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穿诱发分水岭脑梗死一例

    作者:梁伟健

    胸膜反应是胸腔穿刺的常见并发症,绝大多数为一过性,属良性过程,而诱发分水岭脑梗死罕见,现报道1例.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1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半月余于2012年4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0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55/90 mmHg (1 mmHg=0.133 kPa),消瘦,颈静脉怒张,右腋窝、右侧锁骨上窝可及肿大淋巴结,右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心率105次/min,胸部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示: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 中风复元合剂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观察

    作者:毕丽丽

    目的 观察中风复元合剂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6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分水岭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扩容、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风复元合剂50 mL,每日2次,早餐前晚餐后30 min口服,连续治疗21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9% (P< 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在治疗7d、14d和21d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复元合剂能明显改善分水岭脑梗死(CWI)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取得较好疗效.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彬;刘洋;李小圆;王靖;张凤云;马福莲;刘淑芹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WS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WS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5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gtt,qd;治疗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并取两组患者治疗后7、14 d血液标本,测定血清补体末端复合体(TCC)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T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TCC水平均显著升高,至14 d时,又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明显提高急性WSI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TCC水平.

  • 经颅多普勒对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马征;胡亚军;赵林;邱海鹏

    目的:探析经颅多普勒方法诊断分水岭脑梗死的特点和价值。方法入选经C T、M 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 CD )诊断为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60例,检查血流变化情况,并随机抽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进行对比。结果梗死组的血流异常情况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TCD诊断率与MRI和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诊断皮质前型10例,皮质后型10例,皮质下上型15例,皮质下侧型4例。结论 T CD具有自身的诊断优势和局限,对分水岭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血流评估、分型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 颈动脉狭窄与分水岭脑梗死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王建红;郭富强

    分水岭脑梗死(CWI)是指发生于脑内较大动脉供血区之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对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CWI的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及其干预措施进行阐述.

  • 尤瑞克林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赵慧英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72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加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补体末端复合体(TCC)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58,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TC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采用尤瑞克林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能够缓解脑组织细胞损伤情况,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不同类型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头颈CTA特征分析

    作者:邹志才;梁丽燕;吴捷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CWI)的头颅CT血管成像(CTA)特征,分析血管狭窄与Willis环特征的关系.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CTA及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形态学特征分为融合型内分水岭脑梗死(C-CWI,22例)和部分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P-CWI,2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和Willis环特征.结果:50例患者经CTA检查显示有38例(76.0%)存在大脑中动脉(MCA)和(或)中颈内动脉(ICA)≥50%;其中P-CWI组的MCA、ICA及串联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7.9% (5/28)、71.4% (20/28)和10.7% (3/28),C-CWI组分别为56.3% (18/32)、81.3% (26/32)和43.8%(14/32).P-CWI组Willis患不完整者占53.6% (15/28),C-CWI组占53.1% (17/32).结论:不同类型CWI均与MCA和ICA狭窄及串联狭窄的发生有关,在此基础上,CWI与Willis患不完整密切相关,但不同类型之间Willis环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

  • 高原性心脏病心衰患者与分水岭脑梗死关系的分析

    作者:王新兰

    目的:探讨高原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合并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高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46例患者中心功能3级30例;4级16例,均经CT或外院MRI证实为幕上CWI,其中皮质前型15例(32.6%),皮质后型25例(54.3%),皮质下型6例(13%),纠正心力衰竭、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扩容和改善循环等治疗.结果:41例患者心功能和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基本痊愈27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5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性猝死.结论: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因血液黏稠度高、血流缓慢等因素使得脑灌注压降低易合并CWI,通过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和扩容降低血液黏稠度、调控血压等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但是心脏病本身易出现心功能衰竭,所以在补液时要格外小心.

  • TCD与CTP对分水岭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新华;姜涛;陈宇;李华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和CT灌注成像(CTP)对分水岭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对照分析,探讨TCD对分水岭脑梗死血流动力学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41例,入院后完善经颅多普勒及CTP检查,分析TCD相对于CTP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诊断结果上具有一致性;以CTP结果为标准,TCD的检测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78.26%,准确度为82.93%.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评价与CT灌注扫描在诊断结果上具有一致性,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 分水岭脑梗死研究进展

    作者:朱守莲;王雁

    自20世纪30年代初,多数学者根据尸检材料,从病理学方面对分水岭脑梗死(CWI)的发病机制、临床意义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由于CT、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颅内外彩色多普勒超声、近红外光谱等新技术的应用,CWI研究有了一些新进展.现就CW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发病特点、影像学检查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分水岭脑梗死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平国

    目的::探讨和研究分水岭脑梗死应用介入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药物治疗组以及介入治疗组.其中药物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介入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介入处理方法.并采用NIHSS量、MMSE量以及SSS量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精神状态以及神经功能损失方面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并且数据存在明显临床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因此该种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 3.0T磁共振成像对幕上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及分型

    作者:林生发;俞顺;包强;马明平;周东升

    目的:讨论磁共振成像对幕上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及分型,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帮助。方法对本院100例磁共振诊断为幕上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磁共振根据病灶的信号特点、位置及形态,能够对幕上分水岭脑梗死做出准确的诊断及分型,包括皮质型脑梗死44例(皮质前型6例,皮质后上型11例,皮质后下型13例,皮质上型14例),皮质下型56例(皮质下上型13例,皮质下下型10例,皮质下前型5例,皮质下后型15例,皮质下外型13例)。结论磁共振检查对幕上分水岭脑梗死的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及早诊治、改善预后起到较大作用。

  • 研究阿加曲班联合羟乙基淀粉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晓慧;颜奕;孙德胜;邓远峰;毛燕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羟乙基淀粉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经明确诊断的分水岭脑梗死患58例,对照组29例单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研究组2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羟乙基淀粉针进行治疗,采用行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E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并观察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E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7d、14d的ESS评分分别为(55.47±6.29)分、(59.73±8.03)分,对照组分别为(48.33±6.46)分、(50.62±6.19)分,两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65.52%,两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03%,对照组为62.07%,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采用阿加曲班与羟乙基淀粉针联合治疗,疗效优于阿加曲班单独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分水岭脑梗死92例病因分析

    作者:邹剑愫;唐丽荣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病因,提高各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从2002年5月至2009年5月所有分水岭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体循环低血压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不但在神经内科,而且在其它科室均能遇到,必须提高认识,尽早干预,减轻神经功能损害.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郭孟祥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治疗后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予以评分,并在随访后3、6个月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结果:经过一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好转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脑血管后抑郁症的人数较对照组少,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3、6个月治疗组BI、mR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羟乙基淀粉针治疗分水岭脑梗死临床疗效良好, 临床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

  • 扩容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茜

    目的 观察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进行扩容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60例,包括前分水岭、后分水岭以及内分水岭梗死三种情况,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活血、营养脑细胞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扩容治疗,2组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评定,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7、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116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