋亡和沉默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萄聚糖磁性纳米微粒(DMN)并作为基因载体,通过多聚赖氨酸静电吸附作用制备磁性SiRNA-survivin-DMN重组质粒纳米微粒,并在外磁场的协同作用下体外转染人膀胱癌BIU-87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IR)、凋亡指数(A1)、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成功的siRNA-DMN直径、有效粒径、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10~12 nm、94.8 nm、O.19 emu/g.DMN在外磁场的协同作用下转染siRNA重组质粒入BIU-87细胞后的IR(39.60%)、Al(28.72%)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无磁场协同作用的siRNA-DMN组(1.99%、3.75%和20.96%、16.71%)(均p<0.05).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后2组.结论 磁性siRNA-DMN纳米微粒在外磁场的协同作用下转染BIU-87细胞后可有效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为膀胱肿瘤的磁靶向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人胰腺癌PANC-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及其用于观察载siRNA纳米微粒体内效应的研究

    作者:曾林涓;李景果;张秋波;钱辰琛;林忠;陈茵婷;黄开红

    目的:探讨建立人胰腺癌PANC-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佳实验方法,并应用该模型进行载基因纳米微粒体内效应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数量PANC-1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 (nu/nu)小鼠右侧背部皮下,当肿瘤体积达100 mm3时尾静脉注射siRNACY5.5纳米复合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此外,于尾静脉注射负载siRNAKras纳米复合物,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Kr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7 cells/300 μL 接种成瘤率达100%,成瘤时间<2周.荧光呈像及组织学检查显示载siRNA纳米微粒可靶向聚集在肿瘤组织发挥体内基因沉默效应.结论:本研究报道的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成瘤率达100%,成瘤时间短,是研究药物示踪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模型.

  • 人胰腺癌 PANC-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及其用于观察载 siRNA 纳米微粒体内效应的研究

    作者:曾林涓;李景果;张秋波;钱辰琛;林忠;陈茵婷;黄开红

    目的:探讨建立人胰腺癌PANC-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佳实验方法,并应用该模型进行载基因纳米微粒体内效应的研究。方法:将不同数量PANC-1细胞悬液接种于BALB/c (nu/nu)小鼠右侧背部皮下,当肿瘤体积达100 mm 3时尾静脉注射siRNACY 5.5纳米复合物进行活体荧光成像。此外,于尾静脉注射负载siRNA Kras纳米复合物,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Kra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07 cells/300μL 接种成瘤率达100%,成瘤时间<2周。荧光呈像及组织学检查显示载siRNA纳米微粒可靶向聚集在肿瘤组织发挥体内基因沉默效应。结论:本研究报道的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成瘤率达100%,成瘤时间短,是研究药物示踪和观察疗效的理想模型。

  • 用于磁共振造影的纳米磁性微粒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作者:GUI Wei-ling;姚建

    目的:制备出磁响应性强、粒径小、分布均匀、且表面包覆一层助悬剂的磁性纳米微粒.为腹部磁共振造影提供一种新型材料.方法:用三氧化二铁作为磁性原料,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黄原胶为助悬剂,水为基载液,利用研磨法制备出纳米磁性微粒.通过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微粒的形态和大小.用磁强计检测微粒的磁响应性.结果:该法制备的包覆有助悬剂的三氧化二铁磁性微粒多呈球形,粒径为纳米级.常温下密封保存3个月性质不改变.在外加场强为104Oe、外部温度为18℃的条件下微粒的磁响应强度为(26.0±1.1)emu/g,撤除磁场时剩磁为零,显示微粒具有超顺磁性.结论:用该法制备的磁性微粒,具有有效粒径小、磁响应性好、不团聚、不沉降、且服用安全的优点,可作为一种新型磁共振口服造影剂.用于诊断胃肠道病变.

  • 纳米微粒光敏剂光动力治疗结肠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卿三华;李镠洋;盛新华;巴明臣

    目的 探讨普通光敏剂profrinⅡ纳米化后光动力疗法(PDT)对结肠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超声乳化法构建profrinⅡ纳米微粒,建立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种植瘤模型,把荷瘤裸鼠分为对照组:不注射光敏剂,不用激光照射;纳米微粒光敏剂组:注射profrinⅡ纳米微粒悬液,不用激光照射;普通光敏剂PDT组:注射profrinⅡ后3 h,激光照射30 min;纳米微粒光敏剂PDT组:profrinⅡ纳米微粒悬液注射后3 h,激光照射30 min.经小鼠尾静脉注入profrinⅡ纳米微粒(30 mg/kg体重),光敏化3 h后用半导体激光仪垂直照射肿瘤30 min(能量密度9 J/cm2).然后连续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及荷瘤裸鼠生存时间,瘤体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纳米微粒光敏剂PDT组在治疗后早期产生明显的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瘤体组织坏死,腺腔样结构解离破坏,微血管坏死,血栓形成.纳米微粒光敏剂PDT组与对照组和纳米微粒光敏剂组相比,延命率提高65.2%和58.3%(P<0.05),抑瘤率增加87.9%和87.5%(P<0.05);与普通光敏剂PDT组相比,延命率提高18.8%(P<0.05),抑瘤率增加56.0%(P<0.05).结论 纳米微粒光敏剂PDT可明显抑制裸鼠结肠种植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

  • 纳米微粒活性炭在胃癌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显色效果

    作者:黄美雄;苏伟;肖刚;周新平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主要的转移方式之一,胃癌根治术中清除淋巴结的多少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2004年12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41例胃癌患者术中应用纳米微粒活性炭,在癌组织周围局部注射,根据局部淋巴结黑染的情况,了解胃的淋巴走行规律,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现对其淋巴结清扫后病理和黑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

  • 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制备及其释药效能

    作者:黄开红;朱兆华;刘建化;陈其奎;刘晓燕;常津

    背景与目的:医用纳米微粒作为药物传递和控释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控释体系.它与微米粒子的主要区别是超微小体积,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摄取,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血脑屏障,因而作为一种新的控释体系而被广泛研究.本研究拟制备聚乳酸纳米微粒,并对其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应用评估.方法:以可溶性聚乳酸为载体,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聚乳酸载纳米微粒,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外形结构,用X射线光电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测定纳米微粒表面元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纳米粒载药量和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结果:聚乳酸载纳米微粒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191±17)nm,载药量为15.2%,包封率为45.6%.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微粒具有缓释特性,在模拟体液中,10天的累积释药达94.27%.结论:以聚乳酸纳米微粒作为5-FU载体,可改变5-FU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可制备为静脉用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 纳米化苯妥英钠抗大鼠癫痫模型疗效的研究

    作者:穆俊林;宋景贵;张宁;杜好瑞;李文强;王夏红

    目的 利用癫痫动物模型评价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DPH-PBCA-NPs)和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抗癫痫疗效,探讨纳米载药系统的优越性.方法 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Ⅰ组注射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Ⅱ组注射DPH-PBCA-NPs,Ⅲ组注射苯妥英钠水溶液,Ⅳ组注射PBCA-NPs,Ⅴ组注射生理盐水.利用视频脑电监测仪,观察EEG动态变化过程,同时观察致痫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氯化锂-匹罗卡品急性癫痫大鼠模型,致痫大鼠在行为和EEG上均表现出了癫痫持续状态.Ⅰ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Ⅱ组有效率为54.55%,Ⅲ组有效率为50%,Ⅳ、Ⅴ组有效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H-PBCA-NPs和Tween-80修饰的DPH-PBCA-NPs能够明显改善致痫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和EEG结果,具有抗癫痫作用.纳米载药系统能协助药物更迅速、更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125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